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市粤方言“VV式”动词重叠的语音特点及语法意义初探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594825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广西北流市粤方言“VV式”动词重叠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描述当地语料的基础上,根据“VV式”后一音节读音的不同,将“VV式”分为轻声“VV式”及重音“VV式”,并且对重音“VV式”的出现条件进行了简要概括,进而分别论述轻声“VV式”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重音“VV式”表示时量长或动量大的语法意义。
  关键词:北流粤方言 “VV式”动词重叠 语音特点 语法意义
  一、引言
  重叠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通过词的重叠,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研究重叠现象对全面认识汉语的特点有重要作用,语法学界对这一课题非常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四十年来研究重叠的论文发表了一百多篇,还有一批语法著作程度不等地涉及了重叠研究”[1]。而其中论述最多、争议最大的是关于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研究,长期占主流的观点是,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短时小量”的语法意义。
  随着对重叠现象研究的发展,方言动词重叠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但是目前没有关于北流粤方言动词重叠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西北流市粤方言“VV式”动词重叠,它是指单音节动词V的重叠,重叠的动词之间不嵌入其他成分,重叠的动词后不黏合其他成分。
  在方言调查中,笔者发现“短时小量”这一主流观点并不完全适用于北流粤方言中的“VV式”动词重叠,而且不同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语音特点导致的。
  二、“VV式”的语音特点
  目前,对于“VV式”动词重叠的语音特点,是根据其后一音节的读音进行判定的。
  (一)普通话中“VV式”的语音特点
  1.后一音节读轻声
  关于“VV式”动词重叠的读音,在普通话中,人们普遍认为它是轻声词。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重叠式的后一音节”[2]是读轻声的一种成分。如:
  看看 坐坐 催催 劝劝
  2.后一音节读音不变
  实际上,还存在着后一音节读音不变的“VV式”。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518页):
  车轮滚滚 大江滚滚东去
  其中对重叠式“滚滚”的标音为“gǔngǔn”,即后一音节为原调。
  在普通话中,由于读音不变的“VV式”使用范围不如读轻声的广,并且目前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轻声“VV式”上,因此它容易被人们忽视。
  (二)北流粤方言中“VV式”的语音特点
  与普通话中的语音现象一致,在北流话中,“VV式”后一音节的读音也存在着读轻声及不变两种情况。如:
  (1)a.细妹比老豆唉唉(轻声),就哭喇。(妹妹被老爸骂骂就哭了。)
  b.细妹一开始都冇事,老豆唉唉(不变),先至哭。(妹妹一开始还没有事,老爸骂久了才哭。)
  (2)a.逛逛(轻声),就落雨喇。(逛逛,就下雨了。)
  b.开头个天只系暗暗子,逛逛(不变),先至落雨。(刚开始天空只是暗暗的样子,逛到后来才下雨。)
  上述例子列举了同一个“VV式”的不同读音。其中,“VV”所在的语境也是不同的,由副词“就”和“先至(才)”可知,例(1)a陈述出妹妹被爸爸轻微地、短暂地骂就哭了的情况;例(1)b陈述出妹妹是被爸爸持续骂了一段时间才哭的情况。依此分析例(2)a及(2)b亦可得出一样的结论。
  在北流话中,除了上述含有副词“先至(才)”的句子外,读音不变的“VV式”常出现的的情况还有下面两种:
  第一种情况:
  (3)仲剩咁多饭过,快点吃吃齐。(怎么还剩这么多饭,快点吃完。)
  (4)快点吞吞落去。(快点吞下去。)
  上例中的“吃吃”“吞吞”的后一音节读音不变。这种情况下的“VV式”动词重叠后都接了补语:例(3)中的是结果补语“齐(完)”,例(4)的是趋向补语“落去”。
  第二种情况:
  (5)烟尘滚滚子。(沙尘不断地翻滚。)
  (6)佢盛日眼泪流流子。(他整天哭。)
  (7)只气球系咁飘飘,冇知飘到边道喇。(那只气球一直飘啊飘的,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上例中重叠部分的“滚”“流”“飘”读音不变。
  其中的“子”是“样子”的简化形式,是个名词。例(5)写出沙尘不断翻滚的样子,例(6)写出眼泪不断往下流的样子,例(7)写出气球一直飘的样子。由于动词重叠后表示的动作是持续不断或反复多次的,使得语义泛化,随着语义的泛化,动作性减弱,动作的状态性增强,从而获得描写动作状态的意义。[4]
  综上,不管是在普通话中还是在北流粤方言中,认为“VV式”动词重叠只读轻声的观点是片面的。
  通过方言调查,笔者发现在北流话中,读音不变的“VV式”动词重叠出现的条件主要有三种:
  第一,句子中含副词“先至(才)”;
  第二,“VV”后接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
  第三,“VV”具有描写动作状态的意味。
  其实,读音不变的“VV式”本身还是一个动词,但是,相对于后一音节读轻声的“VV式”而言,它还多了一种对动作状态描写性的意味。基于此,它在句子中,可以出现在定语和状语的位置上。而这个语法功能,不管是在普通话中,还是在北流话中,后一音节读轻声的“VV式”是不具有的。
  我们根据“VV式”动词重叠后一音节的不同读音,将“VV式”一分为二。关于二者的名称,采用华玉明、马庆株(2007)的叫法,一是“轻声‘VV式’动词重叠”,一是“重音‘VV式’动词重叠”[5]。前者,其后出现的“V”为轻声;后者,其后出现的“V”按照原调重读。
  三、北流粤方言中VV式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目前,对普通话中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研究,各家意见不一,分歧颇大。比较被广泛认可的是“量”的观点,该“量”是指动作的时量或动量。较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王还,他认为动词重叠具有动量成分和时量成分相同的功能,即用动词重叠的方式来表示事件具体持续多长时间。[6]朱德熙对这个观点进行了更为清晰的阐述,认为“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量。所谓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持续的时间长短来看,也可以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前者叫时量,后者叫动量”,“重叠式动词表示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小”。   随着对重叠现象研究的深入,尤其是方言动词重叠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法学家对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时量短或动量小”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我国有七大方言区,方言比较复杂,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呈现出多样性。在客观的语言事实中,存在着与“时量短或动量小”相矛盾的语法意义——“时量长或动量大”。
  “量”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范畴,这种认知范畴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就形成语言的范畴。表达量范畴的语言手段很多,词语重叠就是这诸多手段中的一种。所有的词语重叠都与量的变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可以说,词语重叠是一种表达量变化的语法手段,“‘调量’是词语重叠最基本的语法意义”[8]。动词重叠所表现的动作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时量,一是动量。
  下面以具体语料探讨北流粤方言中轻声“VV式”和重音“VV式”对动作量的不同调变情况。
  (一)轻声“VV式”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8)佢冇咩事做个话,就去网吧上上网,听听歌。(他没有事忙的话,就上上网,听听歌。)
  (9)你先喺几坐坐,他等阵就落来。(你先在这坐坐,他等一下就下来。)
  (10)睇老弟啲头毛几长,快点带佢去剪剪头毛。(你看弟弟的头发多长快点带他去剪剪头发。)
  (11)呢支笔好好使,你试试。(这支笔很好用,你试试。)
  我们采用替换法。对于例(8)(9),用“V一会儿”,即可将“VV”替换为“上一会儿网”“坐一会儿” ;对于例(10)(11),则可用“V一下”替换为“剪一下”“试一下”。 替换后语境成立,且意思不变。
  “一会儿”是度量时间长短的,“一下”则是度量动作次数的,前者是关于时量的,后者是关于动量的。再者,“一会儿”以及“一下”本身带了自然数“一”,使其具有短暂、轻微的意味。我们可以用它们替换轻声“VV式”,这说明了轻声“VV式”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的语法意义。
  综上,相对于基式,轻声“VV式”的语法意义表示动作量的减小,具体表现为时量短或动量小。
  (二)重音“VV式”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12)只气球系咁飘飘,冇知飘到边道喇。(那只气球一直飘啊飘的,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13)啊婆出力剪剪,块布先至断。(奶奶用力剪了几下,这块布才断。)
  例(12)(13)与上文论述的表示量减小的“VV式”不一样,用“V一会”或者“V一下”对其进行替换,不符合语境。例(12)表达出持续不断地飘,例(13)表达出反复剪了多次。不管动作是在时量上持续不断,还是在动量上反复多次,相对于基式,这些都归结为动作量的增加。
  综上,重音“VV式”的语法意义表示动作量的增加,具体表现为动作的持续或反复。
  不管是轻声式“VV”还是重音式“VV”,在形式上是一样的,为什么一样的形式会表示相悖的语法意义呢?
  首先,“轻声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9];那么在动词重叠“VV式”中,我们可以承认——由于轻声与重读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语法意义这一观点是可以成立的。
  其次,轻声“VV式”表示量小的语法意义是可以从“VV”的起源进行解释的。目前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国内各方言中的VV式是由“V一V”脱落中间的“一”而来的。由于最小的自然数“一”的原因,使得“V”表达的动作有一种持续时间短和反复次数少的意味。
  最后,重读式“VV”表示量的增加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基于对汉语重叠现象的观察,戴浩一首先明确提出“重叠象似机制”。他将“重叠象似性”概括为“语言表达形式对应于概念领域的重叠”。语言符号的数量象似于概念的数量,这叫“数量象似性”原则。“V”重叠为“VV”,这是语言符号数量上的增加,对应于概念上的时间量和动作量的增加。[10]
  针对“VV式”读音不同而语法意义不同的现象,为了探讨动词重叠的读音和语法意义的关系,石毓智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动词重叠式的形式、意义之间都存在着规律性的制约关系:凡是第二个动词为轻声的,皆表达时量短或者动量小的语法意义;凡第二个动词仍为重读音的,皆表达连续或者量大的意思。” [11]
  四、结语
  在北流粤方言中,“VV式”动词重叠的读音有两种情况,一是后一音节读轻声,一是后一音节读音不变。它的语法意义是对动作量的调变,一是动作量的减小,一是动作量的增加。而这相反的调变方向是由读音不同导致的,读音是辨别动作量减小或增加的依据。相对于基式,轻声“VV式”动词重叠表示量的减小,表现为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小;重音“VV式”动词重叠表示量的增加,表现为动作的持续或反复.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项目编号[JD1110];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12YY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华玉明.四十年来的重叠研究[J].河池师专学报,1992,(4).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0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518.
  [4]杨柳.动词AABB重叠式表状态义之考察[J].研究生论坛,
  2011.(1).
  [5]华玉明,马庆株.重音式和轻声式动词重叠的功能差异及其理据
  [J].语文研究,2007,(4).
  [6]王还.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1963,(1).
  [7]陈青松,陈安平.动词重叠研究50年综述[J].宁夏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2,(3).
  [8]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6.
  [9]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1).
  [1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07.
  [11]戴浩一(James H.Y.Tai),叶蜚声译.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
  能语法刍议(上)[J].国外语言学,1990,(4).
  [12]石毓智.汉语方言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和功能的差别[J].汉
  语学报,2007,(1):59.
  (吴萧然 江西南昌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330031;徐采霞 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 330031)
其他文献
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急危重症的抢救中更显示出它的优越性。我们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急性肺不张16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受困于商业地产租金、人力成本与物价的不断上涨和消费者信心的下降,传统实体零售业掀起了“关店潮”,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网络零售业与传统实体零售业的竞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基础课程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能够转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好的促进人才
舞蹈是一种动态艺术,强调肢体在空间中的变化,包含了旋转、弹跳、流动等大幅度空间变化的身体动作.因此,表演空间相对舞台艺术要大许多,舞蹈灯光的布光方式也不同于戏剧、电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作者简介  赵大年,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满族,193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天津市扶轮中学。1980年至今任专业作家,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影视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著有小说《大撤退》、《女战俘的遭遇》、《公主的女儿》、《尚未污染的山林》等。多部作品获全国和报刊文学奖,被译成英、法、日、韩文在国外出版、发表。  “退学,不当亡国奴!
危重哮喘是临床哮喘急性发作期依据病情严重程度评价分度中最严重的一型,通常在内科去除过敏原及发病诱因,同时使用解痉、抗感染药等常规治疗效果不好,患者缺氧严重,甚至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最终要与国际接轨,我国今年2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在会计计量方面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力求与国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教改形势下注重自主学习模式,大学英语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扮演了一个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以及学生情感调节
城市配送体系的正常运转与居民的生活和整个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当前国内实施的是“客运优于货运”的交通资源配置政策,对一些货运车辆的通行实行限制.实行这些措施有利于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