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吧! 趁年少盛如繁花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f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考时的佼佼者,高一刚开学,我理所当然地被分到了卫星班。进了教室,大家心照不宣地相互微笑,脸上都充满了傲气。
  寂静漂亮的校园,诗意的林荫小路,当然还有阔气的食堂,一切都是那么完美。我心情好极了,暗暗地告诉自己:新的生活开始了。
  学霸的心思你别猜
  开学没多久,摸底考试便举行了,不出所料,成绩第一的排名让我春风得意了许久。老师亲切的笑容,同学们艳羡的眼神,皆是我虚荣心最好的调味剂。不熟悉的同桌也用语带崇拜的口吻对我说:“原来我和学霸坐同桌了啊,以后你可要教教我啊!”我不置可否地一笑,心想:教了你,好让你超过我吗?那时的我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就是一个自私鬼。
  在同桌屡次请教我都得到“我不会,你问问别人吧”的说辞后,她渐渐地不再问我,转而和前后桌的同学打得火热。我偏安一隅,心里很高兴,觉得终于可以清净下来了。
  或许是我自私自利的性格讓周围的人都讨厌起来,她们不再与我交谈。她们嘻嘻哈哈时在我插嘴后总是陷入诡异的沉默,她们分享零食时总会忘记身边还有一个我,她们上体育课组队时总是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我有些慌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我才明白,自己被孤立了。
  从来都是在老师、父母、同学们簇拥下的我,从没想到自己会遇到这种事儿,可我的自尊也不容许问她们为什么孤立我。这种孤单无助的情绪让我无法专心学习,只能借各种小说排遣寂寞。小说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让我欲罢不能,渐渐地,我由一开始故意忽略周遭情况,而转变成不再关注。我沉浸在虚化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你有没有被一句话刺痛过
  分科后,我选择了理科。而分科后的第一次考试,我考得一塌糊涂,同学们并不吃惊,毕竟学霸也是大家的谈资,大家清楚我平时的所作所为。只有老师吃惊不已,把我叫到办公室耐心询问。经历了半年的堕落生活,此时的我油盐不进,发展到最后,老师也不再浪费时间,转而把目光放在更有潜力的同学身上。
  高一就这样在虚幻与痛苦中度过,曾经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竟然会落到如此地步。人生当中,有什么比拥有后却又失去更令人难受的事情呢?
  堕落的日子依旧持续。
  早读课,班里书声琅琅,我依旧在角落里悄悄看垫在课本下面的小说。“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我心神一震,默念了几句,抬起头,看到前面苦读的同学浑然忘我,再看看自己,我无声地落泪了。曾经的意气风发与如今灰头土脸的样子在记忆中悄悄重合,这是我吗?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只要努力,何时都不晚,不是吗?夏日之花,就要肆意地盛开!
  那个夏天,蝉鸣得异常热闹,黏稠的空气没能隔绝我火热的意志,我把所有钟爱的小说全部打包,默默地告诉自己:这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此时已到了高二,因为成绩差,我已经被踢出了卫星班。新的班级,陌生的同学,换个环境,刚好可以缓解趋于冰点的人际关系,这正合我意。按照自己的计划,我一步步稳扎稳打。可是落下的课程不是想提升就能提升的,我不得不低下头问同桌,一次又一次后,同桌开始不耐烦:“我不会,你问别人吧。”我愣住了,多么熟悉的对话,原来的我就是这样被讨厌的吗?我有点明白了,没有怪同桌,都是高考大军中的一粒尘埃,为什么要互相怨恨呢?
  为了提高成绩,我不得不发挥了厚脸皮的精神,问同学,问老师,子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被我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经历过,才明白自己当初的心态是多么可笑,才发现同学们是多么热情可爱,这种阳光积极的心态影响了我。随着成绩的进步,已经慢慢有同学开始向我问问题了,无论多忙,我再也没有藏私,毕竟到头来,我们记住的,不是敌人的攻击,而是朋友的热忱。
  任何华丽的辞藻都不足以形容我在高二这一年心灵上的巨变,改变的同时,我收获了友情,也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成绩对于我来说,已不再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而成了我友谊路上的桥梁。
  前进吧!趁年少盛如繁花
  使我获益良多的高二已然过去,有了朋友的帮助,没有了困住我的烦恼,我甩开脚步,开心地向高三奔去。不承想,到了高三,我成绩的弊端逐渐显现。由于高一的知识没有夯实,半学期过后,第一轮复习时常常觉得很迷茫,考试成绩也大幅度滑坡。我很沮丧,问自己:还要奋斗吗?仿佛听到耳边稚嫩的声音坚定地说:那些关于梦想、关于周游世界的誓言,你都忘记了吗?我摇头。既然不想妥协,那就奋斗吧!
  是不是觉得冬天5点起床已经够早了?不,还不够。为了恶补不足,我每天5点准时坐在教室背单词、背古诗,寒冷的冬天没有暖气,只好拖着冻麻的脚在原地蹦两圈。这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背得想吐;那边王勃的《滕王阁序》又拗口得让人想哭;同时,不定时的函数和导数这颗炸弹又难住了我。
  它们难吗?不见得。古文拗口,我就强迫症似的一遍遍念,直到能顺畅地背出口,背出口还不算,还要能完整无误地默写出来。函数和导数不会,我做例题,找相似,16开的白纸写满了一条又一条的概念,有时候为了一道题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能耗掉两节晚自习的时间。其他时间被我压缩成可怜的一团,偶尔想放肆一把的小念头还没冒出来,就被自己“残忍”扼杀。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一件事情来了,你却没有勇敢地去解决掉,它一定会再来。
  离高考越来越近了,我把自己的错题本和专项训练本好好整理了一番,共有7本,厚实的本子是对我努力的最好见证。别人都说:“没想到你还能赶上来。”我莞尔一笑,是啊,如果没有努力过,连我自己也没想到。
  决定百万学子命运的高考来得轰轰烈烈,走得悄无声息。拿到梦想的通知书,我没有兴奋,也没有庆幸,从低谷走到高峰,一切皆是我努力所得。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前进吧!趁现在年少,如盛世繁花!
其他文献
关于TA:曾孝濂,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画师、工程师、植物科学画家。1959年,高中毕业的他以半工半读的方式进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时值《中国植物志》项目启动,曾孝濂被选中去画植物标本。“科学画的最高境界就是:在那儿,它就能迸发出生命的力量。我不期盼人人都喜欢这些画,但希望看画的人能关爱这些大自然里的生命。”  适用话题:热爱;坚持;谦逊;专注;认真;初心  在2019北京世园会上,曾有一幅
亲情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一位同事回国探亲归来,老妈托他给我捎来一包茶。用来裹茶叶的是家乡的报纸,我急急展开,贪婪入读,仿佛又在鼓楼的梆子声中入眠,在海河的晨光中醒来,在南市窄窄的小巷中寻着青苔的印记,在老妈的单车后座上享受儿时的温暖……  记忆中,老妈总是来去匆匆。我与老妈最亲密的接触,就是她那辆单车。在我出生56天后,老妈开始上班,外公为我们打造了一辆当时马路上
金雕是北半球上的一种身形巨大而敏捷有力的猛禽,生活在山地和丘陵地区,以中大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  对金雕来说,食物稀缺的冬天是最难熬的季节,为填饱肚子,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金雕不得不以动物的腐肉为食。  然而,与金雕争抢腐肉的,还有喜鹊、乌鸦,它们数量太多,金雕根本应付不过来。所以在发现腐肉时,金雕必须在速度上更胜一筹才能夺得先机。金雕也的确做到了。但是,人们只看到了金雕胜利的光辉,却很少知道它
核物理学家于敏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期间,国家正在组织《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鉴于于敏在氢弹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编辑者有人拟文称他为“中国氢弹之父”。  一次,于敏看到了对自己进行介绍的条文,当看到“中国氢弹之父”一句后,十分不安,当即找到编辑部主任,说明自己的意见,并提议召开一个会议予以更正。第二天,于敏提前来到编辑部,组织编辑人员讨论对这个句子的看法。  当于敏提出要讨论有关“中
有第一等立意,方有第一等文章。正如王夫之所言:“意犹帅也。”学生深挖材料,精准立意,方可书写出高品位的文章。具体地说,学生应发散思维,开拓眼光,洗练材料!  何为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 命题”式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视野广阔、角度宽泛、思维发散的新的作文样式。其表述基本格式为:材料 要求。如:  世界就像一个大舞台,人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独特角色。有人说,我要做自己生命中的主角,而不是
适合话题:  厚积薄发;  大器晚成;  勤于学  1944年,画家陈佩秋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学画时,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不停地临摹、写生、画素描,恩师郑午昌先生为她带来了许多明清名人画作的印刷品和照片,陈佩秋就逐一临摹。  “国艺”学习3年就可以毕业,但是郑午昌对她说:“3年太短,学不到什么东西。”又让她去龙华苗圃写生体验生活,并嘱咐她要仔细观察兰花的习性。  由于兰花的花期长,为了详
在第67届艾美奖颁奖典礼上,身高只有135厘米的彼特·丁拉基,凭借在《权力的游戏》中扮演的“小恶魔”一角,再度斩获最佳男配角奖。此时的丁拉基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身残志坚的他,一样能成为生活中的巨人。  丁拉基一出生,便患有先天性软骨症。这种病的发生,让他失去了和其他孩子一样长高的机会,又因为骨骼的畸形、矮小的身材,丁拉基从小没少被周围的人讥笑。  不过,生性乐观的丁拉基并没有为此难过,精神
伤痛的力量  追求幸福,免不了要触摸痛苦。——霍尔特  小时候每天都要听收音机里讲的评书,比如《三国演义》什么的,对于故事里描述的那些大将纵马驰骋沙场的情景神往不已。  有一天我在自家院子里正玩儿着,家里养的几头猪饿了,嗷嗷叫着跑出来觅食。我立刻眼前一亮,想到前有古人驯烈马,那我今天也可以驯猪。于是跑过去把猪抓住,然后翻身骑了上去。我紧紧拽住猪耳朵,它受了惊一般四处乱跑,速度极快,吓得我赶紧伏下身
面对高考,我也曾怀疑过自己,是否能取得一个好成绩,是否能考取一所不错的大学,是否能够实现心底藏着的那个梦想?  在这样的自我怀疑中,我的成绩一直飘忽不定,成绩好时觉得自己无懈可击,成绩差时又觉得自己不堪一击。尤其是在成绩公布后,发现自己一点进步都没有的时候,那种复杂的心情更是难以排解——我的实力,究竟能不能承担得起自己的梦想?  后来我发现,我不能以当下的能力来否定未来的梦想。拥有梦想是一件幸福的
那年,我17岁,无意间从图书馆里借了一本沈从文的《边城》,双眸立马被书里所描绘的湖光山色所点亮,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的空灵世界。我的心遗忘了上千件事,却依然记得那个黄昏,光影流动,暗香浮沉,神秘的湘西在沈从文的笔下与我不期而遇。  沈从文写道:“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像是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我在纸上“唰”地写下了四个字:吉首大学。这一刻,来得如疾风骤雨般迅速,却又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