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最基本的工作任务就是授课和班主任工作。韩愈《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业”指学业,教师就是通过授课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认知方法和学习技能。“道”指思想,通过班主任工作达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课题。
“平起平坐”话角色。《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扮演着不同类型的角色。“主业”的定位提升了班主任的地位,使“班主任”和“授课教师”成为教师角色构成的两个主要方面。知识传授中的基本矛盾是知与不知,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之完善的矛盾。在解决这对矛盾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矛盾有认识上的矛盾、情感上的矛盾、方法上的矛盾。在解决这组矛盾中,班级为主体,学生为本,班主任为主导,师生在班级中共同成长。由此可见,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授课和班主任工作是教师主导过程中的“两翼”,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同心共胆”论关系。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首先是教育者,其次是管理者。授课中教师首先是教育者,其次是教学者,两者都是在责任和爱心的驱使下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都是以教育学生为核心。班华教授提出教育爱、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育智慧四个因素应成为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内容,教育成效=f(教育爱·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育智慧),班主任工作以管理学生为主,也包含了学科知识要素。这个公式同样适合教师授课,教学成效=f(教师爱·教学理念·学科知识·教学智慧),授课教师热爱学生、喜欢本职工作是授好课的基础,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渊博的学科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高超的教学技能是授好课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核心。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授课为主,同时通过对学习态度、学习活动、学习习惯、学习质量的调节,对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等细节来实现其授课中的管理功能。班主任工作与授课都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目的的过程,两者相互交融,相互补充,只是每个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
“顾此失彼”找问题。我在本班和邻班分别做了个调查:“你不喜欢的班主任是什么样的?”请学生答在纸上不署名上交。统计归类之后两班学生看法差不多,与授课相关的几条是:1.讲课没条理,没劲;2.只顾上课,班级没有活动,班集体没有活力;3.只顾活动,只抓荣誉,不好好上课;4.班级没评上先进,在课堂上发牢骚,影响上课。
以上问题都是我们在授课和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问题,班主任的授课水平低,直接会影响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增加管理班级的难度。班主任在自己的授课和班级管理中常常出现两种极端的做法:将班会课变为学科授课,忽略了班级管理,或在讲课过程中随意开班会,扰乱正常的授课,都是不可取的。还有班主任将班级管理中的情绪带到上课中或经常利用自己的特权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等,都会引起学生的不满,都会影响到教育成效。
“相得益彰”谈建议。要使授课和班主任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必须从头到尾做好工作。
首先,从源头上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建议在师范类院校的课程设计上,将班主任管理和各科教学法相提并论,作为学生必修课。在申请教师资格证时,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考试中加入与班主任工作相关的测试题。
其次,学校在校本培训中要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工作及研究能力。尽可能给每位老师都提供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在班主任岗位上得到锻炼。
第三,教师自身要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只授课而没有当过班主任是一个遗憾,要把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应尽的职责,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与授课两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更多地了解班级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为他在这个班的授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将班主任工作和授课做得两全其美,那是教师工作的一个理想境界。
第四,教师自己要协调好班主任授课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教学中的“班主任效应”会使班主任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容易使学生偏科,因而班主任要协调好学生与其他授课教师的关系,明确各学科的地位,矫正部分学生的偏科行为,有意识引导学生加强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使其他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取得相同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学会两条腿走路,既要把握班主任工作的窍门,又要抓住教学工作的要点,摸清两者的交融点,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起平坐”话角色。《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扮演着不同类型的角色。“主业”的定位提升了班主任的地位,使“班主任”和“授课教师”成为教师角色构成的两个主要方面。知识传授中的基本矛盾是知与不知,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之完善的矛盾。在解决这对矛盾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矛盾有认识上的矛盾、情感上的矛盾、方法上的矛盾。在解决这组矛盾中,班级为主体,学生为本,班主任为主导,师生在班级中共同成长。由此可见,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授课和班主任工作是教师主导过程中的“两翼”,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同心共胆”论关系。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首先是教育者,其次是管理者。授课中教师首先是教育者,其次是教学者,两者都是在责任和爱心的驱使下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都是以教育学生为核心。班华教授提出教育爱、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育智慧四个因素应成为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内容,教育成效=f(教育爱·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育智慧),班主任工作以管理学生为主,也包含了学科知识要素。这个公式同样适合教师授课,教学成效=f(教师爱·教学理念·学科知识·教学智慧),授课教师热爱学生、喜欢本职工作是授好课的基础,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渊博的学科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高超的教学技能是授好课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核心。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授课为主,同时通过对学习态度、学习活动、学习习惯、学习质量的调节,对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等细节来实现其授课中的管理功能。班主任工作与授课都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目的的过程,两者相互交融,相互补充,只是每个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
“顾此失彼”找问题。我在本班和邻班分别做了个调查:“你不喜欢的班主任是什么样的?”请学生答在纸上不署名上交。统计归类之后两班学生看法差不多,与授课相关的几条是:1.讲课没条理,没劲;2.只顾上课,班级没有活动,班集体没有活力;3.只顾活动,只抓荣誉,不好好上课;4.班级没评上先进,在课堂上发牢骚,影响上课。
以上问题都是我们在授课和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问题,班主任的授课水平低,直接会影响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增加管理班级的难度。班主任在自己的授课和班级管理中常常出现两种极端的做法:将班会课变为学科授课,忽略了班级管理,或在讲课过程中随意开班会,扰乱正常的授课,都是不可取的。还有班主任将班级管理中的情绪带到上课中或经常利用自己的特权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等,都会引起学生的不满,都会影响到教育成效。
“相得益彰”谈建议。要使授课和班主任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必须从头到尾做好工作。
首先,从源头上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建议在师范类院校的课程设计上,将班主任管理和各科教学法相提并论,作为学生必修课。在申请教师资格证时,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考试中加入与班主任工作相关的测试题。
其次,学校在校本培训中要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工作及研究能力。尽可能给每位老师都提供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在班主任岗位上得到锻炼。
第三,教师自身要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只授课而没有当过班主任是一个遗憾,要把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应尽的职责,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与授课两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更多地了解班级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为他在这个班的授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将班主任工作和授课做得两全其美,那是教师工作的一个理想境界。
第四,教师自己要协调好班主任授课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教学中的“班主任效应”会使班主任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容易使学生偏科,因而班主任要协调好学生与其他授课教师的关系,明确各学科的地位,矫正部分学生的偏科行为,有意识引导学生加强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使其他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取得相同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学会两条腿走路,既要把握班主任工作的窍门,又要抓住教学工作的要点,摸清两者的交融点,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