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种混交度——一个基于树种谱系的林分混交度新概念

来源 :林业资源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o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种空间隔离程度是研究林分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用混交度来进行描述。现有的各种混交度指数在描述对象木与最近邻木为其他种的概率时只有相同种或不同种两种结果,不能完全说明树种的混交程度。在传统混交度的基础上结合树种谱系关系提出树种混交度的概念,以湖南省内5个林区的25块样地数据,对传统混交度与树种混交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使用树种混交度进行了林分模拟优化。结果表明:树种混交度与传统混交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且能进一步细化结构单元中树种的隔离程度,可运用于林分空间结构的评价与优化。
其他文献
随着磷矿品位降低,湿法磷酸萃取反应槽槽顶易腐蚀、修复困难、修复后使用时间短等问题严重制约装置的正常运行.对萃取反应槽槽顶腐蚀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新型衬胶防腐技术对
针对沿海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但缺乏关注的现象,以青岛市市南区与市北区的24块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在陆地卫星Landsat 8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的基础上,分析绿地降温效应及其影响因
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星机地”综合试验获取的激光雷达点云和地面样地调查成果为基础数据,以落叶松为重点案例,探索了激光雷达调查方式下落叶松林分蓄积量建模方法,并结合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二类调查成果,运用模型初步估算了该地区部分落叶松二类小班的公顷蓄积,实现了激光雷达科研模型成果在业务化应用方向上的一次有效尝试。从模型结果和小范围应用测试结果来看,落叶松林分蓄积量模型预估精度达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可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但要想真正规模化业务生产和应用,还需要在模型精度、普适性和规模化应用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两年来,吉林省松原市不断推进旅游业与农村、农业不断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促进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和市民乐。乾安县“稻语花香”稻田公园项目,占地面积955亩,是集生态农业、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体验式农业公园”。
通过对青岛农业大学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200个早、中、晚熟苹果品种(品系)的果汁进行口感品尝评鉴,对其固酸比、出汁率、pH、可滴定酸、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单宁、Vc、色值等16个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综合感官评价结果和16个指标的测定,筛选出较适宜制汁品种(品系)48个,这些品种(品系)特征为:固酸比为55.6~78.09,果汁的pH为3.5~5.2,果实的pH为3.9~4.3,果汁的可滴定酸为0.211~0.346,b值为2.85~5.32,出汁率为59.72%~69.76%,单宁含量为
1992年起,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开始实行目标管理,这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方法的改革,也是工作认识和理念上的突破。成灾率作为目标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一方面反映实际成灾面积大小,另一方面体现防治减灾质量和成效。结合目标管理工作实践,对成灾率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针对不足提出调整计算方法、合理设定指标值、修订统计标准、规范统计方法等四方面对策建议。
基于11a肥料定位试验,解析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模式下不同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为作物高产栽培的田间养分管理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以玉米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为主因素,5个氮肥处理水平0(CK)、90(N1)、180(N2)、270(N3)、360(N4)kg·hm-2为辅因素进行裂区设计,测定了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酸碱度(pH)、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以及碱解氮、速
授粉受精成败是影响牡丹结实和远缘杂交的关键生殖过程,但缺乏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严重影响了其基因功能验证。针对牡丹授粉受精基因功能鉴定,采用注射法分析了不同注射部位(雌蕊和花柄)和菌液浓度(1.0、1.5和2.0)对目的基因沉默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雌蕊、花柄PoMYB2基因沉默效率分别为62.5%、66.7%,注射法尤其是注射花柄的方法适用于牡丹植株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体系的构建;当菌液浓度OD600分别为1.0、1.5、2.0时,Po
林地小班(简称小班)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小班调查是林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小班边界和地形因子是小班调查的重要内容,快速、准确地获取小班边界和地形因子,对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指导林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基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遥感影像结合DEM的小班边界计算机自动提取方法和基于DEM的小班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计算机自动提取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建议。
为摸清掌握海南苏铁(Cycas hainanensis C.J.Chen)植物资源在海南的分布规律及种群发展动态,通过56个实测点与62个样方对海南岛野生海南苏铁开展全面调查,对该省天然海南苏铁的自然种群地理分布、种群特征和种群分布格局及影响种群环境因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苏铁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市、保亭县和琼中县等中南部山区市县和昌江县的东南部山区;2)集中分布于400~800m的中低海拔半阳坡、半阴坡和40%~60%中等偏高郁闭度的热带雨林中,地势平坦,常生于林下或林缘灌丛中及沟谷旁;3)海南苏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