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讹诈平衡术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under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裂法德
  特朗普当上美国总统了,就像一个刚刚拿到新玩具的老顽童,他显得极度亢奋,蹦蹦跳跳地向世界展示着他的标新立异——至少在表面上,展示一种对前任总统奥巴马、美国的朋友、美国的敌人,都全面颠覆的标新立异的印象。
  一系列标新立异的举动中。特朗普在2017年6月1日的所为,并不显得多么奇怪。这一天,他在白宫玫瑰园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
  针对特朗普的决定,美国的敌人和朋友们,都争先恐后甚至是例行公事般地纷纷表示不满、失望和愤怒。即使是如此惯例的表态,欧洲的反应也颇引人注目。尤其是欧盟的两大支柱——德法两国,更是与特朗普针锋相对。
  美国不喜欢欧盟,本身并不是什么秘密。欧盟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科技发达国家的集合体,对美国自冷战以来的单极霸权,即使谈不上巨大威胁,也的确是构成了某种挑战。尽管如此,与以往和欧盟虚与委蛇的美国总统们相比,特朗普还是做得太露骨了一些:他公开为英国脱离欧盟的决定拍手喝彩,公开指责欧盟的各项左倾政策,特别是默克尔备受争议的移民政策。欧洲的极右势力也为特朗普的上台所鼓舞,甚至想在法国大选中复制“特朗普式的胜利”,把极右人物捧上总统宝座——虽然没有成功,但其指向却不是偶然的——欧盟的核心,正是法国与德国的同盟关系。
  亲俄“假戏”
  向欧盟示强的同时,特朗普又不断向俄国抛媚眼,摆出种种亲昵的姿态。特朗普的亲俄态度的确有些异乎寻常,其背后内幕目前尚难得知,但从战略上说,这种姿态的确有一定意义。且不论对远东战略的影响,单纯就欧洲而言,自二战结束后,美国维持在欧洲巨大影响力的最基本前提,就是欧洲对苏联威胁的恐惧,即:为了避免被苏联吞噬,欧洲需要美国的保护。美国所主导的北约军事集团就是这样诞生的。
  显然,为了维持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美国依然需要俄罗斯来充当“敌人”的角色。于是,美国在冷战后继续拉着北约,不断挤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直到把乌克兰也从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圈中划走。这对俄罗斯的负面影响非常直接,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能源通道被折断了。
  然而,美国此后没有出手阻止普京政府以公投的方式拿走克里米亚,这使得乌克兰东部现在仍处于动荡之中。事实上,克里米亚对俄罗斯地缘态势的恶化并无太大帮助,还产生了一个直接的后果,那就是重新唤起了欧洲对俄罗斯的恐惧心理——担心俄罗斯真要耍起蛮横来,在核武库的强力后援下,依然有可能改变政治版图。那样的话,冷战后歌舞升平马放南山的欧洲,未必有能力应付俄罗斯。也正因此,欧洲只能支持奥巴马的对俄制裁,以免养虎成患,殃及自身。
  逆向恐吓
  其实,细致观察不难发现,特朗普的亲俄姿态,恰好是逆向利用了欧洲的恐俄心理。尤其是想让欧洲担心,一旦特朗普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甚至与俄暗通款曲,那么俄罗斯将会再次成为欧洲的心腹大患。与此同时,特朗普又欲擒故纵地宣扬北约无用论。众所周知,北约是美国保护欧洲不受俄罗斯侵犯的基石。一旦美国放弃北约,欧洲无疑就像是一块煎熟的牛排丢在俄罗斯面前。当然,特朗普此后又高调提出了维持北约的条件,那就是要求北约各国增加军费。因为,在2016年,北约只有美国、希腊、爱沙尼亚、英国和波兰的军费达到了GDP的2%,有19个国家的军费只占GDP的1%至2%。
  图穷匕见
  特朗普的亲俄姿态,究竟能对欧洲形成多大心理压力还是个未知数。不过,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俄美的合作空间真的很有限,尤其在经济领域。冷战后,俄罗斯是靠能源出口吃饭的,而美国的目标之一恰恰是切断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纽带。依靠传统能源集团的特朗普,似乎也无意改变这一目标。事实上,被特朗普指定为国务卿的前能源老板蒂勒森,虽然被外界风传为“杀俄”分子,但实际上,他在2017年1月就公开表态称,希望欧洲更多从美国进口能源,而减少对俄的能源依赖。类似的话,当选前的特朗普还曾派特使对日本人说过,言下之意是希望日本更多进口美国能源以减少贸易逆差。很明显,美国及特朗普,不仅不能给普京提供饭碗,还要抢走普京的饭碗,甚至砸掉俄罗斯的饭碗。
  与此同时,美国共和党也不会允许特朗普在亲俄道路上走得太远。毕竟,要稳住欧洲,美国仍然需要对俄施压。否则,美国可能失去对欧洲的信用,尤其是让一大批反俄的欧洲国家感到失望。这就要求美国在俄欧关系上巧妙运用平衡术——施压和抛媚眼一个都不能少。如是观之,特朗普的亲俄态度,反而成了美国国会推动进一步制裁俄罗斯的催化剂。美国参议院通过的新的对俄制裁措施,试图将制裁扩大到能源出口管道领域。也就是说,美国将放弃奥巴马对默克尔关于俄罗斯能源管道问题的妥协。2017年6月9日,特朗普本人也改口放弃北约的说法,宣布遵守北约第五条款关于集体防御的承诺。一路走来,特朗普的很多玩法都是如此:以放弃奥巴马路线为伪装,实际做的却比奥巴马更进一步。
  对于美国国会关于俄罗斯能源管道的决议,德国的反应极为激烈,德国外长称,“欧洲的能源供应是欧洲,而不是美国的事情”。话虽说得很强硬,但德国的底气未必那么足。毕竟,俄德并不接壤,而且两国的能源通道上,都是些惧怕俄罗斯而又与之不友好的国家。这些国家对美国的依赖心理更强,也不认为应该牺牲自己的国家安全来满足德国的经济需求。再则,俄德的波罗的海管道项目,还会让这些国家损失过境费,他们自然毫无积极性。
  且行且思
  能源问题,不过是美欧俄矛盾关系的一个断面。其根本还在于,二战后的欧洲,在冷战时代,力量远远逊于美苏两个超级霸权。在苏联的巨大陰影下,西欧和中欧只有寻求美国的军事庇护。冷战后,欧洲虽然安全处境得到极大改善,但在军事和政治上对美国依然有着严重的依赖,与俄的地缘矛盾仍未消除。但凡力量不足的势力,就特别喜欢强调道德因素,这几乎是世界史的铁律。孱弱的现状,也让欧洲国家变得越来越喜欢打出一些新潮、左倾、普世的政治旗号和招牌,在什么移民问题啊、宗教问题啊、人权问题啊、环保问题等方面,抢占道德制高点,以维持欧洲的政治影响力。而且,欧洲自认为在道德和意识形态上,对美国是有优势的。美国膀大腰圆又算老几?美国佬的政治口号,什么自由平等博爱,全是从欧洲抄来的,甚至美国的“自由女神”都是欧洲赠送的。
  美国对欧洲,似乎也有点意识形态上的劣等感。至少在多数时候,美国喜欢迎合欧洲这种“道德先锋”。但某些打着“美国利益高于一切”旗号的美国右翼政客,也常常不给欧洲面子。特朗普就属于这种懒得迎合欧洲“道学家”的类型。特朗普这种“现实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态度,对厌倦了欧洲式“政治正确”的青年一代,也的确有些吸引力。
  当然,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需要现实的成功来证明。而今天,这种成功更多体现在经济领域。美国政界和经济界,恐怕也正是在美国经济影响力逐渐式微的今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特朗普这个玩票的投机商捧上了总统宝座,希望他能在经济领域拿出什么法宝利器。而从特朗普上台后几个月,与俄欧之间的斗争来看,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并非他公开标榜的所谓闭关路线,而是以封闭性的强硬姿态,采用各个击破的手法来讹诈各国。退出《巴黎协定》和对俄欧能源关系的进一步遏制,也证明特朗普对传统能源领域的重视。
  至于特朗普路线的成败与否,笔者不是算命先生,依然是抱着边走边看的态度。但从特朗普的行为模式中不难发现,此人非常喜欢心理恐吓和逆向施压手段。而一旦这些手段失效或暴露,他往往回归传统手段。他对自己的手段并不是那么自信,也会逐步顺应现实加以调整。
其他文献
“照相机的作用,是让人们在旅游时也有一种工作的正式感。通过不停对焦、取景、按快门这种程序化的动作,来适应休闲带来的不适,旅游结束后冲印照片,就像展示工作成果。比较典型的就是世界各地拿着相机拍照的日本人,他们同时也以工作狂精神闻名于世。”  这句话是我从微博上看来的。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我每天会断断续续花好几个小时在微博上。开始呢,就是发牢骚,写段子,看新闻,关注大小名人;后来就开始转转求助,顶顶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在山东省有一所拥有120多年办学历史的百年名校,她被称作“胶东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从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始,到1929年逝世,梁启超在他30多年的政治历程中,几乎将自己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史上每一件大事都联系在一起。而且,他先后与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思潮、各种政治派别都有密切的接触,其生前的声望也被各种力量借重。在他逝世的时候,北京和上海都召开了追悼会,无数人自发地参加。这是梁启超一生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他几乎受到各个方面的欢迎和重视。但是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建民认为:家长之所以走向择校,很大原因在于一般高中与优质高中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出口的升学成绩上,更是在教育理念、教师水平、教学组织、课程设置、校园环境等教育过程上的差异。因此,要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丰富普通高中教育内涵,促进多样化发展,以多样化发展应对差异化需求。  (摘自2016年2月4日《中国教育报
小时候,应我的请求,父母会带我去长江边看潜艇。潜艇是沿着江水,成群结队来到我们这座城市的。听说它们中的一些也来自长江的支流——乌江、嘉陵江、汉水、湘江等等。在我眼中,这些潜艇密密麻麻如同昆虫,又仿佛万千段的黑云从天宫坠落,有些让人害怕而又兴奋。有时,某一艘潜艇会忽然从水面消失,这是最让人惊叹的——其实它是在潜水,先慢悠悠晃动了一下那不可思议的躯体,随即一寸寸往下隐没,激起复杂而诡秘的水纹,然后整个
说好的承诺无法兑现,群众热盼的实惠和福利打了水漂,这无疑是对政府形象和办事能力的一次减分,令政府部门的决策权威性和公信力受损。  据6月17日《工人日报》报道,目前由广西南宁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栏目开播,开场短片直面南宁市政府因养老服务机构修建进程缓慢,引发居民不满的现状——从2015年南宁市投入资金5290万元,开展23个城市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起,预计2017年全部完工的工
恐怕赵薇和陈坤都没有想到,关于他们的友谊是否破裂的讨论,可以持续这么久。  从赵薇电影上映开始,讨论一直持续。究其根本,大概是因为,“北京电影学院96级”,本来就是一个友谊神话的样本,许多细节和传说,都在印证这一点。一个著名的桥段是,当年,还是同学少年,他们得到一个机会,可以多人共同出演一则广告,赵薇黄晓明等人入选,郭晓冬却在试镜之后被刷掉,为了让郭晓冬赚到这笔钱,他们齐心去和广告商商谈,表示若郭
图/本刊记者 梁辰  柴静最大的恐惧来自视力表。  8岁的她站在教室走道里,捂着左眼,老师拿着小棍点着视力表最底下一行。她早就近视了,但谁也没看出来,因为她背熟了最后一行。老师喊着:“1.5,下一个。”她不动声色回到座位上。  之后多年,她都可能梦回这个其他人听来觉得很普通的一幕,那是她童年最恐惧的一幕。  采访德国志愿者卢安克时,一向告诫自己在电视采访中要约束个人感受的柴静绷不住了,她鬼使神差地
图/受访者提供  从大学讲师到图书管理员,杨飞用8000字意外把自己推向舆论风口浪尖,他以不写论文被调离教学岗位的圈内人身份,抨击学术期刊买版面的怪现象以及高校科研体制客观上对不正之风的助长,这个皇帝新装故事里的小孩在微博世界收获36000多次转发和7000多个“赞”。  热闹持续一周,历经说明、质疑、解释、补充说明后,好奇心散去,杨飞回到打卡上下班、老父常年病瘫、身边无妻儿陪伴的孤独生活,并以此
意外获救的朝鲜文官  明朝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十七日,一艘突然闯入台州海域的奇怪商船,把当地军民吓了一跳。  在那个年头,对岸的日本倭寇,瞅冷子就会跑来骚扰,化妆成商船凑过来浑水摸鱼,也是惯用套路。于是台州驻军紧急行动,待到这商船靠岸,大批明朝官兵立刻上前逮个正着。谁知哆哆嗦嗦从船上爬出来的,却并非凶神恶煞的倭寇,却是一个文官模样的朝鲜人,还有42个随从,全是筋疲力尽的样子。  经过一番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