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物证鉴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t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DNA分型技术的应用,法医物证鉴定实现了从否定向认定的飞跃.DNA分型方法日趋简化,PCR-STR分型、DNA测序已经实现仪器自动分析,大大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鉴定需求.本文就法医物证鉴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探究分析.
其他文献
现阶段,在我国经济案件与刑事案件侦办的过程中,需要法院和公安机关依法对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进行审判和侦查.涉及的司法鉴定流程和程序则需要由当事人或司法机关委托鉴定单位,根据法律流程作出判断和鉴别.本文结合文件检验内容与准备工作,分析笔迹检验内涵、环节以及笔迹检验分歧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听证是人民监督、评价司法活动的重要途径,我国听证制度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最高检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以下简称《听证规定》)中确立了听证会就案件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等多元化的听证方式,是检察听证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实践探索证明检察听证制度事实审与法律审分离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也是必然趋势.而听证人员只有通过“实质性”的听证制度参与案件审查或调解,并制定问题责任清单,才能使该项制度行稳致远.当然,为促使检察听证人员积极、理性、有效参加案件审查,必须要保障其案件阅卷、调查、发问权,完善
民事法律行为作为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民法典》在总则编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节主要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及情形,无效情形,可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情形及救济途径,可见,这三种情况是《民法典》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评价.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以及各种效力性能,是法律对现实生活进行调整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对民事主体作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价值判断.简而言之,有效就是有生效能力、能生效,无效就是没有生效能力、不能生效,可撤销则具有效力性能上的不确定性,但对撤销权行使期间的限制,却又
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中承上启下的时期,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唐朝法律集封建法律之大成,上承魏汉隋,下启五代宋元明清.唐律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代表,对亚洲古代各封建法典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历史视角下其立法的经验和技术,国情视角下经济、政治、文化对唐律的孕育,以及当代视角下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可借鉴之处三个维度,结合文本、历史与现实对《唐律疏议》为何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做一个解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正当防卫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被我国《刑法》规定在第二十条.然而,“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失”等词语的不确定性对实务中正当防卫的运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导致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分难有定论[1].近年来,正当防卫的案件不断涌现,且是争议和影响都比较大的案件,使得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相关讨论从学术圈子走进大众视野.在这些影响较大的案件中,如于某案,虽然判决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满足了社会公众对正当防卫运用的期待,但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依然存在不小的争议.本文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从“明显超过”“必要限
公安机关执法办案中心制度的设立具备扎实的法律依据、法理渊源和实践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本文在关于机制运行的设想和实现路径部分,以天津市H区近一年来的实践和做法为基础,阐述了监督理念和原则、工作模式和办法、人员配备、运行模式、制度保障等,力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