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教师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n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高考改革实施推动了高中教育选材方式的变革,改变了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育人过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针对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文章结合高中历史实践教学,分析核心素养五大方面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高考;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思路、教学方法、培养目标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从这五大素养出发,重新组织和构建高中历史课堂,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不断融合核心素养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从近些年高考真题解读方面来看,历史考题更加注重考核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传统文化内容,注重爱国主义思想的引导和史料实证的观念,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高中历史教师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从唯物史观角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全面认识历史一直是教学难点和重点。学生在学习历史内容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认识,只单独认识其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无法全面认识历史,更不要说从历史的发展中看问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总趋势,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了解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论点是,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点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与政治教学的结合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整理历史素材让学生死记硬背,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理解这一论点,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冥冥中一种力量,将封建神学的内容套用在这方面,忽略了人的作用[3]。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理解这一重要论点,了解党的这种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带领人民为独立和富强进行长期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经过反复检验、比较之后做出的历史性选择,从而引申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最终都宣告失败的事例,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二、从时空观念角度,调整历史课堂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方式,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历史内容即可,不需要对内容理解,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容易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出现“何不食肉糜”的想法,导致学生无法有效认识历史,不能站在当时历史的条件下去看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调整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了解历史发展的问题。
  如人教版中《辛亥革命》课程教学以后,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比较深,特别是对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解放了人民思想,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的意义非常认同,认为推翻皇帝,实现自由是必然的,但对于后续的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不能理解,认为民族共和深入了人心,为什么还会出现复辟的情况呢。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袁世凯复辟还容易理解,因为教材中说明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刚刚胜利,民主共和有一个过程,但对于张勋复辟不能理解,认为1917年张勋复辟是不正常的,因为距离辛亥革命已经发生了6年,不应该发生这种事情。此时,教师如果简单地介绍张勋复辟过程,以张勋复辟是闹剧进行处理,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教师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从张勋复辟闹剧的具体历史情境中进行分析,了解张勋复辟的原因以及很快就被赶下台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必须以当时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三、从史料实证角度,转变历史习题训练思路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历史习题的训练思路,从简单的判断正误,选择填空等内容脱离出来,更加注重以历史史料实证为分析的历史习题,简单来说教师在习题训练时应更加注重对材料题的分析,以史料实证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思考和回顾,整理历史知识内容,从而以更好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史料观,这也是近些年高考真题反映出来的趋势。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寻找历史素材,转变传统以总结归纳为主的解题指导方式,转为为学生创设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思路。具体来说,教师在讲解历史习题时,根据例题对学生进行指导总结以后,应对例题进行史料的补充,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史料,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通过拓展的史料更好地认识历史事件和内容,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史料,从而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过程,培养以史料分析问题,以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凭空想象和捏造。此外,从历年高考真题来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分析题,引用史料进行问题分析成了高考题型的主要特征,如果不能读懂史料,学生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从历史解释角度,培养学生历史创新思想
  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同一历史事件存在不同的历史解释,这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历史解释的角度,帮助学生了解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历史是存在不同的解释的,此外要帮助学生正确评析历史解释,学会判断历史解释的正误,从而更好地认识历史事件的表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的含义。
  以最近网络热议的日本在马来西亚立碑事件为例,日本在马来西亚为侵略日军立碑,甚至对外宣传不是美化“二战”日军,而是为了让马来西亚民众了解日军在当地的历史,这些日军是日本的“英雄”。这一个事件可以作为素材让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这一事件的不同历史解释,从日本表述、马来西亚表述、他国表述了解这一事实,了解不同利益方对这一事件的解读,同时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否认“二战”战国,美化日本侵略的行为。因此,教师应积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事件解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历史解释的作用,学会分析不同历史解释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为驳斥错误历史解释提供依据,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从家国情怀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发展的历程,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认识中国的国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历史内容,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时必须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引导,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国情,从而让学生对历史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和磨难,从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外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中国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带着感情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了解到一百年以前的中国是如何被外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压迫,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对内坚持改革,对外坚持开放,不断发展和繁荣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不断奋斗,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帮助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其历史的使命,从而建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六、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新高考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从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入手,调整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思路,重构历史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宫东梅.浅析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3).
  [2]陈华洲,马梦琦.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路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3]林梅清.浅析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
  [4]张聪慧.四川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7(03).
  [5]何梁君.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8(03).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供肝取中如何减少肝热缺血时间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快速、敏捷、准确配合,快速完成插管灌注,使供肝得到及时保护,妥善保存供肝.
幸福的守望者──记潍坊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长张继昌沙淼,赵萍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是令人尊敬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马克思翻开历史的日记,古往今来,人们无不通晓一个道理,那就是:得民心者...
<正>她叫蒋百灵,取"百灵鸟"之意。2014年,百灵卖掉了市内的小洋房,辞去了收入不菲的工作,来到辽宁省沈阳市姚千镇田水村,包下山地,盖起厂房,开始了自己的农村创业生活。对于
【摘要】小學语文课堂中,从学生身上经常会折射出惯性思维的影子:缺乏主见,产生思维惰性,思维能力发展缓慢等。究其原因,其实是教师的惯性思维同化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思想意识直接影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从提升言语修养开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来真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惯性思维;言语修养;自主学习;实践活动  说到惯性思维,人人皆知
随着旅游产业生态型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农家乐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旅游最热门、最活跃的旅游形式,受到众多游客的欢迎。但我国的农家乐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众多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于仁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与思维型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
为使无喉患者更好地复声,观察了32例无喉患者食道语的训练。训练10天后,其中5人达到高级水平,11人达到中级水平,12人达到低级水平,4人无食道语。提示:学习食道语与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进一步提高识字能力。  2. 让学生了解雨后的天空变化和小鸟的活动情况,感受天空的美丽和小鸟的可爱。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积累词语  1.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云房子》,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能读好吗? ( 出示第一组词语:一场雨、一群小鸟、一只小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