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本文从个性化教学概念的界定,个性化教学的现状入手,探寻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个性化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注重对课程内容的延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升学需求。关注学生专业素养发展、高校自主招生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需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重视个性化教学,重视教学方式的变革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一、个性化教学概念的界定
1、个性化概念
关于个性化概念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界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个性是一种心理现象。属于人的思维,外化于人的行为之中。教育学意义上个性更多的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品质以及生理发育方面,更多的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连接,强调五育并举。
2、个性化教学概念
关于“个性化教学”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主体说”,即教师个性化的教,注重教学手段、方式,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设置;一类是“学生主体说”,即学生个性化的学,学生在接受教学内容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这同时需要与第一类“教师个性化的教”进行配合。无论是哪一种教学观点,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笔者认为个性化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个性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手段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实现教学供需有效对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個性化教学现状
1.学生认知状况的转变
传统政治课预设学生认知水平一致,采取相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方式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爆发式增长,学生认知起点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客观现状要求教师必须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探索。
2.升学考试要求的变化
随着国家对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重视,原来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已悄然改变,逐渐转向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和高校自主招生的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变化要求教学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育。
3.思政教师面临的挑战
首先,课堂教学顺序发生变化,由教—学,变为学—教—学。这一变化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扩充,教学难度加大。其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教师须要探索出更多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再次,教师授课理念亟须转变。
三、政治课程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1.把握学生个性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须要提前掌握学生内心的需求,进而激发并强化这种需求。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价值取向、学习能力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优化自己的教学。通过课前调查问卷、课前问题征集、学案导学和课堂生成等方式了解学生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价值取向以及学生的学习期待。例如,在开展高一政治新教材《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框题教学前,学生还没有获得个人收入,对于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了解不多,也没有理论深度。有的学生对“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专有词汇不甚了解,有的学生确可以提出“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这样的专有名词,这样的问题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但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的理解就不透彻。所以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合,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并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国情,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坚定制度自信。(2)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按劳分配的内容和意义,阐释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结合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按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意义。(3)结合家庭收入具体情况,了解我国居民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懂得劳动者应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2.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呈现个性化教学内容。
教材已不是唯一的教学素材。书本内容涉及的内容过于共性化,需要与时政内容相结合。其次,课内教学资源与课外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师应充分重视和开发社会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再次,布置个性化、开放性作业。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例如,在讲解必修二第一课第二框第二目内容《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时,我设置让学生搜集哈尔滨市政府发布的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调研具体的企业发展案例,撰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调查报告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企业进行资料搜集,并让学生在第二节课后进行5-6分钟的分享,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创设个性化教学模式。
教师须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目前我们倡导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我经常采用的是议题式教学模式、主题模块教学模式、情景活动教学模式。例如,(1)利用主题模块进行小组探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认领,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和整理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在课堂上以小组研究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交流互动,并针对其他小组的质疑与疑惑进行回答。(2)在讲授必修二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扮演卖家,进行商业竞争,一部分扮演买家,形成买家之间的竞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配置资源的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的运行。
个性成就创造性,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政治的需求。个性化教学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复盘,以求提高个性化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政治课程标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秦璞.搏动的讲台:我教思想政治课 [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3]高玉祥:《个性心理学概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5]《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6]毕淑芝 王义高主编:《当今世界教育思潮》,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注重对课程内容的延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升学需求。关注学生专业素养发展、高校自主招生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需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重视个性化教学,重视教学方式的变革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一、个性化教学概念的界定
1、个性化概念
关于个性化概念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界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个性是一种心理现象。属于人的思维,外化于人的行为之中。教育学意义上个性更多的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品质以及生理发育方面,更多的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连接,强调五育并举。
2、个性化教学概念
关于“个性化教学”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主体说”,即教师个性化的教,注重教学手段、方式,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设置;一类是“学生主体说”,即学生个性化的学,学生在接受教学内容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这同时需要与第一类“教师个性化的教”进行配合。无论是哪一种教学观点,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笔者认为个性化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个性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手段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实现教学供需有效对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個性化教学现状
1.学生认知状况的转变
传统政治课预设学生认知水平一致,采取相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方式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爆发式增长,学生认知起点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客观现状要求教师必须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探索。
2.升学考试要求的变化
随着国家对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重视,原来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已悄然改变,逐渐转向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和高校自主招生的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变化要求教学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育。
3.思政教师面临的挑战
首先,课堂教学顺序发生变化,由教—学,变为学—教—学。这一变化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扩充,教学难度加大。其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教师须要探索出更多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再次,教师授课理念亟须转变。
三、政治课程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1.把握学生个性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须要提前掌握学生内心的需求,进而激发并强化这种需求。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价值取向、学习能力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优化自己的教学。通过课前调查问卷、课前问题征集、学案导学和课堂生成等方式了解学生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价值取向以及学生的学习期待。例如,在开展高一政治新教材《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框题教学前,学生还没有获得个人收入,对于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了解不多,也没有理论深度。有的学生对“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专有词汇不甚了解,有的学生确可以提出“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这样的专有名词,这样的问题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但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的理解就不透彻。所以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合,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并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国情,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坚定制度自信。(2)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按劳分配的内容和意义,阐释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结合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按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意义。(3)结合家庭收入具体情况,了解我国居民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懂得劳动者应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2.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呈现个性化教学内容。
教材已不是唯一的教学素材。书本内容涉及的内容过于共性化,需要与时政内容相结合。其次,课内教学资源与课外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师应充分重视和开发社会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再次,布置个性化、开放性作业。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例如,在讲解必修二第一课第二框第二目内容《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时,我设置让学生搜集哈尔滨市政府发布的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调研具体的企业发展案例,撰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调查报告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企业进行资料搜集,并让学生在第二节课后进行5-6分钟的分享,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创设个性化教学模式。
教师须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目前我们倡导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我经常采用的是议题式教学模式、主题模块教学模式、情景活动教学模式。例如,(1)利用主题模块进行小组探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认领,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和整理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在课堂上以小组研究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交流互动,并针对其他小组的质疑与疑惑进行回答。(2)在讲授必修二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扮演卖家,进行商业竞争,一部分扮演买家,形成买家之间的竞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配置资源的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的运行。
个性成就创造性,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政治的需求。个性化教学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复盘,以求提高个性化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政治课程标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秦璞.搏动的讲台:我教思想政治课 [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3]高玉祥:《个性心理学概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5]《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6]毕淑芝 王义高主编:《当今世界教育思潮》,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