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农村教育“内卷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来源 :农村经济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573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农村教育中“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问题逐渐突出,国内学术界对农村教育“内卷化”的研究也渐趋热烈.学界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教育“内卷化”的内涵、形成逻辑及影响因素、危害及其破解路径等方面.已有的研究存在如下特征:一是认为农村教育“内卷化”困境是和中国“城乡二元分治”的特点密切相关联的;二是对该问题现有的对策研究多集中于讨论“应然”层面的理论指导,而“实然”层面的政策效果和经验教训则很少被提及;三是现有的研究多是立足于现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从社会学视角进行探讨的,缺少其他学科领域的发散性和预测性的思考.
其他文献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农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已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城市.“垃圾围村”“垃圾填塘”“垃圾阻路”以及“污水河里流,垃圾随风走”等垃圾污染和垃圾违规处理现象随处可见,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损害.中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未完善长效的垃圾分类管理机制.且对于一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先行村来说,当前仍然存在着“面子工程”严重、分类标准不明确、分类知识普及不到位、分类机制不健全、分类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乃至整体社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其旨在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护、治理与修复农村自然生态.现阶段,我国在农村的产业、经济等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在人居环境、自然生态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要大力实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群众生态环保意识,促进和保障我国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就如何做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基层治理是一种历史性概念,历经不同的历史实践阶段.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基层治理是新时期中国社会治理的基层表达,是中国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贡献给世界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方略.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使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基层治理是耦合与其的一种现实表现.为了解决当前乡村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以及基层高成本低效益凸显的困境,采用提升农民主体性等基层治理的优化措施,加快基层发展建设,最终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