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甬优6号是宁波市农科院选育的籼粳杂交新组合,已经在苍南县作为主栽品种大面积推广。特介绍甬优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种、育秧、移栽、施肥、水管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便于指导生产。
关键词 连作晚稻;甬优6号;栽培技术
甬优6号是宁波市农科院选育的籼粳杂交新组合,我县从2003年开始引进试种,表现穗大粒多、生育期适宜、抗性较好、米质优良等特点,2006年全县种植面积达5 330 hm2。从这几年的田间长相和稻米品质观察来看,甬优6号是目前我县作单、双季稻种植的一个理想品种。
1特征特性
1.1产量表现
该品种在我县作连晚栽培,参加县区域品种试验,2003年产量为7 551kg/hm2,比对照品种协优46号增产16.8%;2004年区域试验产量为7 722kg/hm2,比对照品种协优46号增产19.7%,均达显著水平。
1.2生育期
该品种感光性强,属迟熟晚稻。2002年引进时作为山区单季晚稻品种进行试种,2003年开始在我县平原地区作双季晚稻进行小面积示范,当年各性状表现优异。我们通过平原、半山区和山区不同海拔梯度进行播期试验,在我县海拔50m的平原地区,全生育期138.5d。在相同播期情况下,随着海拔的升高全生育期明显增长,在海拔350m的山区,生育期155.5d。因此,在我县海拔超过200m时,就不能和平原地区一样时间进行播种,必须作为单季稻栽培,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后期翘穗头现象。在平原地区进行的不同播期的试验,全生育期随着播期推迟而缩短。
1.3抗性
从几年种植情况看,该品种未发现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发生。但易发生稻曲病,部分田块苗期发现恶苗病。
1.4米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精米率2002~2003年2a平均为72.5%,整精米率分别是68.2%和64.5%,垩白率7.0%和12.7%,透明度1级和2级,胶稠度58mm和73mm,直链淀粉含量15.1%和13.7%,垩白度均为1.5%。由于甬优6号属粳型特性品种,经试种地群众品尝后反映,米饭松软清香,口感较佳。
1.5主要农艺性状
该品种株型高大,作单季稻种植,株高136cm左右,双季稻约120cm左右。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叶片狭、长、厚、挺;叶色前深后淡,转色顺畅,熟相较佳;分蘖中等偏弱,但在高肥条件下,分蘖较强。该品种穗大粒多,作单季稻平均总粒数320粒左右,最大穗可达570粒,作连晚栽培时,平均每穗总粒数248粒。千粒重一般在23~24g。有明显的二次灌浆现象,谷粒有芒。
2栽培技术要点
2.1适期播种
甬优6号属感光性品种。从我县的栽培经验看,早播营养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不便管理;迟播营养生长期缩短,不利于高产,同时迟播还影响后期灌浆结实。在我县作双季稻种植一般6月底至7月初播种较为合适。
2.2培育壮秧
要通过稀播、烯效唑浸种或者苗期喷施多效唑、增施底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培育壮秧。秧田播种量112.5~150kg/hm2,秧田底肥施水稻专用肥375~450kg/hm2,秧苗2叶1心秧田施尿素112.5~150kg/hm2,在插秧前3~5d施尿素11.25~15kg/hm2。播前要做好种子消毒,用的确灵等浸种24h,预防恶苗病。秧田期严防蓟马和飞虱为害,特别注意灰飞虱的防治,警惕矮缩病的发生。在秧苗二叶期时用300 mg/kg的多效唑液喷施,以促蘖控长。
2.3适期移栽
秧龄越短越有利于分蘖,有利于形成大穗。秧龄长分蘖力明显减弱,穗数减少。根据不同秧龄试验表明,以6月20日、6月25日、6月30日和7月5日播种,7月25日移栽,秧龄分别是35d、30d、25d和20d等4个处理,20d处理的有效穗达到252万穗/hm2、25d处理的有效穗达到235.5万穗/hm2、30d处理的有效穗达到228.5万穗/hm2、35d处理的有效穗达到194.5万穗/hm2,4个处理的产量以20d的最高,产量达到8 767.5kg/hm2,比25d处理的产量8 550kg/hm2增产2.5%,比30d处理的产量7 958.5kg/hm2增产10.16%,比35d处理的产量7 522.5kg/hm2增产16.55%。作双季稻栽培时,秧龄以20~25d为好,尽量避免超过30d。
2.4合理密植
甬优6号虽属大穗型品种,但分蘖力较弱。作双季稻种植秧龄偏长、分蘖力较弱的特点更加突出,所以要适当增加密度。移栽密度以23.3cm×20.0cm为宜,插丛数21万丛/hm2左右,争取每丛成穗12个以上。
2.5增施氮肥,配施钾肥
甬优6号需肥量较大,根据不同前作,施纯氮210kg/hm2左右。施肥要求重施基肥,早施促蘖肥,中期控制氮肥,必须施保花肥,配施钾肥。据高产田调查统计,基肥施水稻专用肥600kg/hm2;追肥分2次,第一次促蘖肥施尿素187.5kg/hm2,第二次保花肥(9月初)施尿素45~60kg/hm2,钾肥75kg/hm2。
2.6科学管水
移栽时大田保持薄水层,插后继续保持薄水层,施分蘖肥、除草剂3~5d后开始保持稻秧湿润,但无水层,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足苗后(约插后20~30d左右)开始多次轻搁田。倒二叶施穗肥时灌浅水1次,孕穗抽穗期间歇建立l~2cm薄水层。灌浆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一直保持田间湿润到成熟,后期切勿断水过早,促使二次灌浆的谷粒都能饱满,提高千粒重。
2.7严防病虫危害
苗期要特别注意灰飞虱的防治,预防矮缩病的发生;根据县农业部门的病虫情报认真做好螟虫、稻纵卷叶螟和飞虱的防治。破口至抽穗期做好稻曲病的防治。
关键词 连作晚稻;甬优6号;栽培技术
甬优6号是宁波市农科院选育的籼粳杂交新组合,我县从2003年开始引进试种,表现穗大粒多、生育期适宜、抗性较好、米质优良等特点,2006年全县种植面积达5 330 hm2。从这几年的田间长相和稻米品质观察来看,甬优6号是目前我县作单、双季稻种植的一个理想品种。
1特征特性
1.1产量表现
该品种在我县作连晚栽培,参加县区域品种试验,2003年产量为7 551kg/hm2,比对照品种协优46号增产16.8%;2004年区域试验产量为7 722kg/hm2,比对照品种协优46号增产19.7%,均达显著水平。
1.2生育期
该品种感光性强,属迟熟晚稻。2002年引进时作为山区单季晚稻品种进行试种,2003年开始在我县平原地区作双季晚稻进行小面积示范,当年各性状表现优异。我们通过平原、半山区和山区不同海拔梯度进行播期试验,在我县海拔50m的平原地区,全生育期138.5d。在相同播期情况下,随着海拔的升高全生育期明显增长,在海拔350m的山区,生育期155.5d。因此,在我县海拔超过200m时,就不能和平原地区一样时间进行播种,必须作为单季稻栽培,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后期翘穗头现象。在平原地区进行的不同播期的试验,全生育期随着播期推迟而缩短。
1.3抗性
从几年种植情况看,该品种未发现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发生。但易发生稻曲病,部分田块苗期发现恶苗病。
1.4米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精米率2002~2003年2a平均为72.5%,整精米率分别是68.2%和64.5%,垩白率7.0%和12.7%,透明度1级和2级,胶稠度58mm和73mm,直链淀粉含量15.1%和13.7%,垩白度均为1.5%。由于甬优6号属粳型特性品种,经试种地群众品尝后反映,米饭松软清香,口感较佳。
1.5主要农艺性状
该品种株型高大,作单季稻种植,株高136cm左右,双季稻约120cm左右。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叶片狭、长、厚、挺;叶色前深后淡,转色顺畅,熟相较佳;分蘖中等偏弱,但在高肥条件下,分蘖较强。该品种穗大粒多,作单季稻平均总粒数320粒左右,最大穗可达570粒,作连晚栽培时,平均每穗总粒数248粒。千粒重一般在23~24g。有明显的二次灌浆现象,谷粒有芒。
2栽培技术要点
2.1适期播种
甬优6号属感光性品种。从我县的栽培经验看,早播营养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不便管理;迟播营养生长期缩短,不利于高产,同时迟播还影响后期灌浆结实。在我县作双季稻种植一般6月底至7月初播种较为合适。
2.2培育壮秧
要通过稀播、烯效唑浸种或者苗期喷施多效唑、增施底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培育壮秧。秧田播种量112.5~150kg/hm2,秧田底肥施水稻专用肥375~450kg/hm2,秧苗2叶1心秧田施尿素112.5~150kg/hm2,在插秧前3~5d施尿素11.25~15kg/hm2。播前要做好种子消毒,用的确灵等浸种24h,预防恶苗病。秧田期严防蓟马和飞虱为害,特别注意灰飞虱的防治,警惕矮缩病的发生。在秧苗二叶期时用300 mg/kg的多效唑液喷施,以促蘖控长。
2.3适期移栽
秧龄越短越有利于分蘖,有利于形成大穗。秧龄长分蘖力明显减弱,穗数减少。根据不同秧龄试验表明,以6月20日、6月25日、6月30日和7月5日播种,7月25日移栽,秧龄分别是35d、30d、25d和20d等4个处理,20d处理的有效穗达到252万穗/hm2、25d处理的有效穗达到235.5万穗/hm2、30d处理的有效穗达到228.5万穗/hm2、35d处理的有效穗达到194.5万穗/hm2,4个处理的产量以20d的最高,产量达到8 767.5kg/hm2,比25d处理的产量8 550kg/hm2增产2.5%,比30d处理的产量7 958.5kg/hm2增产10.16%,比35d处理的产量7 522.5kg/hm2增产16.55%。作双季稻栽培时,秧龄以20~25d为好,尽量避免超过30d。
2.4合理密植
甬优6号虽属大穗型品种,但分蘖力较弱。作双季稻种植秧龄偏长、分蘖力较弱的特点更加突出,所以要适当增加密度。移栽密度以23.3cm×20.0cm为宜,插丛数21万丛/hm2左右,争取每丛成穗12个以上。
2.5增施氮肥,配施钾肥
甬优6号需肥量较大,根据不同前作,施纯氮210kg/hm2左右。施肥要求重施基肥,早施促蘖肥,中期控制氮肥,必须施保花肥,配施钾肥。据高产田调查统计,基肥施水稻专用肥600kg/hm2;追肥分2次,第一次促蘖肥施尿素187.5kg/hm2,第二次保花肥(9月初)施尿素45~60kg/hm2,钾肥75kg/hm2。
2.6科学管水
移栽时大田保持薄水层,插后继续保持薄水层,施分蘖肥、除草剂3~5d后开始保持稻秧湿润,但无水层,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足苗后(约插后20~30d左右)开始多次轻搁田。倒二叶施穗肥时灌浅水1次,孕穗抽穗期间歇建立l~2cm薄水层。灌浆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一直保持田间湿润到成熟,后期切勿断水过早,促使二次灌浆的谷粒都能饱满,提高千粒重。
2.7严防病虫危害
苗期要特别注意灰飞虱的防治,预防矮缩病的发生;根据县农业部门的病虫情报认真做好螟虫、稻纵卷叶螟和飞虱的防治。破口至抽穗期做好稻曲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