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m2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应我的请求,父母会带我去长江边看潜艇。潜艇是沿着江水,成群结队来到我们这座城市的。听说它们中的一些也来自长江的支流——乌江、嘉陵江、汉水、湘江等等。在我眼中,这些潜艇密密麻麻如同昆虫,又仿佛万千段的黑云从天宫坠落,有些让人害怕而又兴奋。有时,某一艘潜艇会忽然从水面消失,这是最让人惊叹的——其实它是在潜水,先慢悠悠晃动了一下那不可思议的躯体,随即一寸寸往下隐没,激起复杂而诡秘的水纹,然后整个艇身消失了,最终连它上面的圆圆的像个瞭望塔的小楼台也不见了。江水很快恢复了宁静和神秘,而我已看得目瞪口呆。有时,潜艇又水怪似的忽然冒出水面,顶起大朵的美丽浪花,我便会扯着嗓子大喊:“快看呐,快看呐,它出来啦!”但父母却没有什么反应,他们的神情显得呆滞,那副萎靡的模样就像两株很久没有浇水的植物,仿佛潜艇的出现掠走了他们的魂魄。大部分时间里,潜艇只是停驻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一动不动,艇身上牵了几根细铁丝,晾晒着层叠的衣裤,花花绿绿,还有小孩子的尿布。常能见到穿着粗布罩衣的女人在甲板上用煤炉炒菜做饭,江上远远近近,一片炊烟袅袅。女人们有时也会半蹲在艇边,就着江水浣洗衣物,用木槌在坚硬的艇骨上咚咚敲打。偶尔还能看到老人慢吞吞爬出舱来,气定神闲,盘腿坐在艇头晒太阳,抽着旱烟,身边蜷缩着小猫老狗。
  潜艇是农民的财产。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收工后,就回到自家的潜艇上。而在以前,他们只能去到城中村的出租屋,在大通铺上,成排躺着睡觉,猪圈羊圈似的。现在他们在城市中有了自己的家,那就是泊在江上的潜艇。在陆岸与潜艇之间,也开驶了专门的轮渡,农民自己掌舵,把兄弟姐妹们摆渡来往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晚间,他们都回家后,便是潜艇最好看的时候,每艘艇上点亮了汽灯,无数窗花一般,晶晶莹莹,神神气气,又像是满江满河落满星宿,这时农民的一家人便围坐一起吃晚饭,清凉沁人的江风把他们的笑语欢声传上岸,飘入千家万户,制造出城里人不熟悉的气氛。但随着夜色渐深,潜艇上的灯火就一盏接一盏连踵熄灭了,最后,只剩下港口大楼上打来的探照灯柱,在江面紧张兮兮地扫来扫去,把潜艇豚鱼似的身段逐一映现出来。但许多的潜艇这时消失了。每俟探照灯荡过一遍,就会发现少掉了好多艘。它们一声招呼都不打,就静悄悄潜到了水下。好像农民们睡觉时,亦如同水鸟打盹那样要把头插进羽翅里,一定要把他们的家室深埋入江中,这样才会睡得安稳和踏实,避开了忧虑,亦远离了危险和不测,去做他们的好梦了,而不被城里人惊扰——这就是他们制造潜艇的理由吗?这常常会使我去猜想长江究竟有多深,而河床上又能安卧下多少潜艇呢?它们那一列列黑乎乎的样子是多么的有趣而诡异啊。但如此想下去,就觉得这个世界未免过于神秘,甚至好像世界之外还有世界。总之,不管怎样,潜艇们是在我们的身边像鸟儿一样筑巢了,成了一道众说纷纭的风景。到了早上,它们又披霞兜光,咕嘟咕嘟一个个浮了出来,眨眼之间就好像春潮泛滥,溢满江河。这时我又觉得,潜艇多么像是电影中外星人的飞船啊。而潜艇与岸边的渡船又开始忙碌了,把精神抖擞的农民送进城里,到工地上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潜艇来自全国各地。除了我们这座城市,据说在流经其他城市的江河里,乃至海洋、湖泊、运河和堰渠中,也有着它们的群聚。最早的潜艇不知道是谁设计的,传说是农民中的一位能工巧匠,他手工制作出了第一批潜艇。按照城里人的标准来看,技术尚显粗糙,使用的主要是废旧生铁,少数是胶合板和玻璃钢的拼制。早期的潜艇大抵呈鱼形,有的在头尾部涂了红白色的油漆,鲜明地画上眼睛嘴巴什么的,少数还描了鳍,显得有几分滑稽可笑,不过也体现了农民特有的幽默感。后来潜艇越造越多,每一艘涂画细节的差异,就区分了不同的人家。通常,一艘潜艇可载一户农民,平均五六口人,大一些的可以容纳两到三个家庭。但似乎农民还没有能力造出运载数十人及上百人的大型潜艇。城里人曾怀疑这些潜艇仿照了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描述的原型,在制造过程中,说不定得到了外国人的暗中协助。但后来发现,农民的潜艇与凡尔纳没有任何关系。制作者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小孩子对潜艇兴趣盎然,但城里的大人们却大都对潜艇的出现视若无睹,或是假装没有看见。上学时,我们会在教室里热烈交流有关潜艇的佚闻故事,也撕扯下作业纸,在上面画下它们的尊容。但一本正经的老师们一概地并不谈论潜艇。他们一旦发现我们在说这事,就气急败坏走过来,厉声禁止,把同学们画的画撕掉,有时甚至把人也赶出课堂。报纸和电视上很难看到关于潜艇活动的报道。潜艇的云集就好像与城市的生活毫无关系。大人中的个别好奇者——往往是画家和诗人——偶尔也会来到岸边看看,交头接耳,说假以时日,江河中或会进化出一种新的文明,称作潜艇文明,该文明将与世界上已有的任何文明都不相同,就如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的不同。他们想去潜艇现场采风。但农民们似乎从来没有过要邀请城里人上艇参观的念头。或许是一天忙碌操劳下来,实在太累乏,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思招待陌生外人,除了害怕麻烦,也是觉得那样做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的额外收益。他们到城里来,就是一门心思为了打工赚钱,这个目的十分明确。但说到赚钱,朴实憨厚的农民却也没有想到要把潜艇用绳子圈起来,搞成旅游风景区,向城里人收取门票。对于创建什么新文明,他们则更是毫无兴趣。他们晚上回到潜艇,吃饱喝足后就蒙头大睡,这样休息好了,白天才有力气,上得岸来,去各个工地干活,做最脏最差最累的工作,拿最低最少最薄的报酬,却也毫无怨言。因为有潜艇了,他们收了工就能很快回到家,一家老小团聚一起,还求什么呢?潜艇代替了他们的业已被当地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廉价征掉的土地。对此城里人虽做出相安无事或事不关己的样子,心中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和不妥。但实际上,潜艇对城市并没有构成任何威胁,它们上面既没有安装大炮,也没有充填鱼雷。
  我学会游泳后,就和一帮孩子一起,背着大人,偷偷去潜艇那儿探险。我们嘴里含了芦苇做的通气管,潜泳到接近潜艇驻泊的江心,看到艇身下部用缆绳悬挂着一个个打有木栅栏的笼状物,浑浊的江水可以自由进出。这些笼子里面,住着农民的孩子,赤裸着土黄色的身躯,四肢灵活而苗条,通体闪闪发光,鱼儿一样游来游去,空无所依,灿然透明。我猜这水下之笼便是农民的托儿所或小学校了,心中充满神奇感。“但这算不得什么。他们哪怕下到了水中,还是比不过我们的。”组织探险的头儿是一位高年级男生,他傲慢地说。然后我们游到水笼边,问农民孩子:“你们见过汽车吗?”他们都停下不游了,纷纷聚集过来,像塑料做的小动物一般,面无表情地看着我们。这时才看清,他们身上并没有长出鳞和鳍一类的东西,这使我有些失望。但与我们不同,他们可以长时间在水下潜泳,而不用嘴含芦苇管换气。“汽车?那是什么?”终于有一个农民孩子的脸上像是流露出了好奇的神情,小声地问,他就像是某个漫画作品中的生物。“噢,汽车。没有见过吧?本田、丰田、福特、别克,还有宝马和奔驰!”头儿得意地昭告。“没见过。”农民的孩子似有些忐忑,“但我们见过鱼。鲤鱼、鲫鱼、青鱼、鲟鱼,还有鲂鱼和鳊鱼。”闻听此言,我们反倒一下有些紧张了,朝四周打量,却没有见到一条鱼。老师告诉我们,长江里的鱼类已灭绝了。那么,农民的孩子是在戏弄我们吗?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见到鱼儿的呢?“兴许,他们和我们今后将要成为不同的物种。”头儿乏味地嘟哝。农民的孩子不解地眨眨眼,又开始漫无目的游动起来,像要与我们保持距离。“你们会成为鱼类吗?”我问他们。“不会。”“那会是什么呢?”“不清楚。等爸爸妈妈收工回来,问问他们就知道了。”我心想,他们生活在水下,离开了山野、田园和泥土,而我们生活在岸上,这幅图景就像鱼虾与牛羊,这就是所谓的未来吧。于是,我们又装出热情的样子,试图与他们玩游戏,却失败了。我们会玩的,他们都不会,另外隔了笼子,也玩不到一起去。这让一切变得没有了意思。我们从江底水草织成的阴暗风景中体味到了一层隐然的恐惧,便在头儿的招呼下,一齐上浮了,要赶紧回到我们的地盘,而农民的孩子还将生活在水中,那就由他们自便吧。   我们吃力地冲上水面,心儿怦怦乱跳,才看到四面八方围满潜艇,犹如深冬里饥饿而沉默的狼群,粗砺阴郁的艇身反射着鹅毛大雪一样的阳光,晃得大家睁不开眼。水面上也没有鱼,却有很多老鼠和蟑螂的尸体,以及层层叠叠腐烂的藻类,缠裹着千万个废弃的手机充电器和计算机硬盘,还有无数的可乐瓶、塑料袋和垃圾物,散发出刺鼻臭气,并使江水呈现出人类排泄物一般的深棕色和乳白色,一群群绿头苍蝇围绕着潜艇嗡嗡乱飞。这正是一幕美艳绝伦的景象,使我们流连忘返,铭记在心,亦令我们臆测潜艇或许正是为了追逐这些事物才来的,它们在漫长无期的游荡过程中业已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艇上有农妇在忙碌着什么,却没有看我们一眼。她们用这肮脏无比的江水洗衣做饭,却不会像城里人一样染病死去。但这时,岸上的大人已在火急火燎呼唤我们回去了。他们脸上写满“可怕”、“危险”的字样。
  我小学毕业准备上初中那年,发生了一件事情。那是一个初秋之夜,我正在睡梦中,忽然被喧嚣声吵醒,好像整座城市沸腾了。父母慌张地为我披上衣服,拉着我出了门,往江边奔去。一路上还有许多人在跑动,脚步声和尖叫声像除夕夜的爆竹,震响得我要紧紧捂住耳朵,心头十分害怕,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到了岸边才发现,原来,有潜艇着火了,火焰蔓延开来,把其他的潜艇也点燃了。我记忆中那就像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来临。全城人兴奋不已地冲到江边,脸上的麻木不仁一扫而尽,皆噢噢叫着,看电影似的,看这奇观。我紧随父母,抖颤着站在岸上,见已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才见到了那横铺竖叠的炎炎之形,把整条长江烧得绸子般彤红,火是那么的酷烈无情,又舞裙般舒展开来,把两岸的高楼大厦映得深秋红叶一样焕然,最后竟成了通透明晰的画儿一般,着实令人掩口惊异,我后来一辈子都没有再见过这种盛况。但不知为什么,潜艇竟都没有下潜,仿佛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就那么一动不动浮在水面,不逃不窜,一艘艘任凭冰结似的火焰吞噬。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秘密吧,或是某种难言之隐。我怀疑水底下这时也布满了奇诡的大火,由于某种尚不清楚的原理,水分子统统化作了一种与以前不一样的东西,整条长江都改变了大自然赋予它的物理属性,所以潜艇在这忽至而离奇的火之舞台上是潜不下去的了。我也想到了那些在水笼中的孩子,不知他们现在怎样了,心里涌上一层说不出来的讶怪。我扭头看看父母,见他们像一对僵尸,毫无作为,垂手而立,眼睛瞪得像灯笼,呆滞地观望着。有的大人嘴里不停紊叨,就像和尚念经一样,却谁也没有提议去救火,只像是要由着江中的外星怪兽般的异物自生自灭,要还那些不速之客以彻底的自由一般。
  这个夜晚过得特别漫长,我却没有片刻想到死,而只是感受着生的凄美和无谓。我一点儿也不悲哀难过,只为着今后再不能游到潜艇边去看令我尴尬却又心跳的景致了,而觉得有些遗憾,感受到了寂然的孤独,但也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未来人生之路不会因此而发生任何改变……终于到了清晨,晦暗的阳光洒落下来,江面上触目所在,都是没有了生气的黑色废铁块,纵横阖捭,合抱勾连,东一堆西一摊漂浮着,泛出清淡无味的冷冷辉光,空气中弥漫开来迟暮枯秋的气味。城里人这才用吊车一类的机械把潜艇的残骸慢慢打捞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站。这事做了一个多月才告完成。此后,长江里就再没有来过潜艇了。
其他文献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又少了一位。2017年11月15日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离开人世,享年84岁,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人数从100名变为99名。此前,他坚持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义务讲解14年。这些年,一起当义工的幸存者相继去世,佘子清老人是最后一位。描述起那场惨痛的灾难,老人的语气平静淡然,“历史要记住,仇恨慢慢就不要记了……”对老人来说,仇恨自然永远不可平复。但当仇恨经过岁月的淘洗,老人的一生,便沉淀
4月17日,我新购的一批书送到,首先看的是台湾作家蒋勋的散文集《生活十讲》,刚读第一章就舍不得放下了。这一章讲的是台湾的学校只教知识不教如何做人。我惊异于他所举的例子与大陆所发生的事情不仅相似度高,连事件背景也十分契合。作家兼美术家的蒋勋说话不温不火,慢条斯理,像剥茧抽丝一样,丝丝缕缕地,把我心中的话都说出来了,我没有想到的话也被他说出来了。  他说,经常在报纸上看到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做出傻
第6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是新形势下具有新特色和新特点的一次展示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今年“两会”精神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具有新特征的一次展示会。展示会搭建了一个大的交流平台,是一次展示新成果、传播新理念、交流新技术、促进新发展的行业盛会。这次展示会有新的特点、亮点和创新点。这里我讲
这个世界应该是有点儿乱套,反正,打开网络电视,华生医生和东方不败一起做了变性手术。去年9月,靠着一个变身亚裔女的华生,这部《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Elementary)在CBS上一露脸就甩开了BBC版的“90后福尔摩斯”、基情澎拜的电影版福尔摩斯,一举夺下了“最激进的福尔摩斯改编版本”称号。虽然, 除了变了性的华生,这也不过是个标准的美剧。  CBS的《福尔摩斯》小心地遵从着侦探美剧的编导指南,
一  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猝然亮起一盏灯,虽然灯光很快就变得暗淡,但却使阿凡看清了周遭的环境:漆黑的墙壁上没有门也没有窗;在他面前摆放着一把吉他、一副围棋、一条他自己编的金粉相间的手链——这些东西早就被他锁进了箱子里,不知是谁又拿了出来;较远处,一个人影正背对着他作弹琴状,所弹的听起来是他弹过的曲子。  忽然,琴声止,那人转身,手里捏着一张纸片走向阿凡。待那人走近,阿凡终于看清那张纸片是一份大学
70年代,贵州011基地(贵州飞机制造厂)车间  这个厂是建在山坡上的。据说,是农机部的一个头头,坐着飞机在天上兜了一圈儿,随手一指“就这儿吧”,于是,就这儿了。顶着一脸被阶级斗争的“黑五类”们从四面八方被运送过来,占据了原本是蛇和蚊子的领地(贵州十八怪里有“三只蚊子一盘菜”的说法)。  大家叫它“8923厂”。即:8点上班,9点就可以自由下班了;下午2点上班,3点就全走光了。什么下雨啊、停电啊、
“照相机的作用,是让人们在旅游时也有一种工作的正式感。通过不停对焦、取景、按快门这种程序化的动作,来适应休闲带来的不适,旅游结束后冲印照片,就像展示工作成果。比较典型的就是世界各地拿着相机拍照的日本人,他们同时也以工作狂精神闻名于世。”  这句话是我从微博上看来的。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我每天会断断续续花好几个小时在微博上。开始呢,就是发牢骚,写段子,看新闻,关注大小名人;后来就开始转转求助,顶顶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在山东省有一所拥有120多年办学历史的百年名校,她被称作“胶东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从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始,到1929年逝世,梁启超在他30多年的政治历程中,几乎将自己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史上每一件大事都联系在一起。而且,他先后与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思潮、各种政治派别都有密切的接触,其生前的声望也被各种力量借重。在他逝世的时候,北京和上海都召开了追悼会,无数人自发地参加。这是梁启超一生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他几乎受到各个方面的欢迎和重视。但是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建民认为:家长之所以走向择校,很大原因在于一般高中与优质高中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出口的升学成绩上,更是在教育理念、教师水平、教学组织、课程设置、校园环境等教育过程上的差异。因此,要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丰富普通高中教育内涵,促进多样化发展,以多样化发展应对差异化需求。  (摘自2016年2月4日《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