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沁园春?雪》中的音乐美

来源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gang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押韵、平仄、节奏、叠字、叠词、叠韵、双声、排比等都可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而《沁园春?雪》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押韵、平仄、节奏上。
  【关键词】语文;中学;课文;音乐;美感
  “每一件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声音系列,从这个声音系列再生出意义。”而文学与音乐的亲缘关系远不仅限于声音这一方面。
  所谓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诗歌原本是用来吟唱的,它既有声韵,也有律,所以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押韵,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声韵美。押韵、平仄、节奏、叠字、叠词、叠韵、双声、排比等都可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沁园春·雪》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押韵、平仄、节奏上。
  1.押韵。一首词,它本身就有押韵的详细要求,作为“沁园春”这个词牌,要求一韵到底,这就加强了诗歌的线脉和声律。而且上片是四个平韵:“飘、滔、高、娆”,下片是五个平韵:“娇、腰、骚、雕、朝”,同一韵母有规律的反复,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由它贯穿起来。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再加上押韵,读起来便有了回环之美,余音绕梁之趣。
  2.平仄。不同的词牌名所规定的平仄各不相同,但都有严格规定。看词对平仄的严格要求,便可知其对诗歌音乐美的重要作用。诗词的平仄这样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可以使音调和谐而有变化,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高低不同,错落有致。朗读起来,如雨打芭蕉,让人感受到一种清脆悦耳、抑扬顿挫之美,收到和谐的音乐效果。所以,在读中体会诗词平仄带来的音乐美感,其实真是一种享受。
  3.节奏。节奏,是诗歌语言获取音乐美的一个主要手段。诗的节奏,是指由于语音排列次序不同而形成的有规律的抑扬顿挫,主要由轻重高低的声音和一定时间内的间歇所形成。而这节奏间的顿数也有一定的规律,每个顿数之间的时值相等,读起来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诗的顿数的匀齐和声音的高低强弱都要与诗人的内在感情相一致,使我们可以从节奏上体会到诗人的感情。停顿规律大致如下:
  首先,要分段。《沁园春·雪》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在视觉和听觉上出现了一个节奏模型。这之间的停顿最长。
  其次,要分行。各片再按诗情长短、疏密分成规律长度,显示节奏。这之间的停顿较之段间停顿略短。《沁园春·雪》这首词,上片分为三层:前三句一层,是总写北国雪景;中间七句为一层,是在详写北国雪景;后三句一层,是在虚写雪后初晴美景。三层之间停顿又有长有短:一二层之间停顿较二三层之间停顿要短,因为前两层是实写,直接将所写内容诉诸读者视觉,而后一层是虚写,需调动读者的想象来理解画面。停顿较长,以引发对雪后初晴美景的联想,体会诗歌的画面美。下片也分为三层:前两句一层,是过渡内容;中间七句一层,在论古;后三句一层,是文章的主旨句。这里二三层之间停顿也应较一二层之间停顿长一点,以蓄势待发,从朗读上突出主题。
  最后,要分句。运用大致等长的词语,形成有规律的停顿间歇,大体匀整地出现节奏。如三字一句,节奏为1-2;四字一句,节奏为2-2;五字一句,节奏为1-2-2;七字一句,节奏为2-2-3。这里的停顿又要比各层之间的停顿要短。这是普遍规律,但在具体朗读的过程中,停顿时值又要根据诗情有所改变,例如:“望长城内外”、“惜秦皇汉武“两句中,“望”、“惜”后的停顿应明显长于其他所有句中停顿,以体现其总领下文的作用。
  《沁园春·雪》的语言铿锵激昂的音乐美让人叹服,这首词多用四字对句,节奏短促有力、铿锵激昂,这种体现在语言中的音乐美,必须在朗读中得到体会,又在朗读中得到加强。如能按照正确的节奏划分来朗诵这首诗,不仅能充分地展现出情景交辉的艺术境界,而且那铿锵的节奏也会像江河一样澎湃着你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鉴于中小学、幼儿园节约教育的特殊重要性,教育部3月21日就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提出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各地要充分认识节约教育的重要意义。勤俭节约是中
3月29日,重庆邮电大学勤工助学中心第二期“励志梦工厂”活动成功举办。课堂内外杂志社数字出版编辑部副主任、学科主编林雪涛作为主讲嘉宾应邀参加,与青年大学生畅谈人生梦想
【摘要】班级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阵地,只有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的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氛围,构建一支强劲有力的团队,力争让全部学生参与管理,做到人人愿干事,人人会干事,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让每个学生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接受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班级管理;学生;主人  教育家魏书生曾说:“管理是一个集体的骨架”。可以想象,管理工作对一个集体的
【摘要】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以教师职业生活案例说明教师把工作视角转移到美好、细微的幸福事物上来,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而且会因此创造最佳的教育状态,把教育指向人性瞬间。  【关键词】心理;教师;职业;情境;积极  有时候,我们忙碌自己的教育生活,就好像一个马车匆忙奔跑在旅途,疲惫和单调覆盖着我们。我们可以改写这个状态吗?停止自己的脚步,小憩一下,或者放慢自己的速度,观看一下旅途的风光。完全
大城1号谷子 ,是北京密云县大城子乡政府王怀敏同志经多年精心选育出来的。667米 2 产超过500公斤 ,优质、抗病、抗倒伏、抗旱能力强。株高1 1~1 2米 ,茎粗 ,根系发达 ,穗长23~25厘米 ,穗粗3~4厘米
地理标志作为一类新型的知识产权,己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从1883年的《巴黎公约》以来,对于地理标志的保护己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地理标志是我国知识产权中具有绝对优势的
【摘要】班主任是班风建设的组织者,而学生是班风建设的主体,因此,班主任要树立好榜样,以身作则,建立平等、和谐及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朝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前进,使班级逐步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班风;建设;方法  班风,即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领着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班级建
初中思想政治课之所以让人感觉枯燥乏味,与有的初中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只是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思路有着很大的关系。
21世纪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渠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必然促使课堂教学过程产生深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初中;教学;改革;实践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坚持情理互动,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谋求人文与科学、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