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j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我一直都在好奇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至少在我接触的博士生里面,无论是理科博士,抑或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会主动读书者,似乎凤毛麟角。
  依常理而言,学问做到博士阶段,这一路走来,书自然读得不少,对于挑灯夜读的读书之苦,也肯定都有着切肤之痛。但倘若撇去所有因课程要求而布置的读本、因论文写作而参考的书目,仔细想想,又有多少杂书、闲书、枕边之书、无关痛痒之书、不务正业之书、信手翻阅之书,是我们这些博士生因兴趣而发,主动去阅读的呢?
  前几日和一位牛津毕业的博士生聊天,当谈及他所攻读的管理学领域时,他可以就某一篇论文所阐述的观点侃侃而谈,但当话题转移到某一社会议题时,他炯炯的眼神就会黯淡下来,不自觉地缩在角落里,难以继续对谈。
  在专业学科领域,我相信我的这位朋友定会做出卓越的贡献,但我总感到有小小的遗憾,遗憾他在人文底蕴和人文见识上的缺乏,而这根源所在,就是在年少正好读杂书的黄金时期,将阅读的时间都交给了专业的学科读物。其结果是,专业知识突飞猛进,学养气质却无法跟上,那种对于文化的敏感、对于社会的关怀,以及对于忧患的反思,都会于潜移默化间有所欠缺。
  所谓术业有专攻,系统而专业的学科训练自然是必须的,但过于专注于某一学科的专业强化,特别是对那些需要自由思想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而言,过分强调对技术和职业化的训练而忽略对人文内涵的拓展,其结果,就是李泽厚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提出的,“學问家出现,思想家退出”的学术走向。
  读书本该是一种心灵的活动、思想的激荡,然而在大多数博士生的长期“读书”生涯中,读书并不是一件得其所趣之事。本该“乘兴而来、尽兴而返”的自得,反而演变成一种机械式的摄取。等博士们毕业后成为学院里的教授,学问是有的,但知识结构狭窄片面,只有分析而没有联想,只有技术而没有文化,只有实证而没有批判,缺乏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对本专业以外更为重要的社会结构、政治伦理、文化形态等问题也就缺乏应有的信念和投入。“专家没有了灵魂”(韦伯语),那就会成为“一根筋”和“工具人”。
  美国著名的批判社会学家米尔斯就十分厌恶那些只具有“技术专家气质”的社会科学家。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米尔斯曾毫不客气地指出:那些“缺乏人文修养的人”,那些“非萌生于对人类理性尊重的价值指引了他们生活”的人,属于“精力充沛、野心十足的技术专家”。
  在米尔斯看来,人文精神和价值信仰是激发社会科学的想象力、“确立社会科学对于我们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具有的文化含义”的关键。而现今,“科层制的气质渗透文化、道德和学术生活领域”,这种实用主义横行、功利主义作怪的状况是社会科学的重大灾难,技术专家式的学者因其实用性取向,不仅远离了社会学的想象力,也远离了社会学的思想力与行动力。
  米尔斯的批判并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学,当我还在香港的大学里工作的时候,就曾深感米尔斯笔下所谓的“科层制的气质”对于思想、理念无孔不入的侵袭和束缚。
  我所在的学校每年最自豪的成就,就是在泰晤士全球高校排名榜中又前进了几位。指标压力之下,博士、教授们都成为论文生产线上的机器,一项课题可以就其中几个变量的异同颠来倒去地翻炒出好几篇论文。更有甚者,这条论文生产线也讲究专业化的分工,在某一社会科学系,有位副教授最为擅长统计运算,被奉为镇系之宝,因为系里但凡有其他教授的论文牵涉复杂的统计分析,就好像装配某一重要零件一般,都必须交给他来做。他每年也因此能发表十几篇学术论文,但迄今鲜有一篇具有影响力和创新性。这种学术思想上的僵化,正因囿于对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人文底蕴这一本为内核的因素。
  我之所以如此强调人文修养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强调知识自主性的分量,是因为我更加看重学者的公共责任。
  在我看来,作为知识分子的学者,他并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学科。他也应该是一个行动者,应该关心社会,具有文化上的敏感,同时将自己的思想力投入社会议题,去参与、去批判,甚或去改變社会运行的不合理之处,从而带动起大众,或者说大多数人的认知和思考。
  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具有良好人文底蕴的学者,必然会秉承自己的价值标准,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而不委身于某一利益框架之下,“只有到那时,社会才可能是理性和自由的”(米尔斯语)。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学问的冒险》
其他文献
在陌生人之间交往成本越来越昂贵的今天,快递员是为数不多的、拥有正当理由敲开每个陌生人家门的人。  他们带着包裹奔走在大街小巷,来到快递单上的地址,敲开门。多数时候,门只开一条缝。借着这一条小缝,他们密集而广阔地与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打交道。  在美国经典动画《飞出个未来》里,主人公也是一位快递员,他能够驾驶空中飞车,把包裹直接放到宇宙各个角落。但现实比科幻复杂,当包裹和人的距离,缩短为窄窄一
我妈是个没沾过自由主义理论的天生的自由派,是我见过的控制欲最低的家长。她有一种神奇的轻盈,毫不费力就能避开对孩子施加权力的陷阱。她超凡的母亲天性从我出生起就展露了:满月她就让我独自睡一间,据说是受了日本某个育儿书的影响(我猜测她是本十八线地区方圆三公里唯一一个买了那本书的人)。这件事我告诉养娃的同事,她们啧啧称奇。按照我妈的叙述,这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她宣称自己只需要每晚起来几次,等稍长大些,我就完
独自旅行,时间特别悠长????????????????????????????????????????????????????????????。可以十几小时,坐着不动,只看车窗外流逝的风景????????????????????????????????????????????????????????????。丘陵起伏,河水潺湲,落尽叶子的荒疏的树林,或者一无景致的大平原上流动着淡淡的早春气候的寒烟
【摘要】对于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因为语文这一个学科的特殊性,它讲究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并没有千篇一律的  答案,所以更需要小学语文老师每学期制订更好的教学计划来教导学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里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对于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最难教导的一个部分。小学语文阅读不像听、说那样有一套系统的规则,只需
当欧洲多国早已不再为有女王而烦恼时,日本还在为女性能否接过草薙剑、八尺琼勾玉、日本国玺和天皇御玺犯愁。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日本皇位继承一事近日又成为热门话题。  11月8日,日本皇宫举行“立皇嗣宣明仪式”,正式宣告现任天皇德仁的弟弟秋筱宫文仁亲王为第一皇位继承人,秋筱宫的长子悠仁为第二皇位继承人。此事的微妙之处在于,按照日本宪法及《皇室典范》规定,天皇之位应由男性皇族成员继承。皇位继承的先后顺序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氛围,教师有意识地预设相应的情境导入,从情感上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自身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与文本、与文本作者、与教师产生情感的共鸣,未成曲调先有情,从而更有效地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长期进行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乃至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导入;情境创设;情感体验;教师引导
从哈佛回来后,有一些学生问我,哈佛最伟大的地方在哪里?我对此的回答是,很难说有最伟大的地方,但很多在我们这里看上去不起眼的人和事,哈佛的做法都令人难忘,而正是这些涓涓细流,最终汇成了大江大河。当然,这样的回答很难令人满意。但如果让我举例来说明哈佛之所以成为哈佛,我想,我会以哈佛本科生的教育为例。  在哈佛,本科生培养是以通识教育为目的的,但也要求学生选择某个学术领域进行专业学习。哈佛对本科生的教育
你注意到没有,现在我们用微信聊天,已经发展出了一套相当精妙的、基于文字和符号的社交礼仪。人们已经很久不打电话了。打电话是逼着对方立即跟你说话,这太没礼貌。有事应该发微信,而且最好是文字,不要发语音。文字是最方便接收的信息形式。因为文字发得多,就形成了专门的文字礼仪。  比如,现在人们一般都不用“微笑”这个表情,因为微笑是一种不怀好意的笑。如果你想表达真诚、友好、生活中的那种微笑,请使用“龇牙地笑”
真正的友誼的形成,并非由于双方有意的拉拢,带些偶然,带些不知不觉。在意识层底下,不知何年何月潜伏着一个友谊的种子,咦!看它在心面透出了萌芽。在温暖固密,春夜一般的潜意识中,忽然偷偷钻进了一个外人,哦!原来就是他!  真正友谊的产物,只是一种渗透了你的身心的愉快。没有这种愉快,随你如何直谅多闻,也不会有友谊。接触着你真正的朋友,感觉到这种愉快,你内心的鄙吝残忍,自然会消失,无需说教似的劝导。  (果
最了解自己的人往往是最谦卑的人。   要努力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要怕贬低自己的能力,怕的是将其夸大。   人自视愈高,地位愈不稳固,愈谦卑则站得愈稳。要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知道自己的潜力后,却要尽量含蓄,切莫太夸大自己的潜力。   平静与谦逊带来的乐趣,是自私与骄傲的人所无从体会。   自认为是生命主人的人,不会懂得谦卑,因为他自觉对别人没有任何的义务。以服侍人为生命目的的人,则永远谦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