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麦2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u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淮麦20小麦高产种植经验,安排肥水管理试验示范,归纳总结施肥模式,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准麦20;配方施肥;原则;模式
  中图分类号 S147.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0-0202-01
  
  淮麦20系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市农科所2002年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小麦新品种,适宜淮北地区种植。该品种近几年在我县生产应用中,表现抗病抗倒,适应性强,高产稳产,得到广泛种植。2007年沭阳县淮麦20种植面积达1.33万公顷,平均单产5 250kg/hm2
  
  1施肥原则
  
  淮麦20高产种植测土配方施肥要掌握以土定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原则。首先测土,通过对土壤养分分析测定,较准确地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及供肥性能,为小麦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其次配方,在测土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特性、栽培习惯、小麦需肥规律、生产水平和气候等条件,结合上年的产量水平,确定目标产量。根据肥料的效应,提出氮、磷、钾最适用量和最佳比例;然后配肥(供肥),安排施肥方案,按照配方要求选择优质单质肥料或专用肥、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肥料品种进行科学搭配,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的生育特性和需肥规律,制定相应的施肥模式。
  淮麦20每生产100kg籽粒,约需纯N 3.1kg、P2O5 1.3kg、K2O 3.3kg,三者的比例约为1∶0.42∶1.1。
  在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0%左右,全氮0.07%~0.09%,碱解氮70~80mg/kg,速效磷10~15mg/kg,速效钾70~90mg/kg,有效硫12mg/kg,小麦产量4 500~6 000kg/hm2的中产水平麦田条件下,总施肥量:纯N 210~255g/hm2,P2O5 75~105 kg/hm2,K2O 75~120kg/hm2,S 65kg/hm2
  在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3%,全氮0.1%,碱解氮80~90 mg/kg,速效磷20mg/kg,速效钾100mg/kg,有效硫12mg/kg,小麦产量6 000~7 500kg/hm2、7 500~9 000kg/hm2的高产、超高产麦田条件下,总施肥量:纯N 225~255kg/hm2、255~285 kg/hm2,P2O5 90.0~108.0kg/hm2、108.0~127.5kg/hm2,K2O 97.5~108.0kg/hm2、108.0~142.5kg/hm2,S 67.5kg/hm2
  1.1施足基肥
  在本地麦区,中强筋小麦淮麦20等品种栽培必须注意保持土壤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的平衡,并做到在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因土壤肥力基础精确施肥。有机肥一般作底肥施用。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属完全肥料,含有各种养分,除氮、磷、钾外,还有钠、镁、硫、钙及各种微量元素,施用有机肥,可改善土壤通气性能,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麦株稳健生长,从而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
  1.2控制氮素肥
  在小麦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在高产田与超高产田,氮肥的50%作底肥;在中产田,土壤肥力较低的麦田,可较高产田适当增加底施氮肥的比例。
  1.3重视施用磷钾肥
  磷钾肥是小麦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可增强植株体内活动力,促进养分合成与运转,加强光合作用,延长叶的功能期,使谷粒充实饱满,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在高产田和超高产田,全部磷肥、钾肥的50%作底肥;第2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结合浇水追施余下的50%氮肥和50%的钾肥。
  1.4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
  中量元素钙、镁、硫均具有增强麦株抗逆性、改善植株抗病能力、促进麦株生长的作用。实践表明:缺硫土壤施用硫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微量元素如锌、硼等能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强麦株抗逆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能加速花的发育,增加花粉数量,促进花粒萌发,有利于提高小麦成穗率、还能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从而增加产量。硫素提倡施用硫酸铵、硫酸钾或过磷酸钙等形态肥料。
  
  2高产施肥模式参考
  
  淮麦20单产5 250~6 750kg/hm2的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如下:
  2.1施肥总量与配比
  综合考虑土壤供应能力,肥料利用效率以及生产水平等因素,在土壤养分中等的情况下,施用肥料中氮、磷、钾配比应为1∶0.5∶0.6左右,总量约为:N 225~170kg/hm2,P2O5 90~120kg/hm2,K2O 90~135kg/hm2
  2.2施肥方案
  2.2.1基肥。①有机肥。一般小麦施用厩肥7.5~15.0t/hm2或商品有机肥900~1 200kg/hm2;也可利用稻草还田作为有机肥(还田量为前茬稻草的1/3~1/2)。②化肥。尿素300~375 kg/hm2、12%过磷酸钙450~750kg/hm2、氯化钾150~225kg/hm2、硫酸锌15kg/hm2
  2.2.2追肥。①拔节孕穗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300 kg/hm2,兴欣富利素叶面肥30~60袋/hm2。②抽穗期。用磷酸二氢钾3kg/hm2加尿素7.5kg/hm2,对水750kg/hm2喷施,防止早衰。
其他文献
摘要 阐述了杂交水稻Ⅱ优辐819在惠安县的种植表现,并从种子处理、播种、移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其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指导。  关键词 Ⅱ优辐819;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4-0170-01    Ⅱ优辐819是南平市农科所用Ⅱ-32A与辐819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组合,
关键词 日本 历史街区 法律法规 绍兴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日本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研究(课题号:135J1 2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日语系教师。  中图分类号:D93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
摘要进行了90% 2,4-D异辛酯乳油在春大豆田土壤封闭处理防除阔叶杂草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大豆较安全,宜在大豆播后苗前施用,制剂量637.5~1 275.0g/hm2,防效可达90%左右。  关键词2,4-D异辛酯乳油;大豆田;阔叶杂草;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81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121-01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条件  供试大豆品
摘要以九峰城市自然保护区为例,对GIS、RS相结合用于景观评价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景观评价系统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GIS;RS;景观评价  中图分类号 S7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284-01    景观是指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
关键词 标价错误 格式条款 要约 要约邀请  作者简介:孙妍,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279一、案情简述  (一)案件概述  案例一:A在网上参与竞拍购买了B公司挂卖的书画作品,完成支付后在线客服
摘要 介绍了郑椒16号辣椒的特征特性,并阐述了其栽培技术,包括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郑椒16号辣椒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郑椒1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8-0063-01    1特征特性    郑椒16号为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中晚熟辣椒1代杂交品种,果实长牛角形,果长18~
摘要介绍了杂交粳稻新组合嘉乐优2号双亲的特征特性,并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培育高产群体,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适量喷施“九二○”。  关键词杂交水稻;嘉乐优2号;制种技术    嘉乐优2号是嘉兴市秀洲区农科所以不育系151A和恢复系DH32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2005年1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加速该组合的
关键词农村党组织 重大疫情 作用 途径  新冠肺炎自2019年年底在武汉出现后,在一段时间内迅速蔓延到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在全民皆兵的阻击之下,新冠肺炎目前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这场无烟的战争中,农村是重要的场域。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一切事业的领导力量。农村抗击新冠肺炎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和组织。在抗击新冠肺炎,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是自身职责所在,也是农村特殊的情况所决定的。一、农村是
摘要:本文就单晚稻菌核病的发生特点、暴发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今后的防治意见。  关键词:菌核病暴发原因防治对策  2005年单晚稻菌核病在长江流域暴发成灾,大多农户已先后防治,其病害基本得到控制,一般产量均在4500~6000kg/hm2;但种田大户受害轻的产量是1500~3000kg/hm2,重害的却颗粒无收。  1危害症状  10月初,单晚植株上部叶片开始失水束叶,后逐渐向下延伸,植株叶片焦枯
摘要 抗优63是由南京农业大学育成的高产优质高抗白叶枯病杂交中籼稻品种,200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抗优63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抗优6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8-0194-01    抗优63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于1