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形势下我国农民工问题

来源 :理财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rbr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工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对农民工社会风险保护的呼声已越发强烈,要求政府进一步强化自身职能,在科学发展和指导下,按照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以及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解决这些矛盾,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农民工 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以乡镇企业为跳板异军突起。农民工已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街巷谈论的话题。它不仅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本文就我国农民工问题作一些粗浅分析。
  
  一、我国农民工历史的由来
  
  农民工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到工厂成为工人,通常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同步的。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国家工业化时也是如此,一面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一面是大量的农民进城,成为城市居民。但是由于50年代末出现了3年经济困难,国家为了应对当时的短缺经济,实行城乡分治的户口制度,严格限制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虽然工业建设仍在继续进行,但是城市化却停滞了。直到1978年,全国的城市化率只有17.9%,82.1%的人口是农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大幅增长,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大为改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剩余。农民要致富,而农业生产又容纳不了如此众多的剩余劳动力,当时进城又不被允许,于是农民办起了乡镇企业,自发地向二三产业转移。这样就产生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的农民工。80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扩展到城市,城里的二三产业大步发展。二三产业需要劳动力,于是“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 的农民工大量出现了。1989年前全国农民工大约有3000万人。
  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中国出现了波澜壮阔的民工潮。一方面由于乡镇企业进入常态发展时期,再加上经济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年下降,“离土不离乡” 的就业方式已不能满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东部沿海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很快,率先走上致富路。它们不仅迅速解决了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出现了劳动力资源短缺的现象,产生了对劳动力新的需求,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为了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农民勇敢地离开了本土故乡,走上了打工学艺,闯荡天下的艰苦历程,开始跨区域流动,除了在本县、本地区、本省流动外,到东部发达地区,往大城市流动,终于形成了巨大的民工潮。开始时是盲目无序的流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及时提出了“政策引导、有序流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 的十六字方针,民工潮逐步走上了有序流动和规范化,创造了农民群众“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主脱贫” 的新机制。到1995年,据统计外出农民工人数已超过5000万人。跨入新世纪后,每年约有1500万左右农民工进城打工,到了2007年,全国农民工已突
  破一个亿。
  
  二、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
  
  农民工问题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农村、城镇未来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1.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我国农村目前是一家一户承包土地经营,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非常困难。农民外出打工是对传统农业、自然经济、落后农村的“突围”。解决“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要减少农民,而鼓励农民工外出务工,及时转换农民工身份是减少农民的最重要渠道。要破解“三农”问题,必须抓住农民工这个关键,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2.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
  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以工补农、以城促乡、缩小城乡差别,农民工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农民工问题解决好了,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就会大大加快,一些难点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农民工的数量可观的劳务收入,对农業进行有力的“反哺”,这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在未来的年代里,农民工将成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载体。
  3.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农民工问题是制约和谐社会建设的最为复杂的矛盾。一些地方及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平等待遇,使农民工与企业主的劳资关系紧张,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不融洽,与社会管理不和谐,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广大农民工虽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在城市仍处于边缘化的状态,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在就业环境差的地方和劳资矛盾尖锐的企业,农民工的逆反心理和苦闷情绪很强烈,农民工伤亡率高、犯罪率高等社会问题突出。
  
  三、目前农民工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农民工的贡献是在工作环境很不正常,各方面条件很不利的情况下做出来的,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农民工做的是工人的活,但没有得到工人的身份。有相当多的人,在工厂里工作很多年了,但因为他们的户籍是农业户口,所以得不到正式职工的身份,因为不是正式职工,即使他们工作得再好,表现再出色,也得不到应有的任用、培训、升迁,更谈不上在这个工厂里的地位。他们的农民身份,使他们永远是临时工,享受不到正式工人工会会员的同等权利。
  其次,农民工和正式工同工不同酬、不同时、不同权。农民工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常常还要加班加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待遇。最为严重的是,他们的工资不能足额领取,常常被克扣和拖欠。
  最后,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多年,却始终是城市的边缘群体。农民工得不到所在城市社会的各种福利待遇。失业了,得不到失业救济;生活困难了,得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有病了,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障;因工负伤了,残疾了,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和抚恤。
  此外,农民工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被侵权问题:(1)他们大多数没有书面的劳动合同,而在为数不多的书面合同的签订中,条款全由厂方提出,农民工往住处于被动地位。(2)强制加班较为普遍,在沿海地带和一此城市,农民工一般工作日时间为11~12小时,一些工厂周六、周日和规定的假日不休息。(3)一些农民工的工资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一些工厂还将应由厂方负担的费用(如劳动管理费、治安费、计划生育费、植树费、城管费等)转嫁到农民工头上,拖欠工资和随意罚扣工资的现象也较严重。(4)相当多的农民工享受不到劳动保险侍遇和劳动保障待遇。(5)一些企业肆意侵犯农民工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6)一些企业无视农民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造成农民工死伤的重大事故屡屡发生。
  
  四、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问题错综复杂,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统一思想,明确责任,提高对农民工问题的认识
  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农民工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定期分析,定期研究,认真解决出现的问题。要切实扭转农民工问题平时无人抓,有事了突击抓的被动局面。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都要把农民工问题当作自已的本职业务来抓。应该自上而下理顺农民工工作关系,县以上应设立农民工管理与服务机构,专门负责农民工工作。全社会应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抓出成效。要形成关心农民工、尊重农民工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2.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系
  要树立就业优先的原则,改变过去那种重城镇、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的就业观念和相关政策,把农业内部、农村区域和农民进城就业一并纳入就业计划,分类实施。
  3.建立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切实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应从制度创新入手。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农民工,给农民工以国民待遇,赋予其社会保障权。要在全社会树立权利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城乡之间人人平等的理念。二要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农民工社会保障法》,重点解决好农民工工伤、医疗、失业、养老四大保险缺失。三要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建立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相适应的一体化管理和网络服务制度;制定统一的农民工保险基金转移管理办法;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农民工进城落户限制;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实行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国民待遇”,并关照全国3000万“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城镇廉租房政策,降低农民工进城的“门槛”。
  4.强化农民工培训
  要采取切实行的办法,运用多种形式强化对农民工岗前和在岗培训,使农民工专业知识得到增强,技能得到提高,改变打“苦力工”、打“粗放工”的命运,为自已增加收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其他文献
在对赌协议并未完全得到社会承认和法律认可的情况下,PE们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只能精心设计对赌条款,尽可能堵住与融资方签署协议时可能出现的漏洞.
期刊
[摘要]工作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工作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与否,直接体现出该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交通行业现有的绩效考核方法存在考核指标粗糙、考核方法简单、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交通行业绩效考核的改进建议,即构建绩效管理体系和用活目标激励机制。  [关键词]交通行业 绩效考核 激励机制    绩效成效在一般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一定时期企业员工个人工作成绩表现(业绩、
语文是我们学习其他学科的一个基础,语文也是我们进行交流的一个工具。语文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在各种考试中得到一个很好的成绩,而是为了让我们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为语文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掌握的学科,它不像数学给你一个公式你就可以套用。他需要学生自己在老师的帮助下去理解诗词歌赋的内在含义,去理解不同的汉字在不同懂
期刊
创新创业实践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环节,首先,探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部分,其次,研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的建设,分为创业孵化教
本文以设备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和水平提升为研究核心,分析阐述了企业设备的管理现状,明确了企业设备管理的工作的原则,提出了企业设备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为设备管
康馨:上一期,我们邀请江苏六维物流设备实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绍军向大家介绍自动化仓库货架安装调试的知识(三).本期,我们继续邀请江苏六维物流设备实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摘要]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要求。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理论和实践中,构建高校和谐校园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进一步深化理解十七大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和谐校园 构建 目标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改革步伐迅猛有力,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
繁荣基层农村文化生活,是新时期公共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乡土文化人才的培养,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任务.乡土文化人才是农村文化培育与传承的基石,只有乡土文化人才队伍的不断
目的 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洛阳新区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交锁髓内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