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文本阅读中的微观考察方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liang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观考查正是微观科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即采用一定的标准,从小的、局部的、细节方面对某种行为、活动进行检查、衡量或评定。文本阅读的微观考察的内涵即为针对江苏历年语文高考中的文本进行深入的、局部的细节分析,来检查、衡量江苏高考在文本考查方面的命题倾向、能力要求,以及考生反推而得来的阅读能力的滋养。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文本分析和话语、思维模式上的微观考察、甚至一个段落中的语句组合、一个句子的语气变换等的微观考察,发现、总结古诗文文本、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本身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结构规律;通过对江苏高考历年来的文本阅读的命题的题干分析、语词组合、话语语气要求等方面的微观考察,探究命题人在文本阅读方面的设题规律、命题倾向、题型变化,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与之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文本细读”。文本细读原本是英美新批评派解读文本的方法,强调“审慎地阅读作品的每一个词,揣摩它的微妙联系,从这种联系中把握单个词的意义”。而我国学生孙绍振、王先霈、王崧舟等先生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把新批评派的文本细读概念迁移到我国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立足文本,融入生命体验,借鉴其他文学批评的方法,形成了新的文本细读的理论范式。孙绍振先生认为新批评派的文本细读操作性差,且只把目光集中在人家已经写出来的东西上面,而没有注意到文章的妙处每每是文章省略了的、回避了的地方,应把回避的和渲染的,弱化的和强化的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深刻的切入矛盾的起点。王先霈先生认为文本细读是“文体分析、新批评派的细读、印象派的涵泳和技术化的分析”,是“审美性和实用性”的兼包并蓄。王崧舟先生主张将“体验”融入到“细读”中,提出了“文本细读”的“姿态多元性”“指向言语性”“结论兼容性”和“经验共享性”。
  微观考察和文本细读两个概念既有关联处,也有差异点。两者都关注文本具体化的字、词、句的细节点,都注重对这些具体的语句的分析与理解。两者的差异在于:文本细读侧重于“读”,是语文文本阅读的一种方式及有效补充,而微观考察则侧重于文本具体语句的构成方式及对意义表达的影响,以及文本阅读时相关题目的设题方式及对考生的暗示性影响。
  下面以一首诗为例谈谈文本阅读的微观考察的具体运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月下呈章秀才》: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
   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
   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①过。
  [注]①子猷:王徽之,东晋名士。
  从微观考察的角度看,一首诗歌呈现在考生面前,考生入眼处、关注点首先是标题以及各句中的每一个字眼,然后在此基础上微观考察会看重词语之间的搭配组合以及与其句式特点所形成的隐含暗示性意义内涵。
  标题“月下呈章秀才”共六个字眼,很明显可划分三个节奏词即“月下”“呈”“章秀才”,而这三个词语都有具体明确的意义指向。“月下”点明环境及时间,“呈”是具体的动作,“章秀才”是人物、事件对象。其实这里面还有隐含的一个信息:诗人自己。把三个词语及隐含信息综合整合在一起,《月下呈章秀才》表达的意思是诗人刘长卿在一个月夜写下这首诗呈送给自己的朋友章秀才。因此本诗所涉及的人物关系是诗人自己与朋友章秀才。这是解读本诗的一个关键点。
  首联的十个字都有较为明确的含义,微观考察更在意的是这些字词所传递的隐含的别样意义。“自古”隐含从古到今亦即关联到当下这个时间段,而这个时间段恰恰是诗人所独占,“摇落”指向季节特征即秋季;“谁人奈此何”的反问句式已包含诗人的无可奈何。首联的两句话综合在一起,诗人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特定的心理感受:无法摆脱的古人所谓的“悲秋”心理。关联诗人本诗写给章秀才,“谁人”除了包含诗人,能否加入章秀才?这样思考的话,本诗的表达就具有了双重意义。
  颔联的十个字眼多于自然意象关联,表明颔联以写景为主。“夜”明确时间,“蛩”词部分读者可能较为陌生,但其“虫”字底的构词法已暗示考生该字与虫类有关,而实际上该字是“蟋蟀”之意,再加上“寒鸟”,构成了秋景中的两个典型意象。“傍枕”“移柯”这两个动宾词语暗示诗人夜深人静之时耳听虫鸣,眼见鸟飞,无法入睡的情景,很好地呼应了首联所表达的“悲秋”心理。
  颈联的“向老”言明诗人人到中年即将步入老年,“三年谪”点明诗人的现实政治处境:多年被贬;“当秋”呼应首联的“摇落”以及颔联的“夜蛩”“寒鸟”,明确秋季,“百感多”呼应首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内心的百感交集,明确这种感情形成的社会及时代因素。到这里,在前三联中,诗人向朋友章秀才介绍了自己的悲秋心境,描写烘托了此景此情并点明了“悲”的时代原因。
  而尾联诗人又向章秀才传递什么意思呢?“家贫”表明诗人家境贫寒,“好月”照应标题“月下”,“惟”突出强调,五个字综合在一起即表达诗人家境贫寒,只余下天上一轮皎洁美好的月亮值得欣赏。“空愧”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满腔惭愧之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因何而发呢?“子猷过”给予了解答。依据诗歌下面的注解,子猷即王徽之,是东晋名士。“过”即造访、拜访之意。该注解已提醒考生:诗人在运用王徽之的典故。而运用典故的目的其实是指向朋友章秀才。尾联表达之意即朋友章秀才拜访诗人,诗人因家境贫寒无以招待,只好学古人,邀请友人共赏明月,事后内心满怀愧疚之情。这样一来,诗人既恭维了朋友,又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各诗句具体字词意义把握好之后,考生需要把标题及各联内容综合在一起,一首诗歌的主旨情感就可以基本把握到位了。
  微观考察同时把文本配套的题干设置纳入了分析的范畴内。
  刘长卿的《月下呈章秀才》常考的题目是:1.简要赏析第二联的表达效果。(3分)2.结合全诗,概括作者“百感”的内容。(5分)从微观考察的角度,题干的分析仍然从基本字词入手。第一题“简要”“赏析”“第二联”“表达效果”以及分值都有明确的指向。“表达效果”是答题指向,“第二联”是信息范围,“简要赏析”是题型要求,3分是分值暗示作答点。第二题“结合全诗”是信息范围,“概括”是题型要求,“百感的内容”是答题指向。考生综合以上信息就会形成明确的答题思路,然后按照相关的步骤规范作答即可。把两个题目放在一起分析,设题人的目的也很明确:第一题为局部分析,第二题是整体把握;第一题是艺术手法方面分析,第二题为文本内容把握。这是目前江苏高考较为经典的设题导向。这两个题型也足以综合考察考生的诗歌赏析能力水平。
  郑板桥的书斋有一副對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谨以此来结束本文的写作。文本的解读并不是多么高深的学问,从微观考察的角度来说,考生如果能够做到细心分析,从字词入手,把握住字词组合外的含义,即“入乎其中,出乎其外”,一样可以达到郑板桥的“删繁就简”境界了。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8月份,聚酯市场整体处于下行通道之中,从价格变化情况来看,切片、涤丝及涤短累计跌幅均在100-400元/吨,截至月底,半光聚酯切片市场中心价已下探至10700元/吨水平,FDY68D/24F、POY1501D
本专题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模块的第二专题,主题为"获得教养的途径",学习方式为"问题探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主题来选文组元,每个模块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
因果关系是高考语文中的高频考查内容,对于常见的一般性的因果关系,学生经过复习后,通常感觉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因果关系的几种变体就有点理不清头绪了。我们不妨从看似与之不相干的另一个判断动词“是”说起,从另一个角度来理一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判断动词“是”的用法  在此处讨论的“是”,撇开了它的非动词用法,仅限于判断动词的用法。“是”作为判断动词,通常会带体词性宾语,表达两种含义:1.主语属于什么,
目的:观察益宫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益宫颗粒1袋,日3次冲服。观察两组
对美国金融海啸做出准确预期、精确估算其冲击力可以说不太现实,但是,研究如何应对金融海啸,依然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长江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特
批发市场是继百货商店、商场的之后重要的货物流通渠道。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中.服装批发市场对于服装企业货物的流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因为经营业态多样性的兴起.前几年
【摘要】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来我院肾内科肾性贫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联用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各40例,6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血红蛋白等数值。结果:观察组痊愈3例,显效28例,临床治愈率为95%;常规组痊愈1例,显效17例,临床治愈率为80%。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
【摘要】现代医学认为,乙肝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乙肝病毒,是导致人体患染乙肝病症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现代医疗技术条件下,针对乙肝病毒进行技术检测,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检测技术分析    近年来,由于人类生活环境的劣化,导致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呈现多样化趋向。乙型病毒性肝炎,作为严重侵害人类
<正> 流行病学、分子学、遗传学等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在前列腺癌的发展、浸润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验模型和临床实验中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前列腺上皮细胞癌具
欧盟、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因其名义上的合法性.实施上的隐蔽性和有效性。已成为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重要工具。我国亟待完善纺织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