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陶行知、黄齐生两位先生治印

来源 :重庆陶研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ei2007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9年,我在南京中央大学念书时,因老师黄齐生先生的关系认识了陶行知先生。十余年后,正值抗战期间,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办育才学校,我和黄先生都在重庆附近的璧山正则艺专教书。黄先生常往来于璧山、重庆之间。他每到重庆,必去两个地方——曾家岩中共办事处和育才学校。记得是1943年秋天,我随黄先生到育才学校去看陶先生,陶先生邀请我们到一家小店吃牛肉。
其他文献
五月的阳光格外灿烂,五月的鲜花格外芬芳。重庆育才中学承办的陶行知杯·全国中小学书法大赛如期举行。全国各地的小书法家和嘉宾们也云集这里。其中一位长者特别地引人注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主要靠创新教育。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
岁月易逝,青史留芳。陶行知虽已逝世60周年了,却仍是一位影响现代中国教育改革走向的伟大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丰富多姿,也曲折可叹,他是中国历史上大起大落的人,既被毛泽东称为“伟
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原副系主任、系党支部书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原天津歌舞剧院管弦乐队首席指挥、歌剧团副团长、原中国歌
当我们跨入育才的校园,就感到一股向上的动力。沐浴着博大的“爱满天下”,我们崇尚陶校长的“生活教育”,
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习惯和知识本位教学模式的严重影响,受学校和教师“关门管理”、“关门教学”习惯的严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阻隔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联,导
生于隆冬 逝在福中 仙寿八七 慰为善终 谦谦谨谨 恳恳勤勤 腹有实学 身无虚名 德品高尚 五好家庭 夫妻相爱 父子(女)情深 从此无父 真真心痛 顿足捶胸 泪流满襟
一翠谷桃李情——1950红岩村回忆1949年的初冬到来时,国民党政权已是风雨飘摇,首都从南京、广州,最后宣布迁到重庆。蒋介石还幻想着八年抗战时,作为全国的领袖在陪都重庆运筹帷幄
陶行知主义不是别的,正是“人民至上主义”,他能真正从人民大众的粗皮肤笨手脚中看出壮美,他真能从人民大众毛下浸汗的身上嗅出特别香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