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大海苍茫如幕

来源 :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看到大海的时候,我首先想到向回走。大海多大啊,不向回走,还能走向哪里?
   倒退着一步一步走进水中,一点点下沉,一点点苍茫。
   终于走进大海了,走进时间中了。
   生命重新生动起来,水与身体摩擦着,拥抱着,拉扯着,撕咬着。
   继续向回走吧。
   一步一步,走到哪里算哪里。
   对于大海来说,哪里都不是岸。
   对于我来说,哪里都是岸。
  2
  走进大海是必然的,即使我不识水性,不知深浅地活在人世间多年了。该见的人,也见到了,余下的就无所谓。
   你看,大海有多少细节,细节在涌动中深刻又在涌动中消亡。
   你看,又生出新的浪花了。那些消失的浪花,在老去之前死去。
   大海一天要死掉多少浪花?我们一天要死掉多少想法?想想28年前第一次来这里看海,也是这片海,也是晚上七八点的样子。
   看到浪一次一次涌到我脚下。
   今天我来了,当年的浪不知去了哪里?
   站在水边,思想被水击穿,开始荡漾、惊叫。
  3
  在海边,我突然问自己为何活着?这不着边际的想法把我越拉越远。
   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合适,面对大海的时候,感觉自己是蒙羞的,像一把铁器,与海水的苍茫格格不入,却又一点点锈蚀、斑驳。
  4
  打渔的人正在捡拾自己的收获,十几条半斤大小的鱼,七八个拳头大的螃蟹,在天空下一览无余。
   打渔人穿着连体雨裤,脑门上冒着汗,在大海的波浪中闪着卑微的光。四十多岁的打渔人来来回回地走着,大声地喊着:梭子蟹,50元一斤,大家买啊。
   三两个人看了看,没人说话,走远了。
   小船离沙滩四五米的距离。一个人搬来轮子,在水下安装到船底部的凹槽处。
   小船就成了海陆两用。
   打渔人向上推,小船不走,我跑过去在前面拉。小船在海水中呼呼地走着,像一个喘气的老人,一步一步上岸了,鱼和螃蟹上岸了。
   我退回岸上,茫然看着这一切,心中翻滚着波涛。
   而我看起来,无动于衷。
  5
  在一浪一浪的水中,我想找一朵不一樣的浪花,那朵带着忧伤的紫色的浪花。浪花如同书页,一页一页翻着,每一页都与其它页看起来没啥两样,每一页又都暗中写满孤立。
   一滴水与一滴水拥挤在一起,又保持足够的距离,形成一种张力,和谐而独立。
   不时有孩子,有年轻的男女跑过,蹚起水溅起在彼此的身上。已经是十月初了,但并不太凉,简直是热乎乎的。
   这些从我面前一闪而过的男女,生动而又面目模糊。
   大海,掀起一朵又一朵浪花,但我寻找的那一朵去了哪里?
   那是一朵紫色的带着忧伤的浪花,个子高挑,眼睛很大,嘴也略大。
  6
  早晨5点,全世界都在睡觉,但大海醒了,我也醒了。
   我在大海边走着,四周是空荡荡的人间。
   沙滩一片寂静,平整如老人的心脏。海水退去,又没退远,在几十米处,来来回回地掀起无人看的浪花。牛顿说,他不过是有幸在岸边捡到几个美丽贝壳的孩子,然而我却一个贝壳都捡不到。
   是的,一个也不能。
   沙滩就是沙子和水退去后的回忆,像一场梦一样,脚印稀少,痕迹全无。贝壳呢?牛顿的贝壳呢?
   牛顿呢?
   平整的沙滩,平整的生活,唯有海水掀起一个高过一个的浪,哗哗地寂寞着,如黑夜巨大的天空。
  7
  茫茫大海,荒无人烟。
   10月8日上午,大海复归宁静。
   我坐在一块面朝大海的礁石上,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生命的金光,呈现多面散点扇面状。谁的手足够大,可以握住这把扇子并轻轻摇动?
   海水一刻不停息地向前,向前,直至一朵浪花生命结束。
   浪花的生命结束了,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吗?海水不这么认为,所以,更多的水从后面继续涌来。
   不远处似乎传来人语,细听又无声音。
   唯有海浪发出低沉的呜咽之声,一下一下撞击着我身边的岩石,不断地粉身碎骨,又不断组合身体,重新开始。
   我不知道大海深处的生命在忙于何事?
   沙滩无语,但沙滩上的脚印互相重叠着,一个连着一个,一个指引着一个,可以看出曾经的人群在这里走来走去。
   其实,大海不过是我们的一个背景;
   其实,又有什么不是我们的背景?
   我们从家里出来,不远千里而来看海,但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归一个叫家的地方。
其他文献
记忆呼唤写作,而写作是对记忆的一种修补和再现。  因为拍摄纪录片和采风旅行,我曾先后多次去青藏高原,从青海湖到黄河源头、长江源头,到拉萨,到藏东,许多地方的人和事,景和物,原以为都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淡忘了,没想到许多年后,曾经的一棵小草、一位牧人、一头牦牛的眼神、一位喇嘛的背影都还顽强地留存在记忆里,甚至呼吸着,生长着,我需要做的事,就是把它们记录下来。  记忆会自动过滤经历,如同高原会净化人的心
北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承德人。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民族文学》《北京文学》《散文》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评论。出版诗集《普通的幸福》《身体史》《分身术》《读唇术》《燕山上》《我的北国》等多部。获“孙犁文学奖”“中国当代诗歌奖”等各项奖励,作品收入多种选本及译为英、法、俄、日等文字。现居承德。  1  石匠凿出的条石,做了墓碑;石匠凿出的圆石,做了老房子的柱脚
整个下午,我面朝大海  既然,这海岸的长度不能改变,就尝试着改变一下这土地的宽度;用无边的激情围住滔滔大海,土地,在慢慢生长,延伸。  要试着让泥土吃掉海水,吐出一大片平坦的沙滩,吐出含着沙砾的泥螺和文蛤,那些搁浅在沙滩的贝壳,银色的光芒若有若无。  那声悠长的渔歌号子是从海水里喊上来的吗?那停在海边的捕鳗船,那挂在船桅上的星星,我看见它们含着的盐。  留在沙滩上的白月亮,那一只鸟嘴吐出来的一堆种
摘要:CPFS认知结构背景下的数学知识网络图构建的教学实践探究,旨在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网络图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脉络,优化系统思维;可以推动学生亲历知识建构过程,提升认知水平;可以引导学生自省认知不足之处,促进深入理解。  关键词:CPFS认知结构;知识网络图;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隐喻:一滴月光  隐喻,楼台的薄露,辉映东岭的孤松。  一首诗固执于修饰的本体和喻体,企望掏出一颗心还原另一颗心。  在语言的怨恨和贪痴中,诗歌,铺排暄绵月光。  他有岌岌黑夜的隐痛。  本体踏进芸窗的月光,喻体却踏进了冉冉春风,渺茫雨雾缭绕的平仄江南。  那些企图将光从月亮中剔除的人,割裂一首诗的善念慈悲。  微凉的叹息,唤醒先知者,逾越壕沟或者枪林弹雨的虎啸。  一边隐身,理瑶琴,弄轻阴,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力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学校发展显得尤其重要。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本文提出了建立全员培训与团队建设相结合培养机制,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和深化“双师型”教师考评改革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双师型
进入新世纪以来,散文诗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了一派喜人的局面。但是,在散文诗创作日渐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多年来,创作中出现的芜杂的敷陈与清浅的抒发依然占据较大比例。反映生活的铺陈太多,看似以生活为背景,而又高远地悬浮于真实的生活之外,或拘于苍白的写实,比正常的散文还散文化,串连话语方式的單一,表现手法的老套和陈旧,渐渐淡化了诗的意境,最终导致散文诗这一文本缺少馥郁的诗性和触情撼心的力量
摘要:文章从教学流程重构的角度分析了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催生教师内生动力和学校层面提供助力两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实施途径可从学校层面规范流程实施标准化教学来提高教师的分析设计能力;教研室层面构建学习共同体,实施基于实操的学习来提高教师的组织与实施能力;教师个人层面加强学习与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能力;教学流程;策略;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项目简介】  自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以来,江苏省丹阳市以“项目共同体”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逐步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2019年,丹阳市教育局立项了江苏省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过程中,丹阳市教育局协同多部门、多方面的合力,推进“5 1”分层递进研训模式,构建“1 X”幼儿园课程建设,打造“一园一景”的儿童游戏场,探寻家园协同、幼小衔接的研究,从而实现了让每一个幼儿获得幸福童
摘要:“产教融合”是国家确定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总目标,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解决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在分析了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建立的重要意义基础之上,以电气自动化技术试点专业为例,校企双方从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开展合作,形成“共商、共建、共培、共享”的协同机制,激发校、企、生各方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