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铸就辉煌伟业关键在于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之路。因此,回溯历史轨迹,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和创新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方案,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旨趣,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新的理论观点以满足时代诉求和实践需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美好愿景的实现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5-0013-03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程一以贯之、不懈坚持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起到指导性、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1],主要任务就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理论强党关键在于“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2]。中国共产党过去百年所走的道路,内含着党的理论自信。当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诸多挑战和矛盾,越是身处危境,越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科学的理论,才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才能转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能使“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3]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亘古不变的教条,而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提供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不是细枝末节的、死板的教条主义,是人类思想史的伟大结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创造性地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回溯历史轨迹:回首百年伟业,传承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通过与现实碰撞的革命运动的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等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经由列宁发动十月革命实践,以及中国一个多世纪的摸索,历经从空想到科社、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西方到东方的发展之路。回顾百年党史,还原中国共产党所处历史背景,可以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非凡意义,领会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巨大改变和对世界的深刻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总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契合具体历史的时代背景,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不能简单地以某一时刻判断,而是要有过程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总结出百年伟业的宝贵经验。
  (一)引入与催生共鸣: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近代中国面临着社会变迁和思想转型,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备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什么主义都试过,中华民族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异质性的西方思潮的传入,洋务派、改革派、维新派粉墨登场。经过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异军突起,成为主旋律。首先,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指出社会主义是近代文明的特征之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主张中国革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潮。其次,“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是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4]171。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与过往道路不同的选择,以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邓中夏等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主编各种刊物、创办社团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被更加广泛地传播,成为了党组织的精神纽带。再次,五四运动之后,早期的共产党人从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中逐渐形成共识,认定了马克思主义,积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现存社会问题,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国共产党以正确态度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完成了由一般社会学说到政治信仰的转变。”[5]71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确立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毛泽东同志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6]554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队伍的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在中国革命、建设中起到指导作用。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与任务,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系统总结经验教训和正确认识革命规律,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方式之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内出现的思想不纯、“左”倾错误,以及对各种道路、主义进行清理。面对党内各种思想斗争,全党克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提出重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全党在毛泽东思想下团结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保持了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七大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在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认真思考并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2]。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正确运用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具体历史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发展与创新并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迈向新高度
  改革开放时期,西方国家从未停止过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企图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思想路线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党的建设。“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7]143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于党内机构、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给出答案。江泽民同志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并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胡锦涛同志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纵深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党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惩治党内腐败,惩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统筹推进制度治党。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支撑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艰难困苦中向目标前行,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命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切实解决不同阶段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马克思主义绝对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也不是简单化、粗糙化的政治口号、理论宣传,而是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不断展开、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逻辑应用和表达方式不断创新发展。
  二、提出中国方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要求而变化,以更新的观点、更宽的视野来回应中国在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总结,着眼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跟随时代步伐,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来引领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
  (一)倡导用人类命运共同体回应时代诉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终极秩序探索的最新表达。当今世界同息共构,越来越多的问题将人类凝聚在一起,需要全球性的跨越区域、国家、民族的合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探讨的问题从来不局限于所生活的具体时代,而将理论目光放宽至人类解放。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内在固有矛盾再次暴露,马克思主义理论引起全球关注热潮。这要求中国共产党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精准认识把握时代变化,凝聚全人类最大共识,为解决全球性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层面深入到具体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去。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时代交给的任务,给历史交上满意的答卷。当今时代,世界局势变幻莫测,世界走向何方,人类命运如何?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为人类走向自由与解放指明出路,而出路就蕴含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离开人类共同命运的美好未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无的放矢的教条主义;抛开马克思主义指导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社会前进就会迷失方向。”[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长的支点。首先,从现实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过了百年的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开辟一条新的路径,为社会主义世界历史视野的复苏打一剂强心针;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新的时期有了新变化,但根本矛盾没有得到解决。过去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在今天我们要为人类共同体的难题提供全球性的智慧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质上来看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9]681的新发展。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发展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類求解放。”[2]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消除人的异化和追求人的自由解放与当今时代的重大问题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就在于它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弊病,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压迫。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不是将人看作是抽象的、形式的主体,而是将人看作是具体的、现实的人来考察。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触发点和归宿。“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又是人的自由解放的学说,人的价值目标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融为一体。”[10]5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一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当今中国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都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获得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在什么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都是为了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成就百年辉煌伟业的根本原因。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事业奋斗的目标,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自我建设、自我革命的力量源泉,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1]中国共产党坚持为民本色,将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在疫情和后疫情的行动中坚持人民生命健康至上的原则。奋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都葆有人民情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回应政治需要
  中国共产党能够进行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百年党史告诉我们,之所以造就今天辉煌的伟业,关键在于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党的建设的总布局中放到了最为恰当的位置,重新还原了思想建设的精准定位。当前面对的治国理政的风险,只有不断提高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有强大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第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继续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伟业所取得的成就关键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一个思想统一、组织纪律严明的政党。因此,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来指导实践显得格外重要。第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2]。党员干部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领会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结合新时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破除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错误式理解。新时代,针对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第三,培养马克思主义人才,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科学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好中国故事,培养高度的理论自信、高屋建瓴的历史观和理论视野,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晰认识,因为只有理论彻底,才能说服人。
  三、结语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百年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旗帜,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标杆、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11]今天中国共产党能够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为了全人类的自由与解放。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点亮时代、引领未来,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与强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10-28.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
  [4]毛澤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王玉周,祁一平.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高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9.
  [6]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亮未来——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侧记[N].光明日报,2018-05-07.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张志军.20世纪国外社会主义理论、思潮及流派[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收稿日期:2021-03-24
  作者简介:白雪(1993-),女,山西太原人,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这是高职英语的课程目标定位。但是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生源质
海南农垦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旅游集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矿坑修复+环境治理+文化注入+产业带动”的路径,整体统筹集团辖区内六个裸露山体和废弃矿坑,建设特
近年来,河北坚持“面向农村、按岗培养、专项招聘、定向就业、限期服务”原则,每年通过公费教育形式培养一批高水平幼儿园教师,以进一步优化全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
傅山是三晋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医学家。目前针对傅山绘画方面所做的研究要少于其他方面,文章从傅山《丘壑磊砢图》入手,分析傅山的绘画技巧和背后所表达的美学思想
通过220kV油坑站工程设计实例,紧密结合场地地形特点和建构筑物的布置情况,对站区地基进行分片处理,并采用合适的基础型式,达到科学合理和经济性兼顾,提升了220 kV油坑变电站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得到迅速地推广试点,引起了社会各界和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高度关注。现代学徒制要求职业院校和社会企业相互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用卡车的减震系统从最初的机械减震发展到后来流行的气囊减震,全浮式、半浮式、四点悬浮气囊结构等,说明人们对商用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文章研究全浮
沟通是一座桥,家长在这头,教师在那头。沟通有效,家园双方合作愉快,幼儿得以快速发展。反之,家园工作就会阻塞,各说各话,产生矛盾,影响幼儿发展。良好的家园沟通是做好家园共
螺旋桨高速转动时,随边产生周期性脱落旋涡,其频率接近叶片某一阶固有频率时会诱导叶片产生涡激共振。对于电池推进新型船舶,螺旋桨涡激振动引起的舱室噪声属于主要噪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