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涉“两卡”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实务为视角,阐述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应当思考及注意的问题.实务中,认定本罪主观明知多适用法律推定认定,明知仅需认识到被帮助对象实施了客观方面行为要件即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及被帮助对象行为的违法性认识错误等不影响定罪量刑.本罪中的涉案财物应返还上游诈骗犯罪被害人,但就如何确定返还比例、在什么阶段返还及返还后若出现新的被害人如何处理相关问题没有细化.
【机 构】
: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检察院,重庆 409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涉“两卡”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实务为视角,阐述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应当思考及注意的问题.实务中,认定本罪主观明知多适用法律推定认定,明知仅需认识到被帮助对象实施了客观方面行为要件即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及被帮助对象行为的违法性认识错误等不影响定罪量刑.本罪中的涉案财物应返还上游诈骗犯罪被害人,但就如何确定返还比例、在什么阶段返还及返还后若出现新的被害人如何处理相关问题没有细化.
其他文献
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中承上启下的时期,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唐朝法律集封建法律之大成,上承魏汉隋,下启五代宋元明清.唐律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代表,对亚洲古代各封建法典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历史视角下其立法的经验和技术,国情视角下经济、政治、文化对唐律的孕育,以及当代视角下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可借鉴之处三个维度,结合文本、历史与现实对《唐律疏议》为何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做一个解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正当防卫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被我国《刑法》规定在第二十条.然而,“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失”等词语的不确定性对实务中正当防卫的运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导致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分难有定论[1].近年来,正当防卫的案件不断涌现,且是争议和影响都比较大的案件,使得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相关讨论从学术圈子走进大众视野.在这些影响较大的案件中,如于某案,虽然判决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满足了社会公众对正当防卫运用的期待,但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依然存在不小的争议.本文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从“明显超过”“必要限
公安机关执法办案中心制度的设立具备扎实的法律依据、法理渊源和实践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本文在关于机制运行的设想和实现路径部分,以天津市H区近一年来的实践和做法为基础,阐述了监督理念和原则、工作模式和办法、人员配备、运行模式、制度保障等,力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DNA分型技术的应用,法医物证鉴定实现了从否定向认定的飞跃.DNA分型方法日趋简化,PCR-STR分型、DNA测序已经实现仪器自动分析,大大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鉴定需求.本文就法医物证鉴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探究分析.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是当前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该制度的内涵分析应立足于认罪、认罚和从宽这三个方面.我国现有的认罪认罚案件处理机制无法满足对认罪认罚案件“实体从宽、程序从简”的需求.在认罪认罚案件一审判决作出后被告人又提出上诉,案件又将进入漫长且复杂的二审普通程序,严重浪费了司法资源,对于检察机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保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顺利推行,本文尝试通过建立上诉审查制度来解决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被告人滥用上诉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