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沂蒙精神创新传播路径选择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全过程,是山东人民取得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期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沂蒙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广泛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应通过红色资源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实现沂蒙精神的传播路径创新,进而实现红色基因在互联网条件下的传承和弘扬。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所具有的历史蕴意和地域特色,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沂蒙精神的弘扬和传播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利用好新媒体技术优势,创新沂蒙精神的传播路径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传统模式下沂蒙精神传播的现状及困境
  在沂蒙精神形成发展和传承弘扬过程中,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宣传沂蒙精神,讴歌了沂蒙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大义壮举,对于沂蒙精神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报刊传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推出了一大批反映老区人民弘扬沂蒙精神,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整山治水、脱贫攻坚的优秀稿件。尤其是近年来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报刊,分别以《伟哉,沂蒙精神》《守护阵地 创作精品 加强教育 突出教育》《沂蒙英雄铸忠魂 革命精神永传承》《一次沂蒙行 一生沂蒙情》等为题,连续刊发专题报道,扩大了沂蒙红色文化在全国的影响。
  (二)文艺作品传播。从五四运动到新的历史时期,以沂蒙精神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比如刘知侠的短篇小说《红嫂》《沂蒙山的故事》,大型现代柳琴戏《沂蒙情》,芭蕾舞剧《沂蒙颂》,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影视作品《南征北战》《沂蒙六姐妹》《沂蒙》等,歌曲《永远跟党走》《沂蒙山小调》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为沂蒙精神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三)理论研究传播。沂蒙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个分支,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有着科学的思想体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社科理论界围绕沂蒙精神的历史渊源、思想基础、精神实质、时代价值以及现实启示,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形成了《沂蒙精神研究》《沂蒙精神学习读本》《沂蒙精神志》《根脉》《根源》等一批丰硕的著作成果,为弘扬和宣传沂蒙精神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红色教育基地传播。2011年以来,山东省在临沂市打造了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要内容、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为特色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据统计,近年来党性教育基地累计培训干部30余万人,为沂蒙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红色基因的弘扬传承和沂蒙精神的广泛传播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
  传统宣传模式为沂蒙精神的传播发挥了行之有效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随着新媒体走进人们的生活,使得传统的传播载体慢慢被取代和边缘化,人们对新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其已成为当代人们学习生活的新载体和新空间,这给沂蒙精神的传播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有笔者调查研究,84%的学生认为学习沂蒙精神等红色文化很重要。尽管如此,00后大学生并不会主动把时间精力用于沂蒙精神等红色文化的学习。在回答“平时是否浏览沂蒙精神等红色文化网页”问题时,63%的学生选择偶尔看看,还有12%的学生选择从来不看,80%的学生从未看过关于沂蒙精神的书籍。因此,利用新媒体实现沂蒙精神的传播势在必行。
  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分析
  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突破了传统媒体“一点到多点”的传播状态,实现了“多点到多点”的改变,使得其信息传播受众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及时,传播条件更便利。
  (一)受众面广。新媒体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数字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大众通过手机、电脑或者其他智能终端能够快速发布和及时接收信息,传速及时,受众面广,打破了传统媒体定时传播的规律,将所要传达的信息“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呈现在受众面前。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进行沂蒙精神的传播,可以突破传统模式下受众面小、信息发布速度慢的特点,使红色精神的受众群体实现爆炸式增长。
  (二)交互性强。传统的大众媒介都是单向式传播,但新媒体则突破了单向传播,增强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性。新媒体以其新兴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可以连接网上任一用户,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使用户之间无障碍沟通交流。通过新媒体对沂蒙精神进行传播,构建传播者与受众同步的思想沟通渠道,获取大众更加真实的内心想法,从而不断改进沂蒙精神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形成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更有吸引力的传播形态。
  (三)跨时空性。新媒体利用通信卫星和互联网进行传输数据,完全打破了有线网络的限制和国家等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的限制,可以将地球上的任何角落和世界相连,几乎不受任何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高度。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可以实现沂蒙精神在全国甚至更广范围内传播,而且这种传播区域覆盖面更广,速度更快,更有利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新媒体下沂蒙精神传播路径选择
  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为沂蒙精神的传播路径研究提供了更廣阔的平台,笔者及团队在工作实践中以临沂市的沂蒙精神传播为例进行了探索。
  (一)创建红色党性教育微信公众号,打造移动微课堂。依托临沂各党性教育基地,创建微信公众号15个,推送沂蒙精神相关内容1100余条,为阅读、浏览人员了解沂蒙精神、感悟红色沂蒙提供便利条件。以各党性教育基地教学资源为重点,将所有红色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打造沂蒙精神“微课堂”,通过网络课堂广大受众群体可以足不出户,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一次生动的红色教育。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数已达到15000余人,点击量突破11万人次。   (二)在西瓜视频、抖音等平台开设自媒体账号,抢占网红平台阵地。笔者及团队在西瓜视频、抖音、快手等受社会大众欢迎的视频播放平台注册并开设“沂蒙精神说”“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自媒体账号,尝试以短视频形式进行沂蒙精神宣讲。自开通账号以来,累计制作发布短视频200余条,累计播放量50余万次、累计播放时长110余万分钟。其中,吕宝兰、祖秀莲等革命故事在西瓜视频播放平台累计播放量都超过5万次,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三)开创《讲解员日志——疫情下的我们》等系列宣讲专题,实现宣传渠道多元化。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党性教育基地公众号推出《讲解员日记——疫情下的“我们”》有声系列作品,以教育基地讲解员的视角讲述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用特有的方式致敬时代;推出《讲述文物故事 守好红色记忆》系列视频作品,通过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唤醒文物承载的红色记忆。两个系列作品均被“学习强国”转载发布,其中《讲述文物故事 守好红色记忆》视频系列被山东省“灯塔党建在线”转载,为沂蒙精神的传播弘扬丰富了形式和方法。
  (四)充分利用VR数字化技术,打造虚拟网上展馆。山东省在“灯塔-党建在线”平台,建设了30多个“山东省党性教育基地”线上展览馆,利用VR数字化技术对实体展馆内容进行线上展示,参观者通过“灯塔-党建在线”网站和手机APP进入VR展厅,通过语音讲解自行观展,解决疫情期间造成的展馆参观的不便,使参观者能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直观立体地参观红色紀念馆。
  (五)开展“沂蒙小小讲解员”活动,启动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临沂市以首届“沂蒙小小讲解员”风采展示活动为契机,积极动员青少年参加风采展示评选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花漾校园”抖音直播间,讲述沂蒙红色故事、感悟优秀精神力量,在青少年心中根植红色基因的种子,培养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的接班人。该项活动,在家长和校园中引起高度重视和极大热情,全市共计有3000余名参加活动的海选,为沂蒙精神在新时代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和弘扬创新了方式方法。
  结 语
  进入新时期,积极探索沂蒙精神传播途径,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体系中,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大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充分研究文化传播的特点,推进新旧媒体的优势互补与融合发展,搭建一个沂蒙精神的新型立体传播空间,让沂蒙精神在华夏大地赓续延绵,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参考文献
  [1]刘家义.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党群关系新篇章[N].学习时报,2018年11月28日第1版.
  [2]陈颖.自媒体、新媒体、融媒体,都要做有责任担当的媒体[J].党报研究,2020年9月.
  [3]牛光夏.沂蒙精神在艺术呈现中的探索与创造性转化[N].中国艺术报,2020年1月20日第三版.
  [4]李勇.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5]林晨,程亚静.新媒体助推红色教育创新探究[J].新闻前哨,2020年第8期.
  作者简介
  张庆科 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沂蒙干部学院讲师
  王启萍 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沂蒙干部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2020年以来,广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有序推动广西文化旅游恢复发展,文化产业呈现出持续性发展态势。进入新阶段,广西文化产业将以建设文化旅游强区为目标,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挥好区域性、民族性、产业性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推动融合发展,大力开展文化产业国际交流合作,激发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企事业单位转型
期刊
2020年以来,内蒙古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以促进内蒙古文旅业可持续发展,包括不断完善文旅政策法规体系,落实全域旅游文化品牌打造,促进文旅多领域融合,持续提升文旅产业配套设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加强规范化治理,净化市场环境等措施,文旅业发展建设成效明显。内蒙古文旅发展表现出多样化发展特点,包括强化精品打造,提升内蒙古文化影响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期刊
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理工科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以《固体物理》课程为例,应在传授固体物理知识时,以课程思政元素为切入点,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资源,构建课程思政内容、探讨课程思政开展的途径,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把课程思政文化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专业教学与实践全过程,实现思政元素全方位、多角度融入课堂,使之与课程体系融为一体,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
期刊
受新媒体环境浸润,在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是当代大学生主体。一方面,“00后”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主动意识强,平台渠道多,方式方法活;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正向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大数据对个人价值意识的养成造成剧烈冲击。结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活动特点打造队伍、搭建平台、丰富内容、提高站位,是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建设工作的方向。  2018年起,第一批“00后”结束义务教育时期步入大学,逐渐成为
期刊
9月15日,瓦铺清酒新品上市发布会在陕南秦岭腹地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隆重举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与安康市区镇有关领导、各帮扶单位负责人,茨沟镇全体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驻镇各部门负责人,辖区内经商人员、农家乐、超市经营者、创业人士以及当地群众欢聚一堂,现场品酒选购,气氛非常热烈。  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干部职工特别是历任驻瓦铺村帮扶干部来说,瓦铺清酒上市,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正如该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期刊
宁夏特色旅游产业资源丰富,特别是具有特色红色资源,为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文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镇毛沟村为例,研究红色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状况,对乡村旅游发展SWOT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乡村发展需要依托地区特色、结合实际逐步走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红色文化是一种特色资源,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具有弘扬革命精神与红色教育学习等开发价值。
期刊
“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是中华慈善总会在全国开展的慈善项目,涵盖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双重内容,体现脱贫攻坚战役收官之后,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爱心人士搭建了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平台。  陕西省慈善协会把山阳县作为“幸福家园”项目的重点实施区域,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幸福家园”工程落地落实,为全省做出标杆和示范。  陕西率先启动“幸福家园”项目  “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报民政
期刊
近年来,随着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新业态大量涌现,三产融合程度与日俱增。针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所带来的“用地难”问题,为了保障用地需求,高效利用建设用地、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是关键解决途径。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基于农村存量宅基地等四种存量建设用地类型,提出几条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的新路径;并通过参考和借鉴我国成熟的农村三产融合模式,提出选取适合
期刊
突发公共事件使高校党建工作面临党务工作运行机制失灵、大学生理想信念遭受冲击、学生组织教育管理举措薄弱的挑战。应将家国情怀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将家国情怀教育前移至突发公共事件之前的常规教育工作中,能够在突发公共事件时无缝连接党建工作,为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组织、制度和机制保障。具体可通过搭建“云党建”智能工作平台、构建家国情怀教育课程体系、创建“一岗双责”育人模式等途径来实现。  2006年国务院
期刊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精神与物质载体,是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蕴含着高度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理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给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以“安康微红”公众号为对象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不足,从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线上线下互动及时、精准挖掘创新点等三个方面探究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