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妇女参与武术健身的影响因素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摘 要 以社会体育健身的视角,论述了经济条件、传统社会性别文化、武术健身认知等七个方面对妇女参与武术健身所造成的影响,旨在能够为武术健身在广大妇女群体中得到较好的开展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妇女 武术健身 因素
  怎么样由金牌强国转变为真正全民健身意义上的体育大国成为了后奥运时代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今也应该到了把我们体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以提高国民体质为目的的全民健身运动中来的时候了,妇女作为中国社会的半边天,其社会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开展和妇女的健康素质,进而影响体育大国建设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建设。全民健身的核心工作在于让更多的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国妇女群体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应该在妇女的社会体育健身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后奥运时代,随着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逐渐迈进,武术运动与全民健身一拍即合,在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方面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人数超过6亿的中国妇女群体中开展武术健身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需要,是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民族振兴的需要。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瑰宝的武术在中国妇女群体中的开展受到了各种制约。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参与武术健身的妇女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昭通市图书馆、昭通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渠道收集了论文撰写所需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2.专家访谈法
  就论文相关问题访问了研究妇女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深学者、成都体院武术系教授张选惠老师,通过访谈得到了一些对伦文撰写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理论知识以及建议。
  二、研究结果
  (一)经济条件是制约妇女参与武术健身的最主要因素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妇女武术健身发展的基础。相对来说,武术健身作为一种社会体育活动,它对经济的要求要低,特别是在武术产业还没有形成的今天,它基本上是属于“只花时间不花钱”的运动,所以我们这里说的经济条件主要是指生存的基本条件的满足,而不是武术健身本身所需要的花费。基本生存能力的保障是妇女参与一切为了满足个人发展与享受需要活动的基础,谁都无法想象一个食不果脯的人会去参与武术健身。古语云“武不受穷,穷文富武”,生存的压力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只有摆脱了生存的压力才有能力去满足发展和享受方面的需要,而武术健身的需要对于广大民众来讲就属于发展和享受方面的需要。随着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取得了极大的提升,但还没有达到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发展和享受的程度,更何况是一直以来在经济上就处在相对弱势的妇女群体,所以经济条件的制约最直接的一个表现就是“没有时间锻炼”。此外,这种经济条件的制约还具有地域性特点,对城市的影响小,对农村的影响大。
  (二)传统社会性别文化以及它与现代社会所倡导妇女行为标准的冲突
  武术健身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妇女群体中的开展情况与妇女的社会角色有着莫大的关系,而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划分与性别差异有着直接联系。性别差异包括生理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差异。生理性别差异,指男女两性在身体上的自然差异,是男女两性之间天然的不可抹杀的差异;而社会性别差异指两性在社会方面的差异,即指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由社会性别制度和代表它的社会性别文化后天构建的男女之间在群体特征、行为方式、职业分工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社会性别差异,如男刚女柔、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等。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对女性参与武术健身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审美观和“妇德”观。从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审美观来看,女性纤细美的审美标准与武术健身所倡导的强健美和力量美等是格格不入的,这就基本上将妇女与武术健身隔离开来;从传统的“妇德”观看,妇女贞静、内敛、柔弱等妇仪妇容要求剥夺了妇女参与武术健身的机会,束缚了其人生自由,这种社会性别文化从意识和身体上剥夺了妇女参与武术健身的权利。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分工把男、女的行为方式“制度化”,武术健身在很多的妇女的意识中成为了不该做的事。
  (三)对武术健身的错误认识是影响妇女参与武术健身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
  对于中国的广大妇女群体来讲,“武术”这两个字应该是耳熟能详,但是谈到对武术的认识,大多数妇女都只停留在道听途说,或者是通过武侠影视剧得到的一些很直观的看法。首先,我们时常宣传“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在健身层面上来说,妇女并不喜欢什么博大精深的东西,快节奏的生活已经逼迫着人们喜欢接受一些简单易学而又能够短时间达到健身效果的项目,很多的妇女还没有练武术就已经被“博大精深”这四个字“吓”住了,觉得武术高不可攀,至于是否博大精深、博大到什么程度、精深到什么程度,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一种很切实的感受和认识。其次,“暴力”与武术似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武术就是打架”是大多数妇女对武术的看法,包括评定一个人的武术造诣也是以他有多能打为标准的,殊不知武术文化所蕴含的知识和道理。显然,“暴力”与中国传统文化造就的以“柔弱”为美、以“贞静”为做人准则的妇女是格格不入的,它对妇女群体参与武术健身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实际上,这种情况的产生跟武术的宣传和教育方式息息相关,我们往往在教育与宣传过程中过于强调武术带给人的身体能力,而疏忽了精神领域的教育。此外,一直以来男和“武”、女和“舞”就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大部分妇女的思想中,武术就应该是男性练习的,在对子女的培养方面也是遵循着男“武”女“舞”的模式,这种思想也代代相传。目前,武术已经形成技击、健身、艺术三大价值功能鼎立的局面。按武术价值功能的主导因素可将其分为技击武术、健身武术和艺术武术三大类[3],其中,健身武术不苛求技击特点,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淡化技击特点,主要以健身为目的。健身武术目前还没有为我国妇女所熟知,实际上无论是在民族文化性、大众性、科学性,还是在社会性、终身性、多样性等方面,健身武术都有别的运动项目不具备的优越性。   (四)武术健身传播途径狭窄
  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妇女学习武术的途径主要是传统的人际传播,而这种传媒手段本身是有其弊端的,包括传播范围小、传播速度慢、受众范围小等等。在现代传媒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的传媒手段层出不穷,而我们的武术工作却没有与其很好地结合,如何借助大众传媒来传播武术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成为了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正是因为武术信息传播的不通畅,导致了我国妇女对武术信息的获得是少之又少,而且对武术的定位还是停留在从武侠小说和影视剧获得的认知水平,武术的健身、休闲娱乐等功效没有被广大妇女所熟知。其实,近些年来电视、报纸等媒体关于武术的报道也颇多,中央或地方电视台也推出了以武术为内容的节目,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武林风”、“武林大会”等,还有一些武术方面的选秀活动也被搬上了荧频,但是这一系列的节目从很大意义上说只是服务了男性观众,而这些大众传媒很少涉及到妇女与武术的报道,看来传媒界也无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我们必须努力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使大众传媒服务于妇女的武术知识宣传,扩大武术在妇女群体中的影响力,提高妇女对武术的认知水平,进而使武术更好地服务于妇女的健身锻炼。
  (五)妇女参与武术健身的主体老年化,活动项目单一化
  广泛参与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二是指内容和活动的广泛性[4]。我国妇女武术健身的主体应该是全体妇女,包括不同年龄、职业以及不同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妇女,这种参与主体的多质性特点决定了妇女对武术活动内容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只有根据不同的妇女的要求来合理地安排武术健身的项目和内容,才能够壮大参与武术健身的妇女群体,促进妇女社会武术健身的发展。然而,经过调查发现在中国参与武术健身的妇女当中,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多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参与主体的异质性不高,锻炼的项目也是以节奏柔缓、动作幅度小的太极类项目以及木兰拳为主,其他的武术项目少之又少。老年人的余暇时间多,并且有迫切的健康长寿和消除孤独与寂寞的愿望,武术健身也刚好可以满足她们的这些愿望,而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对于武术健身项目的选择范围小,太极类项目和木兰拳成为了老年妇女的首选。老年妇女参与武术健身的积极性无疑给我国的社会武术健身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中青年妇女对武术健身的冷淡态度让人不禁感叹武术事业的“后继无人”。为了使妇女武术健身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针对不同妇女人群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推广不同的武术健身项目,使武术健身吸引更多的妇女,努力营造妇女武术健身主体的多元化和参与项目的多样化。
  (六)社会武术健身指导员缺乏
  《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有33.3%的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接受过健身指导,但接受过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比例较低,仅为5%左右,城乡居民对体育锻炼的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获取主要是通过“自学”或者是上学期间体育教师的教授。而武术健身作为社会体育锻炼的一部分,它在中国妇女群体中的传播主要是靠人际传播,健身伙伴间的相互学习以及自学也成为了大多数妇女学习武术的方式,而接受过武术健身指导员教授和指导的人数很少,这样很不利于正确的武术健身方法的形成,影响了妇女武术健身的效果,也不利于武术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目前,社会武术健身指导员相当缺乏,担任指导员的也基本上是一些退了休的武术爱好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自己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武术培训,全凭“一腔热血”。在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没有形成一种职业,物质待遇问题和人生价值观的偏差使得武术专业人员很少踏足社会体育健身指导领域,各级各类武术教练员、高校武术专业毕业生等武术专业人员没有在妇女社会武术健身中发挥作用。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的妇女并非对武术健身没有兴趣和没有时间锻炼,而是找不到人教,找不到学习的途径,最终不得不放弃。指导员的缺乏对妇女参与武术健身的消极影响巨大。
  三、结论
  和谐体育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性别和谐的体育不叫和谐体育,武术作为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产物,理所当然应该在和谐体育的建设中发挥作用。通过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努力,全国范围内妇女群体武术健身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武术在促进妇女群体身体素质的提高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受到经济条件、传统性别文化、社会武术健身环境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妇女群体武术健身的发展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丛志杰.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职业女性角色冲突问题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33(6).37-40.
  [2] 张枝梅.对影响我国女性体育消费因素的分析与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1):126-128.
  [3] 杨敏,王勇.原生态“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体育并活性传承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7):129-131.
  [4] 中国群众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
  [5] 张选惠.我国12城市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5-7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排球在我国一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女排精神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随着排球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生排球联赛应运而生。大学生排球联赛自诞生之日就肩负着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使命[1],也是和世界先进经验接轨的需要。北京市大学生高水平排球运动队在每年的全国排球比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武术套路在许多业余体校中都设立了运动队,但在训练方法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就业余体校开展武术套路训练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基层的教练员调整训练的思路,建立和完善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提供帮助。  关键词 业余体校 武术套路 训练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我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发明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活动,这些民间活动从不同角度反映着我国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的特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方式,它的健身、娱乐、教育、经济、社交和竞技等多项功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均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文化形式,二者之间有着关系密切的历史渊源,但二者之间又有着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形式、动作特点等多个方面。为了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采用比较法、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就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进行了深入的比对分析,旨在为推动二者的发展提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文章通过女大学生练习瑜伽,发现女大学生在瑜伽的练习中对休息术不重视,不能很好的练习。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解决的方法,旨在更好的为瑜伽课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休息术 大学生 瑜伽课教学  “瑜伽”一词,来自于印度古代梵文,是梵文“yoga”的音译。此词最早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3  摘 要 进入21世纪,在建设社会主义大文化的背景下,借着武侠小说这股余温未散的浪潮,积极发扬武侠文化,构建人们的精神归宿是十分必要的。武侠文化作为一种平民化的文化,是几千年来经过传承而遗留下的大众文化,其作用犹如一剂猛药,必将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重塑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养士 豪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摘 要 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在201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为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提供了政策环境。在各级各类体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还很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一、摘要  竞技体育礼仪是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它是以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规范为依据的,体现观众、运动员、裁判员等的体育精神风貌。近年来,竞技体育中的不文明行为频频发生,屡见不鲜,竞技体育礼仪缺失现象严重,普及竞技体育礼仪教育迫在眉睫。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信息技术在羽毛球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现代信息技术在羽毛球技术训练中应用可以帮助改善和提高技术动作;在学习羽毛球新技术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运动员建立清晰、精确的动作概念,以助更好地学习技术动作;在羽毛球竞赛中的应用可以更好的进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摘 要 对黄石市老年人体育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促进城市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结果表明主要有以下因素:1.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2.充分的闲暇时间;3.一定的经济保障;4.追求健康的欲望;5.情感需求;6.家人的鼓励支持。  关键词 促进 城市老年人 参与 休闲体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