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猪病流行趋势及猪群引种要点

来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105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瑞修,执业兽医,博士在读。卡美农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兽医。
  1997~2001年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雅博蒂卡巴尔兽医学学士毕业,并成为执业兽医师;2004~2005年 巴西乌贝兰迪亚联邦大学攻读生猪养殖专业;2007~2009年巴西圣保罗大学攻读实验流行病学及其在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学硕士;2012~至今巴西圣保罗大学攻读实验流行病学及其在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学博士学位。
  曾任巴西Suiaves 公司兽医产品部技术助理、技术经理,俄罗斯Cherkizovo 集团首席兽医,巴西BRNova 营养体系公司首席兽医。
  非常感谢大会的邀请!
  今天我报告的主题分为2方面,世界猪病的流行趋势和猪群引种中要注意的要点。
  1 世界猪病流行趋势
  1.1 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疾病
  遗传育种可以改善猪的繁殖性能,但同时也导致猪对疾病更易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球化链索。在全世界范围内,猪病的传播风险越来越高。图1是世界各地的养猪密度,第一位是中国,然后依次为欧盟、美国、巴西和俄罗斯。
  目前,各个国家的养猪业面临怎样的挑战呢?2014年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猪兽医大会上,列出了在世界养猪生产排名前5的国家和地区对其养猪生产影响最大的疾病情况(图2)。这些疾病为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非洲猪瘟、猪瘟、流感、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和口蹄疫。在这8种疾病中,中国除了非洲猪瘟以外占了7种。
  1.2 流行趋势
  1.2.1 蓝耳病
  世界上蓝耳病呈阴性的国家已经不多,分别为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挪威、瑞典、芬兰和巴西。这些国家为了保持蓝耳病阴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例如,巴西建立了国家级的隔离舍,从国外进口的猪必须在隔离舍进行隔离,确定没有问题后才能进入猪群。中国出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该病引起的后果很严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美国进行了一项研究,从断奶后直到出栏,连续一年内对很多批次的猪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蓝耳病阴性群的死亡率比阳性群高1.88 %,日增重相差13.6 g/d,饲料转化率低0.04。从断奶到育肥,蓝耳病阴性群每头猪的成本可以节省2.84美元。
  以瑞典为例,2007年之前为蓝耳病阴性,瑞典采取的是初始控制程序,平均每头猪的预防成本为0.03欧元。2007年,由于从国外引进公猪精液,导致蓝耳病暴发。暴发之后,瑞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此时每头猪的成本增高至1.80欧元。对受影响的猪群来说,每头猪的成本增至20欧元。2008年之后,瑞典进行了后续的蓝耳病监控,平均每头猪的成本为0.09欧元。由此可见,瑞典在控制和净化蓝耳病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
  考虑到世界范围内蓝耳病的流行趋势和严重性,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对猪群采取净化,如果不够,我们至少要保证其稳定。一些猪场会安装空气过滤装置来预防蓝耳病。目前安装空气过滤装置的猪场越来越多。此外,对猪群免疫也有很好的效果。
  1.2.2 流行性腹泻
  在过去几年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从亚洲传播到南美洲和北美洲,并且彼此之间的同源性很高。北美洲的毒株又传到了欧洲,其同源性达到99.8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一直在全世界各处“旅行”,虽然目前不知道它的“交通方式”是什么,但好像不管哪里它都能过得去。
  2010年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毒力增强,近期分离的毒株与疫苗毒株的同源性不是很高。在世界范围内,猪流行性腹泻都很严重,有的地方尝试应用疫苗,但效果不太好。有的研究利用后海穴注射。不管利用什么方式,控制该病最好的方法还是净化。美国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实施更严格的生物安全流程可减少猪流行性腹泻造成的影响。
  1.2.3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也是一个对养猪生产影响很大的疾病。十年前,该病在意大利和非洲流行比较严重。2015年,该病在俄罗斯和东欧开始了大面积的暴发。东欧在2年中就出现89例非洲猪瘟的暴发。非洲猪瘟暴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很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一旦暴发,有效的办法就是扑杀感染的动物。
  1.2.4 经典猪瘟
  经典猪瘟较严重的地方有蒙古和东南亚地区等。经典猪瘟与蓝耳病的关系密切。猪瘟疫苗比较有效,但有时出现混合感染时效果不佳。
  1833年,美国首次报道猪瘟。1913年,美国因猪瘟损失了10 %的猪。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生物安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开始实施猪瘟根除计划。1978年,美国宣布猪瘟呈阴性。
  1.2.5 猪流感
  猪流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一旦出现猪流感,首要做的是稳定母猪群、公猪群和后备群,免疫是一种有效方法。由于该病是人畜共患,因此人也要进行免疫。
  1.2.6 圆环病毒2型
  大量研究表明,圆环病毒2型对猪的生长发育、死亡均有影响。最近研究还发现,圆环病毒2型对猪的繁殖性能也有影响。因此,很多猪场在母猪群进行了大量的管理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该病。
  1.2.7 猪伪狂犬
  2012年,中国在猪群中发现变异伪狂犬病毒,造成的影响很严重。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伪狂犬强毒株。1987年开始实施净化计划,通过缺失疫苗、诊断和清除、后代隔离以及清群和建群,2004年,美国宣布伪狂犬阴性。
  通过美国的经验教训,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伪狂犬净化需要养猪业从业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包括生猪养殖者、兽医以及国家相关部门,以持续不断的科学研究为净化提供有用的信息,利用高效的疫苗、诊断技术和严格的生物安全规程,并进行持续监测,最终完成净化。
  1.2.8 口蹄疫
  口蹄疫也是养猪业面临的一种重要疾病,图3是过去几年东南亚出现口蹄疫的血清型,包括O型、A型和亚洲1型。口蹄疫会传播偶蹄动物,如牛、羊,而猪场周围通常会有羊群出现,这样该病的控制很难。   1.2.9 其他疾病
  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率低,但分布范围广,呈全球分布,而且世界上无有效疫苗。该病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在猪和人之间会相互传播。
  猪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猪群感染后,平均日增重下降7 %,料肉比升高10 %。猪场在封群净化蓝耳病的时候,可以将肺炎支原体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进行清除。
  此外,引起腹泻的一些细菌,如大肠杆菌、肠杆菌属、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其流行趋势与人类的是相似的。目前,越来越多的细菌对常用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根据1997年和2012年收集关于大肠杆菌耐药菌株k88 发病频率的数据显示,该菌株对现在很多的抗生素均产生了耐药性。
  此外,猪痢疾密螺旋体也对很多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数据显示,各类抗生素对猪痢疾密螺旋体的最小抑菌浓度在过去几年中升高了很多,如最常见的泰妙菌素。
  2 猪群引种的要点
  2.1 改善生物安全规程
  猪场必须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程。要找到一个良好的生物安全规程,必须合理地识别生物安全风险因素。生物安全评估有不同的评估方案,如生产动物疾病风险评估系统(PADRAP,www.padrap.org),一个可以在线评估的系统,由美国大学和企业共同研发,必须经过美国兽医协会培训后才能进行在线评估。
  该评估系统已经有中文版,大家可以对自己的猪场进行在线评估。所有在线评估的猪场都会产生一个报告,报告会与全世界的猪场进行对比。在报告中,会给出所有猪场生物安全的平均水平,以及本次评估猪场的水平。生物安全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如果风险较高,报告会以警示性颜色,如红色为背景。报告会将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的详细信息列出,并列出每个方面的风险百分比,风险最高为100 %。
  2.2 隔离
  隔离的目的是保护接收猪场不受已知临床疾病的侵染,鉴定运输时处于潜伏期的疾病,并为新引入猪只应对本猪场疾病的挑战做好准备。
  隔离方法是与主猪群隔离开,观察猪只是否有任何健康变化,并进行所需的检测,如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测和剖检。
  表1是在隔离期内需要对哪些疾病进行检测,并列出了潜伏期、带毒时期以及隔离期内可采取的措施等。如果本猪群中没有细菌性疾病,如猪痢疾、回肠炎、沙门氏菌病等,隔离时也有必要对这些疾病进行检测。
  隔离如果不合理,风险很大。隔离舍离生产区的隔离距离至少300 m,同时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程,以尽可能减少一切疾病的风险。
  引进的种猪到场时和14 d后要进行血样采集,并与主群猪舍分离,一般情况下放入保育舍或育肥舍饲养,对猪舍的要求是全漏缝地板、自然通风或动力通风、双幕帘和独立的地沟粪坑。在隔离舍工作的人员要有独立的浴室和入口,与生产区分开。如果没有安排专人在隔离舍工作,生产区的工作人员每天要将隔离舍的工作安排在最后。
  2.3 驯化与康复
  2.3.1 驯化
  引进的种猪在隔离期内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可以将猪转入后备培育舍进行驯化。后备培育舍不需要太豪华,只要合理就可。
  驯化的目的是使猪的免疫稳定,接触猪场内存在的微生物群,可通过自然接触和疫苗免疫。整个驯化过程就是一个有控制的攻毒。
  自然驯化是利用接收群的种子猪对引进猪只进行驯化,同时进行返饲。种子猪的最佳选择是非繁殖后备母猪,如流产的后备母猪,复配的母猪以及30 kg保育猪,但淘汰母猪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其排毒量没有后备母猪大。接触时间为2~4周,每20头引进猪只需要1头零胎或1胎母猪,而且种子猪需分散于猪群各处。返饲可采用木乃伊猪、内脏、死产猪的肠道、新生弱仔和分娩母猪的粪便。
  2.3.2 康复
  康复是隔离和驯化之后个体和群体免疫的稳定。驯化之后要有足够的时间让猪只进行康复。如果进入接收猪群之前,整个猪群的传播风险很低,康复时间为60 d或更久。如果猪场有蓝耳病,康复时间至少需要90 d或更久,这就要求引进的猪需在120~130日龄或更早。
  目前,猪只对疾病的易感性,以及全球互联都增加了猪病的扩散风险。人畜共患病和抗生素耐药性又加重了猪病的严重性。而引种是传播疾病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引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严格的生物安全规程、合理的隔离、充分的驯化和充足的康复期。
  感谢大家!
其他文献
摘 要:猪饲料的颗粒大小有二种表示方法:包括饲料颗粒直径和饲料粉碎粒度(原料的粉碎程度)。饲料粉碎粒度是影响饲料品质的重要因素,进而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  关键词:猪颗粒饲料;猪饲料粉碎粒度;粉碎机;颗粒饲料加工;猪生产性能  中图分类号:S816.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9-0014-04  1 猪饲料的使用  猪的消化系统相对简单,其无法利用干草、青贮饲
當我去堪萨斯州立大学时,我的教授Joe Hancock博士说:“对于猪来说,没有比玉米-豆粕日粮更好的了。” 当我到伊利诺伊大学时,我的教授David Baker博士曾经说过,“猪只喜欢大豆的味道。”然后,当我最终回到欧洲时,我发现到处都在使用大豆,不过令人惊讶的事实是大豆在这个大陆几乎没有种植。  不知何故,欧洲政府意识到进口豆粕并不符合他们的最佳利益。无论真假,这无所谓,因为没有人问我们! 首
摘要:本文通过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等进行简要阐述,探讨了应对措施和防治方法,并在最后提出了建议,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鸡;法氏囊病;防治;探讨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3-0042-03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布罗病、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双RNA病毒科禽RNAV属
养猪生产需要使用很多设备,例如猪的定位栏、风机、水帘、送料进口、种猪指标测定的器械(B超和背膘仪)等。什么是互作呢?养殖场中的设备之间有没有一种交互作用?这些设备之间能不
<正> 前言 在人类社会中,除了一般正常人而外,尚有病人、残疾人和老年人几个群体,其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早期的康复工程是从为残疾人装配假肢和矫形器开始而发展起来,它与医
Barilla(百味来)是一家生产意大利面、酱汁和面食的国际公司,最近采取了一项肉鸡的福利政策,其中包括供应经全球动物合作组织(Global Animal Partnership,GAP)或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oy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RSPCA)批准的慢速生长肉鸡。  根据10月31日在其网站上发布的公告,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