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u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本研究对48例(96只眼)MGD患者进行12 min的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12周进行包括主观症状、泪膜稳定性、脂质层厚度(LLT)、睑板腺缺失情况等方面的临床评估,不同时间点有效性评估参数的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48例MGD患者进行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后随访12周,患者主观症状明显缓解,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由治疗前(45.36±19.34)分降至4周后的(23.82±11.94)分及12周的(25.66±1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9,1.976 ;P=0.035, 0.038)。睑板腺开口数量由治疗前(2.91±1.13)个增加至治疗后4周的(6.27±2.37)个(t=3.505,P<0.001)及12周的(5.15±2.08)个(t=2.004,P=0.027);睑板腺分泌物性状由治疗前(6.18±2.48)分增至4周后的(13.55±3.46)分(t=2.689,P=0.005)及12周后的(12.67±3.41)分(t= 2.403,P=0.009)。患者LLT较治疗前(42.13±9.67 )nm明显增加,分别为治疗后4周的(59.02±16.39 )nm(t=2.971,P=0.002)及12周的(54.65±12.52)nm (t=2.021,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完全瞬目比率也由治疗前的0.37±0.30降至4周后的0.15±0.14 (t=3.428,P=0.035)及12周后的0.12±0.13(t=1.986,P=0.026)。BUT在经过睑板腺热脉动系统的治疗后得到明显缓解,由治疗前的(4.73±2.34 )s增至4周后的(9.32±2.18)s (t=3.385,P<0.001)及12周后的9.91±3.01 s (t=3.25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 d后进行安全性评估,与基线相比: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染色及眼压无明显变化(P=0.141,0.376,0.421)。

结论

12周的临床观察表明,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MGD治疗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15,51:924-931)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我国儿童淋巴母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LBL)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转归,以期更好地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7个儿童肿瘤中心参与此项回顾性研究。以德国柏林-法兰克福-蒙斯特协组90/95方案(BFM-90/95)方案为基本框架,修改制定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7版方案(SCMC-2007)、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1版方案(SCMC-2011)和中国儿童非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眼部受累的神经型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5月至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布鲁菌病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0~67岁,年龄中位数为25岁。5例患者均有羊接触史,1例住所近屠宰场,2例居住于疫区;临床表现5例双眼视力下降,8只眼视乳头水
抗VEGF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新生血管性AMD的临床一线方法,同时其也在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视网膜血管相关病变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对于上述疾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治疗意义和方法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文就激光光凝术在抗VEGF治疗时代的作用、价值及意义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未来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初步探讨,以期避免临床治疗误区,同时也为新生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分支,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基因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启动子区DNA甲基化CpG岛将与DNA甲基化CpG结合蛋白等结合或直接影响转录因子的结合使基因沉默。研究方法包括基因组总体甲基化检测、特异位点的DNA甲基化检测和寻找新的DNA甲基化位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DNA甲基化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葡萄膜黑色素瘤和眼表肿瘤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