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传播的德性本体论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yna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艺术传播德性一般是指,从事艺术传播活动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并且建构的一种行为规范。在当今这种市场经济及相应的文化产业背景下,想要有一个富有价值的、较理性的艺术传播必须实现扩大再生产、满足艺术消费者审美要求这两个基本条件。同时,这也是艺术传播德性生成的基本机制。在数字艺术中,艺术本体机制及环境都发生一定的变化。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新型的数字艺术传播机制应该彻底地消解原子艺术那种轻经济效益、重社会效益的传播德性,并且逐步建立一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数字艺术传播德性。
  关键词:数字艺术传播;德性;本体论
  数字艺术正以逐渐增强的手段出现,并且它要求人们应该培养新型图像或者是文化的判断力及美学的相应标准,同时,要求人们消除那些迷信地、根深蒂固地进步观,以及艺术创新一定会传承艺术经典的局限性思维开始,重新考虑数字艺术的表现特征,及其对人类文化价值和社会历史带来的相关影响。
  1 数字艺术传播的德性建设机制
  在整个艺术系统中艺术传播占据一定的地位和相应的作用,它在艺术生产转变为艺术消费这一循环互动的过程中担负着中介的角色。艺术产品为艺术进行传播的关键要素,其是艺术产物中凝聚着艺术社会及经济价值的产物。艺术产品在投入当下这一经济市场时,就转变为相应的文化商品,且其自身具有使用价值及价值两重商品属性。艺术产物的价值在相应的传播中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形成价格,经过交换来实现其价值。基于分工方式的不同,艺术行业同其他产业一样,为了可以继续扩大再生产就应该将相应的产品销售出去,从而换回相应的资金,以便购买所需的相关生活原料及艺术原料,最终实现艺术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若艺术产品销售不出去,那么艺术家肯定会面临一定的生存危机。绘画家凡高便是个活灵活现的例子。
  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得出数字艺术传播的德性结构及生成起点是通过相应的艺术传播或者是营销方式以最大程度来实现艺术的社会及经济价值,从而为艺术的再生产及扩大创造相应的条件,并最大限度地让消费者对于艺术的审美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也就是说一个有价值的、理性的艺术传播应该有下面这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实现艺术产品的扩大再生产;第二,让消费者对于艺术的审美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
  依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来看,数字艺术传播的机构及组织以艺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为导向,在以往的原子艺术传播过程中受到一定压制的经济效益已经高调登场。从而这种数字艺术传播的德性就较彻底地将原子艺术以往的那种轻经济效益重社会效益的传播德性消除。
  2 数字艺术传播的德性本身的相应特征
  2.1 数字艺术传播德性中的低成本性特征
  从整体上来看,艺术的传播需依赖于相应的艺术媒介。所谓的艺术媒介是指相应的传媒介质,伴随大众传播的到来,其中的艺术传播机构以一种社会分工的形式从艺术生产过程中逐渐分离出来,并很快地变成艺术进行传播时的通道,为艺术产品进行广泛传播的相关传媒媒介。如,影视艺术作品中出现的色调、画面、声音等,绘画作品中出现的光影、色彩、线条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节奏、旋律、乐音等,及文学作品中的出现的语法及文字等。其中,相关的质料媒介一般是指承载、显现艺术符号的相应的物质性材料。
  在以往的原子艺术系统中,一般情况下传媒介质是对实体文本媒介进行相应的传播,也就是说传播是依附于物质性材料上(质料媒介上)的一种形式媒介。这种文本媒介一般具有体积、重量的等相应的物理实体。如,要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传播时,就需出版社或者是杂志社或者是报社等相关的印刷传播机构对其进行相应的印刷,之后出厂运输,最终通过报摊、书店等一些设施性的传播机构将其出售流通,这一过程下来所消耗的成本较大,不及现在的数字艺术传播。
  2.2 数字艺术传播德性中的自由准入性特征
  从本质上说数字艺术为人本主义的艺术。对于普通的网民来说,它在文化素养、技术及成本等各方面进行参与的门槛都比较低。在这一过程中,一般网民的话语权受到历史性的张扬和尊重,这不仅表明普通大众可成为艺术产品的主体,而且还表明数字艺术传播不是单纯地依赖于原子艺术传播的相应机构及组织等方面的局限。想传播自己创作的数字艺术作品,不管这种数字艺术是照片、文章,还是自己录的小视频、动画短片等,均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比价喜欢的贴吧、网站或者论坛等对其进行相应的传播。在对其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所依靠的贴吧、网站或者是论坛等传播平台对于数字艺术作品是以一种零门槛形式的准入点让其自由进入,也就是说不需要自己一定是有艺术修养的艺术家,也不需做出质量为艺术作品中的上乘。
  2.3 数字艺术传播德性中的传播主体身份多元性特征
  艺术消费、艺术传播及艺术生产为艺术作品运营中互相独立的环节。且这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犹如物理学中电路串联的线性关系。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若艺术传播这一环节受到相应的阻碍,就会中断整个串联的电路。在新型的数字艺术体制基础上,数字媒介用较强的、发达的科技作为其依托,有效的把消费、传播、生产相互凝聚为高速运转的过程,这三个环节的界限在艺术产业链上变得比较模糊,并且相互交叉重合。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表现在传播主体身份及地位发生的重大变化,同时传播主体的身份出现多元化现象,并且在艺术进行传播互动过程中有效的实现艺术传播主体身份多元化的相互置换。艺术传播主体多元化特性使艺术传播渠道相应的出现多元化。原子艺术系统内以艺术分工形式而出现的专业化艺术传播机构,如,网易、搜狐、淘宝、优酷等。但在以市场为主体的竞争中它以独特的竞争形式出现,常常用契合广泛人们的需求对艺术传播的内容也就是艺术产品进行相应的改造、加工、筛选等,如,百度及优酷视频等传播电视剧的网站,它们比较热衷于购买当下热播电视剧的版权之后对其进行网络传播等。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的物质方面及精神方面均有相应程度的提高,进而人们对于艺术的要求也就相应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转变。好的艺术在传播流通技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消费传播取向。这也就是说人们对于艺术消费德性的高或者是低,均会同样的反作用于艺术传播的相关德性上。基于艺术同数字艺术之间的关系从哲学角度出发,可以描述为普遍性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因此,上述关于艺术传播的普遍性就会成为保障数字艺术传播的德性基础,应该更好的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促进艺术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媛媛,马立新.数字艺术传播德性本体论[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9(01):126133.
  [2]邱秉常.数字艺术传播的表现特征[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04):105109.
  [3]徐立萍.数字艺术的快速发展及人才教育培养的反思与探讨[J].科教文汇,2012,15(09):5960.
  [4]曹丹.论中国动画数字艺术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2(01):129132.
其他文献
面对众多的艺术作品,收藏家从哪些标准来判断艺术品未来的价值,简而言之,学习经历、获奖经历、收藏经历都是判断的重要标准,而这一切都体现在艺术家简历中,本文试图告诉收藏家如何
摘要:本文着重以体验式教学理论研究为出发点,结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探索体验式教学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体验式教学;必要性;合理性  0引言  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多年来一直在探索中求发展,专业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专业技能型人才。然而,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许多教师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该状况已直接影响到了高职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导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采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创新的学习方式,转变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7.06
我们把艾司洛尔应用于脑外科手术中,经过临床实验和观察,发现艾司洛尔对脑外科手术中出现的非代偿性心动过速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手术患
摘 要:在美术创作中,绘画作品要想提高整体创作效果,就要在创作过程中确立明确的创作思想,并将主题思想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使主题思想成为促进美术创作和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分析,我们应对主题思想在绘画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有正确认识,应在绘画创作中明确创作理念,并在主题思想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创作素材和绘画技法,保证绘画作品的整体创作质量能够满足实际要求,做到提高绘画作品质量,促进绘画作品创作取得实效。
【正】 作为教育的国际视野与国际理解的比较教育是近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物.比较教育的创始人朱利安拥戴法国1789年大革命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曾充满热情地投身于
摘要: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尺度对消费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有影响消费动机的作用,如何能设计适宜尺度的公共室内空间满足人们在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需求,是人文关怀下商业综合体室内设计的关键。  关键词:消费心理;行为习惯;空间尺度;室内设计  1商业综合体“同质化”对室内设计提出要求  现代都市生活中,习惯快节奏的人们需要在一个方便、快捷、经济、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里,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于是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