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岁开始玩“发明”,短短3年多时间,连续玩出“可计数双钉书机”、“手控遮光电焊面罩”、“液化气钢瓶缺气提醒装置”、“可任意定位门”等四项国家发明专利,曾获得国家、省、市级20多项科技奖励。2006年5月,她光荣地当选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江苏省十佳少年。她,就是南京市第二十九中致远中学的黄闽羚。
黄闽羚生在1993年末,爸妈为她起名为闽羚,就是希望她像个敏捷的羚羊一般聪明伶俐。小时候的闽羚外表很乖,动起来却顽皮得很,经常把家里的小汽车、小飞机大卸八块,然后再拼装。面对她“爱捣蛋”的天性,在科技单位上班的爸爸,就购买了大量拼图、拼接玩具、散装赛车、电子拼装电路等玩具给她玩。通过拼拆玩具,闽羚不仅懂得了一些机电原理,还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黄闽羚父亲说,他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她去玩”,给她一个宽松的环境,不给她太大的压力。而正是在这种成长环境下,黄闽羚似乎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音乐、奥数、象棋……都吵着想学。黄闽羚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发问。特别是在上学的路上,问题总是层出不穷。黄闽羚的父母不仅绞尽脑汁地回答她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还买来《十万个为什么》、《瓦特》、《爱迪生》等书籍供她阅读。
黄闽羚从10岁就开始有所发明,这得益于学校开设的科技培训班。那时,黄闽羚还只是上小学二三年级。老师不仅讲各种发明故事,还提醒他们要随时观察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不便的事物,然后,动脑筋去想怎样改进。黄闽羚说,她的四项发明全是观察生活所得,她总结道:发明课题必须来源于生活,只有平时善于观察生活,留心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和不足,才能获得发明灵感。
有一回,黄闽羚在家里钉本子,第一次上下两个钉子没对齐,不好看,拔了一个钉子重新钉,还是没钉齐,最后,用铅笔做了记号才钉齐。她当时就想能不能把两个钉书机连在一起,一次装钉好两个钉子,一同按下,来解决钉不齐的问题。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和父亲。父亲带她到出版社及文印社参观,并跟她一起分析问题。在调查中,黄闽羚还发现出版社装订的本数需要专人清点,工作量也不小。于是,她又想到小时候玩的计数器,能不能在钉书机上装个计数器来完成装订本数的自动计数呢?父亲叫她拿出方案,并给她当助手。她很快就做出了初步构想,父亲陪她购买了钉书机和计数器,又请汽车厂的老师傅帮忙,最终完成了这个发明,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还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她看到工人师傅焊接物件时,时不时地拿开透光性很差的遮光面罩,来观察焊点情况,找准焊点后,又得戴上面罩进行电焊。面罩要一会儿移开,一会儿罩上,很麻烦。黄闽羚就此发明了一种新的遮光面罩,只需要动动大拇指,就可以将面罩上的遮光镜移开或关闭。她找来纸板、吸管、图钉、绳子、皮筋等材料,通过模拟对比实验,最终决定采用向上翻转式的移动方式,即用铰链把遮光镜的镜框上部和面罩体连接,用一根拉绳控制遮光镜的开启,遮光镜框下部向外翻开,用弹簧使其复位,一个手控遮光电焊面罩诞生了。
液化气钢瓶缺气提醒装置的发明也很有意思。有一天,爸爸请了许多客人在家吃饭,可才烧几道菜,液化气钢瓶中的气就用完了,不得不打电话请液化气站送气。那几天,这个问题一直在她脑子里打转:为什么钢瓶里的液化气不足了不能预告呢?老师知道她的难题后,启发她说,汽车驾驶员脚踩刹车装置采用的就是气动装置,如果气不足,就会发出声响,提醒驾驶员及时充气。在这套装置中有一个气动开关,你要启动音响电路,也需要一只气动开关。受此启发,困难迎刃而解。此外,她还发明了可任意定位门等。黄闽羚说,要让设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变成现实,首先要树立自信心。对自己的发明要进行多方案的设计,从中进行比较和筛选,再设计,再补充,直至完善。
黄闽羚可谓获奖无数。在她申请“小院士”的资料中,有36项获奖纪录。其中,“可计数双钉书机”获第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光华青少年科技发明奖和江苏省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手控遮光电焊面罩”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和江苏省第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液化气钢瓶缺气提醒装置”获江苏省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可任意定位门”获南京市鼓楼区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磁悬浮鞋和磁悬浮三轮小车的设计”获2004年度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奖三等奖。在2006年5月的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中,黄闽羚光荣入选。
黄闽羚说,她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最大的收获不在于获奖,而在于能使自己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虽然花了一些精力在科技发明上,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文化学习,相反,在学习上她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参加科技活动后,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曾被评为“学习好标兵”、“区三好学生”、“区十佳少年”、“市十佳少先队员”。进入中学的第一学期结束,她的各科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年级第三,还被评为“省十佳少先队员”。另外,她还多次参加作文、数学、绘画、古筝、舞蹈等比赛,也获得了不少奖项。
黄闽羚生在1993年末,爸妈为她起名为闽羚,就是希望她像个敏捷的羚羊一般聪明伶俐。小时候的闽羚外表很乖,动起来却顽皮得很,经常把家里的小汽车、小飞机大卸八块,然后再拼装。面对她“爱捣蛋”的天性,在科技单位上班的爸爸,就购买了大量拼图、拼接玩具、散装赛车、电子拼装电路等玩具给她玩。通过拼拆玩具,闽羚不仅懂得了一些机电原理,还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黄闽羚父亲说,他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她去玩”,给她一个宽松的环境,不给她太大的压力。而正是在这种成长环境下,黄闽羚似乎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音乐、奥数、象棋……都吵着想学。黄闽羚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发问。特别是在上学的路上,问题总是层出不穷。黄闽羚的父母不仅绞尽脑汁地回答她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还买来《十万个为什么》、《瓦特》、《爱迪生》等书籍供她阅读。
黄闽羚从10岁就开始有所发明,这得益于学校开设的科技培训班。那时,黄闽羚还只是上小学二三年级。老师不仅讲各种发明故事,还提醒他们要随时观察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不便的事物,然后,动脑筋去想怎样改进。黄闽羚说,她的四项发明全是观察生活所得,她总结道:发明课题必须来源于生活,只有平时善于观察生活,留心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和不足,才能获得发明灵感。
有一回,黄闽羚在家里钉本子,第一次上下两个钉子没对齐,不好看,拔了一个钉子重新钉,还是没钉齐,最后,用铅笔做了记号才钉齐。她当时就想能不能把两个钉书机连在一起,一次装钉好两个钉子,一同按下,来解决钉不齐的问题。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和父亲。父亲带她到出版社及文印社参观,并跟她一起分析问题。在调查中,黄闽羚还发现出版社装订的本数需要专人清点,工作量也不小。于是,她又想到小时候玩的计数器,能不能在钉书机上装个计数器来完成装订本数的自动计数呢?父亲叫她拿出方案,并给她当助手。她很快就做出了初步构想,父亲陪她购买了钉书机和计数器,又请汽车厂的老师傅帮忙,最终完成了这个发明,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还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她看到工人师傅焊接物件时,时不时地拿开透光性很差的遮光面罩,来观察焊点情况,找准焊点后,又得戴上面罩进行电焊。面罩要一会儿移开,一会儿罩上,很麻烦。黄闽羚就此发明了一种新的遮光面罩,只需要动动大拇指,就可以将面罩上的遮光镜移开或关闭。她找来纸板、吸管、图钉、绳子、皮筋等材料,通过模拟对比实验,最终决定采用向上翻转式的移动方式,即用铰链把遮光镜的镜框上部和面罩体连接,用一根拉绳控制遮光镜的开启,遮光镜框下部向外翻开,用弹簧使其复位,一个手控遮光电焊面罩诞生了。
液化气钢瓶缺气提醒装置的发明也很有意思。有一天,爸爸请了许多客人在家吃饭,可才烧几道菜,液化气钢瓶中的气就用完了,不得不打电话请液化气站送气。那几天,这个问题一直在她脑子里打转:为什么钢瓶里的液化气不足了不能预告呢?老师知道她的难题后,启发她说,汽车驾驶员脚踩刹车装置采用的就是气动装置,如果气不足,就会发出声响,提醒驾驶员及时充气。在这套装置中有一个气动开关,你要启动音响电路,也需要一只气动开关。受此启发,困难迎刃而解。此外,她还发明了可任意定位门等。黄闽羚说,要让设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变成现实,首先要树立自信心。对自己的发明要进行多方案的设计,从中进行比较和筛选,再设计,再补充,直至完善。
黄闽羚可谓获奖无数。在她申请“小院士”的资料中,有36项获奖纪录。其中,“可计数双钉书机”获第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光华青少年科技发明奖和江苏省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手控遮光电焊面罩”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和江苏省第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液化气钢瓶缺气提醒装置”获江苏省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可任意定位门”获南京市鼓楼区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磁悬浮鞋和磁悬浮三轮小车的设计”获2004年度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奖三等奖。在2006年5月的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中,黄闽羚光荣入选。
黄闽羚说,她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最大的收获不在于获奖,而在于能使自己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虽然花了一些精力在科技发明上,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文化学习,相反,在学习上她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参加科技活动后,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曾被评为“学习好标兵”、“区三好学生”、“区十佳少年”、“市十佳少先队员”。进入中学的第一学期结束,她的各科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年级第三,还被评为“省十佳少先队员”。另外,她还多次参加作文、数学、绘画、古筝、舞蹈等比赛,也获得了不少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