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多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melo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斯垂克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古城,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几个国家交界的地方,它曾被古罗马、西班牙、法国、比利时、德国分别占领过,所以这里的建筑别具特色,融合了多国的风格,而且保留了很多战争的痕迹和古老的韵味,光是登记在册的历史建筑就有1650座。一过晚上8点,路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但是却没有不安全感,或许是因为这里静谧的生活气息,让人自然的安心了。从下火车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暴走之旅,只消两个小时,就从河的这岸逛到了河的那岸,把小镇的几个主要的教堂,走马观花看了一遍,剩下的时间就是体会这种慢生活的美妙了。在这样的城市,闲暇时喝杯红酒,看个电影,骑着自行车来回于运河间的桥上,经营个小本生意,怕是就过了一生。就像我们晚上光临的中国餐馆的香港服务生,他用已经不太地道的粤语和我们闲聊,他来到这个古城20多年,很适应这里的生活,回到香港已不能习惯那边的拥挤热闹,准备继续在这个安安静静的地方生活下去。走的时候他很慷慨地将自己唯一的当地地图送给我们这两个难得的中国客人。带着“老乡”温暖的祝福,我们终于找到预订的酒店——一家曾经的电影院。
  到一个城市,了解它最快的方法是去参观当地的美术馆。马斯垂克有一个主要的美术馆,在河的北岸。第二天一早,我们仍旧贯彻一直以来的暴走精神,从南岸西面的市政广场走到斜对角北岸东面的伯尼芳坦美术馆。差不多十点半我们就到了,而他们还没开门,就在门口和当地人一起等着。此时的马斯垂克特好似步入了秋天,满地金黄的落叶被环卫工清扫成了一堆,乍看上去像一个黄色的大爱心。这个美术馆是一个很具现代感的建筑,和时尚之都阿姆斯特丹一样,似乎荷兰人的设计理念都非常好,就好像连通运河两岸的桥上有两条不宽的管道,我一直不明白是用来干什么的,直到看到当地人将自行车轮子卡在里面不费力气地将车推到了对岸,才明白这个设计的妙处。而这个美术馆的建筑设计也很特别,这个建筑本来是一个工厂,在1990年美术馆搬来的时候,设计师在老楼的边上建了一个火箭形状的新楼,这样的结合,让整个建筑充满了另类的现代感。
  大门终于打开,工作人员笑眯眯的在整理着资料,参观者也心平气和地等待,直到开始买票,他将一个桃红色气球形状的铁片递给我。我愣了一下才明白,这就是他们的门票,每个人都将铁片别在自己身上的显眼处,那样就根本不用查票了,当离开美术馆的时候,就将用过的铁片扔进一个透明的塑料箱子,日积月累,这个箱子里成千上万五颜六色的铁片倒成了一件艺术品。
  美术馆主厅中间有长长的木楼梯,从一楼可以直接走到三楼。而那个火箭形状的塔楼则是一个观景台,从这里正好可以看到对岸老区的景象。美术馆的一楼收藏了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荷兰南部和意大利艺术家的绘画与中世纪的雕塑作品;二楼是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主要包括美国的极简主义、意大利的贫民艺术和观念艺术;三楼是临时展览。
  走进一楼展厅,首先看到的是油画,其中有一幅画下围着很多学生在听老师讲解,凑近一开,是巴洛克画派早期代表人物鲁本斯的《父亲——扬·奈延》,该作品是鲁本斯30几岁时创作的作品,当时他已经具有非常华丽的画风,颜色丰富,细节精致,而画中人物是一个伟大的政治人物,他是南部荷兰和共和国谈判的总代表,由于这次谈判的成功,荷兰从一场80年的战争中获得了12年的喘息机会。这幅画旁边就摆放着荷兰国宝级画家彼得·勃鲁盖尔的《冬天景色和捕鸟器》,他的作品充满童趣天真,细节丰富,更像是一幅细致的插画,似乎是为一个奇幻故事所作的图解,完全不像一幅17世纪的作品。同一楼层还有许多各种材质的神学题材雕塑,大理石、陶瓷、木头……这些雕塑几乎每个都是精品,有很多保存相当完好。这尊1320年的木雕作品《圣·约翰福音》就让人十分惊叹,因为作为木头这种相当不容易保存的材质,历经了近700年的岁月洗礼,竟然还能从木头上看出当时彩绘的痕迹。而这尊雕像本身也极具艺术的美感:他手拿一本书,目光坚定,以一种拘谨的姿势站立着,他的头发的雕刻法很奇特,有点千层饼般一层一层的,五官轮廓俊美,当时传教士服装的样式能从剩余的彩绘中窥见端倪。
  走上二楼,看到了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很多当代艺术大师首·莱维特的作品。包括首·莱维特1995年创作的水粉作品《波浪形的笔触》,这是他典型波浪风格中的一幅优秀作品,由他的助手——青年的艺术家根据他的理念完成基本的架构,而之上的水粉则是首·莱维特亲自设计绘制的。美术馆的“火箭”内部也是一个必参观项目,内部的墙壁上用黑白相间的横线包裹得密密实实,在里面站一会,甚至会有头昏眼花的感觉,这个墙壁也是由首·莱维特设计的,整个施工过程都被用影像记录下来,成为了一部关于首·莱维特的纪录片的一部分,而“火箭”下方的地面上则放着几座有棱有角的冰山,这些冰山是由类似亚克力的材质制作的,放在首?莱维特设计的墙纸中,感觉就像漂浮在极夜北极的冰山。
  这是一个不大的美术馆,但是内容十分丰富,从古到今,体现了荷兰人对美学一贯的追求,从这里,你可以徜徉在中世纪绘画雕塑的古典美中,也可以被当代各类奇思妙想所征服,记得走的时候将可爱的铁片门票投入透明的大箱子中,那一刻,你也成为了艺术的创造者。
  美术馆链接
  伯尼芳坦美术馆坐落在流经马斯垂克中心的马斯河畔,位于马斯河右岸的新城区,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阿尔多·罗西设计,灵感来自公共建筑、教会建筑和工业建筑。它的秩序感和对称性,彰显其严整的公共机构建筑的一面。
  馆内的收藏主要分三大部分:中世纪至18世纪的艺术作品包括中世纪的雕塑、意大利早期的画作(1325-1525)与16-17世纪南荷兰画家的作品。另外,馆内收藏有马斯垂克古代的陶器与银器等。
  这里藏有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荷兰画派的最后一位巨匠——老彼得·勃鲁盖尔的《冬天景色和捕鸟器》,小彼得·勃鲁盖尔的《耶稣赴难路》以及鲁本斯和学生的几幅作品等。
  
  
  
  名称:《冬天景色和捕鸟器》作者:彼得·勃鲁盖尔(约1525-1569)
  类别:油画
  馆藏:马斯垂克伯尼芳坦美术馆
  彼得·勃鲁盖尔是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人们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他善于思想,天生幽默,喜爱夸张的艺术造型,因此人们又赠给他一个外号叫“滑稽的勃鲁盖尔”。他继承了博斯的艺术风格,又被誉为“新博斯”。他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彼得·勃鲁盖尔是自扬·凡·爱克开始的刊期荷兰画派的最后一位巨匠。
  彼得·勃鲁盖尔的这件《有滑雪者和捕鸟器的风景》作品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他另外一件非常著名的作品《雪中猎人》,这两件著名作品都是描绘冬天雪景,描绘同样的活动的人们,同样辽阔的天空和空中的飞鸟,构图也很相似,不过他们还是有区别的,与《雪中猎人》相比,这幅画色彩更温暖,房子和人离观赏者更近,生活气息也就更浓厚,连近景中弯弯曲曲的树枝也比《雪中猎人》中的要软很多,我们似乎可以猜想画家是微笑着画完这幅画的。
  作品:
  《父亲-扬·奈延》
  作者:鲁本斯
  类别:油画
  馆藏:马斯垂克伯尼
  芳坦美术馆
  鲁本斯(1577-1640)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着眼于生命力与感情的表达,他的肖像画技巧完美,引人入胜,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是我们理解整整几百年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
  作品:《基督和妓女》
  类别:油画
  馆藏:马斯垂克伯尼芳坦美术馆
其他文献
(1)  爱上意大利不难,但你一旦爱上了它,就很难抵御它那令人心往神驰的魅力,特别是那不勒斯。  11年前,我第一次见到这座城市时便被它深深地吸引。因而,当这次收到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有关城市发展会议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邀请,便欣然前往。而正是这次会议“跨文化和民族商业在混合城市”的议题,点醒我对意大利文化根源形成的许多迷惑。  小时候便神迷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古罗马的遗迹辉煌、庞贝古城的顷刻毁
期刊
你是否曾经设想过,死亡的一刻可以凝固成一种不朽?  当今天的我们踏在这些残垣废墟上时,仍旧可以清晰地感到那一刻的黑暗。这里是公元79年8月24日被维苏威火山摧毁的庞贝城。  庞贝在6米多深的火山灰下被遗忘了1500多年。要不是小普利牛斯在信件中提及庞贝的存在,要不是后来人们意外的发现这个地方,相信今天它可能还在沉睡。那是一场铺天盖地无法逃脱的宿命,在之前数次地震及火山活动的预警下,很多人已经迁出了
期刊
如果你不去,就是回教徒没有到过麦迦。  这是老崔劝我的一箩筐话里,唯一让我动心的一句。  在任何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地方,能有什么与众不同,值得见多识广的崔大记者把它抬升到精神的高度?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我已无法再回绝。  越野车离开西宁,一直往北,个把钟头就进入了祁连山。老崔娴熟地驾着车,还抽空跟我神侃。他是老青海,从18岁入伍来到这块高原,从没离开过,后来转业做了社会新闻记者,成了一个敏感的触角,
期刊
西西里岛的海洋不是纯蓝色,而是橄榄绿色。  我的这种感觉,不知是受其紧邻城区酱红活火山的暖色影响?还是因为蓝色被岛上三步一个的罗马古迹,五步一个古希腊遗址象牙白调和了?或是成片橄榄树林的掺与?又抑或是因黑手党曾经的血腥,渗染了大自然的调色板?  橄榄绿色——  也是西西里大区美术馆内的墙面颜色。  橄榄绿色——  是西西里的过往生命,留下了太过浓郁的色痕。历史,挥着大画笔,将这海岛不掺杂色的蓝色天
期刊
2012年,我追寻自己的心,踏着时空的烙印,开始了一段对自我的旅程。  时光很静,岁月很安详,而人生还是波澜不惊,很多人喜欢旅途,那是因为在旅途中我们可以因为一件事,一些志趣相同的东西成为莫逆之交,然后带着这份记忆继续开始我们生命的征程,年华虽美,记忆最深,有的人在这条路上,小憩一段时间继续前行,有的人,选择了真正的留下,并且开始肆意的享受,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我只知道,时间的旅程就
期刊
记得2003年夏天我在梵蒂冈博物馆内驻足太久,在外边驾车等候我的朋友不断打来手机电话催促我。匆匆走出梵蒂冈后,我还是坚持拉着妻子抓紧时间跑进圣彼得大教堂。我对妻子说:“你必需看看米开朗基罗的《怜悯》,哪怕只看一眼。”  上世纪90年代末,我第一次站在米开朗基罗这件举世闻名的雕塑作品前,整整站了20分钟。我那时的感受是——我自己成了凝固不动的石雕了。2003年这次,我再一次站在《怜悯》前面,感到的是
期刊
那不勒斯被描述成欧洲最脏且黑手党横行的城市,去前朋友一再讲述这个城市不安全的故事,但越是危险的东西,越是容易激起人的挑战欲,我倒是满心期待见到这样一个饱受争议的城市。  直到亲自置身于这个城市,才大呼上当。先是碰到一位不把你送到目的地不罢休的司机,然后是单纯可爱不会说英文但真诚想和你交流的另类艺术家,再后来是我见过最最热心及完美主义的酒店老板娘,以及一路上不断提醒你把背包背在胸前把相机收好的路人(
期刊
在我小时候,大人往往会讲一些童话来警示小孩不要说谎,他们会提到《狼来了》中那只爱开玩笑的小羊羔,当然也会提到《木偶奇遇记》中那个鼻子不断变长的匹诺曹。  在我的潜意识里,变成木偶,是一件极为可怖的事情。巫毒娃娃、提姆·波顿的《圣诞夜惊魂》、鬼娃娃花子……这些人偶们不断挑战我脆弱神经的极限,让我一提木偶就联想到恐怖片中一个个被背后黑暗的大手操纵着的傀儡,心中升起一股寒气。后来,我大学考上了北京电影学
期刊
(1)  无法不到波格赛美术馆去看看。  真正是太了不起了,从网络信息上知道,拥有贝尔尼尼、卡诺瓦、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等著名艺术家精品而闻名遐迩的波格赛美术馆,竟是私人美术馆。  以散步的心情,自由呼吸的形式,释放一下灵魂,与艺术来一次美丽的邂逅,是我们这次赴欧洲美术馆巡礼的准则。  以前随国内旅行团来过意大利,行动像赶场,根本无法享受行程的自由呼吸。这次,我们借在那不勒斯参加国际人类学大会的
期刊
第二次来罗马,有别于上一次的艳阳高照,这次的罗马,更像我心中的那个浪漫的罗马,赫本和派克的罗马。  我们冒雨从波格赛美术馆出来,步行到罗马国家美术馆,再从斗兽场的地铁站步行到卡比托里欧美术馆,一路上时而冷雨霏霏,时而阳光和煦,天上厚厚的乌云始终没有大规模发作,但拍在照片里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配角。套用一句很酸的话,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看来今天的罗马城并不那么安好了。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罗马有70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