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礼仪缺失探因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_te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一、摘要
  竞技体育礼仪是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它是以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规范为依据的,体现观众、运动员、裁判员等的体育精神风貌。近年来,竞技体育中的不文明行为频频发生,屡见不鲜,竞技体育礼仪缺失现象严重,普及竞技体育礼仪教育迫在眉睫。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明确竞技体育礼仪教育的概念,分析造成我国竞技体育礼仪缺失现状的原因,提出普及竞技体育礼仪教育的具体方法,以其提高国民体育礼仪素养,提高国家形象。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体育礼仪 竞技礼仪 礼仪教育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竞技体育礼仪为研究对象,从体育文化、体育礼仪出发,对体育竞技礼仪缺失产生的原因和对策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课题的研究方向,在中国期刊网和互联网上,采用人工查阅和计算机检索两种方法查阅体育礼仪的相关文献资料。阅读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等专业书籍,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专家访谈法
  访问社会学、体育学、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如龚正伟与金玉强等教授。
  3.逻辑分析法
  对获取的体育礼仪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行逻辑推理,总结造成我国竞技体育礼仪缺失的原因。
  三、结果与分析
  (一)竞技体育礼仪教育概念的界定
  竞技体育礼仪教育是指对观众、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实施的基本的体育竞技礼仪教育,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和体育精神,以及和其相关的一系列仪式、礼节等等,对其进行系统,广泛的宣传教育,旨在促进良好的竞技体育氛围,传播“绿色竞技”,提高全民素质。
  (二)竞技体育礼仪的缺失现状
  1.观众观赛礼仪的缺失
  2004年的亚洲杯足球赛的赛场上,无论是在重庆赛场还是在济南赛场,满场中国球迷针对日本队发出“万众一心”的嘘声,现场球迷所表现出的强烈反日情绪,让日方感到震惊。
  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女子射箭决赛中,观众席上一些省的拉拉队为了影响他省选手的表现,频出损招。在选手聚精会神瞄准靶心的时候,拉拉队在身后高声喊起“4—3—2—1—脱靶!”类似这种情况,在十运会上还发生过许多次。
  2007年的中国斯诺克公开赛上,还有观众因为手机铃声连响3 次,直接被裁判逐出赛场。
  2009年4月5日,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短道速滑,吉林观众赛后场内闹事被警察请出。因为吉林队三天的比赛没有获得一块金牌,然后昨天和今天的比赛都有运动员摔出场外,观众们认为是其他队的队员对吉林队员犯规所致,致使吉林队这次速滑赛一无所获。
  2.教练员的礼仪缺失
  近日,有媒体曝光了张怡宁在4:0战胜匈牙利老将托特后与教练李隼关于“让球”的录音。表面上,让球是给对手的“实惠”,而实际上对于运动员来说,人为的让球更似一种无情的羞辱。让球,一方面固然说明中国乒乓球太过强大,需要通过人为“养狼”来培养更多的对手;但另一方面,国乒球员这种对待对手的轻浮态度,显现的则是球员以及教练员职业素养的严重缺失。
  3.运动员的礼仪缺失
  新闻官点名张怡宁、郭跃不懂礼貌:日本队员很规矩。还有,中国落败的队员常常会对现场观众的掌声充耳不闻,拉长着脸就退场,和日本球员的挥手、或流泪或微笑、再向四面看台的观众深深鞠躬的真诚态度相比,让人看到中国球员在这方面与日本球员的差距有多大。
  2008年11月末,在CBA联赛上海与云南队的比赛中,云南队外援嘉伯与上海队员蔡亮发生了冲突,赛后上海队员刘炜等人围攻了嘉伯。篮协经过调查认定,此次斗殴事件,是上海队员蔡亮首先向云南队外援嘉伯砸矿泉水瓶,然后刘炜等队员冲上去围攻,整个过程持续1分多钟。身为中国男篮国家队队员,刘炜此举着实不仅仅代表的是个人形象问题。
  2009年世乒赛上,中国运动员夺了全部5个冠军,却遭到批评。发布会上,坐在主席台的张怡宁和郭跃,刚入座就双双低下头,盯着手机在发短信;郭跃谈比赛感想时,刚开始说,兜里的手机振起来,发言戛然而止,便掏出手机看短信,全然不顾在场的记者。在一些场次的发布会上,那些我们很喜爱的运动员,一会拿出水瓶来兑饮料,一会做着各种怪表情,一会又交头接耳开玩笑。这样的举动遭到赛会德国新闻官的尖锐批评:“为什么中国队队员在发布会上,动作那么多,那么不尊重人、不礼貌?”
  4.裁判员的礼仪缺失
  一部分裁判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 执法不公、营私舞弊, 吹“黑哨”违背了“公正执法”的道德准则。实德队一名主力队员曾向记者诉苦:“你不知道中国裁判素质有多差。我看英超、意甲的比赛,裁判有时候也有失误,但从来没有人去争论什么,关键就是人家的裁判水平本来就高,而且判罚也很公正,球员自然不会觉得裁判有什么问题。不像咱们的裁判,抛开官哨、黑哨不说,甚至也不说他们的业务水平怎么样,你光看他的执法态度就够了。有一次比赛中,我对裁判的判罚有不同意见,和他争论了几句,结果他当时就骂我。在那之后,我被别人侵犯他从来都不吹,明显是在报复我。”
  (三)竞技体育礼仪缺失产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国民竞技体育礼仪缺失现状的因素是多样的,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地域差异
  不同项目起源的地域不同,在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几乎所有的国际体育项目都经历了数百年积淀。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国际性,体育文化是开放的。而我国普通观众对国际体育项目规则和历史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在赛场礼仪和观赛礼仪方面更是存在着极大的认知空白。例如,中国人在看京剧时大声叫好表示的是一种对演员友好的肯定,而欧洲人在看戏剧时则习惯安静的欣赏。体育文化上的差异和对于体育礼仪不同的理解,成为导致观众观赛礼仪缺失发生的因素之一。   2.引进观赛礼仪滞后
  我国观众在许多体育赛事观看过程中表现出不礼貌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观赛礼仪的不了解。与体育项目的和竞技礼仪的引进相比,大众媒体忽略了对观赛规则和礼仪的介绍,在大量相关的大众媒介节目和内容中极少介绍这些项目相应的观赛规则和礼仪,专业的体育频道、体育报纸也限有介绍。
  3.观众基本礼仪素养偏低
  做一个文明的赛场观众,体现了观赛者良好礼仪素养,同时也维护了国家形象。然而,赛场上发生的有意或无意识不礼仪行为,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文化差异和不了解体育赛事及观赛规则,它反映了中国观众缺乏了解各国文化习俗,缺乏必要的观赛礼仪知识;也说明了中国观众观看体育赛事时表现出基本礼仪素养的缺失。
  4.体育礼仪教育普及的缺失
  大众传媒对体育项目的报道上,集中在体育赛事的输赢,运动员表现上,受众所能见到的基本都是体育赛事的比分、赛事和解说员的评论等,几乎没有对体育礼仪的介绍。另外,中国媒体对于体育礼仪的熟悉程度也不尽如人意。大众媒介中体育礼仪相关内容的缺位,也使受众者获取体育礼仪相关信息行为受到局限。体育礼仪教育的缺位对于广大民众缺乏体育礼仪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5.我国体育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在对各层次体育人才抓训练、促成绩的同时对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教育重视不够。从教练员的角度看,很多教练员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只注重训练和成绩,而不注重、不考虑运动员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自始至终对运动员灌输的思想就是如何提高运动成绩,获取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本人的观念。
  6.体育商业化发展的负面效应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竞技体育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呈现出商业化的发展趋势。例如,有些运动员为了能一举成名,服用“兴奋剂”来提高成绩,这种有悖体育道德精神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竞技环境,产生了恶劣的社会负面影响。另外部分运动员、教练员丧失了传统的竞技人文精神,把在比赛中取胜作为唯一的目的。
  7.运动员个人思想觉悟偏低
  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体育健儿们在许多体育项目上取得了让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辉煌成绩。运动员们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动和鼓舞着我们。然而运动员的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我们看到运动员的职业素质并没有在相应的提高。
  我国运动员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大量的时间是用在技术训练上,他们除了比赛就是训练,有关部门也是将重点放在抓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而对运动员在文化素质方面的教育比较薄弱,在礼仪方面的教育基本上是空白。
  四、结论
  在实施体育礼仪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与学校其它学科教学以及家庭、社会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内容互补、时空充实。要遵循实效性的操作原则,做到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孙燕.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和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6).
  [2] 刘新平.当代中国体育文化与体育公关礼仪[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5:35-36.
  [3] 仇军,李恺宪,孙葆洁.运动竞技中球迷行为越轨成因与防范对策[J].体育科学.2004.24(12):18一22.
  [4] 雅克斯·弗兰.王言译.体育运动可以避免暴力吗[J].体育文史.1996(l):46-47.
  [5] TAIJFELH.Human groups and social categories[M].Cambridge,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102-114.
  [6] 周宁,黄彬.体育伦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7] 刘雪飞.二十世纪震惊世界的十大体育惨案[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1.
  [8] 李晓宜.我国体育赛事观赛礼仪缺失探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10):123-124.
  [9] 邓惠.在竞技体育商业化进程中建立正确的竞技礼仪观刍议[J].广州体育学.
  [10] 陈文纲.体育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实现途径初探广州体育学院学报[J].2006.26(4):46-48.
  [11] 李培雄.我国赛场文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3).
  [12]黄寿军.体育礼仪教育及其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4):14-1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2  摘 要 对云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体育课程的现状及学生对开设体育选修课的需求进行调查,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课程评价进行探索性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体育选修课是可行的。教学过程采取“导入欣赏、初步领略、分析研究、深入体验、欣赏小结”五个环节,能够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大众篮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反应了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程度,它的发展要靠多方面的努力,不同的因素对其影响的程度不同。本文通过分析大众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因素,并指出存在的一些不足指出,对中国大众篮球运动的发展和普及有一定的益处。  关键词 大众篮球 发展 动力  篮球运动自发明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内容、目的和作用、方法与手段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还就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研究结果认为,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竞技体育亦可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两者之间既有对立又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体育发展至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排球在我国一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女排精神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随着排球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生排球联赛应运而生。大学生排球联赛自诞生之日就肩负着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使命[1],也是和世界先进经验接轨的需要。北京市大学生高水平排球运动队在每年的全国排球比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武术套路在许多业余体校中都设立了运动队,但在训练方法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就业余体校开展武术套路训练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基层的教练员调整训练的思路,建立和完善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提供帮助。  关键词 业余体校 武术套路 训练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我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发明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活动,这些民间活动从不同角度反映着我国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的特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方式,它的健身、娱乐、教育、经济、社交和竞技等多项功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均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文化形式,二者之间有着关系密切的历史渊源,但二者之间又有着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形式、动作特点等多个方面。为了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采用比较法、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就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进行了深入的比对分析,旨在为推动二者的发展提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文章通过女大学生练习瑜伽,发现女大学生在瑜伽的练习中对休息术不重视,不能很好的练习。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解决的方法,旨在更好的为瑜伽课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休息术 大学生 瑜伽课教学  “瑜伽”一词,来自于印度古代梵文,是梵文“yoga”的音译。此词最早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3  摘 要 进入21世纪,在建设社会主义大文化的背景下,借着武侠小说这股余温未散的浪潮,积极发扬武侠文化,构建人们的精神归宿是十分必要的。武侠文化作为一种平民化的文化,是几千年来经过传承而遗留下的大众文化,其作用犹如一剂猛药,必将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重塑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养士 豪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摘 要 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在201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为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提供了政策环境。在各级各类体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还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