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冰面上的九次中国印记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o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中国首支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首航北极。此次考察首次确认“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2003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来自7个国家的科学家协同作战,利用高新技术仪器获取了大量的宝贵数据,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在极地组织实施大型国际合作综合考察的能力和总体实力已经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大大提高了我国北极科学研究水平和中国北极考察的国际影响力,为国际北极科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2008年,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北极ARV”首次在高纬度开展冰下调查。“雪龙”号此行创造了中国北极科考北纬87°的最北考察记录。圆满完成了北极地质和地球物理、北冰洋独特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等全部海上科考作业任务。
  2010年,中国第四次北极科考。本次考察首次实现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依靠自己的力量到达北极点开展科学考察的愿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考察站区域覆盖南北纵贯2 300海里,东西横跨1 100海里,范围之广、内容之全、取得的资料和样品之多,以及到达的纬度之高,均是我国历次北极考察中最高的一次。
  2012年,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首次实现我国跨越北冰洋的科学考察,成功开展了对冰岛的访问与交流,开创了非北极国家与北极国家深入合作的典范。同时,“雪龙”号成功首航北极航道,并利用北极航道两度往返大西洋和太平洋,完成中国船舶首次跨越北冰洋航行,为我国航海史续写了新篇章。
  2014年,中国第六次北极科考。此次考察是我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后实施的首次北极科考,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极地专项支持的第二个北极航次考察,对进一步加强中国对北极环境变化的了解、强化对北极战略地位的认识、提升中国在北极事務中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16年,中国第七次北极科考。首次将俄罗斯北部的门捷列夫海脊列入考察范围,并在长期冰站作业期间开展了首次直升机极地应急救援演练。
  2017年,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实现了我国首次环北冰洋调查,在我国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8年,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在此次科考总航程中,冰区航行3 815海里,最北航行至84.8°,为探索北极中央航道的适航性积累了经验和基础环境数据。科考队将业务化监测项目和科研项目相结合,实施了88个海洋综合站位和10个冰站的考察,冰站数量、冰基浮标以及锚碇观测平台的布放量均为历次北极考察之最。
其他文献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认为,花生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油料作物面积和产量的32%和46%,花生油产量占食用植物油总量的20%以上。随着人们生活
一支国际科学家小组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研制出一种新型人造突触,适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使它们变得更加聪明。研究人员称,最新人造突触可使相同突触重新配置成为抑制或者兴奋
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50多年来,全民健身不断增强新的活力,健身方式更加多元,健身场地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引领人们走向健康
从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叠后地震反演解决地质问题的本质.从基础资料的品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的方法及反演参数的选择,地层格架模型的建立和外推控制这几个方面分析
针对莱卡TS-09PLUS全站仪在工程施工测量技术中的应用要点进行总结,对单体较多、测量点较多、地势复杂、落差较大、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使用莱卡TS-09PLUS全站仪的技术要点进行
民间手艺创造了财富,老物件儿、老手艺从沉睡封存的乡村记忆变成了脱贫的新载体。非遗的活态传承,让普通农民靠艺术挣了钱,也让原本需要保护的民间文化有了自我升华的生命力
目的观察复肝肽口服液(主要成分为新生牛肝活性肽)对大鼠四氯化碳(CCl4)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鼠CCl4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复肝肽口服液对慢性肝损伤大鼠红、白细
电池性能的好坏对电子设备来说至关重要.充电时间短、持续时间长,是所有人对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期望.为此,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研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民营中小企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管理培训工作,在民营中小企业中很难得到有效的开展。本文分析了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培训所存在的阻碍性因素,结合国外对中小企业培训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培训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管理培训 民营中小企业    如何提高发展水平,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一项对1000户民营企业的调查表明,对于企业发展的阻碍问
作为普及无线电技术知识,推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的一项重要业务,业余无线电一直得到国际电联、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和体育部门的指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