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iR206在骨骼肌失神经萎缩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2020年9 月至2020年12 月,共选取40只SPF级SD大鼠进行本研究.应用16只SD大鼠剪除后肢坐骨神经 1 cm建立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分别在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时间0、3、7、14 d分为4组取材,每组4只,将样本进行湿重比测定观察无干预下大鼠肌肉失神经萎缩的变化.另24只大鼠同样建立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并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去神经加miR206转染组、去神经加对照转染组和假手术组,于失神经支配7 d后取材.将样本进行湿重比测定和Masson染色下肌纤维横截面积测量来评估肌肉萎缩的程度,并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腓肠肌中Myostatin和miR206的表达水平来评估二者的关系.细胞实验中,以C2C12细胞为对象,将带Myostatin(MSTN)mRNA 3\'UTR端的荧光质粒和带mut MSTN mRNA 3\'UTR端的荧光质粒,分别与mmu-miR206、mmu-miR206抑制剂、NC和NC抑制剂共转染,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分析,对比各组的荧光强度来验证miR206和Myostatin的靶向关系.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结果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以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去神经组观察中发现,大鼠腓肠肌湿重比整体随失神经支配时间延长而降低,于第7天时最为明显.去神经加miR206转染组、去神经加对照转染组和假手术组的腓肠肌湿重比分别为0.63±0.04、0.51±0.02和1.05±0.02,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为(761.30±21.79)、(640.30±30.31)和(1066.00±51.65)μm2,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去神经加miR206转染组中Myostatin的蛋 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去神经加对照转染组,qPCR结果显示两组Myostatin 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7±0.04和0.81±0.04.无论蛋白和mRNA,去神经加miR206转染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去神经加对照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显示,mmu-miR206共转染MSTN荧光质粒组的荧光相对强度是(0.26±0.07),显著低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源性miR206能通过特定的作用靶点来抑制Myostatin的表达,进而在大鼠腓肠肌失神经性肌萎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二者间存在靶向作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