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后复发性自身免疫性肝炎致移植肝肝硬化的病理学观察一例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2月,我研究所接受1例肝移植后2年6个月因移植肝功能减退而行移植肝穿刺活检的会诊切片,经病理学观察,并结合临床表现,最终确诊为复发性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所致移植肝肝硬化.现将该例的临床和移植肝病理学情况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氟达拉滨(Flu)替代环磷酰胺(Cy)的预处理方案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接受allo-HSCT治疗的高龄(≥55岁)和(或)合并脏器功能损害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2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自血病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预处理时,HLA相合供者移植的9例采用改良白消安-氟达拉滨(BuFlu)方案,其中Flu
自环孢素A(CsA)应用于临床器官移植受者以来,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移植肾的存活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与CsA相关的毒副反应包括肾毒性、心血管不良事件等的高发生率不仅严重影响了受者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移植肾的长期存活.他克莫司(Tac)作为一种更强效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可比CsA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那么,对于出现CsA毒副反应的肾移植受者
期刊
干细胞( 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它们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维持自身细胞群的大小,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经过30多年基础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1年,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实验室分别从小鼠胚囊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为干细胞克隆研究奠定了基础;1997年,以“多利”羊为代表的生物克隆技术问世;1998年,美国威斯康辛
期刊
西罗莫司(SRL),即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在美国的临床应用已经接近10年的时间,与其他的免疫抑制剂一样,临床医师也付出了相当的时间去学习如何最优化地使用它.虽然SRL已被批准术后与环孢素A(CsA)联合做为免疫抑制方案,但一些中心仍倾向于不在术后直接使用SRL,特别是肥胖的受者,因为容易引起切口愈合不良。
期刊
在西方国家,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的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是肝移植最常见的适应证,约占所有肝移植的40%[1].在中国也有不少HCV相关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肝移植.而肝移植后HCV复发相当普遍,并带来严重后果.有研究表明,约30%的HCV感染受者在肝移植后第5年进展至肝硬化、移植肝功能丧失甚至死亡,并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这一比例持续增加[2].做为肝移植受者的基础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和
期刊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波士顿施行了全球首例成功的肾移植,此后,临床肝、胰腺、肺、心脏、小肠等实体器官移植相继取得实质性突破.随着移植技术的发展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挽救众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最有效手段.迄今为止,全球已施行各种器官移植超过100万例次,长期存活者不断增多.但是,单个器官移植的成功并不能挽救同时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器官联合移植与多器官
期刊
输尿管梗阻是肾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为2%~7.5%[1,2].肾移植后输尿管梗阻如果诊治不及时,就会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2,3].本文就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梗阻的各种治疗手段作如下综述。
期刊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其技术日趋成熟,亲属活体肝移植(RDLT)解决了供肝缺乏的问题,其供肝是健康成人提供的部分肝脏,血管较细,手术难度大,术中并发症较多[1]。超声检查无创、简便、直观、定位准确,可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RDLT供、受者在术中的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和系列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供、受者的安全。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6例RDLT的资料,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
期刊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供者供肺获取以及应用于临床肺移植的经验.方法 共进行3例心脏死亡供者供肺获取及肺移植.3例供者平素健康,因发生严重颅脑外伤或脑肿瘤,经严格医学检查后均被明确判定为脑死亡,并被确定为潜在心脏死亡供者.供者的近亲亲属均知情同意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临床评估供肺良好,供者在停止呼吸机,心脏停跳5 min后,确定为心脏死亡,并在全身麻醉下切取供肺.3例受者术前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均为阴性,
目的 探讨高致敏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前脱敏治疗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等待肾移植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抗HLA Ⅰ类抗体)>50%的尿毒症患者35例,27例的T淋巴细胞和(或)B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阳性,8例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为阴性.移植前接受血浆置换(PP)联合静脉注射小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进行脱敏治疗.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抗原板检测PRA,并用相应电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