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迁移对德语教学的影响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g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 10.16661/j.cnki.1672-3791.2010-5042-2975
  摘  要:该文在研究德语宾语从句和汉语兼语句的结构和意义的基础上,归纳这两种句式的相似性,同时指出两种句型并非一一对应的,两者之间存在不对等性。该文分别基于德语宾语从句4种常见句型和汉语兼语句的特殊结构作为标准,列出对应的句型,通过语言迁移理论的分析,对学习者德语宾语从句习得提出教学建议,希望对我国进行第二语言德语学习的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言迁移  兼语句  德语宾语从句  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3(b)-0167-04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Transfer on German Teaching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German Object Clause and the Chinese Clauses
  SUN Linl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structure and meaning between German object clause and Chinese concurrent sente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imilarity of German object clause and Chinese concurrent sentence, contrasts different types of German object claus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wo sentence patterns are not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and there is a non-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m. Based on the four common sentence patterns of German object clauses and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Chinese concurrent sentences as the standards, the corresponding sentence patterns are liste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language transfer, some teach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learners to acquire German object clauses. Hopefully, it can be helpful for the students who study German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Language transfer; Chinese concurrent sentence; German object clause; Comparison
  學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利用自身母语相关的一些发音、词语、句子结构规则以及习惯来表述思想的现象即是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当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是一致的,就会对目标语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与之相反,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外语的习惯,对外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则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德语和汉语分别来自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宾语从句和兼语句分别是德语与汉语的重点语法句型,该文意在从句子逻辑意义和结构层面对德语宾语从句和汉语兼语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语言迁移对学生学习德语宾语从句的影响,提出有效的学习建议。
  1  德语宾语从句及相关句式
  单句可以用来简单阐述仅涉及人、物和事件的事实,如果一个句子中的某个成分不是由一个简单的单词或词组充当,而是由一个完整的句子来充当,这个句子就是德语的复合从句。从句不能够独立存在,其隶属于主句,与主句共同构成复合句。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把从句看成一个小家庭,那么它从属于主句这样一个大家庭,二者均具备各自完整的结构。从句常常代表了主句中的某一个成分,由从句充当主句宾语成分的复合句,就是宾语从句。德语从句形式多样,典型的形式为由引导词连接主句与从句的形式。虽然宾语从句隶属于主句,但是宾语从句必须是结构完整的句子,根据德语复合句的句式要求,宾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必须位于从句的句末,称为尾语序,如Ich kann nicht genau sagen,wann er ankommt(我不能确定他到底什么时候会到)。其中“wann er ankommt(他什么时候会到)”充当的是“主—谓—宾”句型当中的宾语成分,整个句子为宾语从句。句子里什么时候会出现宾语?当句子结构为“主—谓—宾”时,即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的时候,其后需要加上宾语,这是一种情况;介词后也会出现宾语,这是第二种情况。综上所述,宾语从句会出现下列两种情况。   (1)主语+谓语动词+,+宾语从句:Er befürchtet, dass er den Termin nicht einhalten kann(他担心自己不能遵守期限).
  (2)主语+谓语动词+代副词+,+宾语从句:Sie bietet ihn darum, dass er seinen Fehler wiedergutmacht(她请求他可以弥补他的过错).
  2  汉语兼语句及相关句式
  兼语句是汉语语言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也是汉语中的一种复杂句式。黄伯荣、廖序东所著《现代汉语》中提到:由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重叠,形成一个宾语兼做主语的兼语。兼语句就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分的句子。黎锦熙在《新著国文语法》中最早对兼语句的句子结构进行了阐述;丁声树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里对兼语式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的连环结构是兼语成分的核心部分,兼语句句式简短紧凑,逻辑严谨。汉语兼语句形式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即该句式中存在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句法成分,既是主语又是宾语,而由于汉语本身缺乏形态变化,因此,这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兼语成分也不具备形态变化。根据兼语句中前面动词种类不同,一般可以把兼语句分成如下4种。
  (1)前面动词为“叫、请、令、派、邀请”等表示使令、促成意义的,例如:学校派张老师出席下周的研讨会;安娜邀请全班同学参加生日聚会。
  (2)前面动词为“喜欢、讨厌、批评、佩服、欣赏、烦、感谢”等表示爱憎心理情绪类的,例如:我喜欢他穿那件格子衬衫;妈妈讨厌爸爸总是乱开玩笑;很感谢你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
  (3)前面动词为“选、选举、推举”等表示举荐类的,例如:老板没选他做公司代表;公司员工一致推举王工做工会代表。
  (4)前面動词为“是、有”表示存在的,例如:村里有个姑娘叫作小芳;是你叫我吗;我有个同事喜欢冬泳。
  3  基于德语宾语从句的对比分析
  德语的宾语从句和汉语的兼语句中,宾语后面都带有对宾语的陈述部分,两种句式的逻辑意义相近,但在句子结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德语宾语从句必须要求由两个语法完整的句子借由相应的连词组合而成,连词引导宾语从句,不同类型的宾语从句由不同的连词引导。在德语中,宾语从句常以引导词dass、ob以及w-引出从句,常见于表示意见和说话类动词之后,如versprechen(答应)、glauben(相信)、wissen(知道)、behaupten(声称)等,按照宾语从句句型本身可以将德语宾语从句分为如下四类。
  (1)如果陈述句充当宾语从句的内容,则从句由连词dass连接。例如:Thomas hofft, dass er diese Sprache in den USA lernt(托马斯希望他在美国学习这门语言);Ich glaube, dass meine Freunde mich ganz vergessen haben(我相信,我的朋友们完全把我忘记了).
  (2)如果判断疑问句充当宾语从句的内容,则从句用ob连接。例如:Frau Kaufmann wei nicht, ob der Zug schon abgefahren(考夫曼女士不知道火车是否已经发车);Es ist nicht sicher, ob wir bis Freitag fertig werden knnen(还不能确定,我们是否能在星期五完成).
  (3)如果补充疑问句充当宾语从句的内容,则从句由以w-开头的疑问词连接。例如:Der Kunde mchte fragen, wie viel das Fahrrad kostet(这位顾客想要询问这辆自行车的价格是多少);Wir müssen noch mal feststellen, wann wir die Vereinbarung mit den Kunden verschlieen(我们必须再次确定与客户签订协议的时间).
  (4)如果命令式充当宾语从句的内容,则从句由dass连接。如Der Patient bietet die Krankenschwester darum, dass sie das Fenster zumachen(病人请求护士关上窗户).
  从上述例句中可以看出,(1)(2)(3)类型的德语宾语从句对应的是汉语的主谓句。这三类德语宾语从句句型与汉语的主谓句句型在逻辑意义上是相对应的,虽然从句法结构看,两种句型的句式结构存在不对等性,但从语义特征和语义内容表达层面看,两者大致相同。
  (5)德语宾语从句类型对应的则是汉语的兼语句。从句法结构看,德语宾语从句中,主句和从句必须是两个语义完整的句子,两个句子中由逗号隔开;而汉语兼语句则是一个单句的句式,其谓语中前一个动宾结构的宾语兼作第二个主谓结构的主语。从对比可以看出来,德语宾语从句与汉语的兼语句在句式结构上完全不同。
  在德语宾语从句中,还存在一种情况。从句表示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受主句谓语动词的影响,这种情况中主句的谓语动词主要是感官类以及表示判断、想象、预估等意义的动词,例如:Ich meine , dass alles in Ordnung ist(我认为一切都井井有条).这种结构的宾语从句对应的汉语结构为主谓词组做宾语的结构。
  4  基于特殊兼语句的对比分析
  汉语兼语句作为一种比较复杂的句型结构,在汉语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对汉语兼语句进行研究中,应注意将其与汉语的主谓谓语句等其他类型句式进行区分比较。兼语句中前面的动词后一般不能停顿,只能在兼语后进行停顿,兼语后可以加其他成分,否定副词以及能愿动词一般放在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前,只有表示阻止意义的“别、不要”等放在兼语句的第二个动词前。以几种较为特殊的汉语兼语结构作为标准,列出相对应的德语句式结构,进行对比。   4.1 表示“有、无”或“存在”的兼语句
  表示“有、无”或“存在”的兼语句,一般前面的动词使用“有”或“没有”,兼语表述的是有关事务的情况。如“有人在唱歌”。“人”既是这个兼语句中“有”这个动词的宾语,又是“唱”的主语,从语义角度分析,“人”既为受事也是施事,在句子中只出现一次,这类兼语句可以被看成是无主句。如果用德语表达相同意义的语句,其形式为:Jemand singt(有人在唱歌),而不需要使用“es gibt(这里有)”这类表示“存在、有”意义的句型结构,可直接使用jemand(某人), niemand(没有人), etwas(某事、某物), nichts(没有东西)等作为句子主语。再如:没有人觉得这个颜色好看。德语句式可表达为:Niemand findet diese Farbe schn. 可见,汉语中这类表达“有、无”或“存在”意义的兼语句对应的同样是德语的单句。
  4.2 表示连动意义的兼语句
  表示连动意义的兼语句,在句子中既有连动又有兼语,其句式结构更加复杂,例如:你到办公室去请他参加3点的会议。在这个句子中,“你到办公室去请他”为连谓式,“请他参加3点的会议”则为兼语式,但整个句子中只有一个主语,也就是“你”。这个句子用德语可以表达为:Bitte gehen Sie ins Büro, um ihn an der Sitzung um drei Uhr teilnahmen zu lassen(请他参加3点的会议)。德语中,使用的是表示目的的um…zu(为了…)句型表达这种复杂的兼语式,可见,德语中并不使用连动兼语句式结构,但仍能将这种复杂的兼语式句意表达出来。
  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到,德语宾语从句的句子结构为:主语(S)+谓语(V1),引导词+从句主语(S)+其他成分+谓语(V2);汉语兼语句的句子结构为:主语+谓语1+兼语+谓语2。两种句型结构有共同点,也有区别,不同形式的构式表达不同的语义特征,德语宾语从句着眼于句子的内部组织结构,通过主句与从句之间的组织关系构建句子整体语义内容;汉语兼语句着眼点立于“兼”,结构中的句法成分“兼语”拥有双重句法成分作用,既为宾语也是主语。从构式角度看,德语宾语从句主句和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会根据时态、主语等出现曲折变化,而汉语兼语句中的谓语部分则不会出现时态等曲折变化。
  5  学生德语宾语从句习得与教学建议
  在德语宾语从句的学习中学生在开始阶段习惯于套用汉语陈述句语序,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所以错误率较高,特别是从句占第一位时主句语序的错误率很高,学习者经常将主句动词置于第三位,这说明学生没有把从句当成主句的一个成分来看待。德语中句子核心成分为谓语动词,句子中的动词支配整个句子中的其他所有成分。而汉语中动词位置相对自由随性,这种语言间的差异极可能引起语言的迁移,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德语语言加工。
  语言迁移现象不只在习得语序过程中经常出现,在语音、词汇、语篇习得过程中也会出现。语言迁移会对学生学习德语的进程产生直接影响。在德语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正确的态度理解德语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语音、语法、语篇等方面的负迁移,并尽量帮助学生降低母音负迁移;其次,在面对语序负迁移时,重视汉德语序的对比教学,对汉德语序的异同进行比较,将教学重点放在两者差异的地方,并通过反复的练习强化学生对于德语从句尾语序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89-109.
  [2]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87-111.
  [3]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293-294.
  [4]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16-23.
  [5] 张爽.语言迁移理论视阈中的第二外语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6] 鲁道夫.霍贝格.杜登德语语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393-397.
  [7] 戴沅芳.双语理论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8] 任玲.学习迁移理论在德语二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366-367.
  [9] 岳彦青.探究语言迁移理论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吕梁学院学报,2016(5):79-81.
  [10] 彩金亭,李佳.语言层迁移和概念遷移的研究方法[J].外语界,2016(4):2-10.
  [11] 田硕.认知视阈下语言迁移现象实证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8):130-132.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具体、细化的落实,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新时代新环境下更应及时更新育人理念,引领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从而实现知识传递与思想引领的统一。该研究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要求、具体做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专业课程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O62-4
期刊
摘 要:该文研究如何将OBE(成果导向教育)教育理念与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融合。首先基于OBE理念反向重构课程的教学目标,然后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融入科研项目、竞赛项目和企业项目等内容设计丰富合理的课程内容;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和内容,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高效混合教学模式。以该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分析化学》学科基础课为例,基于OBE驱动的高效混合教学模式有
期刊
摘 要:社区治理不仅是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亦是保障城市居民和谐、安定生活的重要根基。随着整体性治理观念的落实,传统社区治理手段的应用不再适用于现代社区管理中,需借助多元共治方式来优化社区管理与治理,实现对社区整体治理管控效果的提升。鉴于此,该文以湖北省Z市为例,探究在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社区的多元共治途径。  关键词:多元共治 湖北省Z市 整体性治理 途径  中图分类号:D035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广东省青少年训练竞赛中心微信公众平台的样本获取,搜集与用户、图文、消息等方面的一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体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存在内容体系不完善、原创内容少、时效性差、缺乏人文传播等的主要问题。对于体育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应当首先明确定位;其次要加强内容差异化、增强内容原创性以及内容形式和种类的多样性;最后就是要提高采编团队人员素质以及加强与用户互动。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 青少年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让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精英作品“走出去”,打好文化牌,亮出东方文学的特色,不仅能让西方小读者们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与东方少年们在精神层次上达成共识,还能促进中西方少儿文化交流,从小就传递和平友爱意识,这些都是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走出去”身上肩负的重任。该文从汪海岚的《青铜葵花》外译作品出发,浅析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外译现状。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国儿童文学 外译
期刊
摘 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促进文化消费的提升,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对文化产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的政策支持、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价值、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结合安徽省图书馆的经验,对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提出开发策略。最后,从公共图书馆文创体制的创新、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加强、联盟和总分馆优势的发挥等方面,对公共图书馆文创产
期刊
摘 要: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推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主体需要重视优化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生态文明理念与建设实践的紧密融合,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对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所具有的引导作用。该文论述了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設对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生态文明视阈下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生态文明 国家公园 祁连山 建设策略  中
期刊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0-5042-7375  摘 要:Authorware由于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而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商业领域。作为一种多媒体开发工具,Authorwar自带系统变量和函数,并允许使用自定义变量和函数,因此拓展了其功能。该文介绍Authorware中的几个基本绘图函数,然后以模拟进度条、扇形展开圆、变大的圆及圆环为例阐述了创建动态图形的基本
期刊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0-5042-9427  摘 要:寻找每个知识点的课程思政元素是改变传统数学课的闪光点,其可以给枯燥的理论课堂带来生机,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该文以高等数学中的定积分的概念为例,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导入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将知识点和哲学思想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期刊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4-5042-8350  摘 要:总分馆的建设是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有力抓手,是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满足域内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能够有效整合当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能够有效利用该区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实现该区域各级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及服务,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