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 毁誉参半的歌剧之王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yyqq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1年,一个12岁的日耳曼少年,在小城剧院观看了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那磅礴的和弦、悲壮的歌词,引爆了这个少年胸中的爱国激情。此后十余年,他从牙缝里挤出钱,买最便宜的站票,每周去歌剧院欣赏瓦格纳的歌剧,仅《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就听过几十遍,他能用口哨整段吹出瓦格纳的歌剧。
  多年以后,当年的少年变成了国家元首,战争狂人。他包下了瓦格纳专属的拜罗伊特剧院,把即将走上战场或刚从前线归来的官兵,用“帝国音乐专列”送到这里来观看《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纽伦堡的名歌手》,他说:“凡是想了解国家社会主义德国的人都必须首先了解瓦格纳。”他在恶贯满盈,即将自杀时,仍在听《众神的黄昏》。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不可一世的暴君,瓦格纳圣殿中谦卑的教徒。
  因为希特勒的无上推崇,也因为瓦格纳本人的反犹情绪,他的作品在以色列至今仍然被禁演。但许多以色列人却十分地迷恋他,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听不到他的曲子,只好涌向拜罗伊特去听。瓦格纳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生前身后都令人爱恨交加。
  德国地靠德国刀 德国舞台要德语歌剧
  瓦格纳没受过几年科班训练,造就一个伟大音乐家的先天条件他也几乎都不具备。1813年5月22日,他出生在德国莱比锡的一个小职员家庭。他从小钢琴弹得就不上路,终其一生都是一个蹩脚的演奏者,但他从来不惧当众弹琴,引来满堂嘲笑也自信满满。他原本沉湎于莎翁与荷马,认为自己能成为一个诗人。因受到贝多芬作品的震撼,又对作曲有了兴趣,18岁时,他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音乐,才学了不到一年,就放弃学业走上职业音乐家道路。
  40岁前,瓦格纳从来不懂节约和理财,稍微挣点钱就租高价公寓,买整套的原版古典文学作品。1836年,他和漂亮的女演员米娜·普兰尔结婚,婚礼眼看就要开始了,两人在牧师的客厅里大吵了一架,差点当场分手,原因是已经债台高筑的瓦格纳又打算借钱装修新房。没多久,这对新婚夫妇就为躲债亡命天涯了。途中瓦格纳读了历史小说《黎恩济》,他很推崇故事中的反叛精神,于是开始着手将它改编成歌剧。
  和当时所有艺术青年一样,瓦格纳去巴黎闯荡。他既没钱和家世,外表和谈吐也像个没有教养的乡下人,不能如李斯特、肖邦那样,凭借俊雅风度和出色的钢琴、小提琴技艺打入上流沙龙。巴黎各大剧院都看不中瓦格纳的作品,他的生活山穷水尽。没钱就到处借,把仅有的朋友都当成了信用卡,刷了这张还那张,还不起就逃之夭夭。他确实遇到不少坚信他是个天才的人,愿意充当冤大头,李斯特就是其中最好脾气的一个,自打在巴黎与瓦格纳相识,他一生几乎从未拒绝过瓦格纳伸来的手。
  1842年,德累斯顿剧院打算上演《黎恩济》。看来只有同胞才能欣赏他的作品!资产为负数的瓦格纳回到德国:“第一眼看到莱茵河,我的双眼溢满泪水,当时我就发誓,虽然我只是个潦倒的艺术家,一定要将一生都奉献给祖国。”
  当时,欧洲包括德国普遍认为德语不够雅致,歌剧舞台由意大利和法国歌剧统治,瓦格纳一心要创作出纯粹的德国歌剧。瓦格纳以充分的文学自信亲自写剧本,而不是给作家的剧本谱曲。他不想只当作曲家,而要亲手打造音乐、戏剧、诗歌和视觉艺术融为一体的艺术品。他从日耳曼中古传奇中选材,创作了《漂泊的荷兰人》、《唐豪舍》、《罗恩格林》。他的剧中充溢民族豪情。“德国地靠德国刀,帝国威力不动摇!”就是《罗恩格林》中的这句台词激起了少年希特勒强烈的共鸣。
  国王不爱江山只爱瓦格纳
  1848年革命席卷欧洲,瓦格纳十分兴奋,那时他迷恋费尔巴哈,是青年德意志和青年黑格尔派成员,期望革命打破体制束缚,实现自己的歌剧改革。他坚信“只有在最可怕、最毁灭性的革命废墟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艺术家及听众”。1849年,他参加了街头暴动,事败后被迫流亡瑞士。
  1850年8月28日,在李斯特的努力下,《罗恩格林》在魏玛演出,李斯特亲自指挥。音乐家被德国驱逐,他的作品却传遍了那片土地。许多德国剧院经理跑到苏黎世,请求瓦格纳授权演出作品。受到政治迫害的瓦格纳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和同情。1853年5月,在瓦格纳40岁生日这天,苏黎世剧院举行了为时三天的瓦格纳音乐节,演奏了他所有作品的重要片段。十年无人问,一朝天下知,瓦格纳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他还写了大量歌剧理论文章,在给大众展现他未来作品之前,他要先培养大众的兴趣。
  直到1860年获得赦免,长达10年瓦格纳不能回德国。在巴黎演出必须把剧作翻译成法语,剧中插入芭蕾的“乡土习惯”也令他恼火。在伦敦,虽然维多利亚女王亲临他的演奏会并与他交谈,但大多数听众在他看来“毫无鉴赏力”。更要命的是,他的财务常常亮起红灯。瓦格纳当时靠歌剧演出挣的钱也不少,但他一有钱就要成倍透支,购买奢华装饰品和家具。他曾对友人咆哮着说:“我是一个特别的人,我的神经极端敏感,我一定要有美、辉煌与光亮!这个世界欠我所要的!我不能像你的大师巴赫一样过小镇风琴师的可悲日子!如果我认为值得拥有一点自己喜欢的奢华,这惊人吗?实在令我费解,我是一个可以给这个世界和千万人这么多享受的人啊!”
  他的音乐会和别墅起初靠丝绸商人奥图资助,结果他与二十出头的奥图夫人玛蒂尔德热恋起来,以致断了财源。债主堵在门口,不想蹲监狱就只能逃跑。1864年3月,瓦格纳逃往瑞士投奔韦勒夫妇。韦勒先生是位报人,经朋友介绍认识瓦格纳后就一直接济他。韦勒夫人开玩笑建议瓦格纳傍个富婆。瓦格纳竟然真的写信给姐姐,问能不能给他介绍个女人结婚,只要有钱就行。跟他开玩笑的那位韦勒夫人,毫无悬念地坠入瓦格纳的情网。韦勒先生气愤地将瓦格纳赶走。
  他无家可归,身无分文,想一死了之,就在这时,童话般的奇迹阳临了。一位年轻英俊的国王,遣来使者,拿着一帧自己的照片,一枚红宝石御戒,请求瓦格纳赏光一晤,并请瓦格纳允许他为自己挚爱的音乐诗人解决一切物质困难。他就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著名的茜茜公主的表弟。1861年,15岁的路德维希二世在慕尼黑皇家歌剧院欣赏了《罗恩格林》,一听瓦曲误终身,他激动得浑身颤抖。国王风流儒雅,精通诗词曲画,是多少公主心中的如意郎君,而他却至死未娶。他写信给瓦格纳说:“我不爱女人,不爱父母,不爱兄弟,不爱亲戚,没有任何人让我牵挂。但是,只有你!”   1864年,国王与他的天神会面了,他彻底拜倒在瓦格纳的脚下。他帮瓦格纳摆平旧债,每年赋予他高额年薪,在慕尼黑赠他一座离自己城堡不远的豪华别墅。瓦格纳什么也不用做,只要尽情创作。
  瓦格纳应有尽有,只是缺少女人,他招来了李斯特的女儿珂西玛。珂西玛是他在众多情人中挖掘出的真命女神,她比瓦格纳小24岁,他们的恋情已经暗中发展了几年。1866年1月,与瓦格纳分居多年的米娜去世,长迭30年的虐恋姻缘终于结束。对外,珂西玛是瓦格纳的秘书——她也确实担负着这样的职责,并“顺便”给瓦格纳生了两个女儿:爱娃以《纽伦堡的名歌手》女主角命名,伊索尔德则出自《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
  珂西玛可怜的丈夫、李斯特的学生汉斯·冯·彪罗,是那样无条件地崇拜瓦格纳,即使瓦格纳要的是他的妻子,而他也那样地爱珂西玛。于是,他们三个人住在了一起。路德维希二世,依然为瓦格纳挥金如土,并邀请瓦格纳登上他那六匹白马拉着的巴洛克敞篷马车四处兜风。这个奇特的四角恋爱以难以置信的稳定性保持下去。如此重口味的皇室绯闻终于引发了大臣和国民的愤怒,财政部按照国王指示付给瓦格纳薪水时,故意不付金币而付银币,珂西玛只好用手推车拉钱回家。
  皇上和王爷们得上艺术家这儿来
  1865年,《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在幕尼黑演出,从这部剧开始,瓦格纳不需要再取悦“国际市场”,此剧标志着西方音乐世界一种新方言的开始,“瓦格纳风格”正式形成。演出的指挥正是珂西玛名义上的丈夫彪罗。在此之前,李斯特曾赶来慕尼黑探望女儿,希望她慎重考虑婚姻问题。劝阻不成,李斯特愤愤而去。《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首演这一天,李斯特接到请柬,但没有出席。他以沉默的方式表达着他的不满。其实他自己的情史又何尝不是一笔糊涂账?珂西玛就是他非婚生女儿,直到七岁才拥有了李斯特这个姓氏。
  1868年6月21日,《纽伦堡的名歌手》首演,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瓦格纳在路德维希二世的要求下,来到皇家包厢中起立接受观众朝拜。剧中主角汉斯·萨克斯在落幕时呼吁人们尊重民族大师的传统,即使在外国支配下也要致力保存“神圣的德意志艺术”。当时正逢1871年德意志统一前夕,《纽伦堡的名歌手》成为德意志全境公认的爱国歌剧。可是瓦格纳不会料到的是,半个世纪后希特勒对这部歌剧进行了重新阐释,用于鼓舞纳粹党徒士气,致使此剧长期无法摆脱恶名。
  《纽伦堡的名歌手》首演当天,观众中一位31岁的年轻哲学家成为瓦格纳的粉丝,他就是尼采。在当时的尼采心目中,瓦格纳不仅仅是音乐家,而且是象征未来德国文化的天才。经人引见,尼采第一次去拜访的时候,做了一套非常高级的燕尾服,裁缝把衣服送来时他却付不起钱,只好穿普通的燕尾服去,他惴惴不安唯恐自己的衣着不够朝圣的档次。1869至1872年,尼采到瓦格纳家做客达23次。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复兴德国文化,创造一种日耳曼式的古希腊文化。
  几年后,尼采在哲学和艺术理念上与瓦格纳分道扬镳,从一个忠实的崇拜者变为激烈的批判者,他在著作中褒扬乔治·比才而大贬瓦格纳。但1888年,在一封信中,尼采承认:“关于我对比才的言论,你不要当真……只是作为瓦格纳的对立面的反讽,它是非常有效的……”
  1869年,珂西玛生下了瓦格纳唯一的儿子,次年两人终于合法结婚。瓦格纳正在写《尼伯龙根的指环》,遂用男主人公的名字给儿子取名齐格弗里德。《尼伯龙根的指环》从1848年即开始创作,瓦格纳当时从《德国神话》一书中找到了日耳曼文明的源头:北欧神话。同时,在路易维希二世的资助下,他在德国东南部小城拜罗伊特选择了一块高地,开始修建自己的剧院。
  1876年,瓦格纳迎来了他人生的辉煌之巅。在拜罗伊特山丘上,节日剧院落成,他成为古往今来第一个拥有自己歌剧王国的音乐家。8月13日,《尼伯龙根的指环》以《莱茵的黄金》拉开帷幕,到8月30日以《众神的黄昏》结束。巴西皇帝、德皇威廉一世,各路公侯都是台下观众。瓦格纳宣称:“德国现在终于有了国家性的艺术了。”“从前,艺术家是供王公大人消遣取乐的,如今破天荒头一道,皇上和王爷们得上艺术家这儿来。”李斯特也来了,他只比瓦格纳大两岁,却已成了瓦格纳的岳父。当瓦格纳在宴会上向他致谢时,尽管心中仍怀怨念,李斯特还是对满座宾客说:“我一贯真心诚意地散重他,就像我们必须向但丁、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和贝多芬致敬一样,我要向瓦格纳的天才致敬……”
  被纳粹利用的反犹情绪
  年轻的时候,瓦格纳的风格起初不为守旧的宫廷歌剧院和乐评家接受,总也不能跻身“主流”。他多次求助于迈耶贝尔和门德尔松扶持,以他们为代表的犹太音乐家当时在德国音乐界颇有地位声望。迈耶贝尔为瓦格纳提供了象征性的帮助,出身优越的门德尔松则跟瓦格纳完全不是一个风格路数,基本没有理他。瓦格纳记了仇,越是受挫,就越迁怒于犹太音乐家群体,认为就是因为他们太受欢迎,才使自己独特的才华不被接受。
  1882年,瓦格纳的最后一部作品《帕西法尔》上演,指挥为赫尔曼·列维,他是瓦格纳非常欣赏的音乐家。瓦格纳竟然试图让他受洗后再指挥《帕西法尔》,就因为他是犹太人。晚年的瓦格纳出于对德国“纯正文化”的祟尚,反犹情绪愈演愈烈,一再鼓吹警惕“犹太文化入侵”。但犹太音乐人却是他团队中的顶梁柱,连拜罗伊特剧院的经理也是犹太人,口不择言的他经常当着这些朋友面说出反犹言论,把人家气走后,又写信道歉请他们回来。
  时至今日,热爱瓦格纳的人仍一再强调,瓦格纳从未表示要用“直接行动”来“解决犹太人问题”,但不可否认他确实引领了反犹思潮。
  1883年2月13日,瓦格纳死于心脏病。他的遗体按照皇家礼遇,涂上防腐香料,运送到拜罗伊特埋葬。1923年,纳粹党元首希特勒来到拜罗伊特拜访86岁的珂西玛,他蹑手蹑脚地在瓦格纳的故居中走动,就好像置身于教堂。因为珂西玛是反犹主义者,瓦格纳的儿媳和女婿则都是希特勒的狂热崇拜者,希特勒成为了拜罗伊特的常客,与瓦格纳家族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合力将拜罗伊特剧院变成了第三帝国的祭坛,将瓦格纳的作品变成了种族主义的助燃剂。
  张宁据《国家人文历史》江仙/文 整理
其他文献
虽然亲弟弟刘梅清曾多次找到哥哥希望能帮忙解决工作问题,但刘华清丝毫不顾及兄弟之间的情义,一谈到“安排工作、找关系、要钱之类的话题时,将军总会很不高兴”,并以严词拒绝:“你留在村里有田种,有活干,不是很好吗?还想到哪去?”  78岁的黄世鹏老人,1982年至1994年间曾先后任大悟县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因为工作原因,他成了刘华清将军家里和办公室的常客。  刘华清,1916年生于湖北黄安,原籍湖北
期刊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当年,毛泽东在这篇为新华社撰写的题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新闻稿中,对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恢宏场面做出气势非凡的描写。在万艘英勇的渡江战船中,那曾立下赫赫战功、率先将战士们送抵长江南岸的“渡江第一船”当年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日前,记者
期刊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深深卷入了这场战争的美国,密切地关注着朝鲜的近邻、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并采取了多种侦察手段,试图判明中国的动向。面对美国的刺探行动,我方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回击措施。围绕中国是否会出兵朝鲜这个问题,双方你来我往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情报战,最后,我方的情报工作者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完全胜利……  美国对中国开展全方位情报侦察  其实早在
期刊
一次,他的车遭遇埋伏,“一发子弹射穿了头盔,从我的右耳飞过,还有两发子弹击穿了我胸口的衣服背带,好在我没有受伤。”数天后,他的车被炸弹击中,他的两只手都断了,被迫回英国治疗,然而仅仅过了一个半月,他又回到前线……  沙漠里,热浪袭人,风里裹着沙尘,一队军人弓着背,端着枪,小心地往前迈进,刺眼的阳光照得他们睁不开眼睛。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呼啸而来,1/10秒内直接击穿了一名士兵的胸膛,他还没来得及呼喊
期刊
历时8年,走遍大别山区43个县市,只为寻访革命英烈故事……  蕲春县有这样一个“怪老头”:十几年前退休时手头有3万多元的退休金,儿子盖楼房满以为会得到父亲的资助,然而,他分文舍不得,却把全部退休金用来收集整理出版将军山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这个“怪老头”叫詹诗旺,是蕲春县檀林镇原广播站站长,年有71岁,已有41年党龄。2001年,詹诗旺退休回到鄂皖交界的将军山牛冲村后,望着散落在山中的无名烈士墓,心
期刊
1974年,我的小家添人进口,为了帮我照看孩子,60多岁的妈妈千里迢迢来到北大荒,随行的还有放在妈妈身边的姐姐的大儿子。一下子增加了三口人,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我们经济上更加拮据,不过还是好对付。那时候小孩也不像现在养得那样娇,也不讲什么营养不营养,每天给孩子喂足了奶水,就很少去喂他别的东西。等孩子能吃饭了,就和大人吃一样的饭菜。农场的生活水平不高,基本上是种什么吃什么。所以农场粮店供应的粮食主要是
期刊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长途电话线。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长途电话接线员,曾经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职业。20世纪90年代初,长途台的接线员完成了人工转接的历史使命。历经一百年,长途台接线员成了—个消失的职业。白玉芳,满族,黑龙江双城人,创作有长篇小说《秋霄落雁女儿情》、《神妻》。当作家之前,她当过长途台接线员。她的人生经历很传奇……  “根红苗正”的白玉芳不当兵了  “文革”时,当兵是无数青年的梦
期刊
叶玉卿,一个“70后”男士想起来就脸红的名字。当这位昔日的三级艳星,如今坐拥80亿港元身家,同时又有一女两子的慈母面对传媒镜头时,大家不能不感叹:有一种女人的确可以靠智慧猎取成功和幸福……  不追求“不老传说”  香港喜剧电影《王牌情敌》已于6月4日起在全国公映。息影16年的香港女星叶玉卿凭此片重回影坛,与谭咏麟饰演一对夫妻。这次饰演一位贤妻良母,与她以往饰演的角色有很大出入。  叶玉卿1985年
期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梦,小到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大到国家富强,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活,这一个个梦想汇集起来,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5月27日崇外街道都市馨园社区举办了第一场演讲报告会,会上十位来自社区的工作者和社区居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畅谈对中国梦的感悟,他们明白“中国梦”如同摩天大厦,“我的梦”则好比一砖一石。要圆伟大的“中国梦”,是个光荣而艰巨的接力赛,需要一代又一代中
期刊
辣妈小S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她的身材却依旧火辣,肌肤白皙紧致如昔,让人不得不感叹其独家的保养心经。  美白心经一:番茄  每日喝1杯番茄汁或经常吃番茄,对防治雀斑有较好的作用。  番茄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被誉为“维生素C的仓库”。可抑制皮肤内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效减少黑色素的形成,从而使皮肤白嫩,黑斑消退。  美白心经二:豆腐  豆腐以大豆为原料,营养丰富,素有“植物肉”之称。  豆腐含有铁、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