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视角下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生态经济发展水平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核心需求。在构建“生产—生态—生活”复合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生态经济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定量测度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况。结果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性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即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优于北部淮海经济区,北部淮海经济区优于中西部内陆崛起区。生态环境滞后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既是提升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促进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第一驱动
其他文献
明代吴承恩是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作者(按传统说法)。在这部伟大的神怪小说中,吴承恩不仅为后人描绘了一个个妖魔鬼怪的神秘传说,还以其渊博的中医知识,用文学的手法,写到了许多中医学知识,使文学与中医药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读来令人叹为观止!  在《西游记》第二十八回中,吴承恩用中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
期刊
1943年至1947年,湖南湘潭乡村匪患十分猖獗,闹得村民人心惶惶。  村民把那些土匪叫作“抢犯”。他们十几个、几十个人一伙,湘潭乡村竟有上百伙土匪。他们昼伏夜出,白天是农民,或睡觉,或务农,或游手好闲;夜幕降临,他们在山间的古墓、石洞或平地集结。夜深了,每人脸上抹一把锅底灰,手持枪支、棍棒、刀子、绳索,专抢金银、畜禽、粮食和衣服。他们多抢富裕户、小康之家,也抢穷人。  马桥的一股土匪十几个人在一
期刊
齐学启(1900—1945),别号梦赍,湖南宁乡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就读于诺维奇军校。回国后,入清华大学任军事教官。1930年赴南京,入宪警教导总队任第1大队大队长,当时第2大队大队长是他在清华大学时的同窗好友孙立人。久历战阵,下落不明  1932年初日军进攻上海,齐学启率部赴沪参战,“在前线勇敢杀贼,颇著英名”,成为“日寇特务机关所注意的人物”。1937年七七事变后
期刊
清宣统二年(1910)3月8日,一场低调的聚会在长沙城东的郭园举行。郭园是原淮军将领、湘潭人郭松林兴建的园林式宅邸,位于长沙城东落星田,今还存有郭家巷的地名。自郭松林于光绪六年(1880)四月在直隶提督任上病故后,30年间,子孙逐渐四散,郭园趋于荒废。  时值初春时节,乍暖还寒,14位身着长袍马褂、头戴秋帽的绅士,临桥倚石,看上去神态略显严肃。诸人于雅集时合影3张,由谭延闿为照片依次署题,曾广钧作
期刊
书院作为我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开端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延续于元明清,对传统教育的推进、人才的培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光绪八年(1882)晚清重臣左宗棠写给学使黄漱兰的信中,谈到书院对于人才的教育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称“则欲思造士而冀其有成,非求之书院不可”。对书院评价如此之高的左宗棠,又有着怎样的书院情结呢?就读书院,形成经世致用的理念  道光九年(1829),17岁的左宗棠结识了嘉庆、道光
期刊
全面抗战时期,国人齐声高呼的抗战到底,其“底”因人而异,至少有恢复七七事变前状态、收复东北失地、收复台湾以及彻底解除日本武装、实现东亚永久和平等四种不同意涵。  中共关于抗战到底的主张,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已经明确。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关于“中国的迫切任务”的提问时,斩钉截铁地说:“中国的迫切任务是收复所有失地,而不仅仅是保卫我们在长城以内的主权。这就是说,东北必须收复。这一
期刊
习近平在不同含义上使用了精神一词及相关概念,勾画了中国精神的谱系,概括、提炼并阐释了诸多中国精神的内涵,揭示了大力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指明了弘扬中国精神的重点和路径,对不同主体弘扬中国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
草鞋是红军长征时期重要的战略物资。一双草鞋的使用寿命为步行40至70里,那么长征中红军草鞋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呢?  一是部队发放。在长征前,中革军委在雩都(即于都)设立了总兵站和物资供应总站,参加长征的人都可领到粮食、弹药、衣着等。作为准备工作,位于江西瑞金的红军草鞋厂日夜赶制出10万双草鞋,分发给即将踏上征程的指战员。一般而言,每个指战员按要求所带的行李包括干粮袋、武器、水壶、背包、被毯、棉衣、草
期刊
笔者来自湖南安仁农村,在我的家乡,人们聊天或摆理时,不管有文化没文化,都喜欢引经据典,开口以“古时哇”“古话哇咯”“古话哇得好”(意即古人说过)几个字眼起头,后面跟上一句朗朗上口的谚语或押韵俗话之类,然后才进入正题。  这些“古话”很多其实并非安仁人独创,但在安仁乡野风情的长期浸淫下,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安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口相传的安仁“古话”频繁出现于围炉夜话、耕作交流、集会议事、纠纷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