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路面的软基处理策略探索

来源 :企业科技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0125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软基处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10-0085-03
  0 前言
  公路工程项目只有确保软土路基得到有效的处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路基的稳定性。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路基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软土的强度低、沉降量大,如果不能运用合理的技术进行处理,将会给公路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在面临软土路基问题时,由于未能因地制宜选择处理方法,加之处理设备不完善、施工人员不专业等,导致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不足。要想提高我国公路质量安全,就必须提高对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认识,正视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保障人民与财务的安全,推动行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1 公路路基路面的软基概况
  1.1 软土路基概念
  高压缩性土和杂填土等都属于软土的主要类型,一般在比较潮湿的地区较多,并且不同土粒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含有较多的水分。在实际施工中,软土路基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彻底凝固,并且施工后也难以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经常会出现沉降现象。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土路基给施工带来不利的影响,面临许多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良土质造成的[1]。
  1.2 软土路基的主要特点分析
  1.2.1 沉降量较大
  软土地基自身含有较高的水分,如果施工处于比较潮湿的区域,其含水量会快速增长,在受到含水量的影响,土质将容易失去稳定性,变得非常的松软,对后期路基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并降低了道路的承载力。一旦公路路基路面逐渐下沉,将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甚至会对公路的通行车辆产生安全隐患。
  1.2.2 触变性和流动性
  在形成软土地基后,受到路基自身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种变形问题将逐渐暴露出来,如果施工时未能加固软基,软土层会逐渐失去稳定性,将处于流动的状态。
  1.2.3 透水性较低
  如图1所示,含水量高是软土的主要特征,其所产生的透水性较差,这一特征会对地基的排水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很难将路基中的水彻底排出来,难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2 公路路基路面的软基处理存在的问题
  当公路路基的牢固程度与要求存在差异时,为了避免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路基下沉等问题,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处理软基,促进公路路基路面稳定性的提升。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保证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整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与规定标准。
  2.1 软基处理工作重视不足
  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软基的处理工作,软基处理可以为路基建设和公路质量提升提供重要的保障。在逐渐增加公路建设项目的背景下,公路路面承担了较大的负载量,因此公路建设过程要加以关注和重视,保证公路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目前,公路建设单位并没有妥善地进行软基处理,使得软基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对路基路面的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难以保证公路的使用寿命。
  2.2 软基处理方法不完善
  在公路建设当中,软基处理是非常关键又重要的技术。只有正确处理软基,才能为公路路基路面承载量提升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处理路软基时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但需注意各种软处理技术有着明确的要求,不同的公路建设所采取的软基处理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技术要求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路段的含水量和排水等情况进行充分分析和考虑,若考虑不周全,会对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软基处理效果始终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2.3 软基处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软基处理对工作人员有着较强的素质要求,但是公路路基处理过程产生的质量问题普遍都是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的。当前,公路施工中绝大多数施工人员都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与操作能力,加上设计人员在选择软基处理方法时,选择了不适合实际情况的处理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质量和进度产生不利的影响,无法顺利开展公路建设。
  3 公路路基路面的软基处理建议
  3.1 强化软土路基路面处理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而软基处理效果直接關系公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所以,相关人员必须重视处理公路路基路面的软基。施工单位需要采取培训的方式强化施工人员的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公路软基处理的重要性,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将软基处理工作落到实处。软基处理与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软基,才能提升整体施工质量。在处理软基时,需要积极引进多元化的施工技术,进而为具体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方面的保障[2]。表1为某工程软地基处理参数,必须严格按照设定参数科学地处理软路基。
  3.2 提高路基路面的质量
  为了保证设计出来的施工方案具有较强的水平,必须全面勘查好建设实地的地质等情况,明确具体的施工路线,以此为依据制订科学的处理方案。通常情况下,公路施工条件比较特殊且施工环境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在开展软土路基施工时面临许多的困难,所以设计方案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如果施工路段与水域距离比较近,则需要重点考虑路基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准确测量计算这一路段的软基含水量,如果含有较高的水分,则会对公路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选择其他路线。此外,如果施工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避免选择其他跨越路线,则需要应用垫层设计的方法,进而稀释软基中的水分,从而顺利开展后续的施工。
  3.3 合理应用多元化的处理方法
  3.3.1 抛石挤淤技术
  在公路软基处理中,为了有效提升软基的强度,需要合理地应用抛石挤淤方法。具体来说,在淤泥质表面填入石料,发挥石料作用力,顺利挤出淤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置换掉淤泥软土,促进基础承载质量效果的提升,使公路路基路面软土的沉降量减少,促进软基整体稳定性的提升。在抛填软基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力,会破坏淤泥质层,进而上涌淤泥,所以必须予以重视,确保填换工作顺利进行[3]。   3.3.2 盲沟铺设技术
  该技术最大的作用就是顺利排出地下水,避免地下水影响公路软基。在正式实施前,必须全面考察当地的水土情况,了解环境特征,然后以搜集到的相关信息为依据,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完成准备工作后,需要运用人工或者相应机械的方式开挖沟槽。当沟槽基本成型后,需要将透水管基座铺设在其底部,然后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完成后续的施工工作,达到最佳的排水效果。
  3.3.3 软土换填技术
  公路软土路基主要是受到地域土质情况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需要填换软基中的土质,从而更好地处理软基。在处理过程中换填法最为常用,即将填充物与原有的土壤相替换。具体实施中,要求施工人员及时清除软土路基中的原有软土,然后填充硬质材料。该技术施工工艺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所产生的施工效果较好,而且只需要投入较少的资金即可完成施工工作。但是,不同软基的软硬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必须结合实际采用针对性的换填方式。
  3.3.4 强夯法处理技术
  强夯法的实施,需要合理运用不同的机械设备为其提供保證。通过反复的夯实土层,进一步改变土层的结构,提高土层的承载能力,确保其可以密实分布。目前,强夯法因其特有的优势,已经广泛用于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工作中,在夯实之前需要对路基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进行检测,并全面勘察整个施工现场,保证路基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质量,为强夯法的实施提供辅助,确保路基处理后的整体质量。在夯实过程中需要对夯实顺序加以控制,必须从中间部分逐渐向两侧开始夯实,保证软土路基夯实效果,同时必须合理增加每个位置软土的夯实次数。当完成夯实后,需要对夯实后的土体结构加以测量,确保其与实际要求相符合,如果不满足实际要求,则需要再次进行夯实。软土路基处理过程选用强夯法进行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路基加固的深度及提升路基的承载力。
  3.4 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养
  在整个公路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就是施工人员。因此,为了提升软基处理效果,必须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正式施工之前集中培训施工人员,主要以软基处理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使他们明确软基处理的要点,能够掌握专业的施工技能,为整个公路工程提供质量保障。
  4 结论
  为进一步促进公路路基路面质量的提升,将公路的使用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必须正确处理软基。为此,需要全面了解掌握公路软土路基的特点,更加重视公路路基路面的软基处理。在正式施工前,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工作,确保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并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为高效开展软基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处理软基的过程中,必须设计规范性的施工方案,合理运用多种不同的施工技术,并结合实际针对性地调整施工方法,促进施工效果的稳步提升。
  参 考 文 献
  [1]陈世昌.分析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2):69-70.
  [2]冯璐曼.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85.
  [3]齐大奇.公路路基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概论[J].四川建材,2020(9):155-156.
其他文献
氯吡格雷用于预防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后的血栓事件,但仍有4%~30%的患者在常规剂量治疗中达不到预期效果。研究者把常规治疗剂量氯吡格雷在血小板功能试验中未能达到预期的抗血小板作用,仍有临床事件的发生,称为氯吡格雷低反应或无反应,即氯吡格雷抵抗。
期刊
目的比较北京市19家医院接受保守、溶栓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情况、住院和3年预后。方法入选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发病后24 h内就诊于北京市19所医院的808例STEMI患者。根据到院后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n=184)、溶栓组(n=106)和急诊PCI组(n=518)。使用调查问卷及查阅病历收集社会人口学、病史
【关键词】柳州螺蛳粉;独特风味;特异性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4;F7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10-0079-03  1 概述  1.1 柳州螺蛳粉的发展  柳州螺蛳粉是广西地方特色知名小吃,具有酸、辣、鲜、“臭”的独特风味。螺蛳粉原是盛行于柳州市街头巷尾的堂食小吃,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因此难以满足广大食客和外地消费者的需求,极大地限制了柳州螺蛳粉
期刊
大量研究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少,对肝脏和肌肉潜在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医患重视。2012年2月29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官方网站上又发布了有关他汀类药物说明书需修改的告示,包括他汀的肝酶监测、药物相互作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血糖异常和新发糖尿病,以及以往关于肿瘤安全性的争议再次引起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的关注。重新认识他
期刊
目的研究高选择性内皮素A型受体拮抗剂安立生坦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初步观察。方法前瞻性入选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0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5例)共15例,应用安立生坦2.5或5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服用12周。分别于安立生坦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进行6 min步行距离、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和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值的评价
【关键词】公路;水泥混凝土;滑模  【中图分类号】U41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10-0082-03  1 滑模摊铺技术原理与特点  1.1 滑模摊铺技术原理  该技术使用滑模摊铺机进行施工,首先使用导线作为引导,然后发动机械,在不使用固定板的情况下,匀速向前行驶。通过对摊铺机主要构件的安排,使其按照既定的路线行驶摊铺,使得路面最终满足压实度、平整度
期刊
目的探讨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河南省44岁以下的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的类型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病历信息系统与远程会诊信息中心调取河南省44岁以下的青年ACS患者及同期住院的中年(n=280)和老年ACS患者(n=190)的信息资料,分析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特点;从患者的一般情况、心律失常类型、高血压、空腹血糖、甲状腺疾病、呼吸睡眠暂停
期刊
今年“五一”长假,笔者到皖西175万人口的太和县和豫东103万人口的柘城县,参加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工程志愿者服务队10年经验总结,开展义诊。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联合用药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和血压变异的影响。方法对108例2级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晨(A组26例)、夜间(B组28例)顿服替米沙坦/氨氯地平,晨服替米沙坦晚服氨氯地平(C组27例),晨服氨氯地平晚服替米沙坦(D组27例)四组。夜间服药均于睡前2~3 h前。服药前及服药8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各组服药前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