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套大妈张美娥的星运传奇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mwj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美娥曾经种过地、当过油漆工。之后因为爱上演戏,因此就经常跑龙套。此次的走红也让她有更多机会上电视。
  2013年3月,由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票房突破12亿元大关。该片尽管云集了众多的明星,但依然挡不住一位闪闪放光的配角,她就是“龙套大妈”张美娥。这位曾经种过地、当过油漆工的普通农家妇女,凭着对演艺事业的一腔挚爱,孜孜以求从不气馁,最终演绎出属于自己的星运传奇……
  农妇“进城”,万事开头难
  张美娥1950年出生在浙江横店一户农家,小学毕业后即辍学务农,后来,她与同村的李业成家,以种地和养蚕为生。
  1996年初,横店地区的经济开始大发展,当地多家集团出资数十亿元,兴建了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梦幻谷等多个跨越千年历史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与现代化摄影棚。宏大的基地规模与丰富的拍摄场景,吸引了海内外很多剧组来横店取景拍戏,同时,为影视拍摄提供各类配套服务的行业也应运而生。
  渐渐地,张美娥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开始参与租赁、道具服装加工等方面的工作,还有一些人加入剧组,在荧屏上闪亮出现。一年又一年,看到身边令人羡慕的变化,张美娥的心思也活络起来,她与丈夫李业商量道:“子女都成家立业了,家里的农活又不多,与其整天闲着没事,不如到影视城里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张美娥话音刚落,李业便吃吃地笑了起来:“人家那里都是用一些有文化、有活力的年轻人,你一个大字识不了三个的丑老婆子,人家用你做什么?”
  虽然受到老公的挖苦,张美娥并不气馁,她对李业说:“结果的庄稼当然人人喜欢,不结果的蒿草未必就没有用!”听她语气里透着坚决,李业默许了。
  2008年9月,张美娥与同村的几个妇女一起来到影视城。影视城离家有一百多公里,真正来到这里之后,张美娥才体会到什么叫万事开头难,因为这里的剧组虽然很多,可是工作却很不好找。为了省钱,张美娥一日三餐都吃家里带来的馒头和成菜。有一次,她吃了一个馒头之后就出门找工作,可是一直忙活到晚上,也没有一个剧组看中她,回到出租屋后,连累带饿的她眼前一片发黑,差点儿摔倒在地……
  就胡张美娥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一位同乡终于给她找到一份活计——修缮影视城内破旧的建筑。这份活计让张美娥喜不自禁,因为她学过这门手艺,对如何操作并不陌生。由于这是张美娥的第一份工作,她干得特别认真,白天她和大家一起手拿粉刷和漆桶四下忙碌,晚上就和工友们挤在用毡布和木板搭成的简易宿舍里休息。
  尽管在影视城里有了落脚之地,可是眼前的工作和当初的想法相去甚远,一次,李业来探望她的时候,张美娥不免唉声叹气。李业建议她道:“慢工才能出细活,你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最好到一些古装剧组门口守着,那里的用工量很大,说不定能等来好运气。”
  就这样,张美娥听了丈夫的话,每天利用早晚两段时间,守候在一些不同的剧组门口。这里有很多来自附近各个村落的人,当然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男女,他们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是“横漂族”,全都守候在街道两旁,或蹲或站,满脸都是期待。张美娥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支守候大军。
  张美娥的运气还真不错,三个月后的一天,她正蹲在一家剧组守候时,一位副导演来这里挑人。副导演一眼便发现了皮肤黝黑、笑起来十分憨厚的张美娥,于是走到她面前,问她愿不愿意到剧组当一回群众演员,扮演一个没有台词的农村妇女。张美娥高兴得差点儿蹦了起来——这可是她接下的第一出戏啊!她当即表态:“您放心,您安排的角色,完全是我的本色演出,我一定可以演好!”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她按照导演的要求,演得非常认真。这次拍戏结束后,张美娥得到了700元的报酬。拿到报酬后,张美娥双手微颤地拨通了李业的手机,语无伦次地向老公报告了这一喜讯……
  痴心“龙套”,一言难尽的苦痛艰辛
  此后,张美娥又在几家剧组接到一些不大不小的话儿。干群众演员久了,张美娥了解到,圈子里为这个行业约定了一个专业术语——“跑龙套”。别看一部片子只有两三分钟的戏份,“龙套”却很不好跑。一次,张美娥替剧中的一位老演员当替身,每天片酬只有120元钱,但她必须一次次地攀上高高的梯子,又一次次地摔下。有时,她还必须被别人死死地扣住手,再狠狠地摔在地上,虽然下面都有很松软的保护海绵,可一天下来,张美娥的后背还是出现一大片的瘀青。
  跑龙套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经常接触到一些著名演员。一天中午时分,张美娥在操场上拍完戏,正用袖子揩汗,突然有人从背后拍了一下她的肩膀。张美娥心想,这是谁呀?回头一看,原来是片子里的男主演,著名演员王学圻!近距离地看到这位影帝,张美娥发现他是那样的伟岸与帅气。一时间,张美娥惊愕地张大了嘴巴。王学圻却拍拍她的肩膀,一点儿架子也没有,问她:“累了吧?回去后好好地休息休息。”张美娥终于回过神来,哪里还顾得上休息,而是迫不及待地拉住王学圻问长问短。
  2010年上半年,张美娥很长时间没能接到戏,这年年底时,好不容易被一家名叫《大内秘史》的剧组相中,不巧她又发起了高烧。开始时,张美娥还咬牙硬撑着,后来她的全身居然长满了水泡。万般无奈,她只得向丈夫求助,李业心急火燎地送她到医院。医生用针头将她身上的水泡一个个挑破,再敷上一层消炎药。看到张美娥忍住疼痛,眼泪却扑簌簌地流下,李业也痛得直流泪:“家里哪里缺这点儿钱,你看病花了1万多元,这得跑多少天的‘龙套’啊,以后,咱不挣这份遭罪钱!”听李业这样一说,张美娥不流泪了:“我一个老婆子,能被别人相中,给几次出镜的机会,再怎么说也比回家种地、上城墙刷油漆强!”看到妻子已经“走火入魔”,李业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在前途无望的日子里,和张美娥一起四处“蹲点”的同伴们,大多认命地回到了村里,然而,张美娥对上荧屏依然是那么渴望。她想,无论干什么事,如果半途而废就是逃兵,这还算什么追求梦想?还算什么持之以恒?那段时间,她脑海里一直有一个强烈的信念:要坚持下去!   幸运的是,2011年初,一位叫孙波的新锐导演看到她的资料,觉得这个不修边幅,门牙很大,皮肤黝黑的婆婆很有股憨劲,适合演一些民工类的角色,那时他正在筹拍一部小成本电影,竟然真的敲定张美娥饰演其中的一个配角,而且足足有二十多分钟的戏份。正式签约的时候,张美娥觉得自己像在梦中一样。随即,她跟随孙波导演来到横店影城东区的影棚里,拍摄这部叫《返乡》的民工戏。这部戏让张美娥体会到了“角儿”的滋味,也让她拿到了一笔不错的片酬。“小资”了一下的张美娥一咬牙,给自己和李业各买了一款新手机,狠狠地“奢侈”了一回。
  就这样,经过几部戏的摸爬滚打,张美娥渐渐地悟出了许多门道。她深知,做好一名群众演员并不简单,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导演叫你跑你就跑,叫你笑你就笑,叫你哭你就哭,那样的话,就成了没有生命力的道具了。
  尽管在每部戏里出场机会不多,但细心琢磨的张美娥总是能够迅速明确自己的位置,把握表演的尺度,在现场时不温不火,也从不抢戏,和其他角色配合得十分默契,而不是机械被动地去应付。很快,张美娥得到了许多剧组的青睐。
  有一次,李业前来探班时,看到张美娥正躲在角落里,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李业凑近细听,原来,剧组准备给她一个特写,她正在反反复复地琢磨着上镜的表情。就在这时,一位副导演走过来,对张美娥说:“这次‘龙套’演员超员了,你就不用上了!”准备了大半天,眼看白忙活了,张美娥十分失落。她争取道:“导演为什么又不用我了?”副导演说:“导演说你岁数大了,害怕你吃不了苦!”
  这时,张美娥一眼看到了旁边的丈夫,一把拉过他来,为自己“作证”:“你让我丈夫说说,我什么样的脏活累活没干过,正因为我能吃苦,所以年纪虽大,身材却保持得很好……”李业也忙不迭地说:“正是正是,她体力非常好,有时干完农活还去跳舞呢!”
  这一下,那位副导演有些惊诧了,他说:“这是真的吗?那我再和导演说一下!”几分钟后,他又折了回来,说:“导演说了,你可以上!”自己“起死回生”,张美娥正想对丈夫说几句感谢的话,李业连忙堵住她的嘴:“你什么也不用说了,我只是被你的敬业精神感动了……”
  李业看到妻子很辛苦,便没有回家,而是留下来,陪着张美娥一起跑起了“龙套”。有了丈夫的支持,张美娥的干劲儿更足了。
  坚持不懈,最终赢得人生精彩
  2011年2月,香港著名电影人周星驰筹拍四年的魔幻巨作《西游·降魔篇》正式在横店投拍。《西游·降魔篇》讲述的是一个妖魔横行的世界,百姓苦不堪言,年轻的驱魔人以“舍小我,成大我”的大无畏精神,历尽艰难险阻,依次收服各路妖魔,并用爱将他们感化,最终大家一起领悟大爱真意的故事。
  多年前,周里驰主演的《大话西游》成为经典,一直以来不少影迷都希望星爷再拍西游记题材。因此这部《西游·降魔篇》周星驰非常重视,他亲自担任总制片、监制人以及导演。
  影片最初挑选“龙套演员”时,张美娥没敢前去应聘。在她看来,这样一部众星云集的影片,怎能有她的一席之地呢?可是李业百般打听后,告诉张美娥:“你可不要太自卑了,我听人家说过,‘星爷’这次挑选群众演员,一定要挑‘最最丑’的。”一听这话,张美娥眼前一亮:“你说的是真的吗?”李业对她说:“当然是真的!”李业还告诉张美娥,周星驰拍电影最喜欢走反差路线,这次也不例外,不管主角配角还是龙套演员,都要以出其不意的形象亮相荧幕。
  老公打听到的消息,绐张美娥增加了很大的信心:既然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就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了。更何况,这部影片里有文章、舒淇等演员,此前能够与这些大明星见上一面就是张美娥最大的心愿,她多么渴望与他们一起演戏啊!
  知妻莫如夫,李业的判断没错。在初选时,张美娥一路顺风顺水,很快就赢得了剧组的青睐。她连过两关,顺利地进入了第三关,也是最后一关——这一关,将由星爷周星弛亲自面试。
  得知即将见到这位影视界的巨擘,张美娥既兴奋又忐忑不安。兴奋的是,能与自己的偶像见面,她可以一了夙愿;不安的是,这次见面,她不是一名普通的追星族,而是作为一名演员,去竞争一个角色,自己能入星爷的法眼吗?张美娥一想到这个问题就不由得紧张起来。
  张美娥没有料到,面试超乎寻常地顺利。周星驰一见到张美娥,便连连点头。他的平易近人,令张美娥的紧张感顿时烟消云散。
  接下来,周星驰亲自出题:“当你是饭店老板,如果有人想吃饭不给钱,你会怎么做?”
  张美娥心想,周星驰是无厘头大师,不能按一般套路出牌,于是她这样回答道:“先是训斥他一顿,让他明白这样不对。然后再走做一顿好饭,让他吃得再饱一些!”
  张美娥一边回答,一边拿眼神偷偷地看周星驰。只见他一边听,一边点头微笑,看得出来,他对张美娥很是欣赏。等到张美娥回答完毕,周星驰还称赞了她几句。稍后,工作人员告诉张美娥,她成功入选了。得知这一消息,张美娥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知道一个劲儿地点头。当她告辞出来时,忍不住冲街上的每一个行人傻笑……后来,张美娥才得知,周星驰准备为她安排一个“荒野四大美女”中的头牌位置,而她那外貌黝黑、土里土气的外形,正好契合了周星驰心里的那个形象。而张美娥的回答,更是让周星驰认准了她。
  在入围的四十多位大妈当中,张美娥为何能“脱颖而出”?周星驰这样告诉工作人员:“《西游·降魔篇》的主题是‘先成魔,后成仙’,张美娥最能理解其中的真谛!”
  事实证明,周星驰的眼光神准无比。2013年2月,《西游·降魔篇》登陆各大影院,该片上映仅仅一个多月,票房便达到了惊人的12亿,成为《泰囧》之后最受追捧的华语影片。而在片中饰演“荒野四大美女”之一的张美娥尤其出彩。影片中,张美娥一袭白裙,装扮成古装仕女,领着另外三位大妈,面无表情,一边撒花,一边抬着空虚公子,一出场就抢足戏份。尤其她讲得一口标准横店普通话:“你早说啊,你干吗不早说啊,你早说啊……”这一片段也成为电影中的精彩章节之一。观众们在影院里笑得前仰后合,回家后则纷纷在网上留言:“电影里这个大妈,我觉得是整部片子的亮点,风头赛过罗志祥!”更封张美娥为“荒野四大美女”之首!
  随着《西游·降魔篇》的爆红,多家综艺节目向张美娥发出了邀请,由她主演的微电影《西游·降魔篇之真的空虚》,点击量高达30万次。她本人更成为横店影视城官网的“招牌”。
  对于妻子的成功,李业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半路出家的龙套演员,她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她所作的努力,我会点点滴滴收藏在心底,回味一辈子!”对于丈夫的温馨鼓励,张美娥也是感慨万千,她说:“其实生活就像是镜头一样,永远都是公平的。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只要肯努力,最终都会赢得人生的精彩……”
  董岩据《恋爱婚姻家庭》整理
其他文献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当年,毛泽东在这篇为新华社撰写的题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新闻稿中,对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恢宏场面做出气势非凡的描写。在万艘英勇的渡江战船中,那曾立下赫赫战功、率先将战士们送抵长江南岸的“渡江第一船”当年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日前,记者
期刊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深深卷入了这场战争的美国,密切地关注着朝鲜的近邻、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并采取了多种侦察手段,试图判明中国的动向。面对美国的刺探行动,我方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回击措施。围绕中国是否会出兵朝鲜这个问题,双方你来我往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情报战,最后,我方的情报工作者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完全胜利……  美国对中国开展全方位情报侦察  其实早在
期刊
一次,他的车遭遇埋伏,“一发子弹射穿了头盔,从我的右耳飞过,还有两发子弹击穿了我胸口的衣服背带,好在我没有受伤。”数天后,他的车被炸弹击中,他的两只手都断了,被迫回英国治疗,然而仅仅过了一个半月,他又回到前线……  沙漠里,热浪袭人,风里裹着沙尘,一队军人弓着背,端着枪,小心地往前迈进,刺眼的阳光照得他们睁不开眼睛。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呼啸而来,1/10秒内直接击穿了一名士兵的胸膛,他还没来得及呼喊
期刊
历时8年,走遍大别山区43个县市,只为寻访革命英烈故事……  蕲春县有这样一个“怪老头”:十几年前退休时手头有3万多元的退休金,儿子盖楼房满以为会得到父亲的资助,然而,他分文舍不得,却把全部退休金用来收集整理出版将军山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这个“怪老头”叫詹诗旺,是蕲春县檀林镇原广播站站长,年有71岁,已有41年党龄。2001年,詹诗旺退休回到鄂皖交界的将军山牛冲村后,望着散落在山中的无名烈士墓,心
期刊
1974年,我的小家添人进口,为了帮我照看孩子,60多岁的妈妈千里迢迢来到北大荒,随行的还有放在妈妈身边的姐姐的大儿子。一下子增加了三口人,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我们经济上更加拮据,不过还是好对付。那时候小孩也不像现在养得那样娇,也不讲什么营养不营养,每天给孩子喂足了奶水,就很少去喂他别的东西。等孩子能吃饭了,就和大人吃一样的饭菜。农场的生活水平不高,基本上是种什么吃什么。所以农场粮店供应的粮食主要是
期刊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长途电话线。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长途电话接线员,曾经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职业。20世纪90年代初,长途台的接线员完成了人工转接的历史使命。历经一百年,长途台接线员成了—个消失的职业。白玉芳,满族,黑龙江双城人,创作有长篇小说《秋霄落雁女儿情》、《神妻》。当作家之前,她当过长途台接线员。她的人生经历很传奇……  “根红苗正”的白玉芳不当兵了  “文革”时,当兵是无数青年的梦
期刊
叶玉卿,一个“70后”男士想起来就脸红的名字。当这位昔日的三级艳星,如今坐拥80亿港元身家,同时又有一女两子的慈母面对传媒镜头时,大家不能不感叹:有一种女人的确可以靠智慧猎取成功和幸福……  不追求“不老传说”  香港喜剧电影《王牌情敌》已于6月4日起在全国公映。息影16年的香港女星叶玉卿凭此片重回影坛,与谭咏麟饰演一对夫妻。这次饰演一位贤妻良母,与她以往饰演的角色有很大出入。  叶玉卿1985年
期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梦,小到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大到国家富强,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活,这一个个梦想汇集起来,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5月27日崇外街道都市馨园社区举办了第一场演讲报告会,会上十位来自社区的工作者和社区居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畅谈对中国梦的感悟,他们明白“中国梦”如同摩天大厦,“我的梦”则好比一砖一石。要圆伟大的“中国梦”,是个光荣而艰巨的接力赛,需要一代又一代中
期刊
辣妈小S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她的身材却依旧火辣,肌肤白皙紧致如昔,让人不得不感叹其独家的保养心经。  美白心经一:番茄  每日喝1杯番茄汁或经常吃番茄,对防治雀斑有较好的作用。  番茄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被誉为“维生素C的仓库”。可抑制皮肤内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效减少黑色素的形成,从而使皮肤白嫩,黑斑消退。  美白心经二:豆腐  豆腐以大豆为原料,营养丰富,素有“植物肉”之称。  豆腐含有铁、钙
期刊
1901年,一个12岁的日耳曼少年,在小城剧院观看了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那磅礴的和弦、悲壮的歌词,引爆了这个少年胸中的爱国激情。此后十余年,他从牙缝里挤出钱,买最便宜的站票,每周去歌剧院欣赏瓦格纳的歌剧,仅《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就听过几十遍,他能用口哨整段吹出瓦格纳的歌剧。  多年以后,当年的少年变成了国家元首,战争狂人。他包下了瓦格纳专属的拜罗伊特剧院,把即将走上战场或刚从前线归来的官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