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照片在顶光中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最近我看到您的作品《仰望飞雪》,很喜欢。蓝天映衬下飞扬的由雪花形成的,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白色线条很触目,请问您是如何构思这个画面,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李:那次我在坝上草原遇上了大雪。天亮后,雪停了,天也放晴了。放眼坝上,蓝天、白雪、黄叶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镜头中的雪景虽然很美,但全是静态的,少了雪花纷飞的气氛,并且因为去景区的路很远,到达时已近中午,艳阳高照已属顶光——光线从头顶上直射下来,是一天中光最硬、投影最短、造型能力最差的时候。尽管如此,坝上的晴天丽日和白雪,断然是不能轻易放过,我要想方设法克服现有条件的不利之处拍出好照片。于是我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不时有阵风吹过,每当阵风一来,桦树枝上的积雪就有一部分被风吹向天空。我忽然来了灵感:何不钻到桦树的下面,采用低视点,将镜头仰起来,等候阵风刮起,捕捉风吹雪飘的动态雪景呢?当采用仰视角时,对于镜头中的桦树的黄叶和枝上的白雪来说,顶光就成了逆光了。而逆光恰恰能给黄叶带来透明感,能使白雪显得晶莹。
  何:看来这张照片的成功。除了风的帮助。顶光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巧用顶光,还有别的例子吗?
  李:在我自认为成功的照片中,还真有一些是只能用顶光才能完成的。尤其是大家熟知的《看不见的故宫》画册中,有许多重要的作品,都是利用顶光完成的。比如《故宫风云》就是其中的一张。那是我在一个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夏日中午拍摄的。
  何:从画面看。这是典型的顶光——琉璃瓦屋檐下的走廊暗黑。几乎难以分辨任何细节。您是恰巧碰到了这种光线。还是有意寻找、等待顶光完成的这幅作品?
  李:那天我从上午就进了故宫,本来打算吃完午饭,等下午光线变斜再开始拍。但这时我看见天空中正飘着具有动势的斜云,就想何不利用眼前强硬的顶光在宫殿上形成的强反差、深阴影的视觉效果,再结合天空中耀眼的斜云,构成一幅具有隐喻故宫是一个充满明争暗斗的风云之地的作品呢?拍摄的结果与我事前的构思还是比较吻合的。
  何:《云与影》和《四姑娘山的正午》这两幅作品在画面上的共同点是漂浮在蓝天中耀眼的云朵。您构图时是不是有意识在画面中突出云朵的?
  李:这两幅照片都是碰上了顶光,而且是造型能力差的顶光。但是由于云朵的出现,却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因为太阳高悬在云朵的上方,当阳光自上而下时,碰到了云朵的阻挡,就会在云的下方,形成色泽深重的投影,使画面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构图时利用强烈的明暗对比,产生富于美感的造型。《云和影》主要是利用蓝天、白云,灰蓝的山脉,金黄的沙丘所形成的色块组合;而《四姑娘山的正午》则是利用光与影、明与暗、线条与色块构成的更复杂的形式组合。这些组合之所以能形成,根本原因在于有强烈的顶光。
  何:《俯瞰大地》也是顶光拍摄的作品?我看有些像顺光的造型。
  李:是顶光下拍摄的西藏。但因为我是在飞机上俯拍的,所以顶光在这时就变成顺光了。而大地上的河流、沙漠因为顺光少了影子的干扰,而形成了纯粹的色与形的抽象组合。
  何:《建筑物上的光与影》也是用顶光拍摄的吧?但顶光不是缺少影子吗?
  李:是用顶光拍摄的。在通常情况下,由于顶光自上而下,物体的投影都会落在自身的下面,虽然不明显,但是当建筑物的造型不是方方正正时,或者大屋檐,或者镂空,或者流线型,或者大斜坡,或者大曲面时,顶光也可以产生丰富的影子,甚至会比斜光产生的影子更触目(因为正午的光线强烈)。我们一定不能被教条束缚,而要学会巧用光线,即使像顶光这种公认的缺乏造型能力的光线。光线用对了,也能使画面的几何造型表现得非常出色。这张照片的最大亮点就是因顶光形成的影子造型。
  何:《烈日下的杏花》一看就是顶光,影子落在了树下。我看过一些描写杏花的照片,您拍的这一幅,运用了顶光。光线自上而下,正好将盛开的杏花照个正着,使杏花格外明艳。
  李:从我今天所展示的几幅顶光拍摄的各种类型的照片,多少可以说明好照片也可能藏在最不受欢迎的顶光之中吧。
  何:嗯,很有说服力!
其他文献
X系列初问世  自2012年富士公司推出复古外形的X-Prol之后,便揭开了X系列相机可更换镜头的篇章,同时也让X卡口加入了如火如荼的无反相机大战当中。  在创造了诸多业内第一之后,X系列给世人打造了一个固定形象,那就是“复古旁轴相机”外形,以及优雅的慢拍摄影体验。  复古的变革  自2013年中开始,坊间就流传着富士公司即将推出单反相机的说法。诚然,这是当年Fuiica系列单反相机和s系列数码单
期刊
宋代欧阳修咏《宝剑》第一句:“宝剑匣中藏,暗室夜常明”。如果说相机是摄影师的“宝剑”,摄影包就是“剑匣”。摄影包中的国产品牌柯士比得,近年来在女掌门人李萍的带领下,既吸收了国际品牌的优点,又有自己的创新,再加上产品良好的品质和周到服务,在摄影人中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刚入手柯士比得AK49N,你很难把它与摄影包联系起来。伶俐的倒三角造型配上一袭“黑袍”,精致的红色缝线点缀其中,无不散发着时装范儿,
期刊
精嘉去年开始进军中国脚架市场,其产品以多功能和高性价比赢得了用户的喜爱。Alta CA 234AP是精嘉推出的一款多功能入门脚架,不仅带有多功能三维云台,还有创新的“反正”中轴,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妙用。  独到的功能一直是精嘉产品的特点之一,比如其屡次获奖的枪形云台就是一例。Alta CA 234AP是一款适于拍摄多种题材的脚架。收起长度只有56厘米,自重1.55千克,拥有微距和全景拍摄等多种独
期刊
迪科西亚与“耶鲁学派”  1951年,迪科西亚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耶鲁大学毕业的建筑师,母亲喜欢文学,借用西班牙现代诗人洛尔卡(Federico Garcia Lorca,1898~1936)的名字,给儿子起了一个十分押韵的名字——菲利普一洛尔卡迪科西亚。  迪科西亚上大学时,便有幸遇到名师——著名摄影家简格鲁芙(Jan Groover,1943-2012),这位以极
期刊
生于白俄罗斯的尤利亚戈罗金斯基(Yulia Gorodinski),很容易令人联想到苏菲玛索主演的电影《芳芳》——长身玉立,清纯健康又性感,带着浓郁的东欧风情。电影《芳芳》中的男主角患有亲密恐惧症,只敢在公寓墙壁上安装一面单面透视镜,隔着玻璃悄悄抚摩情人的脸颊;而性喜沉静的尤利亚,则选择用上百张自拍作品,让镜头中的自己无声地与这个世界交流。  最初源于Flickr网站业余用户海量自拍的灵感,她的自
期刊
艺术大概起源于让所爱战胜死亡的原始欲望。假如世界上没有死与爱,也许就不会有摄影的诞生。  在一篇笔记中,负正印相法的先驱、摄影术发明者之一的英国人塔尔博特描述了某天对涧边幽草的怜惜,期望有一种方法把它永远真实地固定下来,不借助于人手,而是“自然的画笔”。最终获得摄影术发明者头衔的法国人达盖尔也表达过同样的心绪。他们都精于绘画,因为在摄影术被发明之前,绘画是人类试图留住真实与永恒的最直接的方式。  
期刊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该领域对于摄影的需求逐渐增多,从而形成了电子商务摄影这么一个分支。作为一名在电子商务摄影领域奋斗多年且取得很好成绩的商业摄影师,王晓东和他的团队不断刷新着电子商务摄影的各项记录,并以独特的经营理念引领着电商摄影的发展。为了让大家对这个领域的状况及发展前景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并为对此感兴趣的摄影师就业或从业提供一定帮助,本刊特邀王晓东在这个栏目里和我们分享他的经验与感受。  作为一
期刊
2013年12月下旬的一个晚上,云南无量山的原始森林中,一队人扛着摄影器材,打着手电筒,一路小心翼翼地寻找值得拍摄的动植物。行至一片空地,大家被要求关掉手电筒,或站或坐,不能发声。大约一两分钟后,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森林却奇妙地热闹起来——虫鸣、蛙叫、风声、流水声、树叶之间的摩挲,还有莫名的其他声音,都变得极为清晰。身边若有人呼吸、挪动,声音都显得突兀。抬头仰望,漫天繁星正透过树缝,在天幕上闪闪发亮
期刊
在干什么都需要营销的今天,摄影师史宏伟的低调真心令人印象深刻。朋友间口耳相传,这种比较传统的推广模式,一直是他宣传自己“宽地”人像摄影工作室的主要方式。“经营自己的生意就像做人一样,踏踏实实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作品过关,客人信任你,你才有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的机会。”  谈到工作室为什么叫“宽地摄影”,摄影师史宏伟说,是希望自己能更独立一些,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拥有更广阔的天地,而且,工作室
期刊
手机摄影已经成了千千万万人生活的一部分,本来对手机摄影不屑一顾的我也终于端起了手机。一次,进入国家大剧院看捷克爱乐交响乐团演出,被告知照相机不得入内,只能用手机拍摄。另一次,在风景如画的黄龙,相机中的储存卡满了,不得不用800万像素的摩托罗拉882拍摄了几张接片,看起来画质还不错。  今年8月,诺基亚Lumia 1020手机刚上市,我就购买了一台。随即奔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在用数码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