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训练疲劳机制及恢复手段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竞技水平,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疲劳是检查训练效果的一个标志,但是疲劳后没有恢复的训练则是危险的训练。由于现代专业化训练追求高效率、高强度的大运动量训练,运动员体能消耗严重,合理的疲劳恢复手段对高效率完成训练安排、提高并保持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短跑运动员训练疲劳机制,以及多种恢复手段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以期为短跑项目的运动性疲劳消除提出建议性的训练对策。
  关键词 短跑 疲劳 恢复手段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本科生。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短跑疲劳产生的机理
  短跑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快、强度大、运动持续时间短。疲劳是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身体机能正常的变化。这种变化共分为神经疲劳和肌肉疲劳两种。
  1.神经疲劳的机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皮质,传入的各种信息(包括肢体运动信息)在此做最后的分析与综合,并产生相应的感觉,由骨骼肌收缩实现的人体运动在其调节下完成。在短跑运动中,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频繁交换,导致大脑ATP水平下降,脑中氨含量增加,皮质细胞由兴奋转为抑制的扩散就使动力定型发生紊乱,因此就产生了神经疲劳。表现出神经不振,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不准确。
  2.肌肉疲劳的机理。短跑项目是在短时间内ATP、CP被大量消耗时,肌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供能,高强度运动产生的乳酸、二氧化碳等代谢物,在腿部肌肉中急剧堆积,引起肌肉机能和血液中PH值的下降,阻碍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的传递,影响冲动传向肌肉,抑制果糖磷酸肌酸酶活性,从而抑制糖酵解分解,使ATP合成速度减慢。另外,血液中的酸性增大,降低了肌纤维的活性,尤其是影响收缩成分的活性,导致肌纤维长期处于收缩的紧张状态,致使肌肉发硬,弹性下降,收缩能力降低,并且出现肌肉疼痛感。
  (二)对疲劳产生的判断
  科学地判断短跑运动员疲劳的出现及其程度,对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有很大实际意义。由于疲劳的表现形式不相同,所以选用的测试方法也有所区别。目前主要的疲劳测定方式包括测定肌力以及测定神经系统评价两大类。
  (三)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短跑运动员所采取的生物学恢复手段主要是睡眠、整理活动、按摩放松、沐浴、针灸、营养补充及心理恢复。
  1.睡眠。对于运动员来说,睡眠时间、深度和质量是训练保证的关键,是消除疲劳的基础。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睡眠长达八小时左右,身体状况就可以恢复到前一天的较好水平。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2.整理活动。整理活动是指在运动之后所做的一些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强力持续收缩,使代谢产物堆积、肌肉硬度增加并产生酸痛。运动结束后,肌肉很难自然恢复到运动前的松弛状态。另外,由于运动时血液重新分配,内脏血液大量转移到运动器官,以保证运动时能量代谢的需要,运动后若不做放松练习而突然停止不动,由于地心引力和静止的身体姿态,严重地影响静脉回流,使心输出量骤然减少,血压急剧下降,造成一时性脑贫血,产生一系列不舒适感觉。
  另外,做一些静力性牵张练习,使参与工作的肌肉得到牵张、伸展和放松,在肌肉牵张、拉伸方法中,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法(即PNF牵张法)作为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同时也具有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保持肌肉弹性、辅助发展肌肉爆发力的功能。
  3.按摩放松。中医按摩是解除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按摩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消除肌肉因小型撕裂而造成的僵硬和损伤,它能缓解肌肉负荷后的紧张度,可使肌肉毛细血管扩张与后备毛细血管开放,使局部的血液供应加强,提高神经、肌肉及器官的活性,并加强疲劳肌肉中乳酸的排出速度。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短跑运动是速度力量型项目,其特点是速度快、强度大、运动持续时间短。疲劳主要产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疲劳的主要原因是ATP和肌糖原的消耗,乳酸等代谢产物的堆积。
  2.通过测定肌力、神经系统机能、运动中心率和主观感觉可判断出运动员疲劳的产生。对于运动员体能的及时恢复起到基础作用。
  3.合理运用本文所述的睡眠、整理活动、按摩放松、沐浴、针灸、营养补充和心理的恢复手段,可以达到消除疲劳与恢复机能水平的目的。
  (二)建议
  1.教练员应加强运动疲劳及相关知识概念的普及,引导运动员将训练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2.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注意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以免导致运动员体能消耗过多,恢复不全面,导致训练计划不能准确完成,影响运动成绩。
  3.在判定运动员疲劳时,要采取科学的手段,注意因人而异,要有所区别。
  4.在运动员疲劳的恢复手段中,要根据训练内容和强度进行针对性的身体恢复,避免恢复手段种类单调,同时要注意营养物质的补给。
  参考文献:
  [1] 张爱芳.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201.
  [2]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学出版社.2002:306-309.
其他文献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水短缺问题,尤其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本研究以双能量X线吸收法的测量结果全身体脂率为效标,在对皮褶厚度法、围度法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3-6岁幼儿体脂含量的变化,并建立适合幼儿使用的全身体脂率简易体脂含量测量方法及推测公式。  关键词 幼儿 围度 皮褶厚度 体脂率 推测公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结合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论述了高中阶段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以及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以本校田径队跳高组为研究对象,为高中阶段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田径 心理特征 心理训练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是一项不以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竞技运动.没有其他以身体直接接触的运动项目那样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小孩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挥高度的创造力”.心理学家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手是人重要的感觉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摔跤运动与运动员的体重息息相关,为了在摔跤分级竞赛中获取满意的成绩,作为一名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在赛前就必须对体重进行有效的降控。本文详细探讨了摔跤运动赛前降控体重后快速营养补充的重要意义,同时在进行体重降控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运动员的体能,进而对营养和膳食进行合理的安排,借此为后期的摔跤运动员赛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跨栏跑是一项速度快、对运动员的技术性能和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短跑运动。对跨栏跑运动员,选材的成功是训练成功的一半,只有选材好,并且加以科学训练,就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跨栏运动员。  关键词 跨栏运动 运动选材 科学训练  跨栏跑是在一定距离内跨越规定高度和数量的栏架的短跑项目,他工作时间不长,但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对2000-2013年体育对青少年的心理效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了解到大多数文章大致都是以这几个问题阐述体育对青少年心理效益:1.体育锻炼对情绪的效益;2.体育锻炼对应激的效益;3.体育锻炼对智力的效益;4.体育锻炼对人格的效益。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产生良
针对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结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现状和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研究大学生日常行为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随机抽取203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评量表(SCL-900)测试其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调查其体育活动、业余爱好、担任班或学校组织职务、对学习兴趣、有无知心朋友等情况。结果显示从事体育活动多者、对学习有兴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体育活动少或无者、对学习无兴趣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