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产业的人》中人性的扭曲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445163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产业的人》是一部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期英国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形象编年史,同时也是高尔斯华绥三部曲小说《福尔赛世家》的第一部。它全面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与阶级关系的变动。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上都是高尔斯华绥创作顶峰的代表之作,小说的出版为高尔斯华绥建立了最初的作家声誉,目前国内外英国文学史对高尔斯华绥的论述,都把这部小说作为重点。
  本文主要探索有产业的人中扭曲的人性。对财富贪婪的追求是一种扭曲人性的表现,其背后的成因值得探索。
  论文第一章主要论述造成扭曲人性的现实背景和现实要素。第二章论述造成扭曲人性的原因。第三章论述这种扭曲的人性所造成的現实后果。
  关键词:扭曲的人性;福尔赛;财富;欲望
  作者简介:张宗(1992.7-),男,山东临沂人,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2
  第一章 福尔赛形象的诞生
  1.1《有产业的人》作者及内容的简要描述
  高尔斯华绥 (1867-1933) 是19世纪到20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和剧作家。作为一名高产作家,其创作生涯将近40余年。 “他的早期作品并不是那么令人喜欢, 直到《法利赛人》 (1904) 开始受到人民关注”。 (Li Ming 2006: 5)综观作者在文学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其在《福尔赛世家》中出色的描写艺术达到了艺术顶峰。其中大部分刻画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福尔赛世家一代一代的家庭事务,揭露了社会的现实。作者写作语言简洁生动,福尔赛形象的描写代表了作者文学创作的巅峰和主要文学观点,这主要归功于作者几十年写作功底的积累,与此同时这也奠定了高尔斯华绥的文学地位。
  《有产业的人》是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当中的第一部,小说的出版给作者带来了名气。不论国内亦或是国外文学研究者都把目光投向了高尔斯华绥的这部超人气小说。
  在《有产业的人》当中主人公索姆斯是福尔赛形象的代表人物,他把世间所有一切看做自己的附属品,自己的个人财产,当他看到之前的物品就会想到这会为他带来多少利益。当他建造房子时候就会想到土地价格上涨时候房子会带来多少利益。对于自己妻子艾琳,他通过买通妻子继母的方式才得到她。他并不认为艾琳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自己花钱买来的一件物品,他只想拥有它,占有她。在婚后他把自己妻子像一个囚犯似的关在了别墅里。当他发现艾琳并不爱她时候,他竟然认为这违反了财产法的基本准则。当艾琳爱上建筑师菲利普要求离婚的时候,他设计并控告菲利普,进而导致了菲利普后来的死亡。
  1.2物质化的资产阶级社会下福尔赛人物的精神探析
  当高尔斯华绥创作《有产业的人》的时候,维多利亚女王接过皇冠,英国进入了辉煌却又矛盾的时代。在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
  大生产化时代背景下,人民疯狂追求物质财富,不断开辟殖民地和贸易,社会也进一步凸显出来混乱。英国面对急剧的社会变化,资产阶级变革相继在英国和欧洲完成,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人民的贫富差距不断增大,资产阶级面临巨大的矛盾冲突,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的赶超,英国帝国地位的下降,经济下滑,为了面对这种状况,英国开始侵略他国,弥补损失,一切以物质利益为重。在这种以无耻掠夺他国财富建立起来的经济之下人民只关注自己的腰包有没有鼓起来,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财富开始作为人民地位的唯一象征,财富是人民唯一关心的大事,并且疯狂不择手段的攫取物质财富,把获得物质利益看做最开心的事情,人性随之发生了扭曲。
  在《有产业的人》中通过对福尔赛家庭生活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福尔赛家庭成员之间深深得矛盾冲突。通过对福尔赛形象精神世界的探析,我们了解到主人公索姆斯把自己妻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他想获取更多的财富。
  金钱在他们世界里代表了一切,金钱可以掌控一切,金钱也是他们考虑事情的首要选择。金钱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和地位,人民的爱戴。金钱给他们带来了安全感,没有金钱,他们会惶惶不可终日。在这种情况之下人民变成了金钱的奴隶,金钱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家庭之间,亲人亲戚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金钱利益往来的关系。
  第二章 扭曲人性的深层次探究
  2.1对物质财富的渴望
  没有金钱人民生活无法获得保障,但是人民获取金钱是为了幸福,而不是为了幸福去获取金钱。在《有产业的人》当中主人公索姆斯对金钱是贪婪的,他的生活目标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把财富的积累当成了人生的唯一意义,最终成了金钱的奴隶,失去了生活原本的意义,成了贪婪的人。对物质财富的极度贪婪使他们内心发生了严重扭曲,他们不再把人当做人,而是把一切当做物质财富,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自己的附属品。譬如主人公就用金钱买通艾琳的继母获得的艾琳。艾琳的继母因为金钱也不想继续留艾琳在家,她认为这是在浪费自己的金钱,并且她并没有把艾琳当做自己的女儿而是一件可以为她带来财富的工具。对财富的渴望扭曲了她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人的良知。为了金钱她可以把艾琳卖给任何人。
  你是不是对对方有用,甚至家人之间的地位也是以金钱多少来衡量的。彼此以金钱来衡量对方,父亲,儿子兄弟,夫妻之间都把金钱作为评价对方的唯一准则,刻印在人民心间,没有金钱只能换来别人的鄙视,这种社会风气更加助长了人民对金钱的贪婪,加重了人性的扭曲。
  2.2对控制女性的渴望
  在《有产业的人》当中女性并不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属于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主人公把自己的妻子艾琳像囚犯一样看关起来,艾琳没有自由,对自己的丈夫并没有爱,她时刻想着的是逃离丈夫的魔掌,这一切来源于主人公索姆斯不把艾琳当做独立的人,而是自己的财产,把艾琳当做奴隶来对待,这样的生活让艾琳想逃离,她想要独立,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她决定通过教音乐来获得金钱,保障自己的生活,时刻准备同自己的丈夫作斗争。   主人公索姆斯对他自己妻子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那是在他扭曲的人性下畸形的爱,自私的爱。在他眼里,妻子只是生孩子的工具而已。他以爱的名义控制着自己的妻子的自由,他从来不明白爱是什么。他对女性的观点也是扭曲的,这种扭曲的观点造成了主人公索姆斯心里的极度不健康,人性观扭曲,他要的是对自己妻子的完全控制。比如主人公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美麗的妻子像炫耀自己的财产一样,属于自己,是自己的个人物品。
  第三章 扭曲的人性的严重后果
  3.1家庭的破裂,人彼此的冷漠,物质主义的盛行
  由于扭曲的人性,人民把成功的标志看成金钱积累的数量,他们把金钱看做最重要的,主人公把自己妻子当做财产导致了妻子的憎恨,得到了金钱,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失去了完整的家庭。这种金钱观也造成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冷漠,人民以金钱多少衡量彼此之间的关系,有钱就是亲戚,没钱谁都没有认识你的。他们互相攀比,互相看谁最有钱,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亲情都抵不过金钱的诱惑。金钱是人民会首先考虑的问题,在人民遇到困难时候,人民选择袖手旁观,人与人之间冷漠相对。比如,当老乔决定给一位自杀的老员工家人抚恤金时候遭到了委员会的集体反对,他们考虑的是自己钱财的失去,利益的减少,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意如何,不会理会自己员工的疾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民对金钱的渴望,贪婪的加剧,心理的严重扭曲,物质主义之风盛行,他们把物质的积累当做人生的保障,想挣越来越多的钱,物质是他们的一切,任何东西都比不过物质利益的诱惑包括亲情,爱情,友情。他们成为物质的奴隶,他们疯狂的追求物质的享受,心里的扭曲也更加严重,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悲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Geoffrey Harvey, Reading the Forsyte Saga[M].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1993.
  [2]John Galsworthy, [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M]. 周煦良译. 上海: 译文出版社, 1978.
  [3]John Galsworthy, [高尔斯华绥],有产业的人[M]. 周煦良译. 上海: 译文出版社, 1978.
  [4]John Galsworthy, The Forsyte Saga[M].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1981.
  [5]John Galsworthy, The Man of Property [M].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1981.
  [6]Li, Ming. [李明], 作为长河小说的福尔赛世家[J]. 2006, (29):1-7.
  [7]Shi, Pu. [石璞], 论福尔赛世家外国文学研究[J]. 1986, (4):3-7.
  [8]Sun, Zhinan. [孙志楠],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福尔赛世家人物形象解读[J].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 (10):2-12.
  [9]Zhu, Yunxia. [朱云霞], 论福尔赛世家的家族小说特征[J]. 2009, (19):3-12.
其他文献
1995年底,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原清原满族自治县北三家乡派出所所长魏长军来到黑石木村,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群众痛恨的事,查办 黑石木村是北三家乡的第一大村,交通
摘 要:15-19世纪朝鲜漂流文学作品《漂海录》之所以作为整体的类别出现,主要是由崔溥、张汉喆、李邦翼、崔斗灿等最有代表性的四位作者的出身和写作途径等决定的,因此,即使本文涉及的《锦南漂海录》、《漂海录》、《漂海歌》和《乘槎录》名称各有不同,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形式出现。  关键词:朝鲜;漂流文学;漂海录;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当前在报纸、杂志的文章标题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赞誉之词,也许非“名列三甲”莫属。诸如,当某一单位、团体或个人只要在某一 Currently in newspapers, magazines, artic
摘 要:欧·亨利是美国十九世纪伟大的小说家,其获得了极为重要的文学创作成就。本文结合具体的作品,简要分析了欧·亨利的语言风格,并研究了其小说的叙事方式、创作特色等。希望能够给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和启发,加深对欧·亨利小说的了解与把握。  关键词:欧·亨利;语言风格;创作特色;叙事手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1  欧·
卡勒德·胡塞尼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2003年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问世后,获得极大成功,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2007年出版的《灿烂千阳》是其第二部
摘 要: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奥斯卡·王尔德研究热度再起,本文以王尔德诗歌为本,简述王尔德诗歌研究百年来的成果。  关键词:王尔德;诗歌翻译;诗歌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2  王尔德是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外国作家之一。最早对于王尔德诗歌的介绍是1921年《小说月报》(第12卷11号)所刊载的刘复所译的《王尔德散
摘 要:莱昂纳多·科恩是一个作为集诗人、作家、歌手、画家、僧人于一身的有着“摇滚界拜伦”之称的人,《美丽失败者》是他最具挑衅性,最为桀骜不驯的一部作品。小说所勾画出的爱的三角,时而梦呓,时而嚎叫的写作手法和拼接跳跃的叙事手法,与传统的写作方法背道而驰,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寻求突破又不谋而合,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内心深处的渴望寻求不同生命历程的呼声。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科恩;叙事  [中
摘 要: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文学创作方面一直深受美国文学影响。特别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写作风格给他提供了许多借鉴。通过比较两人的小说《挪威的森林》和《了不起的盖茨比》,可以看出两者在创作风格上的相似。特别是在主题、叙事特征和艺术手法这些方面。但是村上春树在对菲茨杰拉德吸收、借鉴的同时,还把日本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其小说达到东西方的融合。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较  作者简介:王莉
摘 要:菲兹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用他清晰的叙述,优雅的文风给我们呈现了那个奢靡却悲哀的时代。笔者旨在分析造成人物悲剧的缘由,从而进一步了解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菲兹杰拉德;悲剧缘由;人物命运  作者简介:殷梦林(1996-),女,四川泸州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论云南民办高校的品牌形象塑造——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5C219。  摘 要:“巴勒斯坦大灾难”是阿拉伯世界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历史素材。约旦作家伊萨·纳欧里于1959年出版的中篇小说《边界外的一家》是以“巴勒斯坦大灾难”为创作背景的开先河之作,在广受赞誉的同时也受到了阿拉伯世界文学评论家的广泛争议。1969年巴勒斯坦作家格桑·卡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