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砥砺奋进的凉州教育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2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前行,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史诗。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生动展现70年来我省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本期起,我们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专题。通过记者的一线调研采访等形式,挖掘报道全省各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措施、成效和经验做法,以典型引领教育改革发展,营造共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浓厚氛围。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武威市凉州区是人口大区,也是教育大区。截至2018年底,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255所,在校学生122167人,中小学教职工10492人,有各类幼儿园169所,在园幼儿34522人,幼儿园教职工3656人。
   凉州区具有崇文尚德、尊师重教的传统。长期以来,一直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区”这一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改革,突破发展瓶颈,着力精准施策,全面落实提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彰显教育特色。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凝心聚力,同舟共济,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区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成绩斐然。
  统筹协调,各类教育和谐发展
   学前教育发展迅速。1953年,凉州区(原武威县)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71人。1978年,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458人。截至2018年底,凉州区建成公办幼儿园47所,实现了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与此同时,凉州區还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由1988年的14所增至2018年的119所,全区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主导、民办幼儿园为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附设幼儿园(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体系,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2%。
   义务教育长足发展。1949年,凉州区(原武威县)有初中1所,小学225所,学龄儿童入学率14.3%。1985年,凉州区普及了初等教育。1995年,凉州区“两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2016年,凉州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截至2018年底,凉州区有初中64所,小学170所,适龄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9.97%。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凉州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2002年至2018年,全区共调整撤并农村中小学校388所。其中,撤销241所,改制147所。通过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结构更为合理,经费投入相对集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办学条件基本达标,形成了以九年制学校为中心,辐射管理周边小学或教学点的教育管理机制,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着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发展的同时,凉州区大力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稳步提高高考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高考录取人数稳步上升。1978年,凉州考区高考报名人数3316人,大学本科录取人数149人,大专以上录取率4.49%;2019年,凉州区高考报名人数9988人,大学本科录取人数4346人,本科以上录取率43.51%,本科录取率是1978年9.69倍。2016年,投资2亿多元实施凉州区职业中专异地迁建项目,学校成功晋升为全国1000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兴宇职校、科技中专等一批民办职业学校快速发展,全区职业教育形成了以职业中专为引领,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21%,比2009年的85.8%提高了8.41个百分点。
  精细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保障。一直以来,凉州区坚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1949年,凉州区(原武威县)中小学教师共有448人;1978年,有7857人,其中公办教师2583人,民办教师527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仅为23%;2019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9.85%。从2013年开始,凉州区通过引进人才、公开招录等形式补充教师610人,从农村学校公开选调642名教师到城区学校,并通过挂职、跨校走教等形式,逐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有效解决了区域内教师余缺不均的问题。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了区、镇、校教师三级培训体系,年培训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积极开展支教、“送教下乡”及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等活动,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严格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2014年,凉州区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聘请责任督学46名,对各中小学进行挂牌督导。中小学、幼儿园统一设立“十项严格规范”社会监督台,广泛接受社会监督。2017年,撤销了乡镇学区教育管理服务站,将教育局直属管理的中小学、幼儿园中层干部和农村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的选拔任用及管理权限下放到学校。各中小学高度重视“三个文本”(学校管理的计划文本、制度文本、评价文本)建设,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切实加强过程管理,突出抓好小规模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持续打造了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三小”学校。
   凉州区教育局坚持与教育管理体制相适应、管党建管业务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区乡镇中小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全部收归教育局直属机关党委,理顺了学校党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建工作制度12项,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积极实施“双培养”工程,全区中小学教师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党组织和党员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凉州区按照“两为主”的原则(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扎实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助学政策,广泛资助家庭贫困学生,构建起了集“免、奖、助、贷、补”为一体、涵盖从幼儿到研究生的学生资助体系。同时,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截至2018年底,全区有48000多名学生享受到了营养餐。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人知人晓工程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开设学校道德讲堂,引导广大师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社团活动,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近三年来,全区有4000多名中小学生在市级以上声乐、器乐、舞蹈、书画、球类、航模、机器人等比赛中获奖,有500多名中小学生被评为区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有230多所中小学被评为省、市级示范学校。
  联片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联片教科研活动是多年来凉州区教育发展形成的一个优质品牌,更是凉州教育的一张名片,《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甘肃教育》对此相继做过专题报道。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凉州区充分发挥联片教研组“研究、指导、培训、服务”的职能,深入持久地开展联片教研活动,让联片教研组成为全区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心、教育科研的指导中心、教改信息的情报服务中心,让联片教研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凉州区教育局充分发挥中心学校、中心教研組引领的作用,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授课评课、竞赛比武、教学反思、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所有学校共同发展。
   以联片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跨区域教研活动。近年来,凉州区先后组织11所区直小学与杭州市三墩小学结成联盟学校,开展远程视频研讨、异地同课异构等教学交流活动;组织区内部分小学与兰州实验小学、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等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与甘州区、肃州区开展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跨区域联合教研活动。成立凉州区教育局家庭教育导师团,向各联片组选派了家庭教育指导员,配合校内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开展专题讲座、家校互动等家庭教育培训工作,助推学校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在抓好联片教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凉州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试行)》。截至2018年底,全区共成立31个名师工作室,覆盖了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形成了跨片区、跨学校的教师培训网络。各名师工作室结合全区教育教学实际,定期组织集体研修活动,并利用QQ群、微信群等形式,开展网络研修活动。名师工作室创新了优秀教育人才成长培养机制,成为狠抓教师培训的突破口,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习研究共同体和人才成长共同体,达到了树立一个名师、带动一门学科、带出一支队伍、产生一批成果的工作目标。
  特色建设,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自2008年开始,凉州区以构建凉州特色教育品牌为目标,进一步深化特色学校创建,着力打造了一批教育理念先进,管理模式科学,教师素质优良,学生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办学特色鲜明,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国家和省市区级特色学校,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学校内涵式发展,全区大部分学校形成“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和“校校有品牌,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发展局面。
   2008年至2018年,凉州区共申报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1所,省级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25所,省级快乐校园示范学校18所,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7所,市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15所,市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20所,省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99所,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所,市级家庭教育示范学校6所,市级健康校园2所,市区级法治教育示范学校13所,建设乡村少年宫37个,创建沙雕文化特色示范学校5所,创建省市区级文明校园150所。
   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凉州区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导向,以挖掘学校资源为依托, 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支撑,按照“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通过组织动员、专家讲座、专题培训、制订实施方案等措施,深入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全区各学校立足本校实际,积极挖掘学校资源优势,准确选择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打造学校特色项目,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学校内涵式发展。特色学校建设已成为凉州区推动学校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引擎。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武威市凉州区在机遇和挑战中与时俱进、砥砺前行,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近年来,凉州区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区),区教育局被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2012年,凉州区教育局被评为“甘肃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凉州区教育局获得“甘肃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6年,凉州区赢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荣誉称号;2017年,凉州区教育局获得“甘肃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凉州区教育局被评为“全省教育宣传先进集体”。
  编辑:孟 刚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156—0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作为论语中难得的长篇目,对于研究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该篇中比较有争议的“曾皙鼓瑟”“吾与点也”做了初步的探究与解释,并可从中一窥孔子的教育理念。  
期刊
【关键词】 大数据;互联网+;教育质量;检测平台  【中图分类号】 G526.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040—02   2019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大数据时代,教育面对的新环境、新理念、新方法正在发生着重要又深刻的变化,如何适应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美育;心育;“00-55”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114—02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需求,是学生终身幸福发展的品质保障。高台县教育局以“认识自我,感悟生命,激发潜能,完善人格”为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以学校才艺孵化室(音体美活动室)为阵地,以“我行我秀”学校大舞台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认知规律;迁移;趣味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164—02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开展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条件,也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基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且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教学有效性也无法保障。因
期刊
摘 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根本途径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健全价格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系统性回顾我国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各要素市场中存在的要素资源错配、配置效率较低和供需结构不匹配等共性问题。各界已经形成关于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必要性的共识,有助于遏止潜在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改善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摘 要:创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营商环境是影响创业活动的重要因素。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构建了一个包含商事制度改革的创业选择理论模型,揭示了营商环境改善对居民创业选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营商环境改善提高了居民的创业倾向,针对不同受教育人群,商事制度改革对创业的影响存在差异。另外,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市场化指数也会影响居民的创业选择。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越低,市场化指
期刊
为学校安心办学提供强力保障   在第三十五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坚持分类治理、标本兼治,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中小学教师等事宜,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让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
期刊
【关键词】 网络学习空间;思路;实践;应用;一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021—01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快速推进,为推动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深度融合应用和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以甘肃省临泽县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为例,从顶层设计、经费投入和常态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校园文化;目的;原则;育人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050—01   隨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学校更加重视校园文化的布局和建设,使其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敦煌中学多年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以构建校园文化载体的目的和原则为着力点,从学校的
期刊
【关键词】 中小学;大班额;弊端;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023—01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人口急剧增长,导致城区中小学学生人数增多,加上父母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择校”之风盛行,直接导致了城区及乡镇中心学校“大班额”的形成。“大班额”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社会教育公平的实施、教育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