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形成的探索 素读经典与小学生语文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读,是通往经典的桥梁,让经典住进童心,丰富儿童语言、滋养儿童心灵、润化儿童思想,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一、素读,让经典住进童心
  近十年来,民族文化经典越来越受重视,国家层面多次提出要加强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各年级新版教材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的内容。“素读”经典的教学方式随之逐渐出现在现代课堂教学中,也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接受和采用。2017年秋,我初次接触“素读”,是在邓锦云老师素读经典的课堂上。从最初的迷惑到现在的迷恋,“素读”让我重新认识经典,喜欢上读经典。现在,我已读完《论语》《大学》《世说新语》《中庸》。那些曾被我认为离得很远,不会读懂的古文书,原来我也可以读下来,而且越读越有兴趣。感谢“素读”,让我也有勇气去读经典、走进经典。与此同时,我积极把“素读”推介给学校老师,带动大家一起来读经典、研究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8年我主持的《互联网 环境下,小学古诗文积累与评价的研究》课题通过市级立项;2019年,我校全体老师完成了《论语》整本书的诵读打卡,而且老师们跟我一样,都是第一次完成整本古文书的诵读;语文课题组成员在班上开展素读经典的课堂教学,学校师生渐渐喜欢上读经典;我们师生共同创作的经典诵读作品《孝义木兰 替父从军》参加东莞市2019年经典诵读比赛,荣获特等奖。素读与经典相连,让经典复活;素读积累,让经典住进童心。
  1 .理解地读。 这里是指初读中的理解,在教师带读和学生自读中,结合意思把字音读准,把字读懂,把文读通。这一步很重要,带着学生一字一句地读准、读通、读顺了,学生才有兴趣讀下去。最初我们的素读经典,常常是借用语文课的前8分钟,带学生进行有理解地反复读一小段内容,然后布置回去熟读。学生在越读越顺口的训练中,读出了兴趣,也读进了记忆。
  2 .品鉴地读。 随着学生读经典兴趣的增长和需求,我们素读课堂里读的要求也丰富起来。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重难点的字词,我们制作幻灯片时用不同颜色显示出来,引起注意;学生借助反复朗读,尝试读中理解,明白其意。不用担心学生理解不了,只要熟读了,一个班中总会有人忽然眼前一亮,忍不住站起来分享:“老师,我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了……”或者说得不全面,也总会有人站起来补充说。
  3 .思考地读。 素读课堂上,教师不会过多地解说意思,更不追求精深透彻的讲解,但会巧设问题点拨学生读中理解。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读完一部分,问问学生有什么想法?或对某句话有自己的什么见解,或联系到生活的什么?假如学生一时说不上来,不着急,再读,边读边想。
  二、经典,让儿童雅正行芳
  1 .经典,让儿童雅言雅行
  “雅言”,语出《正文》:“雅言,正言也”,表示正规,标准,美好。“雅行”,行为雅正。“雅言雅行”是指人的优雅谈吐、文雅举止和高雅品味,是一种修养,一种内涵。
  我们的母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其词汇、词性、句法、音质感等都已相当成熟。读过诸子百家典籍的每一个人,都会被其精辟形象、朗朗上口的语言文字所震撼和感染。这些典籍是我们汉语言的源头活水,是后世的典范。在小学阶段,让儿童忠于原文、一字不漏地素读经典古诗文、背诵经典古诗文,以达到对文意的深刻感受。久而久之,经典会住进儿童的心灵,那些精炼简约、晓畅准确的语言文字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逐渐内化而成为儿童的一种修养,一种内涵,从而展现出雅言雅行。
  我校素读经典的一个实验班,在三四年级时,是同年级四个班里学习差、纪律差的班,很多老师都怕接手这个班。五年级袁老师接手后,开始带领同学们读《论语》。她每天一早到校,赶在早读课前带学生读半小时;每节语文课开始前读5分钟;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为素读经典课;每天晚上再布置居家读半小时。从五年级到六年级,袁老师一直带着他们读完《论语》《弟子规》《大学》《中庸》,还有《唐诗三百首》《小古文100篇》。学生随着素读经典的积累,语言表达能力、思想觉悟都得到迅速提高,毕业时从年级学习差、纪律差的班跃升为优秀班、文明班。
  2 .经典,让儿童正心正气
  “正心”,使人心归向于正,“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指明若想修养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正气”,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是积极向上、正义公平的阳刚之气。“正心正气”是指为人正直、待人真诚、有梦想与追求、有正能量,是一种风格,一种品质。
  袁老师带领的六(3)班,开展素读经典训练两年,是当时我校读经典时间最长、数量最多、改变最快、收获最大的班级。2019年夏,升读初一后,很多同学很快成为新老师的得力助手,原42人的班中出现了5个班长(其中1个副班长),2个学习委员,3个语文科代表,2个宣传委员,2个纪律委员,还有12人担任其它科代表。有26人升读同一所中学,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学校组织分散到各班的他们聚在一起,表演诵读《大学》。他们在诵读时的自信、从容与淡定,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经典古诗文,是能把优良的种子种在孩子身上的作品。你看,我们的孩子在“熟读唐诗三百首”后“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而后“下笔如有神”。熟读经典,优良的语言文字种子在孩子身上开花结果了。素读经典,不仅传承祖国语言文字,还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伟大的民族精神。当我们诵读典籍,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会随着美妙的语言文字展现在我们眼前;一个个躺在典籍里的历史人物,其中不乏民族英雄、文人墨客、爱国将领,会活现于眼前。你看,“知耻近乎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们的精神、品质、修养会随着奇妙的语言文字走进孩子的心里,从而正心正气,雅正行芳。
  在小学阶段,有计划地开展“素读”经典训练,诵读大量的完整的经典古诗文,为儿童的言辞行文、修身立德确立了可效仿的典范。坚持每天读经典、背经典,其过程正是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过程,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和持续发展。素读积累,让经典住进童心;厚积薄发,才有雅正行芳。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新生代农民工是发展社会经济的主力军,对其进行职业模式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技能与生产技术水平,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在国家政策指导与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将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农民职业培训成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专业工作技能、自我追求的必然趋势。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相关理论  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理论  在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可在各大院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
摘要:公民的诞生是一个过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结构是公民教育理想化的生态环境。现实中三者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和冲突,如何使三者在养成公民的过程中减少矛盾,本文试图运用瑞典社会学家汤姆.R.伯恩斯的行动者——系统动态学理论阐述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结的四种模式从而衍生出主动公民养成的策略。成为一个主动的公民,更需公民个体的参与和行动。  关键词:公民;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公民的养成  一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亟需关注,不良的情绪、行为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也给他们的学习、生活等社会功能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这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各不一样;作为中学教师,我们要了解它们的特点,并对有某种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这样,问题就有利于朝着解决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得以解决。   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就碰到过一个真实案例。事情发生在2018年9月,开学不久,我便发现周同学上课
语文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明确写作目的,认识想象作文真面目   想象作文被称为“锻炼思维,培养艺术想象力的头脑体操”,是以想象为主要内容的作文。它或对人们起启示、教育作用,或向人们展示一种前景,表达一种愿望、情感、感悟。   在想象作文中,学生可回到过去,寻找名人的足迹;可神游未来,领略未来的生活;可飞离
2017年6月,中國教育科学研究院印发的《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中“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指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STEM教育的主要目标。在此文件的指导下,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和理解科学的能力成为中小学STEM教育开发的共识。 一、课程内容   “自制保温杯”是小学五年级《热》这一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课。本项目基于STEM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根据学
2016年部编版新教材正式启用,初中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教学要求和理念,更强调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小组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教师为引导、以学习小组为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育教学的一种互助式教学策略。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这种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为开展小组学习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和可行条件。而在基础教育改革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品质就是一所幼儿园的品位,师德的水准就是一所学校重要的精神标杆。本文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总结这几年开展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经验。   一、坚守信念是提高教师高尚师德的基石  1.榜样的力量。管理者自身需要去发现和领悟这份职业的美好,在精神上给予教师们正能量的引领,帮助她们发掘幼儿教师职业的珍贵价值,通过组织参观、演讲等多种类型的活动,从思想深处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从行动
美术教育不仅是绘画技能训练,还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因此,我们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发挥美术课程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景泰蓝工艺画”借鉴了传统景泰蓝工艺制作中的掐丝、点蓝技术,以金属丝为线条,天然彩石为颜料,镶嵌成各种精美的图案,是一种集装饰、艺术欣赏、收藏价值于一体的工艺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在美术教学
英语绘本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语料、鲜明的主题性、寓意性和语言表达的灵活性等特点,挖掘丰富的hidden message, 充分发挥“绘”的功能,是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生成和发展的有力抓手。The Mostuito and the Lion 教学设计为笔者的一堂在线直播课,基于多元目标理念,活泼有趣、过程有层次、重视思考和实践,隔屏互动强,吸引同时在线学生超过25万人次参与。  一、“The Mosquit
初中的几何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增加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注重概念和定理的形成则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初中几何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对于学生的认知参与度,训练、评价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在线教学环境下,采用怎样的模式,才能使得几何教学更有效,笔者认为“以练代管”加持下的翻转课堂能够很好地融合两种模式满足几何教学的需求。下面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3 .1線段的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