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陈昕悦、李昕妍播报作品研讨会》课堂实录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_wen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课时间:2020年11月16日rn授课学生:清澜山学校6-8年级学生rn一rn(课前暖场,播放歌曲《灯塔》.师生问好)rn师:大家一定以为我是今天的上课老师,是今天的主持人.其实不是的,我是今天的第二主持人.今天的第一主持人,有请李德元.(生欢呼)rn不久前,我们举行了李德元作品研讨会.今天他荣升为主持人.好!德元,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关于未来作文怎么写.当王老师提出“未来作文”的时候,你觉得在你的心目中“未来作文”是一种什么样的作文形式呢?rn李德元:好问题!未来作文可能是作文的革命,一种创新的写法.
其他文献
学生读了很多,是否能写得很好?20世纪以来,教材编写者都努力实现读写融合,然而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相当遥远.问题出在编写方式,还是教学本身?读与写之间是否存在隐秘通道?怎样才能真实有效地从读引向写?丰厚的阅读积累,如何才能成为写作时可靠的参照?怎样才能成为源源不止的小溪来润泽写作?在教学中,如何才能破除读写两张皮的尴尬困境?读写融合,是历久弥新的话题,也真实地折射语文教学读写之间的深层矛盾.本期,我们试图探讨读写融合的理想之径.
期刊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选编了 83篇古诗词,教学中可围绕题材整合、知识链接、思维训练等多个维度布点着力,以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紧扣群文阅读中的“共振点”,进行比较、归类、迁移、运用,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和语用能力.
“2017年版课标”颁布以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成为中学语文界探讨的热点,但整本书阅读落实起来困难重重.如何提高阅读活动的综合性与自主性成为一线教师的主要困惑.笔者发现,阅读共同体是落实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rn一、整本书阅读的三次尝试rn1.自由阅读与个人宣讲rn高一年级第一次开展整本书阅读,笔者让学生以宿舍为单位确定阅读书目,以演讲的方式来展示.rn阅读目标:按照兴趣阅读,分享阅读成果.rn阅读共同体组建:以宿舍为单位组成阅读小组,每个宿舍设组长,确定阅读书目.rn阅读任务及要求:以三周为限,最
期刊
诗歌教学有多种途径.在比较教学《关雎》《蒹葭》中,可以让学生体会《诗经》作为古典诗歌源头的魅力.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结构、人物、语言、内容、主题等方面进行多维比较,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深入探究的方法,找寻到最恰当的角度,来体会妙不可言的诗歌魅力.
[单元解读]rn实用类文本因其应用性强的文本特征,能更直接地融入现实生活,也能及时反映不同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信息化时代的信息传递与更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依据“2017年版课标”强调情境、任务和活动的特点,笔者在此以组织情境微活动的形式对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下册)中的10篇“实用类”文本进行设计,以期让学生切实获得过程性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以助力其阅读关键能力的提升.
期刊
针对统编教材中“新闻采访”的编排和教学,笔者对相关新闻采访的问题和教学进行了梳理和说明.
在教读课文教学中,聚焦单元目标,聚焦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精选议题开展群文阅读,从“这一篇”走向一个单元、一类文章或一位作家,不仅可以较好地实现教读课文“教”的价值,还可以在群文阅读过程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当今,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处理文言文时,不少老师仍然采用填鸭方式与题海方式来简单粗暴地应对教学.如何利用好文言文这一传统文化的载体,把文言文的内容与思想融入现实情境之中,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项目化研究,就是将文言文的内容学习与理解应用结合起来,创设真实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探索.
一rn“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2017年版课标”设置的一个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的学习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但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在高中主要以独立课堂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常规课文教学时常分处两个领域,很少能够有机衔接、相互勾连,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事.就作用而言,“整本书阅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课程内容狭窄的现状,促进语文课程内部学习领域、外部相关学科的整合.”(徐鹏《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与挑战》,《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1期)而找到“整本书阅读”勾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这些情境具体表现为认知语境、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文化语境和虚拟语境等.因此,教学时,我们可将认知语境转化为个人体验情境,让学生有自己的阅读发现;将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等转化为学科认知情境,让学生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及作品的一般规律;将虚拟语境转化为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最终实现诗歌的情境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