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理论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丰富知识组成,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其多元文化理念,树立文化自信。围绕“世界名著”主题,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三篇课文,旨在让学生跟随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有:“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和“学习写作品梗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要落实语文要素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例如,这些文学名著对于学生来说年代比较久远,并且有一定的时代背景,这就造成了学生对部分内容理解困难;部分学生对“梗概”的理解不太清晰,容易与“主要内容”混淆;部分学生仅满足于完成课内学习任务,对阅读原著兴趣不大或没有较多的课外时间阅读,因此在练习写作品梗概时,内容过于简略,有所疏漏。这些问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过程相对枯燥不无关系。基于此,笔者尝试运用多模态教学策略对名著阅读进行教学尝试,以期优化教学效果,真正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多模态理论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模态”就是人类通过视听等感官跟人、物等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用一个模态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进行互动的叫“双模态”,而用三个及以上模态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的便叫“多模态”。多模态教学倡导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图片、视频、音频、手势语等符号,让各种符号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意义构建,从而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使其协同配合,帮助学习者全方位、立体化地理解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在“关于阅读教学”部分提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些要求和建议都与多模态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例如,在帮助学生梳理《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情节的过程中,可鼓励学生勤动口——口头总结每个片段的内容,善倾听——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勤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帮助理解,通过听觉、视觉、动觉等多感官的调动,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骑鹅旅行记》教学过程中,可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选段,通过夸张的表情、变化的音调以及恰当的动作,帮助学生多感官体验、理解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在《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学环节,请学生交流某本书时,可以鼓励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与该书相关的自绘漫画、自制小报等,实现个性化阅读以及更有创造性的分享。在多模态理论指导下,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和立体化的学习体验,全方位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将文学作品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其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模态理论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多模态理论的应用能有效解决小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为例,从三个方面探讨多模态教学策略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创设多元学习渠道
  多模态课程资源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不同的符号系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优势。文本、视频、音频等不同的符号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因此,名著阅读教学应积极整合多种模态的教学资源,做到图文并茂,声像并举。除了教学文本之外,PPT课件是一种常見的教学辅助手段。课件中可包含文本、图片(作品宣传海报或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名著作品的高质量广播剧)、视频(根据名著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和动漫作品)。这些生动、直观的多模态素材,都可成为学生与名著作品之间的桥梁。
  在《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该名著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在介绍过程中,PPT课件上不仅可附上作者的肖像(图片),还可呈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介绍性文字。比如,可把作者姓名“丹尼尔·笛福”用红色重点标出,作者国籍“英国”用蓝色作为次重点标出。不管是图片还是文字,使用不同的色彩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能帮助学生有效接收相关信息。
  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观看《鲁滨逊漂流记》的电影。在进入第二课时精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播放电影开头片段,即鲁滨逊在乘船前往非洲途中遭遇大风,船受损严重,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的场景。通过视频中生动的画面、应景的配乐以及主人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将学生迅速带人故事场景中,使其身临其境。另外,在引导学生评价人物和情节的时候,也可以播放相关视频片段或是带领学生看教材上的配图,帮助其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落实“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这一语文要素,让学生交流的内容更加“有血有肉”。
  2.丰富体验,多维度互动,打造立体学习过程
  在以文字模态为主的名著阅读教学中,除了运用视频、图片等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还可以通过增加课堂互动、目光接触,以及手势、体态、面部表情等来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此外,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也不失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其课堂参与度,增强阅读体验的好方法。这里的“动”,可以是“动口”,即充分融入表情、肢体语言等的朗读;也可以是“动手”,即在思考的同时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厘清思路;还可以是“动身”,即分组讨论、分角色表演等。通过全方位的互动,打造一种立体化的学习过程。
  例如,教师在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时,可提醒其根据朗读内容,注意语音、语调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比如,在朗读第一自然段“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的时候,应注意停顿,读出一种失落、无奈又沉重的语气。而读到最后“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的时候,应该变为相对轻松的语气和面部表情。通过这些非语言符号,让学生将感情融入故事中,以便更深刻地体会主人公的思考过程以及心理变化,从而为学生“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作好铺垫。   在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积极“动手”,尝试将鲁滨逊遇到的困难、遇到困难后的表现以及其心态的变化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梳理出鲁滨逊的性格特点。然后再请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其积极“动口”,谈一谈“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学生的视觉、听觉得以充分调动,对作品也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此外,绘制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根据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总结每个片段的内容,做成简单的思维导图,然后再根据思维导图整合成名著的主要内容。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后,可以将其运用到其他名著阅读中。在独立阅读名著时,学会边读边做笔记,概括重要情节的内容并用小标题总结,同时在思维导图上标记一些其他重要信息,为“写作品梗概”做好准备。
  3.形式灵活,注重过程,优化教学评估模式
  课程标准中建议“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長过程”。
  名著阅读单元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可以在卷面测试的基础上增加单元作品的提交。单元作品可以是对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作介绍性演讲,也可以是为本单元中的任意一部作品制作小报,还可以是对某部作品中的某个片段进行口头点评。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主题制作小报,可以涵盖学生根据作品梗概总结出来的主要内容,如对印象最深刻情节的感受,学习课文后的心得体会以及对鲁滨逊人物性格的总结等。同时可融入绘画元素,用彩色笔或颜料描画出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或是印象最深刻的情节等作为小报装饰。在小报制作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动觉、触觉等感官都得到了调动,加深了其对课文的理解,巩固了学习内容。
  这样的多模态评价方式与单纯的笔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用来检验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的落实,同时也可以是第二个语文要素“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的拓展和外延,还可以用来检测学生对“学习写作品梗概”的掌握程度。这种综合性的评价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面对纷繁复杂资源时对信息的吸收、创造、再创造的能力,以及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还能优化教学效果。
  多模态理论在名著阅读教学中高效应用,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即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应用过程中,也要避免出现盲目添加多模态元素、过度强调多模态元素使用等问题。我们要谨记,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所有的多模态元素都是为了阅读教学服务的。教师在提升自身多模态素养的过程中,要始终紧扣教学目标,把握好度,不断观察、分析多模态教学的效果,在自我反思中不断优化多模态教学方案,使其始终紧扣语文要素并为语文要素服务,以帮助学生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提升文学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同时,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角。但小学作文却被日渐忽视,作文教学中出现了写作讲解重形式、轻实践,教学时间短且评阅、反馈不及时等问题,作文教学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本文拟从兴趣的培养、技巧的教授以及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
期刊
身在外边,发现好的资源,如何利用家中PC或路由器进行下载?实际上,只要我们的PC中安装了迅雷工具,或者手机中安装了相应的应用,远程下载可很容易实现。  电脑间远程很轻松  实例1:绑定PC并开启远程下载功能  要想使用迅雷的远程下载功能,首先要将后期会参与远程下载的所有PC与我们的迅雷账号进行绑定,比如:单位的网速较高,如果我们想在家中控制单位的PC远程下载我们所需要的资源,然后在上班后再用U盘或
期刊
笔者曾指导一位青年教师以“风筝”为话题上过一节精彩的习作指导课,现介绍片段如下。  师:今天,同学们把喜欢的风筝带进了课堂,请举起来给大家看看。瞧,这么多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风筝,老师仿佛走进了风筝的世界。我有个建议,我们来举行一次(出示课件)“模拟风筝订货会”,大家说好不好?
期刊
其实,Excel 2013相较于2003变化也是不小的。Excel 2013新增的以下几点常用功能还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它们能将Excel 2003中几步完成的事情一步完成,方便快捷。  活力迷你图,拖动填充真方便  要想你的工作表充满活力,能够吸引人的目光,那就用迷你图吧!从Excel 2007开始EXCEL中加入的一种全新的图表制作工具——迷你图,它以单元格为绘图区域,简单便捷地为我们绘制出简明
期刊
【摘要】在传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都会比较关注对生物知识和实验过程的传授,较为轻视培养激发学生的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物教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好的奠定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需要掌握一些有效优化的教学方法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学科。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初中是学生由小学过渡到高中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奠基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语文教学质量,阅读囊括了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内容,可以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小学阶段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语文阅读教学,采用多样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至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才
期刊
【摘要】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自此之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教育界人士重点关注的话题。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身,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一线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一、前言  2014 年,我国教育部正式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化,不少小学生也出现了沉迷于网络的问题。教师不如让网络成为促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源泉,让学生在浏览新闻的过程中收集社会时事作文素材;关注社会热点时学会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学习如何利用网络搜索各种事物,积累知识。  【关键词】网络;写作素材;小学语文  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网络已经深入到每一户人家,不少小学生也感受到了网络的千变万化,甚至出现了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现
期刊
【摘要】高中课程繁多,难度、深度、广度同步增加。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学习。加上初中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很难适应高中学习。在教学中,运用主体多维的教学方式,运用激励、肯定、引导、互动的机制,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坚强阳光品格发展的需求,将是功德无量大事业。  【关键词】问题生;语文课堂教学;坚强品格教育  一、问题生  1、松散偏执的小华。小华,男生,从小父母 异,平时跟着父亲新组的家庭一起生活,只在周末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