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和《雾都孤儿》的童话色彩比较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8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毛流浪记》和《雾都孤儿》的人物设定和表现手法相似且蕴含浓郁的童话色彩,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结局的处理上存在差异。通过比较两部作品中蕴含的童话色彩,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作家对儿童作品文学价值的表现有共通性。
  关键词:《三毛流浪记》;《雾都孤儿》;童话色彩;比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2
  一、引言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被誉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者。其小说大多描写的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雾都孤儿》描写的是一个伦敦的孤儿奥利弗悲惨的遭遇, 但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过上幸福的生活。张乐平是中国著名的漫画家,其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三毛流浪记》中三毛这一典型形象深刻表现了旧中国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深受国内外读者欢迎,因此使他赢得了“三毛之父”的称号。
  《雾都孤儿》和《三毛流浪记》都是都描写了两个儿童主人公的悲惨经历。两部作品具有相似的情节,也揭露了相似的社会现实,因此具有可比性。虽然有学者分析过《雾都孤儿》中所蕴含的童话色彩[1],但目前还没有对《三毛流浪记》和《雾都孤儿》中蕴含的童话色彩进行比较的研究。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展示了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有共通性。
  二、相同的童话叙事特征
  《雾都孤儿》和《三毛流浪记中》在人物的设定,情节的安排上有相似之处。在童话人物设定方面,“童话中的人物可分为神仙(天使)类、恶魔类、巨人类、国王类、盗贼类等”[2](p.101)。正面形象被认为是人们的美好理想与高尚品质相结合的产物。而反面形象则是集一切恶与丑于一身,是社会恶势力的象征[3]。两部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分为也天使类和魔鬼类。在《雾都孤儿》中,主人公奥利弗虽然在习艺所里经历各种折磨,但其谦虚的行为举止体现了他善良的一面。小说中天使类的人物还有布朗劳先生和露西小姐。他们在奥利弗身处险境之时伸以援手,助其逃离费根的魔抓,无疑是善良的化身。《三毛流浪记》里也出现了天使类的人物,三毛天使般的形象体现在他勇敢和正直的个性上。他就像童话里的天使,受到欺凌但不会因此而失去善良的心。还有收留三毛的老爷爷,帮助过他阿根一家等人都是天使类的人物。
  《雾都孤儿》中也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的恶魔类童话人物形象。老犹太人费根是最典型的例子。作为贼窝里的领头人,对奥立弗进行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在棺材铺里,诺亚就像恶魔,对奥利弗的身体进行摧残。《三毛流浪记》中的这类人物是社会恶势力的象征。三毛开始流浪上海,遇到一个开着小汽车的“黄脸瘦猴”[4](p. 24)。他不仅对三毛出言不逊还出手打人。小说中的恶魔形象与天使形象对比鲜明,斗争激烈。正如童话中的恶魔与天使的对弈,正是善与恶的较量。通过善与恶的斗争,体现了作者的仁爱思想。
  从童话的表现手法上看,两部作品对情节的设置也有相似性。奥利弗第一次被费根逼着到街上行窃,就遇到布朗劳先生。巧合的是布朗劳先生是奥利弗已故父亲的好友。布朗劳先生家的那幅画恰恰是奥利弗的母亲,奥利弗丢掉的旧衣服正好被费根拾到,不幸再次落入贼窝。最后也是在他的帮助下才逃出费根的魔爪。《三毛流浪记》也存在各种奇遇和巧合。三毛浪上海无依无靠备受欺凌,被小弟弟一家收留,可无情的大火将他家烧得一干二净。逃出印刷店,做了擦鞋工,却被警察没收了工具。在绝望之余遇到了同样生活贫苦的阿根一家,为了维护阿根三毛被捕入狱,出来之后发现阿根家被当作危房拆除了。
  总之,两部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天使型和恶魔型的人物形象,正是这两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使这两部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童话色彩。其次两部作品在情节的安排上都运用了奇遇和巧合。这些写作手法的使用凸显出鲜明的童话特征。
  三、童话色彩表现的不同点
  虽然《雾都孤儿》和《三毛流浪记》都有相似的童话叙事特征,但狄更斯和张乐平在对奥利弗和三毛的性格塑造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两部作品的童话式结局也有所差异。奥利弗的性格被塑造较为丰满和细腻,更较贴近现实。奥利弗被班布尔先生带到贫民习艺所去,但当他看到曼太太时,他假装哭出来,讨好曼太太。狄更斯这样描写:“他年纪虽小,却颇有灵性,会装出一副非常不舍得离开的样子”[5](p. 10)。从而看出,奥利弗能圆滑地处理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其性格具有多重性。与奥利弗相比,张乐平对三毛的性格描写表现得更直接和单一。三毛被塑造为一个善良和坚强的人。三毛在流浪时,遇到贫苦的人都会给予同情和帮助;遇到好人被欺负他会挺身而出。三毛与奥利弗相比较为突出的一个品质就是坚强自立。因此,三毛的性格塑造比较符合传统童话的人物性格。通过比较奥利弗和三毛的性格可看出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奥利弗的性格比较贴近现实,具有多重性,但过于懦弱。而三毛的性格表现得较为直接,故事全篇都围绕三毛的善良和坚强的性格发展,其性格体现了传统童话人物性格的单一性和理想化。
  两部作品虽然存在相似性,但在结局上却是大相径庭。正如托尔金所强调的“所有完整的童话故事都必须有幸福的结局,这是童话最重要的功能”[6](p. 151)。在《雾都孤儿》中,在南希的自我牺牲,布朗劳先生和露西小姐的倾心帮助下,奥利弗最终摆脱费根的魔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大团圆的结局是符合传统的童话式结局的。该结局的设定凸显了童话的审美特征。与《雾都孤儿》大有不同,《三毛流浪记》的结局是三毛逃离贼窝,但却居无定所,又成了流浪儿。当他看到繁华的上海还是一片混乱时,不禁感叹何时才能迎来光明世界。《三毛流浪记》打破了传统童话大团圆的结局,具有创新性。而且打破大团圆结局的方式也使读者内心充满遗憾,更能震撼他们的心灵,也更能引起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深思。
  结语:
  本文通过比较《雾都孤儿》和《三毛流浪记》中的童话色彩,发现它们在童话人物设定和童话叙事特征的表现上有相似之处,奥利弗性格被塑造得较为丰满,贴近社会现实,也表现了狄更斯反传统童话的写作方式。而张乐平对三毛性格的塑造虽不及狄更斯那样丰富,但三毛的形象较能凸显主题,令人深思。两部作品在结局的处理方式上也存在差异。《雾都孤儿》的结局是圆满的,符合传统的童话式结局;而《三毛流浪记》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具有创新性,也更能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雾都孤儿》和《三毛流浪记》 虽然存在差异,但却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作家对儿童作品文学价值的表现有共通性,而且该论文也为中西方儿童文化的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玉霞. 浅析《雾都孤儿》的童话色彩[J]. 时代文学,2010,(10).
  [2]王泉根, 儿童文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3]吴其南, 中国童话发展史[M].上海: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7.
  [4]张乐平, 三毛流浪记[M].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2.
  [5]狄更斯[著]. 荣如德(译). 雾都孤儿[M]. 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2.
  [6]马力, 建构与解构一个文学史现象--20世纪90年代两岸童话范式转变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其他文献
内置生物人工肝是体外生物人工肝技术和肝细胞移植技术的结合,其工作机理与体外生物人工肝相同,应用于机体后可以为肝细胞提供了良好的免疫屏障,防止被机体免疫系统破坏;还为肝细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感现状;比较不同社会特征的患者孤独感的差异性;探讨患者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尊、自我效能及病耻感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
摘 要:屈原与司马迁面对类似的困境却做出了不同选择:三闾大夫的死给后世带来的不仅仅是端午节,更多的是文化意义和爱国情怀;而太史公的活给后世留下了的《史记》和正直敢言的精神。伟人的不同选择,给后世留下无尽思考。二者的选择有其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并反映了其人格魅力。  关键词:屈原;司马迁;生死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抗核抗体(ANA)的检测,了解其体液免疫状态和自身免疫情况,以及他们与疾病进程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抑郁症患者是否具有自身免疫倾向,探索抑
摘 要: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后用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而认知诗学近年来的发展使得图形背景理论也常常被用于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众所周知,晚唐李商隐的诗歌意象纷繁复杂,以其诗意的朦胧美著称。本文试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出发,对李商隐的两首广为流传的《无题》诗进行剖析,以为研究李商隐诗歌提供新的研究角度并尝试丰富该理论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图形;背景;锦瑟;意象  [中图分类号]:
魏晋风流名士与盛唐游侠诗仙,二人同样旨酒盈樽,心存魏阙,把酒抒怀。在盛满了诗人性情的酒作中,快意淋漓的豪情、幽沉怅惘的愁思、清奇浪漫的诗意和关乎生命意识的哲思几相交
摘 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爱·摩·福斯特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本文以文学伦理学理论为依据,分别从伦理身份,伦理环境,和伦理秩序对这部小说中的英国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福斯特把意大利当做拯救思想顽固的英国中产阶级人士的一种手段,并且试图将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们联系起来。  关键词:《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文学伦理学批评;英国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2  作为美国文坛上的巨匠,海明威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大师,《白象似的群山》是他的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人物刻画细腻;对话虽然简练直白,却生动地描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语言虽然朴实无华,却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短短几千字的小说给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海明威那独特的叙事
摘 要:锏作为中华民族最著名的武器,在众多的文学作品和戏曲作品中,蕴含了重要的文化思想。《隋唐演义》中锏与秦琼的命运紧密相连,成为《隋唐演义》中一种英雄叙事符号,也因为秦琼本身具有的公正正义的特点,使得锏形象广泛流传,打王金锏增加了锏本身的正义思想,满足了中国百姓数千年来的限制皇权的愿望,成为民主自由的化身。  关键词:锏;秦琼;打王金锏;青天情怀  作者简介:张昱(1992-),女,汉族,山东淄
由于代谢药物的基因多态性是药物个体化反应的基础,该研究宗旨为寻找影响抗癫癎药物疗效(血药浓度)和药物代谢酶基因型的关系,从而达到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而选择药物的目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