自卑与自负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_wsx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做心理工作,有一个基本的发现:心理的问题常常表现为关系的问题,而关系的问题,常常表现为自卑与自负。
  自卑,就是看不起自己;自负,就是看不起别人。合起来说,就是没有平等看待自己和他人。
  自卑与自负常常交织在一起,让人看不明白,如,自卑常常是出于自负,而自负常常是因为自卑。
  不管在心理辅导中,还是在平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对我说:别人看不起我。我就想问他两个问题,意在提醒:一、你看得起自己吗?二、你看得起别人吗?
  我真正想提醒的是:我们要有一颗平等的心。
  比较的心
  当我们有了一颗平等的心,我们就不会天天为“看得起”“看不起”之类而烦恼和担忧,也不会把让别人看得起当成做事和处世的动力—这只会造成压力。
  “看得起”“看不起”是出自比较的心,而比较的心,就是不平等的心。
  因为有太强的比较的心,眼里看到不同的条件,遇到别人跟我们不一致的地方,就产生不平等的心态,就导致了各样的偏见与冲突。
  从个人到群体,人类很容易陷入比较的心,而培养平等的心则很难。
  鲁迅曾经批评中国的国民性,说,中国人历来没有把自己和别人当成人来看待,要么是大人,要么是小人,要么是主子,要么是奴才。对外国人也一样,要么称他们为“夷”,要么叫他们“大人”。
  冰心也曾表达这样的期待:中国的教育要培育健康的国民品格,使他们在国际事务中能够有平等的心态。
  人类社会充满了不平等的现象,我们却要有平等的心。如果我们的心被“看得起”“看不起”搅乱了,会导致个人与群体关系中各样的问题。
  二等公民
  我接待过一位来访者,她在澳洲留学,在那里接触了许多台湾人、香港人、内地人,以及新加坡人,还有她称为的“洋人”,就是澳洲人、新西兰人、欧美人等。可惜的是,在她眼中,人被分成三六九等,跟人交往受到不少挫伤,常常觉得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人看不起中国内地的人,在心理上有很强的防御,时时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反应。例如在课堂讨论中,遇到同学批评中国,她立刻觉得这是看不起中国,也看不起中国人,也就是看不起她。这样一来,她的内心有越来越多的积怨,对别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偏见,就不能在国际交往中跟人进行平等的讨论与交流。
  在日常交往中,遇到一些曾经游历过欧美等国家的教授、学者,谈起话来,他们常常说一些中国人在外国只能做“二等公民”、“三等公民”之类的话,对白人、黑人、黄人有一些相关评价,大多是偏见,其根源是出于不平等的心。而类似偏见,被这些有过国外经验的人一说,就被更多的人信以为真,四处传播,或者子虚乌用,或者是被夸大了。
  有一天,我带儿子去跟一个教授一起吃饭,在饭桌上谈起话来,教授对我儿子说:不要到外国去做二等公民。
  这种说法,背后有很深的文化心理的根源。中国人的心态,似乎一出门,就感到不安全,担心别人对自己不好,容易受挫伤。那心态,就像老鼠过街。但一回以家,就厉害起来了,言行无所顾忌,容易挫伤人,就成了老鼠扛枪窝里横。
  我曾经作过一个比较:
  在国内,孩子要出门了,家长总会对孩子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话,便是出自不安全感。
  但在国外,我也问了一些人:如果你们孩子出门,你会对他说什么?得到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的。
  因此,一涉及到出门,我们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因为感到不安全,就总觉得别人对我们不好,就总是用防御的心态跟人交往。
  跨文化偏见
  我开始想,人类的确存在各样的不平等现象,这些现象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我们不平等的心。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没有平等的心,又如何去处理人类的不平等现象呢?
  回想自己前些年在国外的经历,以及近些年在国内跟来中国的外国人打交道的经历,我有一个发现—这个发现听起来天真,却很重要,不管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分—外国人跟我们一样,是人。跟他们交往,会存在一些文化上的差异,但人性是一样的。只要我们用平等的心去跟他们打交道,可以赢得信任、尊重,可以化解误会,建立友情,可以展开对话与合作。
  有一个例子是,一些年前我在美国读书期间,曾以平等的心与一个日本同学辩论,我们的辩论持续了半年之久,他承认了日本侵略给中国人造成的伤害,并为之道歉。对我个人,他表示出很大的尊重。我也通过他了解了日本政府(以及许多日本人)不愿承认侵略和拒绝道歉背后的文化与心理根源,如罪疚感导致的心理防御,这很深,也很复杂,我们需要去了解,不然在国际关系中也会出现误判,出现反应失误。
  平等的心,并不是装糊涂,凡事“算了”,而是讲原则,弄明白。我又曾在美国一个心理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因为院方在管理上出现的一个人为的疏漏,导致我的利益受到影响。同样出于平等的心,我提出了抗议,很快就得到校方的回应,问题立刻就得到处理,就不会发展出“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的怨愤情绪。
  我想,偏见是根植于人性的,或者说,人很容易产生偏见,因此,我们需要培育平等的心。
  当一个人只生活在自己的经验里,不愿意跟人交往,在关系上陷入孤立,他就很容易滋生偏见,很容易养成不平等的心态。
  我特别喜欢“跨文化”这个词,并对之有更多一些的理解和阐释。我所说的跨文化,并不只是说一个人出国去经历另一种文化。在我看来,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环境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或者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文化载体。
  一个人成长,变得成熟,需要有丰富的“跨文化”的经验。单一而封闭的文化状态(生活环境),很容易养成偏狭的心态,使一个人很难平等看待人和对待人,很难心态平衡地理解事情和处理事情。他会把自己当成标准,凡事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自己是正常的,别人很奇怪。
  当一个人跟另一个人接触与交往,他就在进行跨文化活动。一个人出生,就进入了一个特定的家庭文化。他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城市,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所进行的全都是跨文化活动。跨文化活动让我们接触更多不同人,获得不同交往经验,拓展视野,开放心态,突破地域局限与文化偏见,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与国际交往中,保持一颗平等的心。这平等的心,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立国必先立民
  鲁迅的思想有一个核心,就是“立人”,他说,立国必先立人。意思是说,要建立一个好的国家,先要造就好的人民。人立,则国立。立国,也不只是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很重要的是,要造就心智成熟的国民。不管国家怎样强大,如果人民心智不成熟,立国也只是一个虚幻的梦。
  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的是一个成熟、健康的国家,其根本在于,要培育我们的人民,让每一个个体心智成熟。
  如今,中国人走到世界上,开始了国际交往,许多人时而表现出自卑,总觉得自己被看不起,或者表现出不适当的自尊,看不起别人,这都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也是出自不平等的心。
  我们的教育,以及我所从事的心理辅导工作,都有一个目标,就是在我们孩子的生命里培育平等的心。
其他文献
就像当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席卷全世界的金融海啸一样,源自债务问题的希腊危机,正对美国经济复苏带来明显冲击。  但“希腊”成为目前华盛顿各界最关心的问题,还不仅仅因为对经济的担心。拯救希腊和保卫欧元引发的“道德困境”,暴露了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运行模式和整个世界经济秩序更深层次的缺陷。  这才更令人忧心。    假如希腊悲剧失控    对美国来说,当前欧洲债务危机可能跨越大西洋,并扩散到美国本土,
在《水浒传》里,西门庆很早就死了---他跟潘金莲偷欢,害死武大郎,被武松杀死在狮子楼。这算是恶有恶报、大快人心。但《金瓶梅》的作者看不起如此幼稚浅薄的故事:一个恶霸富豪占取了卖饼汉子的老婆,算得了什么事情呢?正义如此容易得到伸张,世界就不像个世界了!  于是《金瓶梅》从这里开始改写。在狮子楼上,多出个向西门庆报讯的皂隶李外传。当武松告官不应、自来寻仇时,机警的西门庆远远看见,赶紧跳窗逃走了。武松杀
张安蒙曾是一名电视台编导,1989年拍片中无意发现了张谷英村,她的命运从此改变。  位于湖南岳阳县的张谷英村总面积约200公顷,青山环绕,绿水相依,民风淳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聚族而居的古村落。  “张谷英是个人名,是现在这个村里2600多人的祖先,张谷英村迄今有500年历史。”张安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明万历年间,始祖张谷英同刘氏、李氏三结义兄弟从江西庐江来到渭洞。后来,刘李两姓逐渐淡出
新娘韩乐星打扮得花枝招展,一手端着盅白酒,一手紧紧抓着新郎黄磊的胳膊,挨桌敬酒。  这对“80后”的异乡人第一次经历邹平式婚礼,以前没有见识过,不知鲁西北婚俗中暗藏哪些招数。  大伙儿突然安静下来,似在酝酿着什么。  “墩她!”随着一声令下,刚才彬彬有礼的宾朋,动作麻利地把新娘扣在新郎胳膊上的手解开了。  新娘拔腿就跑,但只有一只大红的高跟鞋得以窜到门口。满屋子的捉新娘游戏一拍即合,守门的守门,拿
最近,我去东京参加了一个由中日韩三国大学生参加的讨论会。会上,大家唇枪舌剑地讨论着着东亚一体化、东亚新地区主义、东亚共同体等理念的发展和机制的演进。  有可能在充满历史和现实困境的东亚三国产生一种“东亚认同感”吗?三国年轻一代历史观和国家利益的分歧,会影响这个地区未来的稳定吗?这些问题在会议期间一直困扰着我,却又找不到答案。  某天会议结束后,我们一个会议室的十多个人决定一起去吃地道的日式火锅,这
一直对“信托”、“理财”这些字眼嗤之以鼻的表叔最近转了性,只要身边有人谈到信托的话题,他就一定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凑过去听得津津有味,不时还提出几个问题,听上去还挺专业的。  大家开始还挺不理解,表叔怎么有了这么大转变,一直到不久前,表叔一次拿出几十万购买了一款信托产品,表叔才对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从今年开始,安徽的很多县城都通过国元证券推出了基建类的信托产品。  表叔发现,他在县里当公务员的同学
曾国藩留下的部分文字,似乎可以证明他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说:“余生平不信鬼神怪异之说。”  在家书中谈及风水时,也说“我平日最不信风水。”但与此同时,却有大量的文字记载,证明曾国藩是一个相当“迷信”的人。  很多时候他相信鬼神的存在,一生进行过大量“迷信活动”,几乎实践过所有迷信种类。之所以如此,与他一生中几次“神秘体验”有关。  最有名的一次发生在咸丰八年初。那一年曾国藩因父丧还居家中,终日无事,
假期接到小学同学开店的喜帖,一看喜帖,我目瞪口呆:去年还是在建筑工地做搬运砖石泥水等建材的这位同学,竟然摇身一变,成为自己开店自己做火疗为人治病保健的医生兼保健师。  借送礼金的机会,我挤出时间到这位同学的火疗店去了。聊起火疗,同学滔滔不绝。据他说,火疗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直接、成本低廉且适应面广的独特自然疗法,具有治病保健美容减肥的诸多功效,是咱们老祖宗传下的医术,功效极佳,几乎就是能包治百病的
阿梅是笔者的堂姐。她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身上深深烙印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求变与闯劲儿。她婚后这十来年,笔者亲眼目睹其“腾挪”理财发生蜕变,从一家蜗居小又黑的单位房,到名下门面及独立房数套,从飞鸽自行车,到代步轿车一辆,原本贫瘠的家财扩充了“N”次方。  2000年左右,A镇正在冲刺全市十强镇,阿梅认为当地政府必会整顿街道规划建设等,自己单位周围那圈地皮以后肯定会升值。恰好,附近有户人家要卖掉一块紧挨
昆山的房价一路下跌,从原先13000元/平方米跌到7000多元/平方米  最近几个月,二姨的心情很差,因为她的卖大房炒小房计划再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二姨家住上海,一家三口拥有一套两室两厅的住房,那是当年市中心老房子拆迁时分到的。夫妇二人早就退休,儿子在一家工厂做技工,日子虽不宽裕,倒也谈不上紧巴。不过眼看着儿子已经30多岁却没有成家,二姨一天比一天着急,后来总算找到了症结:儿子没有婚房。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