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菟丝子属(Cuscuta spp.)植物控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引起一定关注和争议。以云南省薇甘菊入侵生境中的中国菟丝子(C.chinensis Lam)、云南菟丝子(C.reflexa
【机 构】
:
云南省农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基金项目】
:
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项目(2014HB039);农业部昆明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菟丝子属(Cuscuta spp.)植物控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引起一定关注和争议。以云南省薇甘菊入侵生境中的中国菟丝子(C.chinensis Lam)、云南菟丝子(C.reflexa Roxb)和日本菟丝子(C.japonica Choisy)为考察对象,通过调查和分析3种菟丝子属植物对薇甘菊的控制效果及其在群落中的生态指标,认为对薇甘菊的防治效果以中国菟丝子最好,其次是云南菟丝子和日本菟丝子。结果表明:中国菟丝子、云南菟丝子和日本菟丝子寄生90 d后,薇甘菊的死亡率分别为97.9%、65.3%和44.1%;而生物量与对照比较的相对防效分别为93.6%、81.2%和77.5%。3种菟丝子寄生薇甘菊入侵的群落中,中国菟丝子的相对密度(RD)最大,为0.484 3;云南菟丝子的相对频度(RF)最大,为0.396 1;日本菟丝子的相对优势度(RDE)最大,为0.886 4。这3种菟丝子属植物的重要值(IV)分别为0.763 8、1.205 1和1.317 1。因此,应用菟丝子属植物控制薇甘菊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风险。此外,云南菟丝子的寄主植物种类最多,其中有23种寄主植物的生长受到影响;日本菟丝子主要危害12种高大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国菟丝子的寄主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仅有的6种被寄生植物均为杂草或其他入侵植物,而且受害程度最严重,因此其生态安全性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可对应用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的可行性研究提供科学基础。
其他文献
由于国家标准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布实施,以及原有锅炉运行状态和电煤市场供应变化,许多燃煤电厂现有锅炉NOx排放浓度不能满足新标准的限值。为
智慧景区是信息技术发展与景区实践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是物联网及其他技术融合的具体实践,是景区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创新。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物理信息全面感知、网络传递
安全保障义务问题属于新类型的侵权行为法问题。高校安全保障义务是指能够预见或者应当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包括不作为)可能导致校园范围内的人员遭受损害的高校所负有的采取
根据蓝牙无线传输协议、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国家标准(GB15322-94)和本质安全型电路的国家标准(GB3836.4-83)来设计具备本安标准的蓝牙无线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对该探测器得到以
为提高配电网故障定位速度和精度,提出了基于多源故障信息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首先提出了适合配电网故障定位的拓扑结构描述和存储方法,然后基于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对配网
售电量预测是电网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由于售电量预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多变量、非线性问题,传统的方法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预测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特征量和支
为加强对AP1000核电的消化吸收,提高自主设计能力,对AP1000核岛部分仪表安装材料标准进行了分析,并和国内相关标准进行了对比,对仪表管、管件及其支撑件材料的国产化替换进行
我国加入WTO时承诺,2005年12月20日以后将允许外资检验服务提供者在我国设立独资子公司,这就意味着我国将全面开放检验市场,国内的检验机构被融入了国际检验市场,面对着国内
道路阻抗函数能够反映交通现状与通行时间的关系,如何准确确定道路阻抗是交通分配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美国公路局BPR(Bureau of Public Roads)函数是研究路段阻抗的基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