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西藏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piece_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乘汽车走过漫漫的青藏公路。那时侯,青藏铁路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沿途经过工地,白天里可以看到彩旗招展,建设者正在工地辛勤地工作,听到机器轰鸣,劳动号子震天响。而晚上工地的帐篷里透出橘黄色的灯光,让人在千里之外感受到回家一般的温暖。2005年10月,我乘飞机再次来到西藏,机窗外可以看到云海茫茫,变化万端,雪山刺破云层,傲然独立。
  此刻,当我回忆起曾经的西藏之旅的点滴时,我明白,只有在行走中,我们才感受其中最真实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然远远不单指交通工具。
  我依旧记得当日下午六点到达在离格尔木不远的西大滩,这里也是青海玉珠峰的登山大本营。司机让我们下车休息并用晚餐。人们陆续从车上下来,三三两两走进公路边的几家简陋的小饭馆。饭馆对面是一片十分空旷的谷地,有一条河从中穿流而过,远处可以看到当时修建中的铁路,而尽头便是如同白头老翁一般的玉珠峰,在休息的时候,很多人以此为背景拍照留念。吃完饭之后,我来到河边洗手,却不料水竟是刺骨的冰凉,伸出去的手如触电一般缩回,半个小时之内都没有恢复。
  也许,当列车通过的时候,这些饭馆也会渐渐减少或消失,而在列车上呼啸而过的旅客也不用挤在那简陋的地方吃饭,并且抱怨饭菜的简陋并且价格昂贵。但是,我们无疑再也没有机会安静地欣赏昆仑东段最高峰的雄姿,没有机会去触摸那冰冻刺骨的河水。那天夜里,在我迷迷糊糊的睡梦中,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睁开眼睛,才知道车胎爆裂,司机正在外面修理。在下午与司机聊天的时候,他便告诉我,在漫漫青藏公路上,半路上陷车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有人冻死、饿死,或被狼吃掉。当我心有余悸地朝车窗外望去的时候,才发现天空中竟然飘起了鹅毛一般的雪花。照明灯微弱的灯光,正照着司机更换轮胎,而车内的人几乎都起来了,大家都惊叹地看着这一切,但没有听到一句怨言。
  毫无疑问,这样的情况断然不会出现在火车上。然而,每当想起那次旅途,我都会怀念那个晚上。在纷飞的大雪中,我们在如此深邃的黑夜里,安静地等待着同一个消息。每个人都感到新奇,停下来的时间恰 好让我们更加了解西藏的粗犷而善变的性格。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兴奋,而我和身边的一位大姐开始一同背诵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许,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在寻寻觅觅,而我在那个晚上找到一种感动,就像读高中的时候上晚自习时,学校突然停电,大家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胡侃。
  车到安多的时候,已是清晨,在转过一个大拐弯的下坡后,我们看到坡下面人头攒动。走到前面看到,一辆客车四脚朝天地翻滚在河里,司机正从车窗里爬出来,满头都是血。看到围观的人群,他急忙地向我们摆手,意思是让我们赶紧离开。车厢里所有的人都在惊叹和庆幸。这是我看到的最难忘的一次车祸,在风景如画的高原,却依旧布满危险和恐怖。
  正当我回忆的时候,拉萨的朋友恰巧给我打来电话,邀请我乘坐第一趟列车进藏。这无疑是一个好主意。也许,在公路与铁路的选择中,我们对于西藏的向往始终如一,改变的只是行走的方式。我曾经历过在颠簸的公路上身体几乎崩溃的艰辛,也有与陌生女人同被而眠的浪漫,也曾在茫茫黑夜的大雪纷飞中审视自己的灵魂,白天则看到过公路上那些千里迢迢赶往拉萨朝拜的藏民,他们的虔诚让我动容。
  火车即将开通,接下来的人们将如何在铁轨中演绎自己的青藏旅途。和所有的人一样,我只有期待。在期待中,我也祈祷,无论是从公路还是铁路,当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藏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呵护这片纯净而神圣的土地,现代文明的铁轨应该给西藏带来千年的福音,而不是灾难。
  无论方式怎么变化,只有远行的心情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感动。
其他文献
“老破车”苏宏在北京是一名德高望重的摩托爱好者,由他和白一天王挑头组织的“敖包相会——内蒙古四子王旗自驾、看那达慕”的摩托自驾活动,因为路途遥远,真正能投身参加的,还必须是勇气 技术过硬的车友。本刊编辑跟随“老破车”等六名摩托自驾旅行者,从北京出发,经过呼和浩特、四子王旗、二连浩特、苏尼特右旗、赤峰等地区,安全回到北京。总共行程3000公里。  此次活动对于参加人员和车辆的要求都有明确规定。他们只
最近视点:  2005年12月5日,由四川登山协会主持召开的四川省登山户外探险活动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境内二十余家户外探险公司、俱乐部的负责人参会,与会者对规范和理顺四川户外探险活动的管理程序、探索建立地域性的应急救援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研讨会上的一大成果是通过完善户外探险活动从业组织的注册方式、资质认证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资质认证的机构和程序,来提高各户外活动组织自爱、自律的自觉性,
一片星空,  一轮明月。  宽敞的小院里,  一阵阵欢笑声,  弥漫著全身。  瞧,  星空和月亮相伴,  听,  蛐蛐和笑声合唱。  摇椅把我轻轻拥抱,  蒲扇将我慢慢吹凉,  摇啊摇,  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指导教师:李玉霞)
我的妈妈是个很懒的人。  每天在我写作业的时候就会变得很懒,那里也不去,只会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手机。她最勤快的时候都是在晚上,因为她会叫上我和外婆一起去户外散步。她总是我们三个人当中走得最快的,可谓是走路带風的速度了。我们稍稍走慢一点,就跟不上她了,然后她也就不见人影了。在我们家,外公则是最懒的人,因为每次妈妈叫他去散步,他总是摇摇头,然后坐在沙发上看“新闻联播”。  这就是我的妈妈,你们觉得她懒
米德生,久居兰洲  作为一位冰川工作者,米德生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小冰川。而这些成果转化为一张张冰川地形图,冰川王国的一个个空白点被填补,珠峰、梅里雪山、慕士塔格峰冰川分布图……这些著名山峰见证了米德生的艰辛跋涉,也使我们领略了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勇敢和严谨。    1966年    20世纪50年代,我有幸与珠穆朗玛峰结下不解之缘,这一次邂逅便是几十年的珠峰缘。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提出要“
他从闸口出来,走过十米距离,右转,才能进入两边用接机人墙围起来的长长甬道。这十米足够使我认出他来。这是我在见到他之前的想法。但实际上,他出来的第一秒钟我就认出他了。有点瘦削的肩上,斜挎着黑色书包。书包有点鼓,后来我知道里面装着他的全部行李。他的脚步很轻,这种轻,不是轻盈也不是轻逸,而是猫科动物接近食物时用力提着的轻。脚步落到地上并不踏出一点声响,似乎这脚并不与地面发生摩擦。但他的步子又很硕长,就像
我变成了一只小黄蜂  2021年3月14日 星期日 晴  早晨,我坐在一棵大杨树下,仰望着树上一个半圆形的黄蜂巢,观察小黄蜂们出出进进觅食。它们有的捉到了一只绿油油的小蚂蚱,有的捕获了一只乌黑亮丽的小甲虫,还有的抓住了一条红褐色细长的小蚯蚓。我也想成为一只小黄蜂,因为那样,一定非常有趣……  如果我真的变成了一只小黄蜂,加入这个蜂巢,我会做很多事情:威风凛凛地在树林间巡逻,与同伴一起在灌木丛中捕猎
清晨,最先醒来的是村长的公鸡。只见它右走走,左瞧瞧,一身红衣十分耀眼。突然,它叫了起来:“咯——咯——咯——”叫声划破了寂静的清晨,一家家灯亮了起来。  随着晨光初现,天空也愈发明亮起来。屋外的大道上,有几个刚起的孩子,穿着各色背心,已经围坐在一起玩玻璃球了。忽然,一个小女孩沿着大道跌跌撞撞地跑过来,到了这几个孩子面前,低头叫道:“哥哥,妈叫你快点回家吃早饭。”一个穿红背心的孩子连头都没抬,只是说
     
中国小说学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现已发表文学作品400多篇,获各类奖项30余次。  这天中午,我和小玥采访结束后走回电视台。突然,我停住了脚步,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小女孩似曾相识的身影闪进我的眼帘。她拿着编织袋正在人行道的垃圾桶翻垃圾,路人边斜眼扫视她,边捂着鼻子快步走开……我记起来了,那天我和门卫在闲聊,一个小女孩稚嫩的声音打断我们的谈话,“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