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创新:吸收和再创新实现价值增长

来源 :博鳌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r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中国在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排名TOP500中高居榜首,这是一年之内的第二次,令世人惊讶。为跻身超级运算领域的前列,中国大举投资,并采取了目标性很强的措施,而“天河二号”正是迄今为止这方面最引人瞩目的成果。“天河二号”把美国能源部的泰坦(Titan)超级计算机挤下了头名。在TOP500排名中,尽管美国仍占据着252个席位,但中国正以66席迅速赶上。
  围绕中国在科学与创新领域的前景,外界存在着诸多推测,像“天河二号”这样的成就,常常引发媒体对于中国是否已成为全球创新领袖的争论。乐观主义者引用了一系列惊人的数据:2012年,中国总研发支出超过1万亿元人们币(合1630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二;2011年,中国知识产权局收到的专利申请超过美国专利局,排名世界第一;中国庞大的研发人员数量目前占全球总数的25%。而另一方面,悲观主义者则指出,中国研发支出效率十分低下,中国专利、教育体系和研究质量均远低于西方标准。然而,由于共同的缺陷——过度炒作、结论空泛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一知半解,这些辩论往往让人难辨真伪。
  英国创新基金会(Nesta)在最近一篇题为《中国是吸收型国家》的报告中提到,我们不能只看这些标题数据和精心编排的说法,而应分析中国研究与创新的本质。报告指出,中国创新体系的标志性特征是“吸收”——聚集并受益于全球的知识和网络,同时结合国内不断改善的创新环境,对其进行重塑与整合。
  “天河二号”是外国技术如英特尔(Intel)中央处理器和开源操作系统与中国研发相结合的产物。它创造了一套独特的体系,使运行速度达到竞争对手的两倍。通过吸收与再创新,中国拥有了一些最引以为豪的技术,包括高铁网络、核反应堆和“神舟”飞船。
  吸收能力是中国在创新方面一个不那么明显的特点。Nesta报告中谈到,新产品创新只是某些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创新体系的关键特点。而狭隘地专注于新产品创新,就会忽略中国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如“隐匿创新”,即制造和服务领域中设计、流程以及组织模式上的创新。这是传统研发标准所忽略的。
  在这方面,互联网服务巨头腾讯公司(Tencent)就是一个例证。当初《快公司》(Fast Company)杂志将腾讯称作是全球最具创新性的50家企业之一时,一些人还对此有争议。而如今,这家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互联网上市公司。起初,腾讯的QQ即时信息服务完全模仿了后来被美国在线(AOL)收购的以色列软件ICQ。而与美国在线不同的是,腾讯很快学会了向QQ用户销售人物虚拟服饰来创收。近来,腾讯的微信(Wechat)移动信息服务在国内市场推出后,添加了许多新功能,例如在线支付、社交网络整合与视频通信。据称,微信与WhatsApp“有许多共同特征”,但许多用户认为微信比WhatsApp好用。
  中国公司实现增值的另一种方法,是关注基于用户的创新。2010年创建的小米手机公司增长迅猛。2013年,该公司价值超过了100亿美元。小米手机使用为用户量身定制的谷歌安卓系统,设计师每周按照数量庞大的忠诚客户的建议推出新功能。得益于用户在论坛上的反馈,该公司可极大缩短设计、打造及推出新功能的时间。小米和腾讯的例证表明,在提升创新和技术的新颖度和价值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有着令人瞩目的快速吸收与再创新的能力。这对于理解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把中国看作一个“吸收型”国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现阶段的发展,而我们也相信,吸收能力仍将是中国未来研究与创新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天河二号”的例子表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的“中国特色的创新”将不是一条从引进到自主创新的简单路径,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其中,中国与非中国的创意、技术和能力之间的界限将更难划定。
  围绕中国经济和政治改革的步伐、规模与方向的辩论正在展开,创新问题也位居其列。这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一系列矛盾的演变——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国内要务与全球重点、研究基础设施“硬件”与文化与道德“软件”。未来几十年,中国可能会改变创新,正如同创新也可能改变中国。
其他文献
经济史上有一些近乎奇迹般的经济增长案例,其中绝大多数出现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二战之后,许多欧洲国家不仅在废墟上重建并蓬勃发展,而且还摆脱了以往的敌意,创建出一个和平、民主的欧盟(European Union)。  在亚洲,我们见证了类似的发展。日本从战争的废墟上崛起;1960年人均GDP还与加纳相当的韩国成为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新加坡用了不到30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末
期刊
得益于国内改革,中国已崛起成为一个贸易大国。通过国内改革,中国已从中央计划型经济体转变为参与全球贸易的市场驱动型经济体。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速了这一进程。无疑,中国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将变得更加明显,在经济和金融方面尤其如此。中国也正在打造一个现代、和谐和高收入的社会(世界银行报告《2030年的中国》),这将有助于中国政
期刊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发布,以及“十八大”上中共中央将科技创新提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并提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自主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在此期间,中国的知识产权确权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专利与商标申请量与拥有量全球排名双双第一;维权事业也在大步前进,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已在筹建之中,企业在面对侵权时,不再像以往那样选择忍气吞声,而是选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
期刊
演变中的全球经济和能源行业的发展可能对海湾合作委员会(GCC)经济体的未来道路产生深远影响。许多观察家和分析师指出,2008年之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大幅下挫,形成“新常态”。2012年和2013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5%和2.4%,相比之下,危机前的水平则为4.8%-5%。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性变化,伴随着国际贸易流量的急剧下降。过去5年中,各国从“全球化”转向设置贸易壁垒,从而降
期刊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代表着世界上两大古老的文明,他们的联系始自古犹太人逃亡中国之时。从那时起,中国就是一度亡国的犹太人可以安居乐业的国度。  中国人民和犹太人民已经有了1000年的友谊,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中,他们互相支持,为中犹友谊史谱写了历史性的篇章。1992年1月24日,中国和以色列建立了外交关系,开启了两国以及两国民众关系的新一页。  自两国建交以来的22年里,中国和以色列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合作上
期刊
2014年8月21日,印尼宪法法院确认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人称佐科维(Jokowi)——为印尼下任总统,他将于10月20日走马上任。  与之前担任市长和省长时相比,身为总统的佐科维将面临无论在程度上、还是复杂性上都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他竞选宣言所提出的9点内容里,只有两点聚焦经济问题:建议继续保持当前的经济政策方向,但将新的重点放在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上。  印尼经济前景令人堪
期刊
2014年10月,石油价格跌破90美元/桶,这是自2012年6月短暂下跌以来首次出现的现象。当时的情况和现在一样,油价下跌主要源于欧元区和中国经济数据的疲软,加之利比亚原油产量复苏。伊拉克和美国原油产量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沙特没有缩减其出口,相反有所增加,以弥补利比亚早前的出口缩减。在此之前,石油上一次月度跌破90美元/桶还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2008年10月,而仅仅2年之后,油价便重返该
期刊
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已经100年。  当年,欧洲投入战争的速度及热情既令人震惊又荒唐可笑。一切的起因是奥匈帝国皇储奥地利大公弗朗茨·斐迪南(Franz Ferdinand)于1914年6月28日在萨拉热窝被一名波斯尼亚-塞尔维亚学生刺杀身亡。尽管刺杀事件并没有引发全国性愤怒,但奥匈帝国还是抓住它作为扩大在巴尔干地区势力的借口。它在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这促使俄国进行全国总动员,以帮助盟友塞尔
期刊
1978年,中国启动经济改革。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领域有效摆脱了公社制度束缚,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和粮食产品的多样性,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从深圳发轫的经济特区,引领中国走上了低成本出口模式的道路。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已准备好进军全球出口市场,并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1美元兑5.8元人民币调整至8.3元。  中国对发达国家市场出口的快速扩张由此开启,中国成为以沃尔玛(Walmart)
期刊
今年8月底,比亚迪公布2014年上半年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收入约27亿元,同比增长12倍,占集团总收入的10%。不过,财报同时显示,比亚迪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7.45%至126.47亿元。对比亚迪而言这是一种戏剧性的转变。原先依靠传统汽车业务输血的新能源汽车,正逐步实现自我造血。  随着2013年下半年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政策出台,新能源车概念重新成为资本市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