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影响文明盛衰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g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进化历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可以看到全球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文明出现以来,气候变化对文明历史的影响深远。
  惊心动魄的演化
  科学家们发现,在过去的300万年里,地球上大概每10万年就会有一次冰期发生,其持续的时间是5万年到25万年。地球上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大概起始于更新世,但在这之前,地球就已经有过7次冰期了。有些科学家甚至提出应该是20次冰期。
  在两个冰期之间是气候较为温暖的间冰期,间冰期持续的时间要短得多,是8000年到1.2万年,也就是说,全球气候始终是在冰期和间冰期之间循环的。
  我们目前所处的全新世,只不过是这些循环发生的冰期中间的一个间冰期而已。这个间冰期已经有1万年的历史了,这正是大多数间冰期持续的平均时间。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地球上曾有的到处冰天雪地的冰期也许又快来了。
  什么时候来?没人知道。
  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目前的主流观点:4000多年以来,在人类文明出现的地球上,经过了4次比较大的寒冷期,也叫“小冰期”(这里说的小冰期,和前文提到的持续几万至几十万年的冰期不是一个概念),还有4次比较大的温暖期。现在能读到这篇文章的诸位,都生活在温暖期。
  “4000年前事件”——大禹治水是赶巧了
  所谓的“4000年前事件”,是我们这里说的第一个寒冷期,发生在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900年。
  瑞士学者许靖华所著的《气候创造历史》一书中,对这个寒冷期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是这样描述的:
  “气候变迁造成很大的灾害。欧洲北部的畜牧民族在寒冷的夏季无法储备足够的饲料,以便在冬天喂养牲口,农耕民族则因作物生长季节太短而歉收,粮食需求无法满足。人类遭遇饥荒,必须离开家乡。迁徙行动刚开始规模很小,印欧人随之大规模出走,向外扩散。”
  美索不达米亚一向是“流着牛奶与蜜”的富饶之地。由于气候最适期结束,人类不得不放弃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农耕居住地长达300年。早期青铜器时代的文明于公元前2200年左右开始消失,农耕民族一直到公元前1900年才回到此地。印度的印度河河谷民族也因为气候而选择离开,向东迁徙到降雨较多的地区。
  4000年前的事件,对撒哈拉地区的民族也是一场大灾难。游牧民族必须向南迁徙到非洲西部的草原地带,或是向东迁徙到尼罗河河谷,最后撒哈拉湖泊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干涸。
  那么,这一时期在中国发生了什么?我们知道,公元前21世纪正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诞生的时期,而根据传说,夏朝的建立是和其开国君主大禹治水成功的业绩联系在一起的。在大禹之前,很多人治水都失败了,只有大禹采用了变堵为疏的方法,才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许靖华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也许大禹的成功,并不只是方法的改变那么简单,也许更大的原因是他运气好:正好赶上了小冰期的开始,此时气候由温暖潮湿转为寒冷干旱,中原地区降雨减少,水灾也随之平息。治水成功主要是因为老天爷的脾气变了,人们却把功劳都集中到大禹身上。
  很多人认为,历史上的温暖时期也是征服时代。比如,从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250年是我们所说的第一个温暖期。巴比伦人、亚述人、埃及人和赫梯人此时在中东地区建立帝国;特洛伊人、古希腊人和克里特岛人在爱琴海地区建造宏伟的纪念碑;迈锡尼人的影响力最远可延伸至不列颠群岛。
  “百花齐放”——因为第二个温暖期
  而第二个寒冷期出现在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前650年。青铜器时代的北欧人在遥远的北方,享受着干燥温暖的气候,但是气候变得寒冷潮湿后,村民便需要离开居住地。有些人到达法国与西班牙,许多人定居在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其中一个叫色雷斯的部落到达保加利亚,引发了一连串变化,最后造成多利安人入侵。迈锡尼帝国灭亡,残存的阿卡迪亚人迁徙到爱琴海沿岸和塞浦路斯。在旱灾、饥荒为害和入侵者的压迫下,欧洲和亚洲西部进入了地中海区的“黑暗时代”。
  而第二个温暖期出现在公元前650年至公元纪年开始的时候。了解一些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西方,这正是古希腊、古罗马的繁荣时期,不但社会生产力有长足的发展,思想文化更是空前进步,还创造了罗马帝国的富足神话。
  在中国,这同样是一个经历了巨大发展和进步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发生在这一时期,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先后出现,社会思想极为活跃,社会生产力同样有着长足的进步,更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强大帝国——秦汉帝国。
  罗马帝国灭亡——天气变冷所致
  第三个寒冷期出现在公元纪年开始至公元600年左右。温暖期结束后,全球降温再度来临。气候于2世纪变得更加恶化。日本学者田家康认为,欧洲内陆的气候一旦变得寒冷,包括里海在内,中亚的内陆地区就会变得气候干燥,降水减少。从公元205年到公元295年,挪威西部的冰河规模扩大,里海的水位下降,亚洲内陆地区的气候变得干燥。这次干旱不仅让商路衰退,还引起草原沙漠化,夺走了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
  而内陆地区的气候变化,又成为日耳曼人大迁徙的契机。在2世纪下半叶以后,企图攻破莱茵河沿岸的罗马城墙、入侵罗马领土的日耳曼人,原本并不是生活在罗马附近。日耳曼人是由哥特人、勃艮第人等居住在德国东北部地区的部族,向西南方向迁徙时所自发结成的团体。由于周边地区民族大迁徙更加活跃,罗马帝国不得不举全国之力以应对日耳曼人,而同一时期罗马等地自然灾害频发,地中海一带农作物歉收,经济活动衰退,罗马帝国国力每况愈下。罗马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当初孕育这个国家的温暖气候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得寒冷所致。
  在远东地区,公元纪年开始时出现了王莽篡位的政变,酷寒在东汉末期又迫使饥饿的农民造反,以后五胡乱华,大量移民向南迁徙。这个寒冷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   公元650年至公元1280年,新的温暖时期开始,在西方被称为“中世纪温暖期”。
  田家康认为,在中世纪温暖期,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耕地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整个欧洲的人口急速增加。据推算,欧洲的人口在公元650年时只有1850万。然而,由于中世纪温暖期的温暖气候以及农业耕地的扩大,公元1000年时,欧洲的人口增加到3850万,并进一步在公元1340年增加到7350万,700年的时间人口增加了4倍之多。
  中世纪温暖时期,北极海域的浮冰大量减少,使古斯堪的纳维亚人(或称维京人)能横越北大西洋,抵达格陵兰和北美东岸,促成了他们与因纽特人的短暂相遇。
  也正是在这个温暖期,中国在隋唐时代再度统一,并开始了唐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时代。
  法国大革命——也和气候寒冷有关
  公元1280年至公元1860年,第四个寒冷期来到了。很多西方学者用“小冰川期”特指这一个离我们最近的寒冷期。
  美国学者布莱恩·费根在《小冰河时代:气候如何改变历史》一书中写道,据树木年轮和冰芯显示,约公元1200年起格陵兰岛和北极地区开始出现小冰期极寒天气。随着北极的大片浮冰向南漂移,维京人的西部探险航线被迫改道大西洋,并最终彻底遭废弃。北大西洋和北海的暴风雨不断升级,公元1315年至1319年间欧洲暴雨连绵,饥荒席卷欧洲大陆,导致数千人丧命。
  至公元1400年,气候明显变得更加不可预测,风暴更频繁。气候变化之频繁和气温之低,在16世纪晚期数十年的寒冷期达到顶峰。随着城镇和城市的扩张,食物供应紧张,鱼类便成为极其重要的商品。
  16世纪时,欧洲仍然十分贫穷,基础设施极其落后,人口多为农业人口。当时人们通常将气候灾难归结为天谴或是人类罪孽,各国君主都忙于解决民生问题。到16世纪晚期,寒冷气候对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的村落构成了严重威胁,冰川沿着山谷不断前进,不仅摧毁了整个村庄,还覆盖了全部田地。欧洲北部经受了罕见的暴风雨袭击。公元1588年8月的那场大风,对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打击力度远远超过了英国军舰炮阵的威力。
  早在17、18世纪,爱尔兰举国便以土豆为主食。由于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法国的农业连年收成欠佳。直到公元1788年,粮食歉收导致农村贫困问题政治化,这就是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诱因。
  而从公元1860年至今,新的温暖时代开始了。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从整个世界范围来说,这是一个科技进步和繁荣的时代。然而新的问题也在产生,正如现在的人们熟知的,随着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温室气体水平持续上扬,气温升高变得更为迅猛。近些年来,夏季和冬季最高气温的纪录在不断刷新。台风、暴雨、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等极端气候也变得日益频繁。现在人们担心的是,全球气温是不是上升得太快了?如果这样的趋势持续下去,人类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其他文献
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玉玺,德仁在皇居正殿“松之间”内接过象征天皇正统权利的神器,于5月1日正式即位日本新天皇。  虽然出生时贵为皇太孙,但德仁出生之后打破日本皇室中“皇孙出生以后要离开父母成长”这长达千年的惯例,成长于父母膝下,可以享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  1983年,德仁前往牛津大学学习泰晤士河水路运输史。德仁自小沉迷有关交通运输的历史,更喜欢研究“道路”,毕业论文便是关于中世纪濑户内海与日本
1949年,波伏瓦在巴黎家中。图/IC photo被浪漫化的法国文化明星  “除了古典风韵、棱角分明的脸型,波伏瓦最击中人心的地方是她蔷薇红的清新面色和清澈的蓝眼睛……你会觉得她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看得见,令人有点胆怯。”  ——《巴黎评论》  波伏瓦已经离世35年,即便她活在今天,也会是引人瞩目的知识分子,乃至毁誉参半的文化明星。她是完美的小布尔乔亚精英,和她的终身伴侣、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一样,她
《創造营2021》的90位学员一  海花岛运动中心三楼,灯火通明,其中一间练习室里,舞蹈老师问身边的人:“几点了?”身边人答:“10点30分。”这是晚上的一节舞蹈课,将持续到凌晨1点。《创造营2021》的学员,起居和训练都在这栋楼里,他们在为总决赛做最后的准备。练习以及更多的练习,是他们这四个多月的常态。  练习室里,跟着舞蹈老师训练走位的学员来自中、日、泰等国家,他们将在总决赛表演《少年的模样》
加拿大西海岸有一条闻名于世的“海天大道”(Sea to Sky Highway),它从西温哥华马鞋湾(Horseshoe Bay)开始算起,沿太平洋东边的Howe峡湾笔直向北,在小镇斯阔米什(Squamish)拐东北朝着落基山攀升,经度假胜地惠斯勒(Whistler)后,继续往东,到彭伯顿(Pemberton)镇终止,全长134公里。  海天大道曾被英国《卫报》列为全球最佳公路之旅的第五名。相较于
图/受访者提供  那英侧身陷在与我呈90度角的沙发中,脸朝另一边,嘴没停过,眼神全聚焦在经纪人身上。她几次与我目光接触,都短短一瞥就迅速转开。比起初见面的记者,共事十余年的经纪人让她更有安全感。  她习惯在固定的圈子里活动,朋友是故交,团队是旧识,她唱了多少年,这些人就相处了多少年。早年,她从沈阳到北京,再从北京到台湾,拼了命“开疆扩土”,在夸赞与争议里风雨无阻,终于把生活拾掇称头。现下,她过了知
人类最好的地震预测技术只能提前几分钟发出警告,但在地震发生之前,蛇类逃离它们的巢穴,奶牛停止产奶,是不是意味着动物们知道一些人类不知道的信息?如何让动物帮助我们预警呢?  动物与自然界要素的联系  观察动物活动来帮助人类生存,这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约6000年前,美国北部的土著印第安人利用对野牛行为的了解,制定了一种有效的狩猎方法,他们将一群乱窜的野牛赶到悬崖边,野牛在冲撞之中跌下悬崖,而悬崖之下
英国北部城市利兹曾发现过一本特殊的古书:它光滑的棕黄色皮制封面看上去与普通书籍别无二致,但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个封面竟是由人皮制成的。据英国警方说,这本人皮古书是用黑色墨水手写而成,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用法文书写的,由此推断此书是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  实际上,这种人皮古书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美国及世界许多著名图书馆都藏有这样以人皮作封面的图书。比如,美国布朗大学的海约翰图书馆藏有三本这样的“人皮书
卢森堡公园  我独自一人继续练习我幻想的剑术,追寻着每个角落里的意外的节奏  ——波德莱尔  一到周末,如果天气尚好,我会从瓦尔涅街的住所出门,顺着巴克街一路香气喷喷刚出炉面包的味道,经夫人街橱窗里漂亮的新款时装,踱到卢森堡公园。我喜欢这个公园的勃勃生气,小孩子到处轻快地奔跑嬉戏,业余爱好者兴致高昂地开着音乐会,水边是年轻的情侣在私语,水里是鸳鸯的呢喃。最难得的是,四处都是公然做着白日梦的人,或者
厂房顶部的铁皮被铲车拆除,拧在一起,墙皮脱落,荒草丛生,整个厂区空无一人。  在力帆集团工作近9年的陈辰,再次路过力帆鸳鸯工厂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一片废墟。只有几行红色大字,还残存着这家企业昔日热闹的影子:“到处是丰田,遍地桑塔纳,问问力帆人,我们要干啥?”  这座年产能10万辆汽车的厂区是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T力帆,下称“力帆集团”)鼎盛时期的见证,也是创始人尹明善造车野心的
2004年年底,东南亚人类学家卡蒂·哈斯本兹曾经向美国媒体披露:最后一批印尼“小矮人”在几百年前才灭绝,并且是被当地村民设下圈套用火活活烧死的。她说:“当地的村民将这些‘小矮人’称作伊布·戈戈,他们身材矮小、长发长臂,并且会简单的语言。”  但是,一些科学家却认为“伊布·戈戈”的故事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可是,发现“小矮人”化石的考古学家理查德·罗伯茨教授却怀疑还有一些小矮人生活在弗洛勒斯岛的雨林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