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幸福”说之我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guo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与古代女性相关的各类书籍,不管是从社会制度、还是社会地位、自身心理情感,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都是说古代女子不幸福,可我认为对于古代女子自身来说她们是幸福的。虽说在中国旧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植于心,女性地位低下且缺乏抗争精神,但人们却忽略了这是后人回望历史以现代人的“幸福”去对比而得的结论,也许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本文从古代大家闺秀、传统母亲以及现代女子的角度谈谈我对古代女子是否幸福的看法。
  关键词:古代女子;幸福;母亲;闺秀;现代女子
  一、备受尊敬的母亲
  在中国古代,母亲不但承担了生殖职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对于儿女的道德和人格培养职能,正因如此,母亲与儿女,尤其是母亲与儿子的关系显得更加紧密。“母亲对于儿子的精神层面的关怀和保护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爱敬;母亲对于儿子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的争取和维护以及儿子对于母亲回馈式的报答。”中国历史上有着大量这样的母亲形象,较为典型地显现了这种母子关系格局,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种关系格局中母亲的地位。
  平民百姓的母亲,尽管没有大富大贵,但儿女极其爱敬,必然是幸福的。古时江革,“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贼都因其孝顺不忍杀他,可见有这般儿子之幸。其次作为帝王之母,不但儿女孝顺备受尊敬,而且还有至高的权力。“不论是汉人火外族所建立的朝代,都曾有太后摄政。尤其是汉、北魏(鲜卑)、辽(契丹)、宋、元、清的太后最有权势”。享受的是帝王的孝敬,拥有的权力无上,一个女人一生能达到如此,幸福不言而喻。
  二、大家闺秀
  大家闺秀衣食无忧,不用承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压力,生活充满着的乐趣与欢乐。如晋朝左思《娇女诗》:“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忿速乃明。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诗中不难看出两个少女的日常生活天真活泼、顽皮娇憨的神态,亦能感受到少女生活的乐趣。再如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中的“慵整纤纤手”可以看出慵懒的神态,突然闯进来一个陌生男子后表面在写少女是如何害羞,可实际上想表达的是少女骨子里天性中对爱情的向往。能慵懒的荡着秋千,还有心思于儿女情长,可想而知生活之悠闲且与欢乐。其次,具备才能的幸福与充实。出身名门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上不断追求新知,也让其生活得到充实。南朝梁代女诗人刘令娴的《春闺怨》:“花庭丽景斜,兰牖轻风度……调瑟本要欢,心愁不成趣。良会诚非远,佳期今不遇……”作为丈夫为思念她作之诗的回应,凭着才情与丈夫“你唱我和”流露出了她的幸福。也正因为有才,她的世界并不局限于丈夫,她有自己的小生活,小情调。《听百舌诗》中“庭树旦新晴,临镜出雕楹。风吹桃李气,过传春鸟声。静写山阳笛,全作洛滨笙……”雨后的清晨摘下沾有雨水的栀子花送给女友,并附诗:“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处何限,栀子最关人。”不难惊叹她们生活的滋润与充实,不难感受她们的幸福生活。
  三、相比现代,古代女子的幸福
  首先体现在“无意识的不平等”与“有意识的平等”社会地位上。古代“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那时还没“男女平等”,整个社会并不觉得有欠妥之处,而现代早就倡导男女平等,但不平等现象却仍然大量存在。据统计“省级人大女代表的全国平均比例为23.40%,北京最高,为30.61%,吉林最低,为15.76%……各级人大女代表的平均比例都没有达到联合国倡导的30%的目标。”而且女性当选人大代表并不是完全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更多是法律对于女性比例的规定。除此之外,“女大学生就业难”“女工大量下岗、失业”等热点问题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在下岗、失业人群中,女性所占的比重……在全体下岗职工中女性所占比重为57.5%,而当前再就业率,女性仅为38.8%,比男性低18.8个百分点。”每年毕业的女大学生,除了具备和男生同样的条件之外,还要附带各种证书以及附加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写真集,尽管如此,也不能保证能与男生竞争得到职位。其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古代女子只需以家庭为中心。而现代女性,不但要相夫教子,还得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追求,有家庭之外对社会的参与和贡献。社会对女性也不断隐形强调各种能力,所谓“女人要美丽、温柔,内要善解人意,还要聪明灵秀、会化妆、会打扮。20岁以下的要会撒娇卖乖;30岁左右的一定得具备成熟和性的魅力……”可见,作为一个现代女性,所承受的远远比古代女子要多得多,相比之下,古代女子也要幸福得多。
  四、结语
  人们更多的是记载古代女子不幸的一面,因为不幸才能达到所记载之人的目的,才有记载之价值,而很少反映她們的幸福生活,如果历史上能多些记载幸福生活的人,那么在现代反映幸福生活的史料也许就不会寥寥无几。况且对于古代女子来说,也许从未想过“三从四德”以及其他的道德伦理是一种束缚,也不会把这视为她们不幸的理由,正如我们现代之人也不知未来的社会会怎么发展,更不知我们的后人会怎样评判我们如今的生活一样,可是现在的我们不是仍然觉得生活是幸福的吗。
其他文献
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全球每年有50万以上新发病例,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是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大原因。在我国,肝癌患者
作为传统农业区域的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省内各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呈现出相似的演进趋势,但是在此过程中,各地区产业结构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研究河南
摘要:道教所宣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自己的特色。这在文献中较为显显著的就是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词语。本文选取了道教文献《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的几则特色词语,从语言学和宗教文化的角度进行训释。  关键词:词语;训释  作者简介:龚灵(1987.5-),工作单位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文传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中古汉语。  道教典籍的用语既有为全民所使用的词汇,也有道教人士运用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创造
期刊
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CHD(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的结果。近年的研究显示血清尿酸(uric a
摘要:明清两朝,来华的朝鲜使团有关人员将其在华时的所见所闻著录成书,这在朝鲜的历史上统称上述这些记实记行的著作为《燕行录》。而这些燕行记录多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之事,所以他对研究中朝关系史、明清历史、朝鲜时期文人的中国观等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而在众多的燕行记录中不乏有像金昌业的《老稼齑燕行日记》和朴趾源的《熟河日记》这样有名的燕行录,但他们基本都是以随行人员的身份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出自《庄子·知北游》,意为天地具有伟大的美但却不能用言语表达,这句话包含了庄子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同时也是庄子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本文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